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极拳的主要内容
=============================
发布时间:2010-05-27 13:08
八拳发力刚猛,有顶、抱、单、提、胯、缠六种发力方法。
八极拳法讲十六大步。
除马、弓、虚、盘五种基本步法外,还有闯步、拖拉步、盘提步、跟提步等。
腿法有搓提、弹腿、侧蹬、三挣提、蹁踹等。
其手型体现云、罗、提、按、刁、扣、缠、粘八大手型之运用。
八极拳法之传人,借纯阳九宫剑之剑规为门规。
门规为八要:一要心术正,二要胆气重,三要耳目灵,四要手足捷,五要身法便,六要力量充,七要精神旺,八要儒雅性。
八极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春秋刀、飘摇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等。
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宋氏形意拳简介日期:2001-6-8 15:42:00 作者:蔡卫东
宋氏形意拳是宋世荣先生所创,后又由其第一代弟子宋虎臣、宋铁麟、任尔琪、贾蕴高等人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整套完整、系统、科学的武学体系。
宋氏形意拳的练法是以《内功四经》为指导的,它先从内功经入手练习,再次为纳卦经,然后再练内功十二大力法,又次为神运经,最后以地龙经收全功。
宋氏形意拳发劲(力),要求做到上下互撑,左右争衡,前后互为作用,内外相合,全身整体协调,先松后紧,紧而速松,随松随紧的六合浑圆整劲。
其劲路讲究通、透、穿、贴、松、悍、合、坚。
劲法则讲究惊、弹、抖、炸、寸、绝、滚、颤。
伏如横弩,动若发机,能瞬间骤然爆发出鼓荡抖颤的弹性炸力,周身激荡回旋,振荡不已,即所谓\"遇敌好似火烧身,炸力发出无继续\"的连续爆炸力。
宋氏形意拳包括如下内容:
一、三体式桩功:有阴阳两式,任督二脉,上中下三盘,单双重等多种桩功间架练法,是求得六合浑圆整劲的最基本的功法,也是宋氏形意拳最基本的功法。
二、内功盘根:为宋氏形意拳基本功法,也是宋氏形意拳的秘传功法。
为宋世荣先生所独创,又名盘根冲空,是指练至功夫精深时,身体可以腾空。
其理本于《内功四经》。
锻炼原则为:扑采提按劲不散,软硬相济成刚柔,云抱捧捋缓缓做,中定动静慢慢求。
以此疏通十二正经,并且锻炼奇经八脉,以达气贯三才,天人合一。
经常练习内功盘根可使周身筋膜腾起,劲入骨髓,尤其是大腿两侧到脚趾的筋膜腾起,此功上身后,与人交手,常常是步到人即翻。
内功盘根与三体式桩功相辅相成,古谱称:练桩功以固其本,练盘根能动转自如。
三、五行拳:有内外五行拳两套练法,还有多种变化法,包括有横、竖、直、斜、螺旋、滚斗的劲路练习。
是宋氏形意拳最基本的拳法。
四、十二形拳:有多种练法,并且将十四处打法融入其中,也是宋氏形意拳用以练就冲空功夫的重要功法。
五、大枪抖绝功:当年形意拳先祖姬龙峰是以枪创拳,所以,大枪抖绝功为宋氏形意拳求取爆炸力的重要基本功,练习宋氏形意拳必练大枪抖绝功夫,以抖大枪之功助拳功之成也。
六:单操散手:为宋氏形意拳打法、劲法、实战法的专练。
七、基本拳法套路则有:进退连环、四把捶、杂式捶、八字功等。
对练套路则有:十六把、五花炮、安身炮等。
器械套路则有:六合大枪、翼德大枪、三才剑、天罡剑、六合刀、六排刀、六合棍、麟角刀等。
此后,又由宋虎臣、宋铁麟等第一代弟子根据实践经验创编了十面埋伏、阴阳把、三节推掌、软球势、五方鸳鸯堂、摸身掌、左右五行连环拳、和战斗枪、战斗剑、内功盘根刀(双刀)、乾坤钹等等拳械单对练套路。
还有供初学者练习的六合长拳、十二路弹腿。
基本
功法还有:柔身术、伸筋拨骨功、内劲功、浑圆桩、丹田功、静坐功等基本功法和养生功法。
宋氏形意拳的基本理论有:内功四经、拳术运义、拳道集录,古谱则有拾法摘要、九要论、六合论等。
宋氏形意拳的传人现已遍及全国,且已传至第六代。
此外,在日本、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台湾地区均有传人。
宋氏形意拳今天仍在不断的民扬光大,正在走向世界。
古传少林行功拳简介日期:2002-7-12 19:10:00 作者:刘毅古传少林拳是少林寺的镇寺之拳,古无别名,约在明朝末年传出少林寺,故近代传习较少。
因其传承的原因,后人对此拳又贯以“少林看家拳”、“少林镇山拳”、“少林地滚拳”等称呼,其中以北京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少林看家拳》一书影响最大,不过其书中所载拳路与本人公开的家传拳艺除个别相似外,其余皆大相径庭。
在此为向读者明示,拳种名称则以“少林行功拳”称之。
古传少林拳相传是宋代福居禅师所创,旧《少林拳谱》记载:“夫短打者即长拳,源自福居禅师汇集也。
”,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共分十路。
少林拳口诀:少林一路开山拳;二路迎门万古传;三路螳螂勾子手;四路三荐诸葛拳;五路奎星小五掌;六路翻缠名地盘;七星抱斗梅花手;八卦游身连环拳;九宫四门巧奔打;十路埋伏仙人传;习学诸年应有法,祖师流传应有源;若问此拳何名声,出山少林头一功。
此少林拳是由清末民初,少林正宗二十八代宗师,有“铁掌震东海”之称的杨秀山先生(1869-1947)所传,现仅在鲁南等少数地区流传,全国其它地方练此拳者较少,加之年代久远,后遭天灾人祸,真正以睹其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到如今已濒临失传。
本人有幸从幼年随外祖父高灼俊学练此拳,外祖父于民国17年开始,随杨秀山师祖学得此拳,同期的师兄弟于化龙、张如松、杨佩武、吴江辉、吴树美、高策勋等在鲁南等地广传此拳。
据旧《少林拳谱》记载:“夫掌要以太祖长拳起手,韩通之通背为优,郑恩之缠封尤妙,温天之短拳更奇,马藉短打最优,孔恒猴拳且盛,黄祜之靠身难近,锦盛之面掌疾飞,金箱之磕于通拳,刘兴之勾搂探手,谭方之滚雷贯耳,燕青之拿跃步,林冲之鸳鸯脚,孟获之七势连拳,崔连之窝里炮捶,杨滚之捆手掳直入,王郎之螳螂克敌,高怀德之摔掠硬崩。
”,这些博采众家的特点在少林拳里体现的非常鲜明,如:“七势连捶”、“挂挞”、“乌龙搅柱”、“鸳鸯腿”等都属于不同拳种里典型用法。
整套少林拳法古朴遒劲,技击与气功相辅相乘,融硬击、翻挂、软缠、跌仆、短打和内功修为于一体,如:“大、小离捶”、“靠子捶”、“猛虎下山捶”等都属于技击的练习范畴;再如:“马步撑捶”、“举鼎“、下步展罗汉”等都属于功法练习的范畴,特别是少林拳里面的“贴山靠”和“金钟罩”功夫更是硬气功中的经典。
古传少林拳从其结构和动作的组合上来看,不像是单一的外家功夫,其中既有刚爆迅烈之形势,又有沉稳拔桩之印象,更有轻巧绵软之技法,体现的是由“极刚至极柔,刚柔相济”的玄机,有很多合拳特性,这与旧《少林拳谱》记载的“福居禅师集十八家武技于一体”的说法是相辅的。
古传少林拳从结构上看有腾跃、拳击、腿法、地趟,构成了上中下三盘的完美体系;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拥有了相当的可观性和艺术性;从运动学的度来看,提高了人体的速度、耐力、弹跳、平衡等各项能力,在外观上达到了“精、气、神”的合谐统一;从技击学的角度来看,它拥有了庞大、实用、攻防兼备的内容体系,肘、膝和硬气功的完美结合,更是散手和一些竞技项目的有效补充;从健美的角度来看,达到了健美操的效果,尤其对现代女性,其中的许多功法,可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小的运动量下燃烧掉多余的脂肪,达到瘦身苗条的效果,比吃各种药物要好的多;从养生学的角度来看,有师乘来历的功法总比各种伪造的功法要可靠的多,并且少林拳各代宗师的高寿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由“少林拳研究开发联盟”挖掘整理的大型拳谱《古传少林行功拳谱》丛书,系统
反映了古传少林拳的传承、历史、形式和功用,共分拳术、器械、技击、功法四卷,约60万字,是研究少林拳的理想工具书。
古传少林拳能衍传到今天,实属不易,我辈当备加珍惜和继承,使其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生根传播,为现代生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武术源远流长,因而拳种流派繁多,异彩纷呈。
民间流传较广较多的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内家拳内家拳产生于明代中期,当时少林拳勇名闻天下,但有些武术家认为,少林拳法“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
”意思是说,少林拳法主要是进攻别人,但别人也可乘机还击,有不足之处。
因而创造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顺势使力”的拳法。
为了和少林拳法相区别,这种新型的拳法称之为“内家拳”。
但到了清代末年,有人把形象和某些特点与内家拳近似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统称之为内家拳,并把以沙林拳法为主的拳法,称这为外家拳。
二、长拳类长拳是查拳、华拳、炮拳、洪拳、花拳,少林拳、戳脚、翻子等拳术的总称。
长拳的特点是姿势舒展、起伏黑心折以及闪展腾挪等动作和技术。
其中各个拳种又各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
如查拳、华拳舒展大方,飘洒优美;炮拳、翻子拳干净利落,发力充实等。
三、短拳:又称短打拳、绵张短打、绵张拳。
短拳套路共有十六趟,会前八趟,后八趟。
短拳是一种攻防兼备,以防为主的拳种。
讲究上顾面门,下顾腿,中护前胸和软肋。
它的主要打法有拳打、掌击、肘打、腿踢、肩靠、胯打、臂顶、膝撞、头碰等。
四、南拳:南拳流派很多,主要有洪家拳、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侠家拳、咏春拳、五祖拳、太祖拳、鹤拳,罗汉拳、蛇拳、狗拳等。
五、象形拳:主要有醉拳、醉拳、鹰爪拳、猴拳、蛇拳、螳螂拳、鸭拳、地趟拳、武松脱铐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