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灌溉排水泵站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灌溉排水泵站发展现状摘要:在中国,灌溉排水泵站分布广泛,数量和规模领先世界水平。但我国的灌排泵站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灌排泵站的改造更新工程。
关键字:灌溉排水泵站;现状;问题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灌溉技术发展历史悠久。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以风力、水力、畜力、人力为动力的提水机进行灌溉排水,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到了上世纪20~ 30 年代,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以柴油机、电动机为动力的泵站。到1949 年,全国机电灌排泵站装机总量仅7 万kw左右,灌溉排水受益面积约25. 3 万hm2【1】。接下来的60多年来,中国的灌排进入快速建设
发展时期,如今我国作为世界机电灌排大国,在动力保有量以及泵站的数量和规模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至2008 年年底,全国机电灌排固定式泵站44.3万处,总装机功率2 395万kw,有效灌排面积2.38 亿亩(0.16 亿hm2)。其中,大型灌溉泵站总装机功率402 万kw,有效灌溉面积1.37 亿亩(0.09 亿hm2)【2】。灌排泵站作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这些泵站工程的建设,为解决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以及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及提供城乡用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灌排泵站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灌排泵站在大体上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1)1949~ 1957 年,建国初期基础发展阶段。
新中国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在东部经济基础较好的部分省、市抓了农业机械的试点,重点建设了一批柴油机和电动机的动力泵站。到1957 年底,机电灌排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到40 万kW 左右,相当于1949 年的5. 7 倍,不仅为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而且为全国的推广
探索了经验,奠定了较好的技术基础。
(2)1958~ 1965 年,灌排泵站的全面推广与发展阶段。
此时处于达尔戈五年计划阶段和三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在此阶段,全国各省市的机电灌排泵站规模由小到大,得到迅速发展,为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设与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到1965 年,灌排泵站动力设备装机容量达到240 万kw左右,比1957 年增加6 倍。
(3)1966~ 1978 年,灌排泵站的稳步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中国虽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但灌排泵站事业却得到了稳定发展。到1978 年底,全国机电灌排泵站的装机容量达到1 500万kw,灌排泵站达到41 万处,灌溉面积达15 370 万hm2。但此阶段建设的大多数泵站
规划设计标准低,安装使用的机电设备质量差,施工质量和工程配套跟不上。管理上,原有规章制度遭废弃,工程技术和管理受轻视,泵站运行表现为“低能高耗”。
(4)1979~ 1990 年,灌排泵站建设和管理的新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泵站建设与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为机电灌排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春风,泵站工程在规模质量、效益、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和综合的发展。到1990 年底,全国共有灌排泵站46 万座,装机总动力达2 000 万kw。
(5)1991~ 至今,灌排泵站进入大规模的更新改造阶段。
90年代后,早期建设的灌排泵站老化问题逐渐严重,泵站的更新改造工作逐渐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投入,进入新的泵站大规模更新改造的新的历史时期。“十一五”期间国家拟投入180多亿元,更新改造1 500多座大型灌排泵站,占现有大型灌排泵站的50 %以上,是1949 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投入和建设规模最大的一次。更新改造后,中国泵站的技术装备水平将明显提高,年节省电能约占大型泵站年耗电量的1/ 4 ,更新改造效益显著【3】。目前,全国99处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已经启动。新的泵站建设将更加注重工程质量和自动化设施配套,我国灌排泵站将开启另一个新的阶段。
二、灌排泵站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灌排泵站发展的特殊背景,造成了泵站整体技术状况较差,特别是大部分泵站经过30 多年的运行,泵站各方面问题非常突出。
1、工程技术方面问题
(1)设计标准低。
我国大型灌溉排水泵站中约90% 建于20 世纪80 年代及以前,特别是20 世纪60、70 年代建成的泵站,限于当时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很多泵站规划论证不足,设计标准低,泵站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健全。我国建于20 世纪80 年代以前的泵站,灌溉泵站灌溉保证率不高,一般只50 ~70%;排水泵站排涝标准低,大多只能达到3 ~ 5 a一遇的标准,使灌排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据统计,全国除涝面积3 ~ 5 a一遇标准的占已治理面积的43%,而达到5 ~10 a一遇标准的占已治理面积的40%,达到10 a一遇以上标准的仅占17%,而且由于工程老化、年久失修等原因,大多数工程的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有的工程只有设计标准的40%左右【4】。这就致使大量土地得不到有效灌溉,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2)能耗高、效率低,运行寿命短。
由于之前泵站可供选择的型号和品种很少,很多灌溉排水泵站在建设过程中泵型选择不合理,这就导致水泵运行效率低,能耗高。从2008 年开始,水利部组织国内泵站权威检测单位,对全国主要大型灌溉泵站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发现,全国大型灌溉泵站平均装置效率仅为40%~50%,能源单耗平均达7~8 kWh /(kt·m),距部颁标准要求的装置效率60%~70%相差很大【2】。
(3)设备老化严重,缺乏维修,安全隐患多。
泵站运行过程中,缺乏对泵站检查和维修资金的投入,导致很多泵站面临老化严重问题。由于年久失修,这些泵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并且效率低下。据统计,全国大型灌排泵站需要更新老化的主机组约1. 2 万台套,占大型泵站全部机组的60% 多【4】。
(4)缺乏高新技术应用,科技水平落后。
我国大型灌溉泵站使用的水泵,绝大部分是20 年前所开发的产品。这些水泵机组多为低端产品,高新技术应用少,水泵能耗高,空化严重,振动超标。
2、管理运营方面问题
(1)自动化程度低,信息化手段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