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主讲人:张晓含

地点:护士站

一.概念:一般指人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经)的温度,又称体核温度。二.体温的相对恒定取决于产热(以化学方式,主要器官内脏安静

骨骼肌运动

散热辐射

传导体标温度>外界气温

对流

蒸发--------体表温度<外界温度

㈠正常体温:临床通常以测量口腔,腋下和直肠的温度为标准。(直肠最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

1、正常范围口温 36.3℃—37.2℃

腋温 36.0℃—37.0℃

肛温 36.5℃—37.7℃

2、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受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波动

不超过0.5℃—1.0℃

影响的生理因素:

①昼夜差异清晨2—6时最低,下午14—20时最高

②年龄一般儿童的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偏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环境影响。

③性别一般女性的基础体温高于同龄男性,约高0.3℃,月经来潮下降约

0.2℃--0.3℃,后期处于最低,排卵日最低。

④环境

⑤活动活动使骨骼肌强烈收缩,产热增加,体温升高,因此临床测量体温应在安静状态下。

⑥药物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而降低体温,所以麻醉手术或术后应注意病人保暖。

此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都会对体温产生影响。

㈡异常体温

1.体温过高(1)概念:又称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2.程度诊断低热 37.3℃--38℃

(以口腔温度为例)中等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3.发热的过程

a.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表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疲乏不适,

有时伴寒战。

b.高热持续期表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皮肤干燥,R加深加快,心率增快,头痛头晕甚至昏厥,谵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全身不适,软弱无力。

c.退热期(散热>产热)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骤退:指体温急剧下降,大量出汗而丧失大量汗液,对于年老体弱和心血管病人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

渐退:最理想的降温方式

4.热型

A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0℃--40.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病人。

B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范围大,24h体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感染。

C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下降至正常以下。

D不规则热发热一般无规律,且持续时间不足。常见于流行感冒、癌性发热、风湿热。

三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

①密切观察,高热病人测T每4h测一次,待体温正常3d后改为2次/天。

②降温

I物理降温

a T>39.0℃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局部冷敷(颈部、腋窝、腘窝、腹股沟)

b T>39.5℃温水擦浴,乙醇擦浴

II 药物降温小儿退热常用退热药:大多选用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不宜过大。布洛芬(美林,恬倩)

急需降温:a降温贴 b肠溶栓剂(消炎痛栓) c安乃近肌注

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尽量采用物理降温,多饮水,新生儿禁用酒精擦浴。

物理和药物降温30min后测量体温一次,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③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病人消化吸收能力差,机体分解代谢快,消耗量大,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鼓励少量多餐,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多饮水3000ml/日。必要时协助喂水,不能进食者,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和鼻饲,补充大量水分。

④促进舒适和预防并发症高热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安置舒适体位,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发热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引起口腔溃疡和炎症,口臭等并发症。协助病人在清晨餐后,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擦干病人身上的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着凉和压疮。

⑤加强心理护理观察发热各阶段病人的心理状态,对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给予耐心解释,尽量满足病人需要,给予精神安慰,缓解焦虑和紧张。

⑥健康教育与病人共同讨论分析发热原因和预防措施,教育病人加强营养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