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重组干扰素生产工艺
【完整版】重组干扰素-α 生物制药工艺学PPT文档
![【完整版】重组干扰素-α 生物制药工艺学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4d8c63b360cba1aa911da9d.png)
重组干扰素-α
演讲:谢思思 PPT制作:朱宇婷、张芳芳 资料查找:陈雪梅、方琦璐、钱媛 媛、夏烽、董敏健、袁海剑
感谢观看
IFNα-2b简介
IFNα-2b是苏黎世大学Charles Weissmann实验室最新发现的抗病毒 药物,由Biogen公司发展的,最终由Schering-Plough公司出品,商品名 为Intron-A。它应用于多种适应症,包括病毒性感染和肿瘤。它被批准用 于乙、丙型肝炎、毛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滤泡性淋巴瘤、良性 肿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等的治疗。
干扰素(IFN)简介
• 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组蛋白质类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 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活性,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其来源、分子结构和抗原性的差异分为α,β,γ,ω四个类型。α 型干扰素又依其结构的不同再分为α-1b, α-2a, α-2b等亚型,其具 体表现在个别氨基酸的差异上。我们要具体讲讲rhIFN α-2b的生产 工艺设计。
来源于维基百科 理化性质:
分子量:19247 结构特点:四个Cys残基,形成两个二硫键
无糖基化位点 PI:5-6 在的溶液中稳定,对热也稳定 对各种蛋白酶敏感,比活为2X10^8 IU/mg
制备工艺路线:
制备工艺过程
• 基因的制备 • 构建重组质粒 • 酵母转化 • 发酵及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 样品的纯化
干扰素制备的工艺流程
![干扰素制备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0c291f703d8ce2f01662344.png)
❖5)加500μl含13%(w/v)聚乙二醇(PEG 8000)的 1.6mol/L NaCl,充分混合,用微量离心机于4℃以 12000g离心5分钟,以回收质粒DNA。 6)吸出上清,用400μl TE(pH8.0)溶解质粒DNA沉淀。 用酚、酚:氯仿、氯仿各抽1次。 7)将水相转到另一微量离心管中,加100μl 10mol/L 乙醇铵,充分混匀,加2倍体积(约1ml)乙醇,于室温 放置10分钟,于4℃以12 000g离心5分钟,以回收沉淀的 质粒DNA。 8)吸去上清,加200μl处于4℃以12 000g离心2分钟。 9)吸去上清,敞开管口,将管置于实验桌上直到最后 可见的痕量乙醇蒸发殆尽。 10)用500μl TE(pH8.0)溶解沉淀1:100稀释[用TE (pH8.0)] 后测量OD 260,计算质粒DNA的浓度(1OD260 =50μg质粒DNA/ml), 然后将DNA贮于-20℃。
从受体菌中获取目的基因
表达载体
重组质粒
导入大肠杆菌
受体菌的筛选,表达性、稳定性等检测
→工程菌
第四页
第五页
一、目的基因的分离与获得
❖ 1. 设计合成干扰素基因的两端引物(完全的),每条引物内 或5‘-端最好有内切酶酶切位点。
❖ 2. 有药物诱导细胞,如佛波酯,使细胞表达干扰素升高。 ❖ 3. 破碎细胞,提取细胞总mRNA. ❖ 4. 用逆转录试剂盒逆转录,把总mRNA逆转录成cDNA ❖ 5. 以cDNA为模板、干扰素引物为引物,PCR,得到完全的干扰素基
❖ 2.种子罐培养 将已活化的菌种接入装有30L培养基的种子罐 中,接种量10%,培养温度30℃,pH7.0,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 控制溶解氧为30%,培养3~4小时,转入发酵罐中,同时取样发酵液
干扰素制备的工艺流程图
![干扰素制备的工艺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c82b662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1.png)
提取重组质 粒④
7)用合适转头于室温以5000转/分离心15分钟,回收核酸。如于4 ℃离心, 盐也会生成了沉淀。 8)小心倒掉上清,敞开瓶口倒置离心瓶使残余上清液流尽,于室温用70%乙醇 洗涤沉积管壁。倒出乙醇,用与真空装置相联的巴期德吸出附于瓶壁的所 有液滴,于室温将瓶倒置在纸巾上,使最后残余的痕量乙醇挥殆尽。 9)用3mlTE(pH8.0)溶解核酸沉淀. 10)纯化。
质粒DNA的纯
化①
(一)聚乙二醇沉淀法提取质粒DNA
1)将核酸溶液所得转入15mlCorex管中,再加3ml用冰预冷的5mo1/L LiCl溶液, 充 分混匀,用合适转头于4 ℃下以10000转/分离心I0分钟。LiCI可沉淀高分子RNA。
2)将上清转移到另一30mlCorex管内,加等量的异丙醇,充分混匀,用SorvallSS34 转头(或与其相当的转尖)于室温以10000转/分离心10分钟,回收沉淀的核酸。
白标准系列做对照,以迁移率为横坐标,相对分子量的对数为纵坐标 作图,计算相对分子量。与理论值比较,误差不得高于10%。
(6)残余外源性DNA含量测定 用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探针法测定,每剂量中残余外源性DNA应低于
100pg. (7)残余血清lgG含量测定 在应用抗体亲和层析法作为纯化方法吋必须进行此项检定。
重组体引入宿主 细胞
将cDNA克隆到含有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质 粒pBR322中,转化到大肠杆菌,重组的载体 DNA 分子在 一定条件下转化入大肠杆菌,形成携带质粒的菌株。
从大肠杆菌K12获取目 的基因
由于质粒重组时有3种基本方式,即: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重组,目的基因片段与 目的基因片段重组,克隆载体与克隆载体重组;另外重组过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 变情况
干扰素的生产工艺过程
![干扰素的生产工艺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220d46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3.png)
干扰素的生产工艺过程1.菌种制备取-70℃下保存的甘油管菌种(工作种子批),于室温下融化。
然后,接入摇瓶,培养温度30℃,pH7.0,250 r/min活化培养18±2小时后,进行吸光值测定和发酵液杂菌检查。
2.种子罐培养将已活化的菌种接入装有30L培养基的种子罐中,接种量10%,培养温度30℃,pH7.0,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控制溶解氧为30%,培养3~4小时,转入发酵罐中,同时取样发酵液进行显微镜检查和LB培养基划线检查,控制杂菌。
3.发酵罐培养将种子液通入300L培养基的发酵罐中,接种量10%,培养温度30℃,pH7.0。
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控制溶解氧30%,培养4小时。
然后控制培养温度20℃,pH6.0,溶解氧60%,继续培养5~6.5小时。
同时进行发酵液杂菌检查,当OD值达9.0±1.0后,用5℃冷却水快速降温至15℃以下,以减缓细胞衰老。
或者将发酵液转入收集罐中,加入冰块使温度迅速降至10℃以下。
4.菌体收集将已降温的发酵液转入连续流离心机,16000 r/min离心收集。
进行干扰素含量、菌体蛋白含量、菌体干燥失重、质粒结构一致性、质粒稳定性等项目的检测。
菌体于-20℃冰柜中保存时,不得超过12个月。
每保存3个月,检查一次活性。
11.4.3.4 干扰素发酵过程控制在假单孢杆菌的发酵生产中,菌体在培养1.5小时分裂速度最快,到3.5小时开始下降。
而干扰素的迅速合成出现在3.5小时之后,在4小时达到最大,然后由于降解而迅速下降。
可见在发酵生产工艺中,假单孢杆菌的生长和干扰素的生产基本处于不相关状态,可采用两段培养的策略进行过程控制。
1.溶解氧控制分别在生长阶段和生产阶段采用各自最佳溶解氧浓度,以期提高干扰素的发酵水平。
通过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得以实现。
2.温度控制假单孢杆菌生长最适温度与产物形成最适温度是不同的。
产物合成温度控制在20℃可以有效防止干扰素-α2b的降解,而其最佳生长温度则为30℃。
干扰素制备的工艺流程PPT课件
![干扰素制备的工艺流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2b3abc04a1b0717ed5dd0f.png)
2020/2/21
14
质粒DNA的纯化②
6)吸出上清,用400μl TE(pH8.0)溶解质粒DNA沉淀。用酚、酚:氯 仿、氯仿各抽l次。
7)将水相转到另一微量离心管中,加100μl 10mol/L乙醇铵,充分混 匀,加2倍体积(约lml)乙醇,于室温放置10分钟,于4 ℃以 12000g离心5分钟,以回收沉淀的质粒DNA。
3 破碎细胞,提取细胞总mRNA.
4
用逆转录试剂盒逆转录,把总mRNA逆转录成cDNA
5
以cDNA为模板、干扰素引物为引物,PCR,得到完全的干扰素基因的PCR产物
2020/2/21
6
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进行体外重组
1.提取载体(连接
2020/2/21
,现在 来进行生
2
基因工程菌的制备
目的基因的分离
目的基因与克隆
克隆载体
载体的体外重组
重组导入大肠杆菌K12
受体菌的培养 及筛选
从受体菌中获取目的基因 重组质粒
表达载体
导入大肠杆菌
受体菌的筛选(表达性、稳定性等检测)
工程菌
2020/2/21
3
2020/2/21
4
工艺流程
目的基因的分离与获得
2、细菌的收获和裂解
1)用合适转头于4℃以4000转/分离心15分钟,弃上清,敞开离心管口并倒置离心管使上清全
部流尽。
2)将细菌沉淀重悬于100ml用冰预冷的STE中。
STE 0.1mol/L NaCl
10mmol/L Tris.Cl(Ph8.0)
1mmol/L EDTA(Ph8.0)
按步骤1)所述方法离心,以收集细菌细胞。
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控制溶解氧30%,培养4小时。然后控制培养温度20℃ ,pH6.0, 溶解氧60%,继续培养5-6.5小吋。同时进行发酵液杂菌检查,当0D值达9.0±1.0后,用5℃冷 却水快速降温至15℃以下,以减缓细胞衰老。或者将发酵液转入收集罐中,加入冰块使温 度迅速降至10℃以下。
干扰素的工艺制备流程
![干扰素的工艺制备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b1afb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c.png)
蛋白质含量测定
原理:利用蛋白质与特定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物质,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试剂:考马斯亮蓝、溴酚蓝、福林酚试剂等
步骤:样品处理、试剂添加、反应时间、比色测定、结果计算 注意事项:样品处理要充分,试剂添加要准确,反应时间要控制好,比色测定要准确,结果计 算要正确。
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检测干扰素 的基因序列
化学合成法
原料:氨基酸、核苷酸等
反应条件:温度、pH值、反应时间 等
合成步骤:氨基酸合成、核苷酸合成、 蛋白质合成等
产物纯化:色谱法、电泳法等 质量控制:检测纯度、活性等 包装与储存:无菌包装、低温储存等
干扰素质量检测
生物学活性检测
检测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指标: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纯度、稳定性等 检测步骤:样品制备、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结果分析等 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是否达标
干扰素工艺制备流程
汇报人:
干扰素制备原料 干扰素制备工艺流程 干扰素质量检测 干扰素生产成本控制 干扰素工艺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
干扰素制备原料
重组人干扰素
原料:人源细胞
制备方法:基因 工程
作用:抗病毒、 抗肿瘤
应用:临床治疗、 疫苗开发
病毒干扰素
病毒来源:自然界 中的病毒
病毒种类:包括流 感病毒、乙肝病毒 等
病毒提取:通过生 物技术从病毒中提 取干扰素
干扰素纯化:通过 生物技术对提取的 干扰素进行纯化处 理
干扰素制备工艺流程
基因工程法
基因工程法简介: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 将干扰素基因导入 到微生物中,使其 表达出干扰素蛋白
基因工程法的优点: 可以大规模生产, 成本低,效率高
干扰素的工艺制备流程
![干扰素的工艺制备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69fda7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2.png)
取体重18-20克小鼠5只,每只尾静脉注射剂量按人
每千克体重临床使用最大量的3倍,观察7天,若动物全部存
活,说明成品合格。
4 国内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的生物技术药物却一直苦于缺乏 自主创新的产品,绝大多数上市药物为仿 制药,创新药物的开发一直未能打开局面。
一种新药从研发到投放市场,投入大 约为30亿~60亿美元。
基因工程菌的制备
❖ 目的基因的分离 克隆载体
→ 目的基因与克隆
载体的体外重组
重组体导入大肠杆菌K12
→
→
受体菌的培养及筛选 从受体菌中获取目的基因
表达载体
重组质粒
导入大肠杆菌
→
受体菌的筛选,表达性、稳定性等检测
工程菌
一、目的基因的分离与扩增
❖ 1. 破碎细胞,用Trizol法提取总的RNA ❖ 2. 将生产干扰素的人白细胞的mRNA分级分离然后进行凝胶
存在的问题:
(1)同种产品生产厂家过多,造成市场恶性竞 争, 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2)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3)医药市场竞争无序,行业不正之风严重。 (4)企业管理相对滞后,技术兼经营型人才匮 乏。
后面附件PPT常用图标,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率
140 BUSINESS & FINANCE ICONS
源性DNA应低于100pg。
❖ (7)残余血清IgG含量测定
❖
在应用抗体亲和层析法作为纯化方法时必须进行此项
检定。
❖ (8)残余抗生素活性测定
❖
半成品中不应有抗生素活性存在。
❖ (9)紫外光谱扫描
❖
检查半成品的光谱吸收值,最大吸收值应在280±2纳
米。
干扰素的工艺制备流程
![干扰素的工艺制备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b618e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6.png)
干扰素的工艺制备流程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
干扰素的制备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实现的,下面将介绍干扰素的工艺制备流程。
1. 基因克隆在干扰素的工艺制备中,首先需要进行基因克隆。
这一步是将目标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起来,形成重组 DNA 分子。
常用的表达载体包括质粒和病毒载体。
基因克隆的具体步骤如下:1.1 选择目标基因:根据所需要制备的干扰素类型,选择相应的目标基因序列。
1.2 购买引物:根据目标基因设计引物,并购买合成。
1.3 PCR 扩增:使用引物进行 PCR 扩增,得到目标基因的 PCR 产物。
1.4 酶切与连接:将目标基因的 PCR 产物切割与载体进行连接,形成重组 DNA 分子。
常用的酶切酶有 EcoRI、BamHI、XhoI 等。
1.5 转化:将重组 DNA 转化至宿主菌中,如大肠杆菌,以便后续大规模培养。
2. 克隆表达在克隆表达阶段,需要将重组 DNA 导入到宿主细胞中,并使其表达干扰素。
克隆表达的具体步骤如下:2.1 酵母菌检测: 通过将宿主细胞转化至酵母菌中,进行孢子碟试验来筛选高表达的菌株。
2.2 培养: 选取高表达的菌株进行大规模培养,提供充足的菌体用于干扰素的表达。
2.3 诱导表达: 通过添加合适的诱导剂,如等温诱导或化学诱导,使菌体产生干扰素。
2.4 培养时间控制: 根据不同的干扰素类型,确定合适的培养时间。
2.5 菌体破碎: 将培养得到的菌体进行破碎,以释放干扰素。
2.6 干扰素纯化: 利用分离纯化技术,如柱层析、高效液相层析等,对菌体提取液进行纯化,得到纯净的干扰素。
3. 干扰素的活性检测制备干扰素后,需要对其进行活性检测,以确保其具有预期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干扰素活性检测的方法有多种,包括:3.1 细胞抑制实验:通过对目标细胞进行处理,并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来判断干扰素抑制细胞生长的能力。
3.2 抗病毒实验:通过对目标病毒感染细胞进行处理,并观察细胞感染情况,来判断干扰素抗病毒能力。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a1784b7fad51f01dc281f1c0.png)
基因工程干扰素a与天然干扰素a的序列区别?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
概述
2、重组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 广谱抗病毒活性(rhuIFNα及其PEG化,α2a, α2b, alfacon-1, α1b, )
✓ 慢性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 直接抗肿瘤活性(rhuIFNα及其PEG化) ✓ 毛细胞和慢性髓样白血病、 Kaposi肉瘤、非霍奇金
IFNa1b MCDLPETHSLDNRRTLMLLAQMSRISPSSCLMDRHDFGFPQEEFDGNQFQKAPAISVLHE 60
Alfacon-1
QTHSLGNRRALILLAQMRRISPFSCLKDRHDFGFPQEEFDGNQFQKAQAISVLHE
IFNa2a MIQQIFNLFSTKDSSAAWDETLLDKFYTELYQQLNDLEACVIQGVGVTETPLMKEDSILA 119 IFNa2b MIQQIFNLFSTKDSSAAWDETLLDKFYTELYQQLNDLEACVIQGVGVTETPLMKEDSILA 119 IFNa1b LIQQIFNLFTTKDSSAAWDEDLLDKFCTELYQQPNDLEACVMQEERVGETPLMNADSILA 120 Alfacon-1 MIQQTFNLFSTKNSSAAWNESLLEKFYTELYQQLNDLEACVIQEVGVTETPLMNVDSILA
rhuIFNα 、Alfacon-1、rhuIFNβ 、rhuIFNγ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
概述
上市重组人干扰素a的氨基酸序列
IFNa2a MCDLPQTHSLGSRRTLMLLAQMRKISLFSCLKDRHDFGFPQEEF-GNQFQKAETIPVLHE 59
第十五章重组干扰素生产工艺
![第十五章重组干扰素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cb29f59849649b6648d747f1.png)
5、pH 值
菌体生长:pH 6.8 产物积累:pH 6.0 策略:两段培养
发酵工艺过程
干扰素生产工艺
6、泡沫控制
发酵工艺过程
机械除泡和消泡剂共同使用
第十五章 重组人干扰素生 产工艺
第一节 干扰素概述 第二节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第三节 干扰素的发酵工艺过程 第四节 干扰素的分离纯化工艺过程
离心:
➢ 连续流离心机:2℃~10℃,16000 r/min
➢ 收集上清液:含有重组干扰素蛋白质
➢ 杂质沉淀:121℃、30min 蒸汽灭菌,焚烧处理。
干扰素生产工艺
3、初级分离
分离纯化工艺
盐析: 4M硫酸铵,2℃~10℃,搅匀静置过夜。 离心:连续流离心机,16000 r/min 保存:收集沉淀,粗干扰素,4℃。
干扰素生产工艺
分离纯化工艺
第四节 干扰素的分离纯化工艺过程
15.4.1 干扰素分离工艺过程 15.4. 2 干扰素的纯化工艺过程
干扰素生产工艺
分离纯化工艺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目标是增加制品的纯度或比活性, 即增加单位蛋白质的含量或生物活性。设法除去变 性的和杂蛋白,并且希望所得到蛋白质的产量和纯 度最高值。
干扰素生产工艺
干扰素概述
15.2. 3 干扰素的生产工艺路线
路线1
体外诱生干扰素制备工艺: Sendai病毒诱导人白细胞
血浆
人白细胞
分离纯化
人白干扰素
病毒诱导
1989年:IFNα-n3,批准上市 产量低:1g IFNα,需要3亿ml人血白细胞 来源困难,工艺复杂,收率低,价格昂贵 潜在的血源性病毒污染的可能性
干扰素生产工艺
2、预处理
分离纯化工艺
干扰素制备的工艺流程
![干扰素制备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cd3e10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c.png)
转化与筛选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 胞,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 出含有干扰素基因的阳性克
隆。
表达与鉴定
对阳性克隆进行培养,诱导 干扰素基因的表达,并对表 达产物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 。
细胞培养技术
1 2 3
细胞株选择
选择适宜的细胞株作为干扰素的生产细胞,确保 其能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稳定表达干扰素。
量病毒颗粒。
感染与表达
03
将病毒颗粒感染适宜的宿主细胞,诱导干扰素基因的表达,收
集表达产物。
纯化与精制技术
初步纯化
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杂质和悬浮颗粒物,初步纯化干扰素。
进一步纯化
利用各种层析技术(如凝胶过滤、离子交换等)对初步纯化产物进 行进一步纯化,提高干扰素的纯度。
精制与制剂
对高纯度的干扰素进行精制和制剂加工,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 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 发展,干扰素的质量控制将更加严格 和全面。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建立更加 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方法、提高制备工 艺的效率和纯度、加强生产过程中的 监控和管理等方面,以确保干扰素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05 干扰素制备的工艺优化
基因重组技术的优化
01
基因重组技术是制备干扰素的 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优化重组 技术,可以提高干扰素的产量 和纯度。
干扰素的种类
α干扰素
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主要用于治疗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β干扰素
由自然杀伤细胞产生,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
γ干扰素
由T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02 干扰素制备前的准备
原材料的准备
细胞培养基
选择适合细胞生长的培养基,确保细胞生长旺盛,产量高。
干扰素的生产工艺
![干扰素的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be7e631777232f60ddcca15b.png)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
路线1:
体外诱生干扰素制备工艺:
Sendai病毒诱导人白细胞 1989年:IFNα-n3/Alferon,批准上市 产量低:1g IFNα,需要 3亿ml人血白细胞 来源困难,工艺复杂,收率低,价格昂贵
上市产品:重组人干扰素rhuIFN 1986,rhuIFNα-2a, rhuIFNα-2b; 1990,rhuIFNγ-1b;1993,rhuIFNβ-1b; 2001-2002: PEG化IFN,PEG-Intron, Pegasys 表达产物:无糖基化,N-met,无活性包涵体 工艺特点:发酵过程,随后变性、复性过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路线4:
动物无限细胞系培养生产工艺:
上市产品:rhuIFN β-1a 1996, Avonex(Biogen); 2002, Rebif(Serono) 表达产物:166 aa 糖基化蛋白,22.5 ku 工艺特点:分泌表达,产量低,成本高,过程严格
不良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即寒战、 发热和不适。
2.骨髓抑制在用药中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 和网状红细胞减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局部反应部分患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 红斑,并有压痛,24小时后即可消退。
4.其他脱发、皮疹、血沉加快、嗜睡、 一过性肝损伤。偶见过敏性休克,用 药前作过敏试验。
2.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 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 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干扰素抗肿瘤效 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 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干扰素的生产工艺
![干扰素的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4e39ccfa3169a4517623a33d.png)
165aa。
第二步:表达载体的构建
IFN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 转化大肠杆菌 筛选阳性克隆 获得序列正确表达载体
第三步:工程菌的构建
转化假单胞杆 筛选高表达、稳定遗传的工程菌 获得原始菌种
菌种库的建立与保藏
3.离心:
连续流离心机:2℃~10℃,16000 r/min 收集上清液:含有重组干扰素蛋白质 杂质沉淀:121℃、30min 蒸汽灭菌,焚烧处理。
4.初级分离:
盐析: 4M硫酸铵,2℃~10℃,搅匀,静置过夜。 离心:连续流离心机,16000 r/min 保存:收集沉淀,粗干扰素,4℃保存。
干扰素纯化工艺过程
透析除盐:调整溶液pH 8.0,电导值,10 ku 超滤膜,0.005 M缓冲液。
4.阳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
用0.1M醋酸缓冲液(pH 5.0)平衡树脂。 上样,相同缓冲液冲洗。 盐浓度线性梯度5~50 ms/cm进行洗脱 配合SDS-PAGE收集干扰素峰。 浓缩:10 ku超滤膜进行。
使用保护剂:EDTA,PMSF。 破碎-20℃菌体:2厘米以下的碎块 搅拌:加裂解缓冲液,2℃~10℃,2hr 冻融: 细胞完全破裂,释放干扰素。
2.预处理-沉淀:
加絮凝剂聚乙烯亚胺:
2℃~10℃,搅拌45min,对菌体碎片进行絮凝。
加凝聚剂醋酸钙溶液:
2℃~10℃,搅拌15min,对菌体碎片、DNA等进行沉 淀。
5.凝胶过滤层析
洗涤液:0.15 M NaCl的0.01M磷酸缓冲液 (pH7.0)清洗系统和树脂
上样,相同缓冲液进行洗脱。 合并干扰素部分
6.无菌过滤分装
干扰素制备的工艺流程图
![干扰素制备的工艺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c82b662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1.png)
5
以cDNA为模板、干扰素引物为引物,PCR,得到完全的干扰素基因的PCR产物
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进行体 外重组
1.提取载体(质粒、病毒等),双酶切,再 把干扰素基因的PCR产物用相应的 酶酶切,用连接酶连接
2.连接完成后分离纯化,测序,与原干扰 素序列比对。
3.鉴定序列无误后(无义突变也行),导 入受体细胞,筛选
4.菌体收集 将已降温的发酵液转入连续流离心机,16000r/min离心收集。进行干扰
素含量、菌体蛋白含量、菌体干燥失重、质粒结构一致性、质粒稳定性等项目的检测。菌 体于一20 ℃冰柜中保存时,不得超过12个月。每保存3个月,检查一次活性。
干扰素发酵过程控制
在假单孢杆菌的发酵生产中,菌体在培养1.5小时分裂速度最快,到3.5 小时开始下降。而干扰素的迅速合成出现在3.5小时之后,在4小时达到 最大,然后由于降解而迅速下降。可见在发酵生产工艺中,假单孢杆 菌的生长和干扰素的生产基本处于不相关状态,可采用两段培养的策 略进行过程控制。
干扰素制备的工艺流 程图
干扰素
什么是干扰素?
• 概念(interferon,IFN):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细胞因 子,是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 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接近的生物调节蛋白。
• 根据分子结构和抗原性的差异分为α、β、γ、ω等4个 类型。
• α干扰素又依其结构分为α1b、α2a、α2b等亚型
(3).pH值 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由工程菌的代谢、培养基的组成和发酵 条件所决定。干扰素- α的等电点在pH6.0附近,在低酸性条件下稳定,能耐 受pH2.5的酸性环境。因此可在发酵后期降低pH,从而造成大量蛋白酶失活减 少干扰素-α的水解,提高干扰素的积累量。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8ad777da4693daef5ef73da3.png)
4.1 干扰素α-2b分离工艺过程
菌体裂解 预处理 初级分离
(1)菌体裂解
裂解缓冲液:纯化水配制,2℃~10℃ (pH7.5)
使用保护剂:EDTA,PMSF。 破碎-20℃菌体:2厘米以下的碎块 搅拌:加裂解缓冲液,2℃~10℃,2hr 冻融: 细胞完全破裂,释放干扰素。
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干扰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较为复杂,可受剂量和时间等因素的影 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在抗原致敏之前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或将干扰素与抗原同时投入 会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而低剂量干扰素或在抗原致敏之后加入干扰素则能产生 免疫增强的效果。在适宜的条件下,IFNγ对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 但不能促进其增殖。IF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TH2细胞的 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抑制体液免疫功能。IFNγ不仅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而且抑制 IL-4对B细胞的作用,特别是抑制B细胞生成IgE。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菌种建立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菌种特性 菌种库的建立与保藏
2.1、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菌种建立
第一步:干扰素α-2b基因的克隆 第二步:表达载体的构建 第三步:工程菌的构建
第一步:干扰素基因的克隆(RT-PCR)
制备白细胞,病毒诱导,分离mRNA,反录酶合成cDNA,PCR, 基因连接质粒, 转化E.coli,筛选鉴定克隆。 测序:编码人IFNα -2b基因序列,501bp,165aa。
(1) 溶解粗干扰素
配制纯化缓冲液: 超纯水,pH7.5磷酸缓冲液,0.45 μm滤器和 10 ku超滤系统,百级层流下收集。冷却至 2℃~10℃。
检查: 缓冲液的pH值和电导值。 溶解:
干扰素生产工艺
![干扰素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c75660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2.png)
干扰素生产工艺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蛋白质,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治疗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
干扰素的生产工艺包括基因工程和发酵工艺两个部分。
基因工程是干扰素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从人体或其他动物中提取相关基因,然后将其插入到融合质粒或细胞株中。
目前常用的融合质粒是质粒pBR322,细胞株则多选用大肠杆菌(E.coli)。
将外源基因与质粒或细胞株插入时,需要加入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剪切,以保证外源基因能够正确插入。
接下来,利用转化法将融合质粒或细胞株引入宿主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
重组细胞经过筛选和分离,最终能够获得具有干扰素基因的细胞株。
发酵工艺是干扰素生产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代谢活动,生产目标产物。
干扰素的生产主要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发酵。
首先,将重组细胞培养在含有理想培养基的发酵罐中。
理想的培养基是指含有合适的碳源、氮源、矿物质和辅助因子的培养基,能够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培养基的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等条件也需要适当控制,以保证微生物能够有效地生长和产生干扰素。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发酵罐中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和控制。
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溶氧和酸碱度等参数,可以调整培养条件,以提高干扰素的产量和纯度。
此外,还需要对干扰素进行纯化和浓缩处理。
一般采用柱层析和超滤等技术,将发酵液中的干扰素与其他杂质物进行分离和去除,最终得到较纯的干扰素溶液。
总之,干扰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和发酵工艺两个部分。
基因工程通过插入外源基因将干扰素基因引入宿主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
发酵工艺则利用重组细胞在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通过监测和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最终得到较纯的干扰素产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干扰素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优化,以提高产量和纯度,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0774d70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1.png)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一、简介重组人干扰素(Interferon)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蛋白,在生物制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方面。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体细胞中制造干扰素的基因导入细菌、真菌或动植物细胞中,并通过发酵、提取等步骤最终制备重组人干扰素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的关键步骤、技术原理及优化方法。
二、生产工艺步骤1.基因克隆和表达载体构建:–选择适合的重组表达宿主菌,如大肠杆菌、毕赤酵母等。
–将编码重组人干扰素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构建表达载体。
–将表达载体导入宿主菌细胞中,实现干扰素基因的表达。
2.发酵过程:–设计合适的培养基,满足宿主菌的生长和表达需求。
–进行适当的培养条件控制,如温度、pH值、氧气供给等。
–监测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情况和干扰素的表达水平。
3.重组人干扰素的提取与纯化:–通过离心、超滤等方法将细菌或细胞破碎,释放干扰素。
–采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进行干扰素的纯化和富集。
–进行最终的纯化步骤,得到高纯度的重组人干扰素。
三、关键技术原理•基因克隆: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将其插入适当的表达载体中。
•表达调控:通过调控启动子、转录子等元件来控制干扰素基因的表达水平。
•蛋白质纯化:利用蛋白质的生物特性,如大小、电荷等,选用不同的层析技术进行纯化。
四、工艺优化方法1.菌种优化:选择高表达、稳定的宿主菌株,优化质粒结构。
2.培养条件优化:根据宿主菌的生长情况,调整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
3.表达调控:利用诱导剂、转录启动子等手段调控干扰素基因的表达水平。
4.提取纯化优化:优化破碎、纯化过程,提高干扰素的产率和纯度。
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的生产工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技术,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和条件,可以提高干扰素的产量和纯度,满足临床和市场需求。
未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将进一步精细化和高效化,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大的益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扰素生产工艺
第二步:工程菌构建
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转化腐生型假单胞杆菌 筛选高表达、稳定遗传的工程菌 获得原始菌种
pVG3
干扰素生产工艺
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15.2. 2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菌种特性
具有宿主菌的特征:
➢细菌:革兰氏阴性菌,有荚膜,无芽孢,杆状。 ➢菌落:直径2.5-3.0 mm,灰绿色半透明状,粘稠。 ➢生化特性:Ser —,L-Val、D/L-Arg和L-Thr为碳源。
➢前4h:30℃,pH7.0,DO为30% ➢4h后:20℃,pH6.0,DO为60%,5~6.5h ➢终点控制:OD值达9.0±1.0,5℃冷却水快
速降温至15℃以下
检测:发酵液杂菌检查
干扰素生产工艺
4、菌体收集
发酵工艺过程
连续流离心机:冷却的发酵液,16000 r/min离心收集。 菌体保存:-20℃冰柜,不超过12个月。 检测:干扰素含量、菌体蛋白含量、菌体干燥失重、
工艺特点:分泌表达,产量低,成本高,过程严格
干扰素生产工艺
路线5
干扰素概述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发酵生产工艺:
宿主:腐生型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 上市产品:IFN α-2b/Alferon安福隆 表达产物:无糖基化可溶性蛋白质,具有天然分子结构
和生物活性
工艺特点: ➢ 发酵周期短:几个小时 ➢ 无需变性、复性过程,获得有活性产品 ➢ 纯化过程:淘汰抗体亲和层析
5、pH 值
菌体生长:pH 6.8 产物积累:pH 6.0 策略:两段培养
发酵工艺过程
干扰素生产工艺
6、泡沫控制
发酵工艺过程
机械除泡和消泡剂共同使用
第十五章 重组人干扰素生 产工艺
第一节 干扰素概述 第二节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第三节 干扰素的发酵工艺过程 第四节 干扰素的分离纯化工艺过程
质粒结构一致性、质粒稳定性。
干扰素生产工艺
发酵工艺过程
15.3. 2 重组人IFN-α2b 的发酵工艺控制
1、菌体生长与产物合成的关系
指数期:1.5-3.5hr左右 产物合成期:4hr左右最大。
不相关或非偶联型
干扰素生产工艺
2、培养基的配制
发酵工艺过程
种子培养基:C/N比较低的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C/N比较高的培养基 pH控制:加入缓冲体系
工程菌的特征:SmR、TcR、ApR 具有生产干扰素能力:
干扰素生产工艺
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15.2. 3 主菌种库的建立与保藏
原始菌种
传代扩增
冻干保藏
加入甘油
QC:菌种特性、生产能力、质粒稳定性 菌种检查合格后,方可投产。
干扰素生产工艺
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主菌种库 或上一代 工作菌种 库
15.2. 4 工作菌种库的建立与保藏
工艺特点:发酵过程,随后变性、复性过程。
干扰素生产工艺
路线4
动物无限细胞系培养生产工艺:
工程CHO细 胞系构建
细胞培养
收集培养液
干扰素概述
分离纯化
上市产品: rhuIFNβ-1a
➢1996,Avonex(Biogen)
重组人干扰素
➢2002,Rebif(Serono)
表达产物:166 aa糖基化蛋白,22.5 ku
第十五章 重组人干扰素生 产工艺
第一节 干扰素概述 第二节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第三节 干扰素的发酵工艺过程 第四节 干扰素的分离纯化工艺过程
干扰素生产工艺
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第二节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15.2.1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菌种建立 15.2. 2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菌种特性 15.2. 3 菌种库的建立与保藏 15.2. 4 工作菌种库的建立与保藏
干扰素生产工艺
15.4. 2 干扰素的纯化工艺过程
分离纯化工艺
干扰素生产工艺
2、种子罐培养
发酵工艺过程
接种:接入30L种子罐,接种量10% 培养:30℃,pH7.0 控制: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
DO为30%,3~4h,OD>4.0 检测:显微镜和LB培养基划线检查,控制杂菌。
干扰素生产工艺
3、发酵罐培养
发酵工艺过程
接种:通入300L培养基的发酵罐,接种量 10%。 控制: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
裂解缓冲液:纯化水,2℃~10℃(pH7.5) 使用保护剂:EDTA、DTDE、PMSF 破碎-20℃菌体:2厘米 搅拌:加裂解缓冲液,2℃~10℃,2hr 冻融: 细胞完全破裂,释放干扰素。
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 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 结构破碎。
测序:编码人IFNα-2b基因序列,501bp,165aa。
ATGTGTGATCTGCCTCAGACCCACAGCCTGGGTAGCAGGAGGACCTT GATGCTCCTGGCACAGATGAGGAGAATCTCTCTTTTCTCCTGCTTGAA GGACAGACATGACTTTGGATTTCCCCAGGAGGGTTGCCAACCAGTTC CAAAAGGCTGAAACCATCCCTGTCCTCCATGAGATGATCCAGCAGATC TTCAATCTCTTCAGCACAAAGGACTCATCTGCTGCTTGGGATGAGACC CTCCTAGACAAATTCACACGAACTCTACCAGCAGCTGAATGACCTCGA AGCCTGTGTGATACAGGGGGTGGGGGTGACAGAGACTCCCCTGATGA AGGAGGACTCCATTCTGGCTGTCAGGAAATACTTCCAAAGAATCACCT CTACTGAAAGAGAAGAAATACAGCCCTTGTGCCTGGGAGGTTGTCAG AGCAGAAATCATGAGATCTTTTTCTTTGTCAACAAACTTGCAAGAAAG TTTAAGAAGTAAGGAATGA
干扰素生产工艺
路线2
干扰素概述
人源转化细胞系培养生产工艺:
Namalva培养
合成干扰素
分离纯化
病毒诱导
1999年:IFN α-n1/Wellferon, 批准用于临床。 优点:首次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缺点:活性低,退出临床应用。
多亚型混 合干扰素
干扰素生产工艺
路线 3
干扰素概述
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工艺:
第十五章 重组人干扰素生 产工艺
第一节 干扰素概述 第二节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第三节 干扰素的发酵工艺过程 第四节 干扰素的分离纯化工艺过程
干扰素生产工艺
第一节 干扰素概述
15.1.1 干扰素的种类 15.1. 2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15.1. 3 干扰素的生产工艺路线
干扰素概述
干扰素生产工艺
OD值 5.5
离心
摇瓶种 子培养
种子 罐 培养
Ependorf 管
OD值 8.0 培养 基
第十五章 重组人干扰素生 产工艺
第一节 干扰素概述 第二节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第三节 干扰素的发酵工艺过程 第四节 干扰素的分离纯化工艺过程
干扰素生产工艺
发酵工艺过程
第三节 干扰素的发酵工艺过程
干扰素生产工艺
2、预处理
分离纯化工艺
菌体自溶、核酸、蛋白质及其它有机粘性物质造成的浑浊,如果不经 过适当的预处理就直接进行过滤或离心沉降,不但速度极慢,甚至得 不到澄清的蛋白质
加絮凝剂聚乙烯亚胺:2℃~10℃,搅拌,对菌体碎片
进行絮凝。
加凝聚剂醋酸钙溶液:2℃~10℃,搅拌,对菌体碎
片、DNA等进行沉淀。
工程菌构建
发酵培养
包涵体
复性
上市产品:重组人干扰素rhuIFN ➢ 1986,rhuIFNα-2a,rhuIFNα-2b;
重组人干扰素
➢ 1990,rhuIFNγ-1b;1993,rhuIFNβ-1b;
➢ 2001-2002:PEG化IFN,PEG-Intron, Pegasys
表达产物:无糖基化,N-met,无活性包涵体
干扰素生产工艺
干扰素的理化性质
143~166aa; MW:18 ~ 40 ku; pI:6.5 ~ 7.5; 乙醚、氯仿敏感 容易吸附介质。
干扰素概述
N C
IFN α结构
干扰素生产工艺
15.1. 2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干扰素概述
广谱抗病毒活性(rhuIFNα) 慢性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直接抗肿瘤活性(rhuIFNα) 白血病、Kaposi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调节活性——治疗慢性肉芽肿瘤(rhuIFNγ) 多发性硬化症(rhuIFNβ)
1980-1982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 细胞内获得了干扰素,从每1升细胞培养物中可以得到20-40毫 升干扰素。从1987年开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干扰素进 入了工业化生产,并且大量投放市场。
干扰素生产工艺
15.1.1 干扰素的种类
干扰素概述
概念:(interferon,IFN) 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组结构类 似、功能接近的细胞因子 功能:干扰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 根据干扰素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抗原性和细胞来源, 可将其分为:IFN-α、IFN-β、IFN-γ 干扰素-α有24种亚型,其中包括干扰素-α2a、干扰素α1b、 干扰素-α2b、干扰素-α2c等 上市重组干扰素: α-2a、α-2b、α-1b、β-1b,γ
干扰素生产工艺
分离纯化工艺
第四节 干扰素的分离纯化工艺过程
15.4.1 干扰素分离工艺过程 15.4. 2 干扰素的纯化工艺过程
干扰素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