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论道德教育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 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个人 与社会割裂开来。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 的“旧个人主义”,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 社会责任的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

杜威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 社会方面是关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决定 着“做什么”;心理方面是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 和精神”,决定着“如何做”。


2.教育即生活

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又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角 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在杜威看来,人不能脱离环 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 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他认为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的眼前生活融为一体,教儿童学会 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 —“学校即社会”。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 到“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 有利于使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
2.从做中学
对于教学和课程,杜威的基本原则是“从做中学”, 传统教材与教法脱离儿童本身的需要,不考虑儿童 个人的生活与经验。应为学生“设备相当的环境, 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 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学校课程严重脱离社会实 际和儿童身心发展的条件的情况下,是具有积极作 用的。但是,它将传统的学科课程一概否定,紧紧 满足于活动课程和个人的经验,这是不科学的,此 方法最终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落后。

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改良和进步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 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教育要培养民主社会发 展所需要的人,即民主社会的公民。这种人需具备以下素质: 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具有民主理想和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 能力; 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适应变 化迅速的社会;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合作意识,能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 关系,有服务社会的精神; 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能通过从事某种职业发展自己的才能。


二、论教育的本质
1.教育即生长
2.教育即生活
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1.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 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 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 “教育即生长”是指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 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以此为 基础,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不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压抑儿童的个性 至儿童于被动地位,主张教育要重视儿童自身的能力和主动 精神,阐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

五、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在思维方法上,杜威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 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 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 疑虑排除。 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 认为:“学校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思维包括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创设情境; 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推断结果;检验假设。

不过,杜威的理论还是存在过于强调“儿童中心”、 “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缺陷,使得在教育 实践中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引发了自由与纪律、 教师与学生等诸多矛盾。 另外,杜威根据经验和教材心理化原则编写新型教 材的设想过于理想,难以实现,这也成为现代教育 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难点。

思考题
Baidu Nhomakorabea

5.“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则是从 社会角度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将学校的 生活和学生的社会经验联系起来,解决教育与社会 脱离的问题; 6.“教材心理化”适合学生经验的心理发展,更新了 以往的教学传统,打开了现代教育教学的新开端; 7.他对教学方法所做的科学化改造,使科学的探究方 式以及所体现的探究精神,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组 成因素; 8.他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教学专业化程度大为提高,确 立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增强了其学术性; 9.他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其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 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土耳其、苏联、 墨西哥等国都有直接的影响。

评价:杜威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的思维,并注意学生 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它为“发现法” 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 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摸 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 学规律。该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活动,忽视了系统知 识的传授,狭化了认知的途径,泛化了问题意识, 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
第十九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主讲:谢志斌
第十九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生 平

杜威,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 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他 以其独特的创见和深邃的思想,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研究教育的特点是起点高,有丰富的哲学、心理学和伦理 学基础,并关注教育的社会问题,最终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 理论。 杜威一生著作丰硕,其中,教育哲学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他的教育理论,被西方教育家视为 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有同等地位的重 要教育著作——教育史上的三个里程碑之一。

七、对杜威的评价

杜威教育思想的出现,使西方教育理论由传统教育 发展到许多教育。其教育观在立足新现实、新理论 的基础上,宣告了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 的开始。他所要解决的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儿童、 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一直到今天仍是教育研究的重 要课题,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他的教育理论具有 世界性,对20世纪的东西方社会都具有很大影响。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出这样一种 人:时代的新人,这种人不会因追逐个人私利而不 顾公利,也不会因头脑僵化、固守成规而对不断变 化的社会熟视无睹。 关于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杜威认为应在社会中 进行,要求学校、教材、教法皆渗透社会精神,把 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教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 位一体”。在方法方面他主要抓学生的感情反应, 培养学生趋善避恶的内在要求。 所有这些思想,对改进当今的德育工作,都有借鉴 意义。



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 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 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 加经验。 杜威认为:(1)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可 以使理性更加方法;(2)经验不再被视为感性认识,而是 一种行为,可以使儿童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品德; (3)经验能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论课程与教材
1.批判传统课程

杜威强烈反对传统教育所使用的,以既有知识为中 心的课程和教材,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 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 他提出“教材心理化”,儿童获取知识应当估计儿 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 式的活动作业(包括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纺 织、油漆、绘画、唱歌、演剧、讲故事、阅读、书 写等形式),让儿童“从做中学”。
杜威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强调知行合一,将教学中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知识; 2.教育是人与环境的交互的观点,是对以往教育理论 中内发论和外铄轮的超越和突破; 3.“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从心理学 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试图解决教育方法论问题 和教育与儿童脱离的问题,成为儿童中心论的基础 之一; 4.“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观念,从认识论的角度探 讨了教育的本质,解决知识、经验的获得以及心理 与社会、过程与目的的协调问题,试图超越形式论 和实质论,解决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问题;


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 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 原则。
三、论教育的目的



基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 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 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 (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 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指责 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 当然,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 片面的。事实上,杜威也承认教育存在社会性目的,那就是 民主。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的完善服务。这就 反映了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理论相矛盾的一面。



杜威把思维的五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形成了 教学的五个步骤,即“五步探究教学法”:
第一,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
第二,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 维的刺激物; 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 对付这个问题;
第四,有条不紊地展开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是否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