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 第15课 戊戌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戊戌变法,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讨变法过程中的曲折发展和悲剧结局及其原因,进一步认识19世纪末中国的国情,进一步认识维新志士所肩负的救亡图存的责任,并感受维新志士带给我们的心灵的震撼。【学习重点】:维新人物政治主张的特点、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探讨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讲述法、材料文本解读、历史比较等
【课型、课时】新授课、共2课时
【复习提问】:
1、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内忧外患、前提)
2、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思想、)
3、明治维新的地位、性质、积极作用、局限性
【导入新课】
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30年,中国发生了著名的戊戌变法,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两者的成败、结局和命运却又是那样的不同。这其中的根源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播放视频《甲午风云》等资料片,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激发
2、经济:19C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根本)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维新思想的传播
(1)早期维新思潮
出现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原因: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民资的产生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没有付诸行动。
主张: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②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③文化上:兴办学校
(2)康梁维新思想
康有为:《孔》《新》;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译《天演论》
【请思考:】
在维新宣传中,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主张各有侧重,试比较异同。
异: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侧重于强调“民权”;
谭嗣同侧重“冲决网罗”,抨击纲常礼教;严复系统介绍西学,用进化论宣扬维新思想。
同: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一)开始序幕—— 1895年“公车上书”
起因: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内容:迁都、练兵、拒和、变法性质:群众性爱国政治行动影响:社会影响极大。表达了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二)发展——开学会,办报刊
(1)表现:
①创办报刊,建立政治团体宣传维新思想②维新派同顽固派的论战(必修三)
(三)高潮——百日维新
1原因: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民族危亡。
2准备:1898年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3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4时间:6月11日—9月21日,历时103天
5内容:(课本表格)
类别作用局限性
政治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内容没有涉及到维新派所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文化教育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科学技术传播,在社会
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规模、数量和政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军事提高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军事改革没有涉及实质性的控制局面的军权问
题
(四)结果——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戊戌六君子被杀,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废除。
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
1、主观:
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⑵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弱
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②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
③改革缺乏政治策略,操之过急,树敌太多④对列强和反动势力寄予幻想,采用改良的方式
2、客观;
①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变法遭到反对和镇压;各省官员阳奉阴违;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②列强不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国际环境不利。
3、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必须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国近代化的
进程漫长而又曲折。
四、变法的意义:(宝贵的精神遗产)
1、变法的性质:是一场依靠皇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
奔走呼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维新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这是它贡献给时代,也是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合作探究】
1、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相同点:
①背景:两国都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并且得到发展。社会矛盾尖锐,阶
级矛盾激化。都面临着内忧外患。
②性质:都通过最高统治着颁布诏书加以实施;都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