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课程标准》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语文八上《教师教学用书》P220单元说明:“本单元的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情感是领悟意蕴的一把钥匙。”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只有八十余字的小品文。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本文真实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表达了遭贬后自我排遣的一种旷达乐观的心境。
本文里的文言知识并不难懂,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课下注释的提示了解全文的内容。在比较了多种版本的教案后我认为:若将本文的解读仅停留在文言翻译和问题的解说上,那就削弱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因此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中拟从立足于文中的一个“闲”字,以朗读贯穿,巧借资料旁征博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培养身处逆境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A.知识与能力:
①诵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意;
②积累: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③感悟:联系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特殊心境,领悟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B.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法、诵读法、讨论法等,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和团结协作能力。C.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培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第一课时)
理解“闲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第二课时)
①朗读法:学生跟随范读录音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启发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勾画相关内容,积极思考;
③知人论世法: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文章的创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④其他: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幻灯片画面感知、音乐背景渲染气氛。
2课时
教师:备课详案,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
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查找资料
第1-3组:搜集苏轼的经典诗词文;
第4-6组:查找与苏轼有关的著名故事;
第7-9组:摘录他人对苏轼的评价。
1.书:最新版语文新课标、《教师教学用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东方龙吟《万古风流苏东坡》、余秋雨《山居笔记》、林语堂《苏东坡传》;
2.视频:康震《百家讲坛》、《品读经典》、《文化中国·天地一文人苏东坡》、《南京大学公开课:诗意人生五典型-苏轼》、《千秋史话·苏轼》;
3.网站: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听课网、优酷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
第一课时: 品美文字约义丰
师:他是千年一出的旷世奇才,诗文词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艺术财富。除此而外,他在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品读经典》】
他是谁呢?生:苏轼!师:对于苏轼你了解多少?生:……
当代知名散文家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而这两篇美文恰好都摘录进我们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音乐背景:《竹林听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看视频朗读
②听老师范读
③请学生自读
①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遇到困难圈画下来。
②小组内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
③教师课件展示
字词翻译:
(1)欣然()起行
《咏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孙权劝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相与()步于中庭
《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盖()竹柏影也
《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④通译全文(组织学生抢答)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我高兴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叉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学生再次齐读全文
思考如下:
1.标题是《记承天寺夜游》,像是在写一篇日记。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短短84个字,却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你能找出来吗?
3.根据记叙、描写、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我们可把文章意思分为三层。能
否用简略凝练的词语加以概括?
板书:
1.叙事——寻友赏月
2.写景——庭中月色
3.抒情——月下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