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
高三语考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阅读(36分)(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各题。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

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

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

但是,新型
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了新的难题。

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

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

自我生存方式的分裂,带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深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漩涡,让越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

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

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漩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面临多元化交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交相碰撞的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
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更改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化生活便彻底地失去了价值根基。

这样,科技化的发展,反过也制约了人化。

随着虚拟时代的到,人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化与人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化褪去了人价值更改的关怀,这种人失落必然滋生着化的嬗变。

(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生存与全面发展》)
1、下列关于原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

B、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

、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作用。

D、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化、多元价值等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2、下列对原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空间扩大、科技涡和化嬗变三个结果阐述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

B、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的好处,有辩证意味。

、第三段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的负面作用。

D、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

3、根据原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生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B、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

、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D、技术理性如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化的发展,甚至会使人类失去人价值理性的关怀。

【答案】
1、B
2、A
3、D
(二)实用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使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孩子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方式之
一。

以往的亲子阅读,主要是针对上学的孩子,而如今,亲子阅读的范围已扩展至学龄前儿童,甚至几岁的小娃娃。

因为“阅读”对孩子们说不仅意味着字阅读,还包括图画等非字阅读;亲子阅读有朝着更低龄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有些家庭并没有阅读习惯,可看到别的家庭都进行亲子阅读后,便盲目跟从,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后,由于选材、方法、指导等欠妥,不仅阅读氛围没有营造起,孩子没有获益,反倒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

(摘编自刘天放《奠让“亲子阅读”流于形式》)材料二:材料三:一些家长对亲子共读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共读就是给孩子传授知识,将共读等同于学算术、学认字、背唐诗、背英语单词,过早将孩子带入应试教育模式,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烦恼。

实际上,阅读是一扇窗口,亲子共读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美好与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因此,家长要避免将急功近利的情绪带到共读中。

亲子共读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而要放眼长远,使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到优秀品质。

亲子共读也无须拘泥于场所和环境,不是待在家里才能进行亲子共读,要带着孩子大胆走出家门,多参加阅读活动,多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阅读产生更美好的感悟。

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阅读兴趣,会使亲子共读更有效率。

亲子共读贵在坚持,需要家长多用心。

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会冷了孩子的心,还会给他们的性格培养带不好影响。

(摘编自胡蔚<亲子共读贵在用
心》)材料四: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教授凯瑟琳斯诺说,大量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和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有着直接的联系。

丰富的家庭阅读环境对孩子的语音意识、词汇发展、字意识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从长期看,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快速认读、阅读理解、独立思考和表达及未的终身发展都有帮助。

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对儿童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发展等方面都提供了独立贡献超过20%的影响因素。

在美国的研究中,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发展中产生的差异大概为33%。

亲子阅读能够独立贡献20%的差异,也就是说33%由社会经济地位带的差异中,有20%是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弥补。

在美国,通过20年的实践,让很多人认识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实践过程中,除了家长态度积极,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力量支持,美国很多的社会组织和公立图书馆都会提供机会,给孩子派书送贴纸,鼓励他们阅读。

波士顿的公共图书馆一直有一项名为“1000本书”的阅读计划,鼓励孩子在6岁上小学之前读满1000本图画书。

凯瑟琳斯诺说:“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可以借鉴的,早期阅读不仅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哈佛教授:亲子阅读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阅读习惯不好(每天阅读不足半小时)的家庭,孩子日阅读时长普遍较短,这表明父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作用不容忽视。

B、家长进行亲子共读,目的主要集中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增进亲密的亲子关系上,为了拓展知识界限、提升能力的也比较多。

、对于亲子共读的内容,家长的选择多倾向于为儿童创作的作品,认可老师的推荐,受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影响较大。

D、家长进行亲子阅读,较少考虑为学科(如语、英语)成绩提升打基础,为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制定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的也不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亲子阅读中,书的介质作用和阅读的纽带作用相结合-再加上形式多样化,使得亲子阅读范围已经覆盖了0-3岁的小孩。

B、亲子阅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影响很大,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逐渐消失,而对独立思考等有影响-、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大概为33%,而通过亲子阅读可以弥补其中大概六成的差异。

D、儿童的早期阅读需要家长重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美国在后一方面做得较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值得中国社会借鉴。

6、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要做的具体事情和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答案】
4、5、D
6、(1)具体事情:①家长要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好坚持每天两小时以上的阅读。

②选择多种阅读环境和阅读样式,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阅读空间。

(2)应避免出现的问题:①不要盲目跟风,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

②避免急功近利,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

③避免时常中断,不能坚持,给孩子带负面影响。

(三)学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各題。

连枷李锐天很冷,心也很冷。

炉子早灭了,屋里一股浓浓的膻腥气。

学校原在村庙里,后庙塌了,村里没钱盖新房子,就把羊圈用的通房隔出两间做教室。

青石涧小学成了羊圈小学。

尽管已看见可怜的结局,王光荣还是拍拍手,笑着说:“同学们,下午劳动课还打豆子,都有谁把连枷带了?”没有应声“都有谁把连枷带了?”还是没人应声。

他把眼睛转到刘开放身上。

刘开放低下头,搓着两只乌黑的手,说:“王老师,我爸叫我甭学校劳动,我爸说,功课都考不及格,再就拧断我胳膊……”王光荣很寒心。

他心想:我真是名誉扫地呀。

可他脸上却放出爽朗的笑容:“哈哈,行呀!那就算了吧。

我还说给同学们上最后一课,那就不用啦。

反正联校校长考过试了,反正咱们一到四年级没一个及格的,反正咱们青石涧羊圈小学过了今天就正式解散了,我这个民办教师就下岗啦,最后一课不上就不上吧!我往后再想种黑豆,回家种去啦。

同学们,放学吧!”说着,他一阵一阵心
酸,就使劲拍手,使劲碱,“行啦行啦,放学吧!放学吧!”一至四年级一共五个学生,大学纷纷背上书包站起。

然后,纷纷仰起脸规规矩矩喊“老师再见!”王光荣说了两声再见,忽然觉得眼泪要下了,赶紧转身擦黑板,其实上面一个字也没有。

等他转身时,空荡荡的教室只剩一个人。

他问:“馍妮儿,你为啥还不走?没见同学们都放学了?”馍妮儿从座位底下抽出一把连枷,说:“老师,我带连枷了,我想和你打豆子,上最后一课。

”他眼泪一下子哗哗地流出。

看见老师哭,馍妮儿也哭,说:“老师,你别哭,他们都走了,他们都没良心!我不走,我跟你打豆子……”王光荣很不好意思地抹干眼泪,说:“馍妮儿,不是同学们没良心,是老师没良心,尽叫你们打豆子,没教好你们,一个及格的也没有……”这么说着,他眼泪又下了。

师生二人在教室里哭了一阵,鼻子里都是呛人的膻腥味儿。

馍妮儿固执地拿起连枷,说:“老师,打豆子吧。

”于是,二人到羊圈前空场上。

馍妮儿把场上新鲜的羊粪蛋扫干净,王光荣从教室后面把晒干的黑豆秧抱出摊在平地上。

然后,两人就挥起连枷。

劈劈啪啪的敲打,紧闭的豆荚爆裂开,豆子像黑珠子一样蹦蹦去。

他边打边问:“馍妮儿,你知道老师为啥种黑豆吗?”馍妮儿挥着连枷不抬头:“知道。

城里人现在要吃绿色食品,黑豆营养高,能卖高价,卖了高价老师就能多挣钱。

”他木然地笑笑。

这个问题他给学生讲过无数次了。

乱流河乡联合学校每月只给自己八块工资,另外六块村里补。

村里穷,常年拖欠那应补的六块。

乡政府给了
政策:工资不够,老师可以开荒种地自给自足。

一番斟酌之后,他决定开荒种黑豆。

事实证明,这决定是英明的,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准确预判了价格前景。

第一年,他的黑豆就卖了好价钱。

第二年他决定增加投资,扩大种植规模。

扩大之后产生两个结果,一是给学生和自己增加了劳动课时,二是学生成绩普遍下降,乃至联校统考他的学生没一个及格。

最终导致学校被解散,自己被解雇。

翻覆去敲打一阵之后,他们把打过的豆秧抖一抖抱到一边,再把落地上的豆子和豆荚扫成一堆,把豆荚和豆梗簸干净。

很快装满半袋子,看着收获的果实,他了兴致,替学生抹抹额上的汗珠,说:“馍妮儿,我教你背首古诗吧,课本上没有的。

”“啥古诗?”“写连枷的。

”“老师,干活儿的家具也能写诗?”“能写。

馍妮儿,你听,‘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声歌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老师,这都说的是啥呀?”“新做成的场院镜一样平,家家都趁下霜的晴天打稻子,一边劳动一边又笑又唱,天边响起打雷声,大家就用连枷赶紧打,直到天亮。

可惜,题目我忘了,作者好像是宋朝一个姓范的人……”说到这儿,他愧疚地笑起,“咳,馍妮儿,老师到底是个半吊子,到底是个民办教师,啥都记不住。

”馍妮儿笑笑,说:“老师,他胡说。

”“谁胡说?”“就是你说的这个姓范的。

”“咋胡说啦?”她又笑笑,“老师,我跟我爸打过一宿连枷,胳膊都肿了,把人累死!我就没唱歌儿!”王光荣笑着收起连枷,说;“馍妮儿,咱们今天就下课吧,我可不想把你的胳
膊累肿喽!”老师笑,学生也笑,刚才的不愉快忘得干干净净。

吕梁山干冷的暮色又透彻,又凝重,清晰地勾勒出西山高耸的山顶。

(有删改)
【注】
连枷;一种农具,用拍打谷物。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简要叙写天气、人物心情、教室环境,突出青石涧小学的破落,渲染了黯淡、阴郁的氛围,为下情节展开作铺垫。

B、小说反复使用“反正”“使劲”等词语,写出王光荣面临学校解散和自己被解雇的际遇时心寒、不舍、无奈、痛苦等复杂微妙的感情。

、馍妮儿对老师教背的古诗直言不讳的质疑,显示了现实的苦涩与诗人笔下的美丽的巨大反差,增强了小说的张力,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结尾一段写吕梁山的暮色、山顶,暗示主人公在陷入艰难的境地之后,又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给增添了一些暖色。

8、小说中的王光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小说标题改用“最后一课”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
7、D
8、①坚忍平和:作为乡村民办教师,待遇微薄,他仍坚守岗位;面临解雇的遭遇,他以平和的心态淡然接受。

②善良朴实:作为乡村民办教师,他爱护学生;学生成绩不好,他内心充满白责,不推卸自己的责任。

③有私心,不乏市场意识:为了贴补工资不足,他在政策许可下开荒种豆,让学生劳动帮他打豆,以此多赚点钱,贴补工资收入的不足。

9、示例一:以“连枷”为题好。

理由:①标明叙事线索:连枷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媒介物,民办教师王光荣经常让学生在上课期间帮他用连枷打豆子,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学校解散,自己被解雇。

②暗示主题意蕴:连枷象征着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揭示了农村经济落后导致乡村教育陷入困境的严峻现实。

③揭示人物处境与情感:王光荣让学生带连枷校劳动帮他干私活,表明他生存的困境;王光荣“最后一课”教馍妮儿背连枷诗,也透露出他对乡村教育的留恋与未能尽职的愧悔。

示例二:以“最后一课”为题好。

理由:①统摄情节主干:小说围绕着民办教师王光荣的“最后一课”这一事件展开情节。

②揭示人物处境:“最后一课”是在青石涧小学被解散,民办教师王光荣被解雇的背景下进行的,表现了王光荣苦难生活中两难的精神困境。

③提示小说主题:“最后一课”勾面了吕梁山区乡村教育的落后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发展面临严峻问题的反思。

二、古代诗阅读(34分)
(一)言阅读(本題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言,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

先度城
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11、下列对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B、卿: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也指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学田:我国旧时属于学校的田地。

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的薪俸和补助学生等的费用。

D、河东:中指地区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

因本地区在黄河以东而得名。

12、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

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亲密无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

有人指责宰相跋扈,滕元发不完全认同;宰相任命官员没有避嫌,谏官反对,皇帝没有接受,滕元发发表意见,皇帝醒悟。

、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

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年。

D、滕元发体恤百姓,关心教育事业。

有地方发生大地震,造成了破坏,他不顾个人安危,安抚百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他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学校学田问题。

13、把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2)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答案】
10、B
11、A
12、
13、(1)朝廷中没有朋党,即使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的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

(2)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爆发瘟疫。

先准备城外作废的军营土地,把富裕户召,让他们出钱建房屋。

【参考译】
滕元发,起初名甫,字元发。

因为避高鲁王名讳,改用字作为名。

召入朝廷考试,担任集贤校理。

神宗登上皇位,召滕元发问他治理混乱局面的方法,神宗说:“你知道君子和小人各为其党吗?”滕元发说:“朝廷中没有朋党,即使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的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

”神宗认为是名言。

晋升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议论宰相在朝会时不领班是跋扈,神宗问滕元发这问题,滕元发说:“宰相固然有罪,但认为宰相是跋扈,那我就认为这是欺瞒天理陷害人了。

”授任御史中丞。

宰相让他儿子担任判鼓院,谏官们认为不可以这样。

神宗说:“鼓院仅传达事情而已,这对于事情有何妨害。

”滕元发说:“假如有人控诉宰相,却让他儿子传达,行吗?”神宗明白了,就取消这个任命。

黄河以北的地区发生大地震,朝廷命令滕元发为安抚使。

当时城中房屋多数倒塌,官吏和百姓怕被压,都睡在帐篷和茅草屋中,滕元发独自住在房屋下,说:“房子倒下百姓死去,我自己应当和他们同命运。

”免除田租,修筑堤坝,纠查贪污残暴的官吏,责罚盗贼,北路因此安定。

升为开封府尹。

百姓王颖有金钱被邻居家的妇人所盗藏,经历几任府尹查问都没有得到公正判决。

王颖气愤得成了驼背,拄着手杖到开封府上诉。

滕元发一次审问就得到实情,把金子返还给王颖,王颖抛掉手杖抬头道谢,驼背也就消失了。

滕元发在神宗面前议论事情,像家人父子一样,说话不加修饰,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