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与甘肃文县白马人族群认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6 卷第 3 期(2011)
Vol.16 No.3(2011)
民间传说与甘肃文县白马人族群认同
杨垚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政史系,甘肃成县 742500)
摘 要:认同是指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交往中所发现的差异、特征及其归属感。 它既是一个社会群体借
以证明自身合法性的依据, 又是一个群体借以团结其成员的核心力量。 族群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共同的
著名学者赵逵夫先生认为:“甘肃文县铁楼、石鸡坝等乡 的白马人,更接近于白马人自古居住的中心地区, 居于四川平
武白马人集体记忆中迁徙的路上。每一个民族在发展中都会 受到新的环境的影响,文县铁楼、石鸡坝的白马人是较早地 在偏僻的山区定居下来的,应该说较多地保持着一些原始的 风俗。”“这里是白马人民俗文化的博物馆。”[5]
“历史记忆与想象”。 文县白马人是我国“藏彝走廊”中一支民俗独特的族群,他们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这些民间传说构成了白马人最重要的“集体记忆”,一代一代深深地镌刻在族民们的脑海中。 白马人在对祖先
历史的追忆中,延续并强化着“想象的共同体”意识和“边界”意识。
关键词:白马人;民间传说;集体记忆;族群认同
新中国成立之初, 国家进行民族调查和识别时,鉴于白 马人聚居区与藏族聚居区地缘关系紧密,又由于部分白马人 识藏文、说藏话,便被暂定为“藏族”。人们习惯以“白马藏族” 称之,但是,他们认为自己不是“藏族”,称自己为“ 白 马 人”。 他们也多次要求政府承认他们为一个独立的民族。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费孝通先生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组会议 上把“平武藏人”或“白马藏族”作为民族识别工作遗留问题 的典型予以介绍,认为“平武藏人”或“白马藏族”“在历史上 并非藏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当然,费孝通先生对自己的观 点有所保留,他补充说:“他们原来究竟是什么民族呢?有些 历史学者根据关于这一地区的历史记载认为有可能是古代 氐族的后裔。但是魏晋之后的史料就缺乏有关这地区氐族的 记载,几百年的空白还不易填补。”[3]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20(2011)03-135-06
在我国西部“藏彝走廊”的东北角,生活着一支历史悠 久、民俗独特的族群—— —白马人。他们主要分布在甘肃文县, 四川平武、九寨沟、松潘县一带[1]。白马人世居高山峡谷地带,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较多地保留了从古代社会承传下 来的文化信息。白马人处于藏族、羌族和汉族之间,历史上这 几个族群都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文化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同时他们又一直保持着鲜明的族群特色。[2]
136
马姑娘,顿时喜出望外,心想可能是仙女下凡到他家来了,急 忙招呼他们进来,拿出好茶饭招待,并再三挽留多住几日。白 马人一行盛情难却,就在小伙子家里住了下来。有一天,小伙 子想约姑娘出去玩,却又不好意思,便从火中取出一个“黑火 糟”,趁姑娘不注意,往她脸上一抹,转身跑出门去。姑娘见是 小伙子,急忙追赶,在小河边追上了小伙子。河边垂柳依依, 河水泛银,皎洁的月光下,白马姑娘和小伙子漫步河畔,相依 相偎,倾诉爱慕之情。由于白马人有严禁和外族通婚的禁令, 这位姑娘被开除族籍,白马四兄弟愤然离去。无奈之下,姑娘 只好落户四川。十几年过去了,白马姑娘十分思念故乡的亲 人,就和小伙子带着孩子,一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回娘家探 亲。白马山寨里亲人相见,抱头痛哭。后来,白马藏人为了纪 念这几位弟兄家人,就把他们刻成面具。四弟兄叫“池哥”,两 个媳妇叫“池姆”,白马姑娘和四川小伙子叫“池玛”,还有个 小孩,就是“池玛”之子,叫“猴娃子”。白马人把他们当成山神 崇敬,每年正月举行“面具舞”活动进行纪念。(班贵荣讲述,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调查资料卷),第 212 页)
文县白马人主要分布在铁楼藏族乡、石鸡坝乡。铁楼藏 族乡位于文县西南部白马河流域,该乡迭堡寨、案板地、枕头 坝、中岭山、麦贡山、立志山、入贡山、草坡山、强曲、朱林坡、 腰坪山、夹石山为纯白马人聚居村寨;寨科桥、阳尕山为白马 人与汉族杂居村寨。石鸡坝乡位于文县西部白水江中游,该 乡的薛堡寨、堡子坪、博达峰也是白马人聚居的村寨。文县其 他乡镇也有白马人散居。据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调查 统计,文县白马人约 3000 人。[6]
二、集体记忆:族群认同的建构边界 认同是一个心理学范畴, 一般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把自 己与一些人联系起来并与一些人区分开来的自我意识。埃里 克森指出,“认同”实际上是关于“我是谁”这一问题的或明确 或隐晦的回答。[9]在埃里克森的认同理论中,认同还不仅仅是 个体的,而且是群体的、社会的。认同就是在人与人、群体与群 体的交往中所发现的差异、特征及其归属感。它既是一个社 会群体借以证明自身合法性的依据,又是一个群体借以团结 其成员的核心力量。随着心理学科地位的提升以及认同研究 的深入,“认同”概念开始广泛运用于人文和社科领域。 吉登斯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认同:社会认同和自我认 同“,社会认同指的是别人赋予某个人的属性, 基本上可被看 做是表明一个人是谁的标志。同时,社会认同也将该人与具有 相同属性的其他人联系起来。……如果说社会认同标示出个 人是如何与其他人‘相同’的,那么自我认同(个人认同)则把 我们区分为不同的个体。”[10]从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个体可 以同时归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因此,可以同时具有不同的群 体认同。族群认同正是认同在社会群体水平上的一种研究取向。 人类学家从多维视角解释族群现象, 提出不同的解释理 论。归纳起来,在族群性的研究方面形成了“客观特征论”与 “主观认同论”两种对立互补的理论。[11]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一 个族群的观察、区分与描述多依据语言、服饰、共同地域、宗 教和体质特征等一些客观特征,认为族群是一群有共同语言、 文化、体质特征等的人群。1950 年,人类学家利奇根据对缅甸 北部卡钦人的田野研究, 对客观特征论者的族群理论提出质 疑,指出了客观特征论解释族群现象的明显缺失。 1969 年巴斯出版了《族群与族界:文化和差别的社会组 织》一书, 提出著名的“族界”论。将族群视为一种社会关系或 社会组织,认为族群间有许多文化差别只不过是人们用来表 明他们族属不同的标志而已。他把归属认同即自我认定的归 属和被别人认定的归属当做族群最重要的区分特征,并认为 “只要人们在互动中保持族群认同,就会产生出认辨该族群 成员的标准和标志其族界的方法”。[12]这一理论的提出开启了 族群研究新的视野。从此,人类学家开始认识到,族群的意义 不是关于社会生活或人类个性的某种基本事实,而是一种社 会建构物,是社会构拟于某一人群的边界制度。依照马克思· 韦伯的族群界定,族群自我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历史记 忆与想象”。 族群是一个共同体,内部成员坚信他们共享的 历史、文化或族源,而这种共享的载体并非历史本身,而是他 们拥有的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族群感情重要的来 源,没有任何一个族群是缺少历史记忆的,不同的历史记忆规 定了人们对自身所属群体不同的自我想象, 也成为维系群体
收稿日期:2011-03-11 作者简介:杨垚(1973—),男,甘肃天水人,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政治学。
135
第 16 卷第 3 期(2011)
杨 垚:民间传说与甘肃文县白马人族群认同
Vol.16 No.3(2011)
白马人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集训。据传说,这项大型集体活 动的来历是这样的:随着岁月的流逝,白马人祖先达嘎、达玛 兄弟俩都已年近花甲。达嘎回忆起当年为射虎一事,与弟弟 达玛反目而懊悔不已。达嘎特别想亲人团聚,重温手足之情。 他思前想后,终于下决心派人请回弟弟。兄弟俩相见,抱头痛 哭,悲喜交加。达嘎一再挽留弟弟多住些时日,商议各山寨大 事,达玛爽快地答应了哥哥。兄弟俩很快邀请各寨子头人前 来议事。经过大家会商,制订了三条协议: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学者认为,白马人是我国 古代北方重要民族—— —氐族的后代, 是至今依然保持氐族语 言、文化传统的唯一土著族裔,此谓氐族说。此外,关于白马 人族属、族渊问题的讨论,学界还有藏族说、羌族说、羌氐和 其他族等说法。[4]目前,“白马人”被学界称为待识别民族(族 群),但在国家民委网上发布的待识别民族中,未见“白马人” 或“白马藏族”的有关信息。
(1)族人要精诚团结,一致对外,一寨有大事、有难,便鸣 放三眼铳炮为信号,各寨听到炮声便回放,说明已知道哪个 寨子有事,要急忙组织人员前去救助或商议。
(2)制订了每年从腊月初八开始,头人每晚要组织人敲 锣打鼓到每家每户凑柴。凑好柴后,便在场上生起篝火,全村 老少尽情地跳圆圆舞,尽情地歌唱,颂扬当年同官兵作战的 英雄。
(3)每年从正月十三开始,各寨子要跳“池哥昼”,祈求神灵 护佑山寨百业兴旺,驱灾降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班贵荣讲 述,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调查资料卷),第 241~242 页)
(二)火圈舞传说 火圈舞,又叫“圆圆舞”,白马语称“呆舟”。从农历腊月 八开始,到正月十七结束。每天晚饭后,各个山寨的男女老少 自觉到固定的地点,将凑到的柴放在场地中央,然后点燃,生 起篝火。大家手拉着手,连成一个大圆圈,围着熊熊大火,尽 情地跳舞唱歌。 相传在很久以前,白马人的先民在腊月被官兵追杀,被 迫走上了迁徙之路,后被官兵围困在山岭上白马人坚守了七 天七夜。到了第八天,即腊月初八,疲惫不堪的白马人在山岭 上歇息,燃起熊熊篝火,以驱赶冬夜寒冷,并渐渐进入梦乡。 半夜时官兵偷袭,危难时一只白色雄鸡拍翅而鸣,惊醒了梦 中的白马人,躲过了这一次劫难。为纪念腊月初八摆脱大劫 难,白马人便把这一天定为火圈舞的开始日,成了白马人的 传统纪念日。(班贵荣讲述,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调查 资料卷),第 242 页) (三)“池哥昼”传说 “池哥昼”是白马人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 一种传统祭祀活动和民间舞蹈。白马藏语称面具为“池哥申 耿”。面具舞,文县白马人称“池哥昼”、“池哥蹈”、“仇池舞” 等,四川平武白马人称“跳曹盖”。 文县“池哥昼”,于 2008 年 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 录”,划归“傩舞”之列。 文县白马人面具舞的舞蹈队列,统称为“仇池冒”,一般 由九人表演,均为男性。其中四人扮成山神,叫“池哥”,为四 弟兄,象征白马藏人祖先达嘎、达玛的四个儿子;两人扮成 “菩萨”,也叫“池姆”;两人扮成夫妻,又叫“池玛”,还有一个 十多岁的儿童扮成猴娃子。在白马人的传说中最早有白马四 兄弟、两个媳妇和一个小妹,曾经翻山越岭,云游天下。有一 天傍晚,他们走到四川境内,筋疲力尽,饥饿难当,好不容易 找到一户人家,便前往投宿。小妹上前去敲门,开门者竟是一 位英俊潇洒的四川小伙子。小伙子见眼前这位美如天仙的白
一、民间传说:白马人重要的集体记忆 族群是人类社会结群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人们情感依 归和心理认同的社会单位。关于族群,马克思·韦伯所下的定 义常为国内学术界所引用,即“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 的相似,或者由于迁徙中的共同记忆,面对他们共同的世系抱 有一种主观的信念, 这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 当重要,这个群体就被称为族群。”[7]这一定义的重要特点在于 强调主观信念、记忆及其假想的历史因素。民间传说是一个 族群对相似认同的一种主观的信念,一种在特定聚落范围内 的集体记忆。文县白马人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最具 代表性的有:达嘎达玛传说、火圈舞传说、“池哥昼”传说、白 羽毛传说和白马老爷传说。[8]这五大传说构成白马人最重要 的集体记忆。 (一)达嘎达玛传说 文县白马人民俗活动丰富而独特。从腊月初八开始,各 白马山寨人都参与到烤街火、跳圆圆舞和“池哥昼”等集体活 动中,到正月十七结束,历时四十天左右。可以这样说,这是
第 16 卷第 3 期(2011)
Vol.16 Fra Baidu biblioteko.3(2011)
马老爷见状,立刻停下来做法术,与恶魔风雪雷电搏斗,直至 天亮,使白马山寨得免灭顶之灾。但天亮之后,白马老爷由于 错过了神行走的时辰,无法前行,就化作一股云烟不见了。眨 眼间一座山峰突现在人们眼前,白马人都说这就是白马老爷 的化身。于是,白马老爷就日日夜夜守护着白马山寨,保佑白 马人生活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班贵荣讲述,陇南白马 人民俗文化研究(调查资料卷),第 201 页)
(四)白羽毛传说 白马人的服饰十分独特,男女都喜欢戴一顶由羊毛压模 后制成的白色毡帽,白马人自己称这种毡帽为“沙嘎”帽。“沙 嘎”帽上还有其他一些装饰物,但是在每顶“沙嘎”帽上,有一 样东西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插在帽顶侧的白色雄鸡的尾羽。 一般是男性插一支白羽毛,女性是两支或三支。为什么每顶 “沙嘎”帽上都必须要插上一支或几支白色雄鸡的尾羽? 很久以前,官兵时常侵扰白马人山寨。为了自卫,白马人 自建武装,由头人统领,与官兵交战。有一天,官兵又攻打白 马山寨。他们浴血奋战了三天三夜,因寡不敌众,由头人统领 逃到白马坡。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以酒解疲劳,醉后倒头便 睡。约三更时分,官兵追来。这时,逃难时带来的一只白公鸡 便不停地叫鸣,唤醒了头人夫人,头人夫人推醒头人,头人又 叫醒族人,组织族人转移逃难,在森林中隐藏起来。官兵赶到 后,白马人已经跑得无影无踪,四处查找不见影子,只好收兵 而去。白公鸡叫鸣,帮助白马人逃过了这一劫。白马人感念白 公鸡的这一功德,后来组织了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将这只 白雄鸡奉为神鸡,拔下一支羽毛,插在头人“沙嘎”帽上,把这 只白雄鸡放生。并命令白马人家家养白鸡,人人帽上插白羽 毛。从此,白羽毛成了白马人的一个重要标志。那里有白马 人,那里就晃动着白羽毛。(班贵荣讲述,陇南白马人民俗文 化研究(调查资料卷),第 81 页) (五)白马老爷传说 白马人崇拜自然神灵。在白马山寨,能听到这样一个说 法:“最早见到阳光的山是雪山宝顶,最受人们尊敬的神是白 马老爷。”四川平武白马人聚居的白马乡火溪沟和羊洞河交 汇处,有一座并不高的“白马老爷山”,上面堆有一些石头。 传说白马老爷是个神仙,他要从文县赶到四川峨眉山去 参加神仙聚会。神仙只能夜行昼停,白马老爷踏着夜色,披星 戴月,急急匆匆赶路。当他路过白马山寨时,突然雷电交加, 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天崩地裂,房屋倒塌,人畜死伤严重。面 对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白马人哭天喊地,但又无可奈何。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