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原发灶不明骨髓转移癌误诊1例

合集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一例
吴永琪;陈杰;王蓉;薛文君;方禹明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31)001
【摘要】为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误诊一例,就病人肺部渗出性炎症改变中潜藏的毛玻璃样改变的特征,采用小剂量激素予以诊断性治疗,并进行排除诊断.误诊的原因主要是:本例属系统性红斑狼疮对肺部侵犯,导致肺间质性改变,一般容易误诊为炎症、感染,甚则肺水肿.而结合现代影像学诊断,尤其是利用HRCT薄层扫描.能给肺部间质性改变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总页数】3页(P125-127)
【作者】吴永琪;陈杰;王蓉;薛文君;方禹明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上海,200011;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上海,200011;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免疫室,上海,200011;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11;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一例分析 [J], 郭红月;马忠金
2.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为肝硬化一例并文献复习 [J], 龙泉;张丹;张翀
3.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J], 陈莹;范秋灵;王力宁
4.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误诊五年分析 [J], 邱宇珍;龙辉
5.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型Rosai-Dorfman-Destombes病一例 [J], 么艳茹; 王吉波; 张婷; 温大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误诊为食管癌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误诊为食管癌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D e t o a d s b e u n s q e t n o tc in n u sq e t e u n ig f
P L a av r sf o u a p c m n yP R J uL 1 i u r mh m ns e i e sb C . r l f
C i i r b 0 .1 9 3 2 7 8 1 n M c o i 1 9 5: 3: 7 — 2 3 V l i s E I m n c n e t t o — n w a k r G . m u o o c n r a i n a e f r a o o i - h s m u o s a s C i o m t f r s l d p a e im n a s y . 1 n C e , 9 5: 1 1 2 hm 18 3 :47 4 S i l e g F K b y C , y e R , e a . p e b r , a e a M R d r W t 1 F e d t s i g a d c m a a ie e a u t o i l e t n n o p r t r v l a i n o a i , iu l e ds r e iga s y o fr p d v s a y r a c e n n s a s f r a t b d n io y t o hmn u a i m n d f c e c m u o ei iny
vi us La et 98 i: 0 r . nc ,1 9: 58

I a c P D a u o a T , k c e k A D t v n vA , z g r v K T a h n o E . o b o n l s s n a o a o y di g o i f l t a a y i i l b r t r a n s S o h m r h g C f v r m t r n l s n r m . e o r a i e e i h e a y d o e V p V r s , 9 6, 1 6 8 o r i u ol 1 9 4 :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报告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报告
中心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 :0 3 6 / . s . 0 7 s 1x 2 1.
1 7.1 93
症 状 多样 化 , 易 造 成 误 诊 、 治 。此 容 误 例 在 县 级 医 院 诊 断 为 “ 核 性 胸 膜 炎 ” 结 。 究 其 原 因 , 要 是 医 生 对 此 病 的 认 识 不 主 足 , 诊断思维上 存在 片面性和 主观性 , 在 忽 视 免 疫 学 检 查 , 目前 基 层 医 院大 多 不 且 能行 免疫 学 检 查 , 造 成 误 诊 和 漏 诊 。结 易 合 本 病 例 , 为在 临 床 上 如 有 不 明原 因 的 认 长期 关 节 炎 反 复 发 作 或 关节 疼 痛 、 明原 不 因 的发 热 ( 别 是 白细 胞 数 不 高 ) 蛋 白 特 、
性关 节 炎 ” 不 规 则 给 予 “ 塞 米 松 、 洛 , 地 布
L A P 10 / , P 5 gL A P 3 gL , L 8 U L T 2 / , L 0/ ,
G O2 gL 肾功 能 尚正 常 , 片示 双 侧 L 2/ , 胸
少 量 胸腔 积 液 , 双肺 纹 理 增 粗 。腹 部 B超 示少 量腹 腔积 液 。考 虑 患 者 女 性 、 程 长 、 病 长期 四肢 小 关 节 游 走 性 疼 痛 , 次 出 现 发 此
病 历 资 料
物后 , 着患 者身 体 的恢 复和 时 间 的延 随
长 , 渐消除。 逐 为 了能 及 时发 现 同 型 配 血 不 合 现 象 , 防止输 血 不 良后 果的 发生 , 者输血 必须 现 患
患者 , , 男 9岁。病人 于 20 09年 1 0月 2 1日晚因不慎 摔伤 收住 我 院, 临床诊 断 为肝破裂 , 进行保守治疗 。临床应用立止

骨髓活检误诊骨髓转移癌为急性白血病1例

骨髓活检误诊骨髓转移癌为急性白血病1例

骨髓活检误诊骨髓转移癌为急性白血病1例朱红楠;张志平【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2(030)008【总页数】1页(P635)【关键词】骨髓;涂片;活检;转移癌;误诊【作者】朱红楠;张志平【作者单位】苏州市临床检验中心,江苏苏州215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骨髓是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癌症之一,骨髓转移常见。

现报道1例我院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为骨髓转移癌而外院骨髓活检误诊为急性白血病的病例。

1 病历资料患者,男,75岁,因“乏力、纳差、发热3 d”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现服用“缬沙坦胶囊”,血压控制可。

发现“2型糖尿病”1月余,服用“二甲双胍”。

10年前行“胆囊切除术”。

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无过敏史。

查体:体温37.8 ℃,呼吸20次/min,血压122/56 mmHg;神志清,发育正常,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瘀斑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4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全腹无压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稍浮肿。

胸片示:左下肺炎,主动脉心影。

上腹部B超:脂肪肝倾向,肝囊肿(多发),胰腺回声欠均匀,脾脏大。

前列腺B超:前列腺右叶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前列腺增生。

血常规:WBC 2.33×109/L,N 0.64,L 0.24,M 0.12,Hb 71 g/L,PLT 60×109/L。

生化常规:乳酸脱氢酶1 255 U/L,碱性磷酸酶2 122 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正常。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00 ng/mL,游离PSA(fPSA)50 ng/mL,血清铁蛋白>1 500 ng/mL,叶酸5.56 ng/mL,癌胚抗原正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病例简介病例1:患者,女,26岁。

因反复四肢关节疼痛4年,腹痛、发热4个月入院。

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无红肿及皮温增高,无关节畸形,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以消炎镇痛类药物及雷公藤多苷等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仍有反复发作。

4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腹痛,以右下腹明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病理示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

术后伤口愈合好,但仍感阵发性腹痛、腹胀。

1个月前患者出现低热、贫血、体重下降,颈部可扪及数个结节,出现双下肢水肿。

发病以来,饮食欠佳,睡眠尚可,大便如常,小便量减少(具体不详)。

入院查体:T 37.5℃,P 82次/min,R 21次/min,BP 112/70mmHg。

中度贫血貌。

手足背皮肤可见色素沉着。

两侧锁骨上可扪及0.5cm×0.6cm大小淋巴结数个,质地硬,活动度可。

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腹呈蛙状,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cm,质地硬,光滑,移动性浊音阳性。

双下肢中度压陷性水肿。

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入院后查血常规:Hb 75g/L,余正常。

肝功:GLB 50.5 g/L,余正常。

肾功正常。

RF(+)。

抗“O”>500U。

小便常规:蛋白(+),隐血(+)。

腹水常规:李凡他(+),RBC 125×106/L,WBC 240×109/L,多核0.15,单核0.85。

腹水生化Cl- 110mmol/L,GLU 7.2mmol/L,TP 27.1g/L。

胸片:双下肺间质性改变,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B超:肝硬化?胆囊壁水肿,门脾静脉稍宽,脾大,腹腔盆腔大量积液。

淋巴结活检:风湿性淋巴结肿大。

腹腔镜:肝硬化早期,脾大,腹水,肠粘连。

胃镜、肠镜未见异常。

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

考虑为:(1)腹水原因待查:①结核性腹膜炎;②肠结核;③肝硬化;(2)恶性组织细胞病待排。

给予抗感染、利尿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一例

参考 文献 :
[1 曹 贵 文 , ] 陈常 胜 , 新 全 , .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胸 部 x 线 诊 断 E] 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9 6 6 1 1 郭 等 系 J. 1 9 , :4 .
[ 2] 沈 加林 . L S E肺 部 病 变 的 HR T表 现 [] 国外 医学 ・临床 放 射 学 分 册 ,9 72 :8 . C J. 19 ,0 2 4 [ 3] HAUP , IL AM TH M W I I MOO HUT REG, CHI M ,t 1T eln ytmi lp seyh maou n ls f NSG e . h u gi s s a n e c u u rte ts saayi o s
tep too i ca gsi 1 0p t ns[gc h n e 2 ai t J. d 18 , 17 1 n e
A s o he M idi g o i f S s e a i pu y h m a o u Ca e f r t s a n ss o y t m tc Lu sEr t e ts s
系统存 在 问题 , 以急转外 院进 一步 检查 . 所 至此 , 示疾 病 的最终 诊断 即将 得 出结论 . 提 (0 1 )临床 医师 与影像科 医师分工不 分家. 临床 医师 需要 影像 科 医师 的协助 , 就必 须要尽 可 能地 提供 一 些 比较 有诊断性 与鉴别 价值 的病 史要点 ; 影像科 医师也要 全力支持 和指 导临床 医师 , 为他们 提供尽 可能正 确 的影 像诊断 , 必要 时尚可采用现 代化 、 高科技及 专业化 的技术 处理 , 使其 得到 比较 满意 的诊断元 素. (1 1 )建议 临床 医师尽 可能 多学 一些影 像 学等 其 他 学科 知 识 , 既要 阅 读影 像 诊 断 结果 , 也要 阅读 影像

伴PDGFRB基因突变原发灶不明转移癌1例并文献复习

伴PDGFRB基因突变原发灶不明转移癌1例并文献复习

伴PDGFRB基因突变原发灶不明转移癌1例并文献复习颜金花;温燕华;吕小斌;唐小凤;李萍;邬国和【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8(053)004【总页数】4页(P356-358,363)【关键词】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全基因组测序;PDGFRB基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者】颜金花;温燕华;吕小斌;唐小凤;李萍;邬国和【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8;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8;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8;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8;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8;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类经活检病理学检查,组织学上确诊为转移癌,但经过详细检查和评估仍找不到原发解剖部位的转移性恶性肿瘤。

由于病灶较小,部位隐匿或位于黏膜下等原因而不易发现,临床上大约有15%的癌症是由于转移病灶的症状而被发现,通过临床、影像和病理诊断可以明确一部分转移癌的原发病灶,但仍有1/3的转移癌原发病灶无法明确,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CUP[1]。

据国内外研究报道,CUP约占人类所有新发癌症的3%~5%,是人类第7~8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4位常见的致死性癌症[2,3]。

与原发灶明确的肿瘤不同,CUP的自然病程具有早期转移、转移方式不可预知、侵袭性较强的特点[4]。

目前临床上CUP的治疗仍然以经验性化疗联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患者预后普遍较差,中位生存期仅9个月[5]。

因此,如果能够明确肿瘤的原发部位或者基因学特性,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其生存质量。

现将我院新近发现的1例CUP患者报告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CUP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学改变及误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学改变及误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学改变及误诊分析姜波;蒋志勇;白光锐;张淑静;徐兆珍【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免疫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多脏器、多系统功能损害性疾病,血液系统也常受累及,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以血液系统为首发症状,常被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现将本院59例SLE患者伴血液学改变并行骨髓穿刺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血液学改变,以减少误诊率.【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年(卷),期】2010(012)001【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象;骨髓象【作者】姜波;蒋志勇;白光锐;张淑静;徐兆珍【作者单位】16100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检验科;16100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放射科;16100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检验科;齐齐哈尔市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3;R446.1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免疫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多脏器、多系统功能损害性疾病,血液系统也常受累及,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以血液系统为首发症状,常被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

现将本院59例SLE患者伴血液学改变并行骨髓穿刺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血液学改变,以减少误诊率。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SLE患者 59例,其中男性 5例,女性 54例;发病年龄 15~61岁,中位年龄 31.5岁,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1982年修正的 SLE诊断标准[1]。

其中45例患者在骨髓穿刺时尚未明确诊断为SLE。

59例均以常规骨髓穿刺,穿刺点为髂前或髂后上棘。

2 方法2.1 骨髓象及外周血象观察:骨髓片及血片经瑞-姬染色,血片分类 100个细胞,骨髓片分类 200个细胞,观察并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和骨髓象特征,做出骨髓形态学的实验室诊断。

2.2 相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铁、铁蛋白、叶酸、维生素 B12、网织红细胞计数、溶贫相关实验、AN A、抗 ds-DNA抗体、抗 ENA抗体、LE细胞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1例报告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1例报告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1例报告赖红琳【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1页(P330-330)【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作者】赖红琳【作者单位】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7岁。

因咳嗽20余天,右胸背部疼痛1周入院。

患者20余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量黄色黏稠痰,不易咳出,无发热、咯血,在其单位职工医院拍摄胸部正位X线片,提示“右肺中叶炎症”,给予“洛美沙星”等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5天,症状好转后即自行停止治疗。

1周前出现右侧胸背部持续性胀痛,不向他处放射,咳嗽及活动时加重,拍摄胸部正位及右侧位X线片,提示“右肺中叶炎症并右中叶不张”,遂以“中叶综合征”收入我科。

体检:口唇无紫绀,胸廓无畸形,右中下肺呼吸音较对侧稍弱,闻及少许细湿罗音。

血常规WBC:7.9×1010/L,GRAN:0.80,HGB:74 g/L。

大小便常规正常。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中叶支气管内膜炎症并大量脓性分泌物”。

痰涂片见大量脓细胞,痰培养阴性。

给予经气管镜肺泡灌洗结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7天,咳嗽、咳痰明显好转,但胸背部疼痛加重,并延及双侧骶部、髋部和肩部,活动明显受限。

复查,X线片提示“右肺中叶炎症有所吸收,第6胸椎压缩性骨折,颅骨多发类圆形、大小不一的穿凿样溶骨性骨质破坏”。

血CRE:161.7 μmol/L,BUN:9.3mmol/L。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成熟浆细胞数占有核细胞总数48.5%,大小形态不一,原始细胞占1.75%,幼稚浆细胞占13.5%,粒系、红系增生受抑制。

尿Bence-Jones蛋白(k-轻链)阳性,血清蛋白电泳见典型M蛋白峰,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示IgG:80.00 g/L,IgA:0.25 g/L,IgE:0.26 g/L。

诊断:多发性骨髓瘤(IgG型)。

患者经VAD方案全身静脉化疗后骨痛有所缓解,活动稍改善。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及文献回顾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及文献回顾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及文献回顾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症状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消化症状为首要表现者往往容易误诊。

本文报告了以阑尾炎相关症状为首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1例并做相关文献回顾。

【关键词】腹痛;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阑尾炎【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50-02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因“反复腹痛1月余”入院。

患者1月余前出现阵发性腹痛,平卧稍好转,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偶解烂便。

半月前症状再发,性质同前,行全腹部增强CT考虑阑尾炎。

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予抗感染、抑酸、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1余周,腹痛症状进行性加重,伴腹胀、恶心、呕吐。

遂于2017-10-17转至我院。

既往“结核”病史。

查体:体温37.2℃。

腹软,未见胃型,肠型及蠕动波。

腹肌无强直,全腹未触及肿块。

全腹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Murphy征(-),腹部叩诊呈鼓音。

移动性浊音(+)。

肝区叩痛阳性,肾区无叩击痛。

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87×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66%、血红蛋:146.0g/L、血小板计数:192.4×109/L;尿蛋白:0.3g/l;CIC:217。

肝肾功能无异常。

阑尾彩超:右下腹谈及条梭状回声,大小约12mm×9mm×73mm,内回声不均匀,考虑阑尾炎;肠镜示结肠炎。

诊断:急性阑尾炎,炎症性肠病、肠结核待排。

予抗感染处理。

2.结果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伴呕吐胃内容物。

予腹腔穿刺,腹水生化提示漏出液;尿蛋白:0.3g/L;风湿相关检查:抗核抗体:阳性(+)、抗双DNA抗体:阳性(+)、组蛋白:阳性(+)、抗核小体:阳性(+)、核糖体P蛋白:阳性(+)、抗SSA:阳性(+)。

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转入风湿科后予激素冲击、环磷酰胺诱导缓解、人工肝免疫吸附、抗凝、胃肠减压等处理,症状缓解出院。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报告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报告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报告病历资料患者,女,43岁,以反复四肢关节疼痛8年余,加重伴发热胸痛气促10天入院。

近8年来无明显原因出现四肢关节疼痛,呈灼痛、钝痛等,以四肢远端小关节较为明显,呈游走性,受冷刺激时更为严重。

曾在当地县级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规则给予“地塞米松、布洛芬、奈普生”等治疗。

病情时好时坏,迁延不愈。

近10天来关节疼痛加剧,伴发热,呈持续性高热,体温达39~40℃,且胸痛,位于两侧肋胸部,呈持续性钝痛,伴气促,呼吸困难。

曾在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查血常规:WBC 06×109/L,LYM 40%,NEU 52%,RBC 55×1012/L,GB 10g/L,尿常规:蛋白质(++),肝功能化验:TBIL 286靘ol/L,DBIL 86靘ol/L,IBIL 106靘ol/L,ALT 82靘ol/L,AST 67U/L,ALP 208U/L。

肾功能正常。

胸片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腹部B超示:少量腹腔积液。

当地县医院认为患者长期运用糖皮质激素,此次高热,伴胸痛,气促,抗感染治疗3天无效后,且白细胞正常,拟诊“结核性胸膜炎”,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1周,症状仍无缓解,且胸腹腔积液较前增多,气促更为明显随以发热待查转入我院。

入院查:T 398℃,R 25次/分,P 108次/分;急性病容,消廋,双下肺呼吸音减低,心率108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下腹压痛,肝肾区叩痛,腹水征阳性。

急查血常规:WBC 08×109/L,LYM 42%,NEU 50%,RBC 55×1012/L,HGB 90g/L。

尿常规:蛋白质(++),肝功能检查:TBIL 286靘ol/L,DBIL 180靘ol/L,IBIL 106靘ol/L,ALT 50U/L,AST 68U/L,ALP 180U/L,TP 52g/L,ALP 30g/L,GLO 22g/L,肾功能尚正常,胸片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双肺纹理增粗。

误诊7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误诊7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误诊7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孙义明;杨道元【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1(020)002【摘要】患者女,32岁。

1991年因发热伴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周入院。

体检:体温38.1℃,贫血貌,全身无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律齐,94次/分,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罗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如常。

否认家族遗传性疾患。

血常规:血红蛋白70g,红细胞2.45×1012/L,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30。

尿常规:红细胞1个/高倍视野,白细胞8个/高倍视野,蛋白(-),无管型。

胸片提示:双肺弥散性浸润性病灶,结合上级医院CT片诊断为浸润性结核。

但查痰抗酸杆菌阴性,暂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但咳嗽症状时有反复。

在家服药1年,平素乏力,头昏、咳嗽症状在冬季感冒时加重,在家只能从事轻度劳动。

1995年10月在上级医院作系统检查,其中狼疮细胞检查为阴性,仍疑诊肺结核。

1998年4月,患者突然出现高热达39.5℃,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5g,红细胞2.54×1012/L,白细胞10.0×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血沉38mm/h,尿常规:白细胞8个/高倍视野,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蛋白(-)。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50U,结合胆红质4μmol/L,总胆红质10.2μmol/L。

肾功能:尿素氯6.25mmol/L,肌酐52.8μ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即给予先锋霉素Ⅴ静脉滴注1周,体温波动在39.1~40.1℃,伴咳嗽。

因高热无好转,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抗核抗体(ANA)1∶40呈阳性,抗去氧核酸(DNA)抗体46%(免疫荧光法,正常<20%)。

狼疮细胞(+)而确诊,住院11天,终因高热不退,呼吸衰竭而死亡。

rn 体会本例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很不典型,主要以肺部表现多年,且X线及CT 诊断缺乏特异性,虽然结核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两种病证,在肺部表现上有相似之处,两者有无联系目前尚不清楚,患者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也可能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髓转移癌32例误诊分析

骨髓转移癌32例误诊分析

骨髓转移癌32例误诊分析
钱志尧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1995(000)005
【摘要】骨髓转移癌临床上较为常见,各种恶性肿瘤均可经血行播散或淋巴道转移至骨髓。

临床无特征性表现,误诊率较高。

现将32例误诊分析如下,以吸取经验教训。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中位数48岁(11~76岁),全部经骨髓形态学检查确诊。

最终查明肿瘤原发部位者11例(占34.4%),其中肺癌3例,肝癌3例。

【总页数】1页(P213)
【作者】钱志尧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304
【相关文献】
1.骨髓转移癌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分析 [J], 栗瑞敏;张小芳;刘春海;李雪政
2.骨髓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J], 罗兴喜;李俊勋;曾育杰;赖文兴;许鹤洋;黄永亮;伍衡
3.青年人骨髓转移癌8例误诊分析 [J], 黄一虹
4.骨髓破骨细胞增多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误诊为骨髓转移癌的病例1例 [J], 崔红花;吕丽丽;沈卫章;袁帅;谢风
5.骨髓多部位穿刺在骨髓转移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与生存期的关系 [J], 刘岚;闫俊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斑狼疮误漏诊原因分析(一)

红斑狼疮误漏诊原因分析(一)

红斑狼疮误漏诊原因分析(一)【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误漏诊原因,提高SLE诊断水平。

方法分析误诊病种分布与病理诊断结果,寻找误漏诊原因。

结果23例SLE误诊病种达11种,涉及内科各个系统,56.5%(13/23)肾活检者均存在肾损害。

全部病例一经诊断,即改变了治疗方案,87.0%(20/23)临床症状得到改善,43.5%(10/23)狼疮活动得到控制,13.0%(3/23)死亡。

结论临床上有相当部分的SLE被误诊,当病人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时,应及时进行免疫学和肾病理检查,以免延误病情及治疗。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病理【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misdiagnosticcauses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MethodsThemisdiagnosiscauseswerefoundbyanalyzingtheclassifyofmisdiagnosisdisease andthepathologydiagnosisresultsofmisdiagnosisdisease.Results11casesoftheSLEweremisdiagnosis in23cases,involvedineverysystemofinternalmedicine.Andtherateofrenaldamagewere56.5%(13/23)inallofkidneypuncturecases.Atoncethecaseswerediagnosised,thetherapywerechanged.Theamelior ationofclinicalsymptomratewas87.0%(20/23),thecontroloflupusactivityratewas43.8%(10/23),thedeathratewas13.0%(3/23).ConclusionSLEwasusuallydisdiagnosisinclinic.Theimmunologyandrenalpathologywereex aminedintime,whenthedamagewererelatedtomultisystemandmutli-organ.【Keywords】systemiclupusoferyematosus;clinic;pathology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并不罕见,在我国普通人群患病率为1/1000,以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岁的育龄女性〔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原发灶不明骨髓转移癌误
诊1例
【关键词】肿瘤转移;红斑狼疮,系统性;癌;骨髓;误诊
随着对风湿免疫疾病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已关注到风湿免疫疾病和恶性肿瘤之间有着越来越多的联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恶性肿瘤时有报道,但SLE合并骨髓转移癌的报道较罕见,现将2008年11月收治SLE伴原发灶不明骨髓转移癌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8年前因反复关节疼痛伴面部皮疹,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确诊为SLE,经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病情缓解后,一直以强的松维持治疗。

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低热、面部蝶形红斑、关节肿痛,用雷公藤多甙、氯喹、硫唑嘌呤等治疗。

10天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有黑色水样腹泻及关节疼痛住院治疗。

查体:神清,贫血貌,体温40 ℃、呼吸26次/min、血压140/80 mmHg、心界正常,心率120次/min,律齐,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无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无双肾区叩痛、双下肢水肿及脊柱压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73×109/L,Hb 92 g/L,血小板(PLT)189 ×109/L;尿常规:尿蛋白++、RBC 4个/μl;生化检查:血尿素氮2.5 mmol/L、肌酐45.57 μ
mol/L,乳酸脱氢酶615.5 U/L,谷丙转氨酶(ALT)172.70 U/L,谷草转氨酶(AST)201 U/L,谷氨酰转肽酶(GCT)545.8 U/L,碱性磷酸酶(ALP)538.30 U/L,腺苷脱氨酶140 U/L。

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电泳:LDH1 7.8,LDH2 30.3,LDH3 26.2,LDH4 13.3,LDH5 22.4。

免疫学检查:血IgG 14 698 mg/L,IgA 2 624 mg/L,IgM 2 407 mg/L,C31121 μg/L,CH50106 μg/L;抗核抗体(ANA)滴度1∶100,核型(胞浆颗粒)阳性,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阴性,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阴性,C反应蛋白64~128 mg/L。

24 h尿蛋白定量1.14 g。

肥达反应沙门菌阳性,血培养阴性。

胸片:双肺有间质性改变。

B超结果正常。

临床诊断为:SLE,伤寒可疑及药物性肝功能损害。

经抗炎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患者仍有发热,复查血常规结果:WBC 0.55×109/L,RBC 2.58×1012/L,Hb 78 g/L,PLT 36×109/L,多次复查呈进行性下降。

骨髓检查:骨髓增生低下,骨髓涂片尾部或边缘可见较多成团或散在异常细胞,细胞体积大小不等,胞浆丰富、嗜碱、融合成片,胞核较大、偏位,可见畸形,常有多核和不典型的细胞分裂,核染色质网状,浓厚不一,核仁大、清晰而畸形(图1);骨髓涂片细胞化学染色POX和PAS阴性。

骨髓诊断:骨髓转移癌。

B超及多次X线胸片和有关检查均未发现癌性病灶。

2 讨论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SLE
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免疫监视及免疫防治功能降低增加了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加上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更多机会[2]。

SLE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易被误漏诊,尤其是非典型病例[3],易掩盖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导致误诊及延误治疗。

该患者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发热而就诊,入院后查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均为阴性,结合临床表现,排除SLE活动期,考虑为感染性发热。

经抗炎治疗无效,多次复查血常规结果提示全血细胞减少,表现为进行性下降,且下降的程度大、速度快,通过相应的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因此进一步做骨髓检查发现,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考虑骨髓转移癌,建议进一步寻找原发病灶,但患者因经济原因请求出院,Wright′s staining)故未能追踪到原发灶。

SLE合并骨髓转移癌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当合并骨髓转移癌时,肿瘤细胞浸润骨髓可以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而SLE引起血液学改变以贫血最常见,同样也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因此,当SLE合并全血细胞减少时,易误诊与造血原料的缺乏、感染、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以及自身免疫机制使血细胞破坏增多等因素引起的血液病[4]。

该病例提示,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给予相应治疗,患者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应高度怀疑是否并发恶性肿瘤,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有目的和规范化的辅助检查。

对伴有骨髓转移癌的患者,应尽快查找原发病灶,以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