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一物理7-22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和动能定理优质课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7动能和动能定理22-人教版
7.7《动能定理的应用(一)》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内容】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材分析】功和能是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动能定理”是高中力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前面系统地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后,为了深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认知和掌握,本节通过补充两道经典例题,强化学生从功能关系的角度规范化解题,形成正确的解题思想,学会从物理规律本身的特点出发考虑问题;并在实例的分析和讲评中体会动能定理处理多过程、复杂运动时的快捷与便利。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动能”和“动能定理”有了初步认知,对于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个力、单一过程较为熟练,但是涉及到斜面问题、多个力、多阶段的时,如何计算摩擦力的功,如何计算求总功,如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还是不小的挑战。
为了系统掌握动能定理的解题思路,更好的理解动能定理的意义,本节通过两道典型的例题归纳出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和分析多过程的思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巩固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2)明确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3)能应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理解动能定理丰富内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巩固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总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针对常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正确应用动能定理;(2)通过常见的单过程(匀变速直线运动)物理问题归纳出应用动能定理的步骤。
通过多过程的物理问题使学生掌握解决力学问题的思维程序,学会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方法;(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教师点拨,使学生体会到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认真仔细有序的分析习惯;(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思维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和动能定理对多过程问题的应用【教学难点】受力分析,熟练计算合外力的功,根据需要确定初、末状态【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是物体的动能?动能大小的计算公式?2.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怎样?3.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学生回忆:学生单独回答动能的定义、内容、适用范围一个学生板演动能大小的公式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承转过渡动能定理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也是解决力学问题最常用的规律之一。
7.7动能和动能定理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新课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
重点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
难点
7.7动能和动能定理
年级
组别
高一物理组
审阅
(备课组长)
审阅
(学科校长)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课题
7.7动能和动能定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标
要求
高考和小高考要求:Ⅱ级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的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应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动能的表达式。
3、W与ΔEk的关系
(1)合外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动能变化的多少要靠合外力做功来衡量。
(2)合外力做功过程的实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只不过其他形式的能一般不能确定,而以合外力做功的形式出现。
4、动能定理描述了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它涉及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明确所研究的过程及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力做功,并且明确这一过程中初、末状态的物体的速度。
2、动能定理及其表达式分别是什么?
教
学
过
程
及
方
法
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合作释疑”:
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
1、W的含义:W指的是合外力做的功,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7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7.7 动能和动能定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⑴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⑵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⑶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和方法:⑴体验实验与理论探索相结合的探究过程。
⑵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
⑵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题。
二、设计思路动能定理是力学中一条重要规律,它反映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跟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贯穿在本章以后的内容中,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它,对解决力学问题,尤其是变力做功,多过程问题或时间未知情况下的问题有很大的方便。
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又很重要,所以安排两节课,一节新授课、一节习题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本节教案为新授课教案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⑴动能概念的理解;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学设计六、【板书】设计 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2、公式:221mv E k =3、说明:①动能是标量②动能的单位:焦(J ) ③动能是状态量 ④动能的改变量22211122k E mv mv ∆=- 二、对22211122Fl mv mv =-的理解 1、力对物体做功是造成物体动能改变的外因。
2、力F 做功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三、动能定理1、表达式:21k k k W E E E =∆=-总2、表述:合外力在某个过程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里动能的变化。
3、适用条件: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情况。
4、利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过程;(2)分析物体受力,画受力示意图,明确各力做功情况,并确定外力所做的总功;(3)分析物体的运动,明确物体的初、末状态,确定初、末状态的动能及动能的变化;(4)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new)
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大小:E k =错误!mv 2。
2.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1 J =1N·m=1 kg·m 2/s 2.3.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正值,没有负值。
二、 动能定理1.推导:如图77。
1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l ,速度由v 1增加到v 2,此过程力F 做的功为W 。
图7。
7。
12.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为E k =12mv 2.动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
2.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表达式为W =E k2-E k1。
3.表达式:W=E k2-E k1。
4.适用范围: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1.自主思考——判一判(1)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也大。
(×)(2)某物体的速度加倍,它的动能也加倍。
(×)(3)合外力做功不等于零,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4)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合外力做功一定不等于零。
(×)(5)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外力做正功。
(√)2.合作探究-—议一议(1)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卫星的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否变化?其动能是否变化?图7。
72提示:速度变化,动能不变。
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速度方向不断变化,由于速度是矢量,所以速度是变化的;运动时其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动能大小不变,由于动能是标量,所以动能是不变的。
(2)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将手中的小球以上抛、下抛、平抛三种不同方式抛出,落地时速度、动能是否相同?提示:重力做功相同,动能改变相同,末动能、末速度大小相同,但末速度方向不同。
对动能、动能定理的理解1.动能的特征(1)动能是状态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相对应。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动能的定义及其表达式,掌握动能与速度的关系,能够运用动能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够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培养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观察动能变化与外力做功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认识动能定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动能的定义、表达式及物理意义。
•动能定理的表述、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中功与动能变化关系的理解。
•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含动画演示动能变化、动能定理应用实例)。
•实验器材(如斜面、小车、弹簧、打点计时器等,用于演示动能定理实验)。
•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明确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
•演示法: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动能变化与外力做功的关系。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动能定理的应用实例,促进思维碰撞。
•探究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动能定理的适用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运动员冲刺的视频,提问:“为什么运动员跑得越快,越难停下来?”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质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引出动能的概念。
新课教学1.动能的概念•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表达式:Ek=21mv2,解释各符号含义。
•讨论:动能与速度、质量的关系,通过举例加深理解。
2.动能定理的引入•通过分析实例(如滑块沿斜面下滑),引导学生思考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引出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表达式:W=ΔEk=21mv22−21mv12。
7.7动能和动能定理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新课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4)
7.7动能和动能定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能用动能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动能;2.理解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3.能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4.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理解理论探究的方法及其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牛顿运动定律,掌握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归纳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应用感悟量变(过程的积累)与质变(状态的改变)的哲学关系。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2.动能定理的推导和理解。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通过上节的探究我们已经了解力所做的功与物体所获得的速度的关系。
那么,物体的动能的表达式究竟是什么?进一步探究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新课教学]一、动能的表达式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与动能有关的因素你能通过实验粗略验证一下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吗?方案:让滑块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静止的木块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实验:(1)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2)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
现象:(1)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2)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结果:(1)高度越大,滑块滑到底端时速度越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强,说明滑块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2)滑块从相同的高度滑下,具有的末速度是相同的,之所以对外做功的本领不同,是因为滑块的质量不同,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滑块对外做功的能力越强,也就是说滑块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7动能和动能定理(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3.动能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动能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动能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动能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入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5.学习平台和在线资源:利用学习平台和在线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参考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能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动能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案例分析等。
3.教学评价:我将完善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①动能定义与计算公式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计算公式:E=1/2mv^2
②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
-应用:通过计算物体受到的力所做的功,可以求出物体的动能变化。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4)实验设计:学生可以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验证动能定理的应用,如测量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动能变化。
(5)学术研究:对于对动能定理有深入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学术研究,如研究动能定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或对动能定理的改进和发展。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物体运动的视频、动画和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物体的动能变化,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的应用。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和计算,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动能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互动式白板:利用互动式白板进行教学,可以实时展示学生的解答和讨论结果,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的动能和动能定理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质量和功的概念,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理解动能的定义,掌握动能定理,并能够运用动能定理分析实际问题。
举例: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动能变化,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5.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举例:学生在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6.增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体的动能变化,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二优秀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教学从动能和势能的复习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进而利用动能定理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教学重点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数学表达式.教学难点1.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2.灵活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过程与方法经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通过规律、理论的学习,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课前准备1.自制课件、学案.2.麦克斯韦滚摆、单摆、气垫导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验导入如右上图所示,悬挂单摆的铁架台上增加一个横杆P和一把水平放置的尺子AB,实验时①调整横杆P的高度,观察小球摆动的情况;②调整水平尺子的高度使小球从不同位置摆动,观察小球摆动的情况.将各次实验现象进行概括,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也可以将单摆悬挂在小黑板上,然后在小黑板上画上若干条水平横线,手持短尺替代横杆.推进新课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前面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在初中学习时我们就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实验演示:依次演示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和弹簧振子,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即转化过程中物理量的具体变化.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回答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变化情况.教师小结:物体运动过程中,随着动能的增大,物体的势能减小;反之,随着动能的减小,物体的势能增大.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实验演示,切实感受到机械能的两种形式(动能与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转化过程中有力做功.重力做功:动能←→重力势能弹力做功:动能←→弹性势能.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在生活中非常多,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参考:1.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势能向动能转化);2.自行车猛蹬几下自由冲上斜坡(动能向势能转化);3.拉弓射箭(势能向动能转化)4.运动会上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跳起的过程中(人的动能转化为杆的弹性势能,后杆的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二、机械能守恒定律问题: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呢?上述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变化呢?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理论推导分析.先考虑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的理想情况.情境设置:质量为m 的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 1处速度为v 1,下落至高度h 2处速度为v 2,不计空气阻力,分析由h 1下落到h 2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分析:根据动能定理,有:21222121mv mv -=W G 下落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重力做功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有W G =mgh 1-mgh 2 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21222121mv mv -=mgh 1-mgh 2 移项得2221mv +mgh 2=2121mv g+mgh 1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上面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等号的左侧表示末态的机械能,等号的右侧表示初态的机械能,表达式表明初态跟末态的机械能相等.即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问题:此表达式具有普遍意义吗?还是仅在只受重力的自由落体运动中成立?引导学生自己推导竖直上抛、平抛的过程是否成立.引导学生关注在上述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证明,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思维拓展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牨体系统内呢?课件展示:展示弹簧振子(由于弹簧振子概念学生还没有接触,教师可以不提弹簧振子的概念)的运动情况,分析物理过程.教师设疑: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是守恒的;同样作为机械能组成部分的势能,是否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也能守恒呢?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适当加以辅助推导.对弹簧与小球的运动过程简要分析,得到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关系,并明确:在只有弹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通过上面只有重力做功与只有弹力做功两个部分的推导,师生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表达式:E k2+E p2=E p1+E k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表达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并回顾机械能守恒定律推导过程,加深认识.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思维拓展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但真正应用到解题过程还是有限制的.大屏幕投影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用不同颜色展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突出强调守恒的受力前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守恒的条件.有的学生认为守恒条件应该是只受重力或弹力;有的学生认为守恒条件应该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在肯定两位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质疑两位学生的意见,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两位同学说的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讨论: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还包含这样的意思:可能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 思维追踪: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应该怎样表述呢?举例说明.学生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可以表述为:1.只受重力(弹力),不受其他力.如自由落体的物体.2.除重力(弹力)以外还有其他力,但其他力都不做功.如做单摆运动的物体.例题 在距离地面20 m 高处,以15 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 2,求小球落地速度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提出问题:1.前面学习过应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平抛运动,现在能否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这类问题?2.小球抛出后至落地之前的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3.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明确:小球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可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应明确所选取的运动过程,明确初、末状态小球所具有的机械能.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抛出时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E p1=mgh ,动能为E k1=21mv 02.落地时,小球的重力势能E p2=0,动能为E k2=21mv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1=E 2,即mgh+2021mv =21mv 2 落地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20102152220⨯⨯+=+gh v m/s=25 m/s.板书设计8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重力做功:动能←→重力势能弹力做功:动能←→弹性势能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1.只受重力(弹力),不受其他力.如自由落体的物体.2.除重力(弹力)以外还有其他力,但其他力都不做功.如做单摆运动的物体.设计点评本节课通过教师给出撑,给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对能的转化以初步认识,然后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进行猜想,为定量探究打下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置来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探究过程中,激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对守恒条件的教学,本教学设计采用了逐步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向守恒条件步步靠拢,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具体展示了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有助于探究过程方法的学习.教学设计最后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与课堂训练,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加深,收到良好效果.。
7.7动能和动能定理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新课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7)
7.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利用动能定义式进行计算,并能比较不同物体的动能;2.理解动能定理表述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化性理解W合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方物理过程下W合的表述;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功的公式推导动能定理;2.理解恒力作用下牛顿运动定律理与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异同点,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物理学中定性分析与定量表述的关系,学会用数学语言推理的简洁美;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学重、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深化性应用【教学关键点】动能定理的推导【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通过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从W-v2图像中得出W∝v2,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二、任务驱动,感知教材1.动能E k与什么有关?等质量的两物体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而行,试比较两物体的动能?如果甲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呢?已知m甲=2m乙v甲=v乙,甲乙两物体运动状态是否相同?动能呢?车以速度4 m/s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的人以相对于车1 m/s向车前进的方向走动,分别以车和地面为参照物,描述的E k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2.动能定理推导时,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为f,如何推导?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F先作用一段时间,发生的位移L1,尔后撤去,再运动L2停下来,如何表述W合?3.试采用牛顿运动定律方法求解教材中的例题1,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三、释疑解惑(一)动能E k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1)状态物理量→能量状态;v→机械运动状态;(2)标量性:大小,无负值;(3)相对性: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v的结果往往不相同;(4)ΔE k= E k1-E k0,ΔE k>0表示动能增加,合力作为动力,反之做负功;(二)动能定理1.公式的推导:2.表述:3.理解:(1)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有的力促进物体运动,而有的力则阻碍物体运动。
7.7动能和动能定理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新课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
重点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
难点
2、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1)由于动能定理反映的是物体的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外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所以对由初状态到末状态这一过程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轨迹、做功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诸多问题都不影响动能定理的实用性,就是说应用动能定理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
(2)一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的问题,用动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且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更简捷;可是,有些用动能定理能求解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却无法求解。可以说,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问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和方法,应增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主动意识。
3、W与ΔEk的关系
(1)合外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动能变化的多少要靠合外力做功来衡量。
(2)合外力做功过程的实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只不过其他形式的能一般不能确定,而以合外力做功的形式出现。
4、动能定理描述了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它涉及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明确所研究的过程及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力做功,并且明确这一过程中初、末状态的物体的速度。
2、动能定理及其表达式分别是什么?
教
学
过
程
及
方
法
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合作释疑”: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3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资源,如相关的书籍、网站、视频等。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或实际案例,引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动能的概念、表达式和影响因素,以及动能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作业评价旨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1. 批改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标注出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批改作业时,要注意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准确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2. 点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作业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例如,可以表扬学生作业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知识点的部分,同时指出作业中的错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点评作业时,要注意语言的鼓励和激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动力和阻力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变。 4.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2g 的物体以 2/的速度向 任务三 达标提升 1.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改 变,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汽车的动能各是原的几倍? a. 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的 2 倍,___________。 东运动,当对它施加一向西的力使它停下,则该外力对 物体做的功是 A.-16J ( ) .-4J D.0
B.-8J.
5、质量=50g 的物体,原的速度 v=2/,受到一个与运 动方向相同的力 F=4N 的作用,发生的位移=2,物体的 末动能是多大?
b.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的 2 倍,________。 c.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的 4 倍,________。 d.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的 4 倍,________。 2.质量一定的物体……………( A 速度发生变时,其动能一定变 B 速度发生变时,其动能不一定变 动能不变时,其速度一定不变 D 动能不变时,其速度不一定不变 3、关于功和物体动能变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动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增加。 B.只有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它的动能就减少。 .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和等于物体的末动能与初动能之 差。 . )
6、以 0/的初速度运动的石块,在水平冰面上滑行 100 后停下,若 g 取 10/2,则冰面与石块之间的动摩擦因 是多大?
1.使生进一步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式. 2.结合教,对生进行探索研究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 3.解动能定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目 标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的表达式. 2.论联系实际,习运用动能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定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生对研究的 兴趣. 教 动能定及其应用. 重点 教 对动能定的解和应用. 难点
很可能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量,因为:
引导 2:动能应该怎样定义呢?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国 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什么?
式表明什么问题呢?请你用文字叙述一下.
引导 1: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动能定中的 W 表 [课堂训练] 1、 1970 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质量为 173 g,运动速度为 7.2 /,它的动能是多大? 示什么意义?
) A.甲的速度是乙的 2 倍,乙的
1 2
1 2
2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动能定 有了动能的表达式后,前面我们推出的 W=
1 1 2 mv 2 mv 12 ,,就可以写成 W=E2—E1,其中 E2 表示一个 2 2 1 1 过程的末动能 mv 22 , E1 表示一个过程的初动能 mv 12 . 上 2 2
定律和运动公式,推导出力 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2.下列几种情况中,甲、乙两物体的动能相等的 是………………( 质量是甲的 2 倍 B.甲的质量是乙的 2 倍,乙的速度是甲的 2 倍 .甲的质量是乙的 4 倍,乙的速度是甲的 2 倍
2 mv 12 这个式子可以看出, 引导 1:从 W= mv 2 “ 1 mv 2 ”
引导 2:那么,动能定更为一般的叙述方法是什么呢? 引导 2:用动能定和我们以前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相比 较,动能定的优点在哪里呢? 引导 3:刚才我们推导出的动能定,我们是在物体受恒 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推出的. 动能定是否可以 应用于变力做功或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该怎样解? 任务二 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 1、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为 5003g,起飞过程中从 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5.3102 时,速度达到起飞 速度 v=60/。 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 力的 002 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引导 1:请同们把具体的解答过程写出. (g 取 10/2) 例题 2、一辆质量为,速度为 v0 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 于水平地面滑行了距离后停下,试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引导 3:你能总结一下用动能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总课 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 总课时
第 22 课时
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指导 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 课题 知识与技能 动能和动能定 型
新授课
准备 教 设想 预习导→引导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巩 固知识→达标提升 教 师 动 任务一 一、动能的表达式 那么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定量的关系 呢?我们看这样一个问题.(认真阅读教材 p66 页内容, 独立完成推导过程) 设物体的质量为,在与运动方向 相同的恒定外力 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 位移 L,速度由 V 增大到 V2,如图所示.试用牛顿运动 预习导 生 过 互 程 补充内容或错题 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