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意义】 体外筛查内源性凝血系统异常最常用试验 APTT延长
① FⅧ、Ⅸ、Ⅺ、Ⅻ缺乏及其抑制物增多 ② 检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试验
【临床评价】 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检测中,APTT应维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为宜 在溶血栓治疗时,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同为 辅助检测指标,维持在正常值的2.0倍为宜
血浆肝素或类肝素物质,TT延长,可做“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循环病理抗凝物质增多,TT延长,可同时或加做“爬虫酶时间测定”
纤溶活性筛查试验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
【原理】
将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等在内的一组“优球蛋白” 先沉淀后,用缓冲液溶解,再加一定浓度凝血酶使其凝结,随纤溶酶 原激活,观察凝结物溶解时间
【参考范围】
血凝仪:10-14秒 手工检测,须设正常对照 延长3秒以上为异常
TT试剂盒
纤溶活性筛查试验
凝血酶时间(TT)
【临床意义】
TT延长: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
肝素、类肝素物质存在
【临床评价】
在肝素治疗时,可作为溶血栓和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
ELT的长短反映体内各种因素造成的纤溶活性改变
【参考范围】
加酶法:90-240 min
纤溶活性筛查试验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
【临床意义】
缩短(< 70 min) -- 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延长 -- 主要发生于怀孕后期、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等 【临床评价】 联合检测: ①EL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D-二聚体测定 -- 诊断DIC ②EL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1)测定、纤 溶酶原测定 -- 诊断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③ELT、APTT、PT -- 监测溶血栓、抗凝、抗纤溶治疗
须设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
受检PT/正常PT:0.86-1.15
凝血活酶
Add
枸橼酸抗凝血浆
国际正常化比值(INR)=PTRISI:0.9-1.3
ISI:国际敏感指数
(Ⅱ ) (Ⅰ )
(Ⅱa)
二期止血筛查试验
凝血酶原时间(PT)
【临床意义】
体外筛查外源性凝血系统异常最常用试验 PT延长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临床出血特征:广泛性出血及其出血难止为特征
一期止血缺陷:指血管壁-血小板型止血缺陷
• 以皮肤黏膜、内脏出血为主 • 特点:①创伤即刻发生渗血、持续时间长;②压迫止血有效; ③输血效果差
二期止血缺陷:指凝血-抗凝血型止血缺陷
• 以深部组织关节、肌肉或内脏出血为主 • 特点: ①出血时间长、常呈延迟性; ②压迫止血欠佳; ③输血效果佳


血管收缩
凝血系统激活
限制血流 血小板止血栓 一 期 止 血 血管期 细胞期 纤维蛋白形成 血浆期 二 期 止 血
血管壁作用
① 内皮细胞的分泌作用
• 内皮素、血管紧张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② 血管收缩作用 ③ 促进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启动凝血系统 ④ 致使局部血粘度增高
血小板作用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实验诊断
筛检试验
• 一期止血缺陷 -- 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PLT)
• 二期止血缺陷 --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 纤溶活性亢进 -- 优球蛋白溶解试验(ELT)、D-二聚体(D-D)测定
确诊试验:按优化原则组合试验
三、血栓与止血的常用实验检测
血管壁损伤的检测
血小板活化的检测 凝血因子异常的检测 病理性抗凝物质的检测 纤溶活性异常的检测 血栓形成的常用检测
血管壁损伤的检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测定
6-酮-前列腺素F1α测定
血管壁损伤的检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纤维蛋白增高,提示心血管疾病的急性血栓栓塞危险
二期止血筛查试验的应用
纤溶活性筛查试验
纤溶过程包括:①纤溶酶原的激活;②纤维蛋白的降解 筛选试验 凝血酶时间(TT)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
纤溶活性筛查试验
凝血酶时间(TT)
【原理】
37℃条件下,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纤维蛋白原转 变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的长短可反映的体内抗凝物质
性质
纤溶系统的前酶 被激活的纤溶酶原
使PLG变成PL
因子Ⅻa、激肽释放酶原激活物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PAI-2) α2抗纤溶酶(α2-AP、α2-PI)
纤溶系统内激活途径的有关因子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抑制物
抑制
纤溶酶PL
纤溶酶原 激活剂抑制物
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一期止血筛查试验
出血时间(BT)
【临床评价】
反映血小板数量、功能 反映血管壁通透性、完整性、收缩功能 反映毛细血管壁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 反映血小板生成的血栓烷A2与血管壁生成的前列环素之间的动态平衡
一期止血筛查试验的应用
二期止血筛查试验
二期止血障碍:指凝血和抗凝血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 筛选试验
合成部位
肝 肝 多种细胞
半衰期(h) 功能分类
72-108 60-96 结构蛋白、细胞粘附 维生素K依赖蛋白酶原 辅因子
凝血途径
共同 共同 外源
肝、血小板 肝 肝 肝 肝 肝
15-36 3-6 15 18-24 30-50 52
辅因子 维生素K依赖蛋白酶原 辅因子 维生素K依赖蛋白酶原 维生素K依赖蛋白酶原 蛋白酶原
【参考范围】
WHO推荐clauss法:2-4 g/L
二期止血筛查试验
纤维蛋白原(FBG/FIB/Fg)测定
【临床意义】
增高: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风湿病、肾病综合征、灼伤等 减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重症肝炎、肝硬化
【临床评价】
生理情况下,应激反应、老年人、妊娠晚期均增高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
筛查内源性凝血系统
凝血酶原时间(PT):
筛查外源性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原(FBG)测定
二期止血筛查试验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
【原理】
37℃条件下,血浆加入APTT试剂(因子Ⅻ、Ⅺ激活剂及部分凝血活酶)和 Ca2+后,观察血浆凝固时间
共同 外源 内源 内源 共同 内源

ⅩⅢ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肝、巨核细胞 肝 肝
48-6
72-120 35 150
蛋白酶原
转谷氨酰胺酶原 蛋白酶原 辅因子
内源
激肽释放酶原 高相对分子质量激肽原
内源 内源
纤溶系统的组成
主要成分
纤溶酶原(PLG) 纤溶酶(PL)
纤溶酶原激活剂(t-PA、u-PA)
血栓与止血检查
汪俊军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临床检验医学研究所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 血栓与止血的筛查试验 血栓与止血的常用试验检测
四 常见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一、出血与血栓性疾病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分类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分类
出血病的分类
血管壁异常
① 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 ②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 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等
PT缩短:血液高凝状态 -- 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 INR:WHO推荐口服抗凝剂的首选监测指标,以2.0-3.0为宜
二期止血筛查试验
凝血酶原时间(PT)
【临床评价】
卫生部推荐APTT、PT作为凝血过程筛查试验
先天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单纯性紫癜 获得性:即血管性紫癜
血小板异常
数量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功能异常: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获得性--肝硬化、尿毒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分类
血栓病的分类
遗传性/先天性
① 粘附:血小板附着在某物体表面 ② 聚集:血小板相互间的粘附 ③ 变形:血小板形态变化有利于白色血栓形成
④ 释放:释放血小板内容物,加强凝血、血小板、内皮细胞功能
血浆凝血因子及其特征
因子
Ⅰ Ⅱ Ⅲ Ⅳ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名称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 钙离子 易变因子 稳定因子 抗血友病因子 Chrismas因子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纤维蛋白 (原)降解 产物
正常机体内凝固与抗凝固、纤溶与抗纤溶处于动态平衡
任何一点止凝血的平衡机制被打破,则导致止凝血功能障碍
一期止血筛查试验
一期止血障碍:指血小板和血管壁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
筛选试验
出血时间(BT) 血小板计数(PLT)
一期止血筛查试验
出血时间(BT)
【原理】刺破皮肤后,血液自然流出至自然停止的时间 【参考范围】
由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释放
“聚集” “血小板”
可与血小板糖蛋白 GP Ⅱ b/ Ⅲ a 结合 -- 诱 导血小板聚集 可与血小板糖蛋白 GP Ⅰ b/ Ⅸ 、内皮下 胶原结合--血小板粘附在内皮下的桥梁 可保护因子Ⅷ的活性、稳定因子Ⅷ mRNA -- 促进因子Ⅷ合成、分泌
“粘附”
“血管内皮”
百度文库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
疼痛:多见于动脉血栓栓塞
肿胀:多见于肢体静脉血栓栓塞
脏器损害:受累脏器功能损害
影像诊断:确诊依据
二、血栓与止血的筛查试验
一期止血筛查试验 二期止血筛查试验 纤溶活性筛查试验
生理止血机制
血管受损
血管内皮下组织 (胶原、微纤维等) 血小板激活 (粘附、聚集、释放)
APTT的长短反映了血浆内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共同途径中因子Ⅱ(凝血酶 原)、 Ⅰ(纤维蛋白原)、Ⅴ、Ⅹ的水平
【参考范围】
仪器法:20-25秒 手工检测,须设正常对照 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
①白陶土:因子 Ⅻ、Ⅺ激活剂 ②部分凝血活酶: 代替血小板磷脂 ③Ca
2+
二期止血筛查试验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
抗凝血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缺陷症
获得性/继发性
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静脉血栓:肢体深静脉血栓、腹腔静脉血栓 动、静脉血栓:自身免疫病、抗磷脂综合征
小动脉、微血管血栓: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心脏内/心瓣膜血栓:心瓣膜疾病、心房颤动、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评价】
血管壁损伤的检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
【原理】在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的琼脂凝胶板中加入一定量受检血浆, 在电场作用下泳动一定时间出现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火箭样沉淀峰,其高度 与受检血浆中VWF浓度呈正相关 【参考范围】ELISA法:70%-150%
【临床意义】
减低 -- 诊断血管性血友病及其分型的指标之一 增高 -- 血栓性疾病
APTT、PT同时检测,在临床出血前提下:
APTT正常、PT延长:因子Ⅶ缺陷
APTT延长、PT正常:因子Ⅷ、Ⅸ、Ⅺ、Ⅻ缺陷 APTT、PT均正常:因子ⅩⅢ缺陷
APTT、PT均延长:因子Ⅹ、Ⅴ、Ⅱ、Ⅰ缺陷
二期止血筛查试验
纤维蛋白原(FBG/FIB/Fg)测定
【原理】
clauss法: 37℃条件下,血浆加入一定量凝血酶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因子Ⅰ)转变为固相纤维蛋白,其含量与凝固时间成负相关,根据参比 血浆标准曲线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二期止血筛查试验
凝血酶原时间(PT)
【原理】
37℃条件下,血浆加入过量组织因子(组织凝血活酶)和Ca2+后,观察血浆凝固时间 PT的长短反映了血浆外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共同途径中因子Ⅱ(凝血酶原)、Ⅰ(纤 维蛋白原) 、Ⅴ、Ⅶ、Ⅹ的水平
【参考范围】
血液凝固仪法、手工法:11-13秒
WHO推荐用模板刀片法、出血时间测定器(TBT)法 正常人(6.9±2.1) min;超过9 min为异常 TBT
【临床意义】 BT延长:
① 血小板明显减少:原发性、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②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③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血管性血友病(vW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④ 血管异常:遗传学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⑤ 药物影响: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