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的无效。

3.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符合题
意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雅典政制》:“最具民主特色的大概有以下三点: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便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便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上述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
A.雅典城邦建立的初期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
2.梭伦改革前,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雅典:“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5/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

”“六一汉”制度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3. 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

“更非强
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
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
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
D.广大平民的长期斗争
4.萨拉米斯岛丢失后,在几次收复无果后,雅典统治者下令不准人们提收回萨拉米斯岛,否则格杀勿论。

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梭伦曾装扮成疯癫诗人,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

“疯诗人事件”最能表明
A.梭伦具有振兴城邦的爱国热情 B.梭伦是雅典改革的最佳人选
C.雅典的阶级矛盾已激化到极点 D.雅典的改革已成为历史潮流
5. 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B.萨拉米岛危机
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6.“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

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7.梭伦改革时规定除了橄榄油,禁止雅典城邦出口食品。

此外,他还统一了雅典的度量衡,并鼓励外来工匠移民雅典。

这些改革措施
A.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有利于平民获得民主权利
C.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范围 D.有利于雅典城邦经济发展
8.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
新的因素。

”“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9. 梭伦改革后,雅典骑兵由第一、二等的公民组成,重装步兵由第三等级组成,轻装步兵和
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

这反映出
A.所有雅典人都要服兵役
B.贵族掌握了军队指挥权
C.军队兵种与财产相挂钩
D.第四等级承担更多义务
10.梭伦改革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

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平民在城邦事务中取得了一定的参与权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
11.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议事会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这些措施
A.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 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C.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 D.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12. 梭伦改革中,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关杀人罪判死刑的部
分,还制订禁止厚葬、抚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等法令。

这些改革措施
A.具有一些人文主义色彩
B.维护工商业奴隶主利益
C.援引罗马自然法的精神
D.体现梭伦改革中庸主张
13. 梭伦“使每一个公民都成为其自身利益的看守者”,于是,“依靠同意的统治取代了依
靠强迫的统治,倒立的金字塔被颠倒了过来”。

这表明梭伦改革
A.使民主因素进入城邦
B.意在维护所有人的利益
C.完成了颠覆性的革命
D.依靠法律解决社会矛盾
14. 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
的画像(如图)。

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A.劫富济贫 B.公平公正 C.倾向权贵 D.崇尚峻法
15.庇西特拉图在雅典建立了僭主政治后,他不仅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反而把改革推行深入。

这充分说明
A.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B.雅典民主政治已深入人心
C.庇西特拉图统治从本质上看不是个人独裁
D.改革促进了雅典社会发展
16.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历史地位应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
17.“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
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
C.“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
18.《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19.“商鞅变法是一个长期实践法家路线的过程”,下列思想中体现商鞅变法精神的是A.“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B.“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C.“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20.《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国家的户籍册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

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A.从地缘管理方式转向亲缘管理方式
B.从贵族控制人口转向国家控制人口
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和隐匿人口
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21.公元前340年,秦国都城咸阳某客舍的老板收留了一位没有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结果两人都被以“奸人”罪论处。

实施这种惩罚的主要依据是
A.什伍制度 B.连坐制度 C.分异令 D.塞私门之请22.商鞅变法规定:民众“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
C.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D.禁止商业的发展
23.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反映了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说明商鞅对贵族绝不妥协
24.《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
的原则。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25.商鞅变法时制作“商鞅铜方升”标准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最主要的影响是
A.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
C.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D.促进了秦国的强大
26.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了地方行政制度。

其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县制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轻罪重罚27.“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及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28.“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的这一评价
A.有利于推行法家治国思想 B.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C.意在赞赏秦孝公善于用人 D.主张“以法治国”来巩固统治
29.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 变法沉重打击了秦国奴隶主贵族
C. 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D. 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30.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C.导致了北魏政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
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
31.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

”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32.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
一最低之水准”。

作者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A. 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 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 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 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33.《魏书·目录序》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爵无禄”,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

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赋税制度 B.推行汉化政策 C.加强集权 D.整顿吏治34.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 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35.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二者虽然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但是风格不同。

云冈佛像的造型,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额丰、肩宽,显得庄严雄健。

龙门石窟则更多地表现出中国的艺术形式,大佛的形象也由庄严肃目变为和蔼可亲。

出现这种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
36.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促进民族交融
B.“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激化民族矛盾
C.“班赐冠服”——彻底废除鲜卑文化
D.“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削弱国家对人民的控制
37.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作者旨在强调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38.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

从物质文明演进
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 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 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 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 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39.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


说明
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
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
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
40.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
帝”等。

这充分反映出
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
C.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D.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41题10分,42题10分,共20分)
4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材料二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

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魏书·高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体现? 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积极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

(4分)
4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魏书·李安世传》材料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均田制推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位史学家的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8分)
历史学科答案
1--5.BDDAB 6--10.DDBCB 11--15.AAABA
16--20.BBADB 21--25.BCBDB 26--30.ACBCB
31--35.DBDBC 36--40. ADBCC
41.(10分)
(1)体现:重视农耕经济和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

(4分)
影响: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有利于调动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和增强秦国的军事力量。

(2分) (2)特点:国家统一征收赋税作为官吏俸禄的来源;把俸禄制和严惩贪污结合起来。

(4分) 42.(10分)
(1)原因: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2分)
(2)观点:同意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

(2分)
依据: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

(6分)
观点:同意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

(2分)
依据: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