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册参考答案-《德育习题册+与德育第二版+第二册(经济与政治常识)配套(2018)-A01-09530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学会理财与消费
第一节聚焦货币
一、名词解释
1.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作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统一表现的特殊商品。

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必须能够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能够与其他商品交换。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依次出现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形式。

3.价值
价值是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

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

不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东西,即使对人们有使用价值,也不具有价值。

商品价值的大小主要看商品的成本。

商品的价值越大,商品的价格就越高。

4.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的职能之一。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表明某件商品“值”多少钱。

当货币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时,就发挥了价值尺度的职能。

5.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货币的职能之一。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时,被称为流通手段或购买手段。

当货币与其他商品交换时,就发挥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6.纸币
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是货币的表现形式之一。

人民币是纸币的一种。

二、单项选择题
1-5ABABA
6-10BCABC
11-15AACDA
16-18BDD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第二节商品价格的奥妙
一、名词解释
1.价格
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

商品价格由其自身的价值所决定,同时还要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2.商品
商品是为了出售而生产的劳动成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市场调节价
市场形成价格就是由经营者自主确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

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是商品的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

4.政府指导价
政府指导价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

5.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是指消费者对消费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观察和参与消费活动的感觉、知觉和心理活动在大脑中的反映。

它是一定时期人们对消费商品、消费目的和消费方式的态度。

6.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关于是否购买消费品或怎样消费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消费者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性。

常见的消费心理有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求实心理等。

二、单项选择题
1-5AAAAA
6-10DADCB
11-15CABCB
16-18CBD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第三节认识个人投资
一、名词解释
1.投资
投资是指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

2.储蓄
储蓄是指个人将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储蓄存款具有安全性高、流通性好的特征。

3.利息
储蓄存款的收益是利息。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是利息率,简称为利率。

4.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制度的有机构成要素,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的凭证,也是取得一定权利的所有权证书。

5.股息
股息是股份公司从净利润中分配给股东对投资的报酬,是股东定期从股份公司获得的收入。

股息的分配以投资额为依据,按浮动的或固定的股息率计算。

6.债券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债券有很多种,按发行人划分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二、单项选择题
1-5ACACC
6-10CBBCA
11-14ADDD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活动与实践

第二课走进经济圈
第一节了解市场经济
一、名词解释
1.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做出的选择。

在一定的时期和范围内,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就必须对如何使用资源做出一定的安排。

这个过程通常叫做资源配置。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努力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市场范围内的分配。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3.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4.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通过媒体宣传,达到调控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
1-5BDACA
6-10ABBBB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第二节做现代企业人
一、名词解释
1.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即商品进入市场的监护人、所有者。

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以一定组织形式出现的法人。

销售者与消费者是商品服务市场上地位平等、机会均等的市场主体。

销售者在由市场形成的价格下平等竞争,优胜劣汰;购买者机会均等地从市场上选购商品和服务。

2.企业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公司
公司是依法设立,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它有自己独立的财产和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是众多企业形式中的一种是企业的重要形式之一。

公司是从事生产流通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4.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5.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一般可用“所费”与“所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来衡量经济效益,判断是“盈利”
还是“亏损”。

二、单项选择题
1-5BCCAD
6-10ABABD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第三节了解税收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一、名词解释
1.税收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纳税人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国家的税收收入是从纳税人那里征收的,一个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要看其是否取得应税收入,是否发生应税行为。

但纳税人不一定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即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

4.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

在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5.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并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专门规范劳动合同的制度为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后达成的关于权利和义务事项的条款。

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做了全面的规定。

二、单项选择题
1-5CCBCA
6-9DACC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活动与实践

第三课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国有经济的范围包括:矿藏、河流和国有土地、森林、草原、滩涂等自然资源,以及国有工厂、农场、铁路、公路、邮电、银行、商店等,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军工、电网电力、金融、通信、铁路、航空、石油石化等,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从而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也称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集体经济量大面广,遍及城乡的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业以及科教文卫等各个行业。

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3.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要求按照每个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向劳动者支付不同的报酬。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不得。

4.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指生产成果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之间按贡献份额进行分配的过程。

5.再分配
再分配是指国家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各类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节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5CDDBD
6-10CCACC
11-15ADCDD
16-19ACAC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第二节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地区)内生产出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地必须在该国国内(该地区内),既可以由该国(地区)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也可以由其他国家(地区)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

2.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是包括各类专业工人和各类工业或产品。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3.供给侧
供给侧,即供给方面。

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

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二、单项选择题
1-5DD312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发展对外贸易是参与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渠道。

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

3.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TO),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

它被称为“经济联合国”,主要职能是协调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4.对外承包工程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对外承包工程是通过承包国外工程,输出劳务、设备、技术和其他商品,以获取利润的一种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形式。

5.劳务出口
对外劳务合作主要指劳务出口,是派出劳动力到别国从事劳务生产,并获得一定劳动收入的经济活动。

6.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成的区域。

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自由贸易区有时也指一国国内设立的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

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二、单项选择题
1-5BDBAD
6-10BCBDA
11-12AD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略
活动与实践

第四课走进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国体
国体就是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它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3.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在我国,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

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4.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在我国,由于清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各民族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内。

5.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5ACBCD
6-10DCCAC
11-15ABAAB
16-17CD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第二节行使公民政治权利
一、名词解释
1.选举权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者其他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2.被选举权
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为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者其他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3.民主监督权
民主监督权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遵守宪法、法律、政策以及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的权利。

主要包括:批评和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及检举权等。

4.公民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单项选择题
1-5BCDAC
6-10CDCCC
11-15DCADB
16C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活动与实践

第五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一、名词解释
1.“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做出的新部署: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单项选择题
1-5BBCDB
6-10ACBDA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第二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名词解释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就业方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我国当前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就业方针。

3.财产性收入
居民财产性收入,一般可分为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收入,主要是通过交易、出租财产权或进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租金、专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出让纯收益等。

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4.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一般是指由国家通过颁布法律强制实施的,针对全体社会公民或一定范围内劳动者的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在生活中出现的其他困难,依法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保证公民或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二、单项选择题
1-5BBAAB
6-9DACC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第三节建设文化强国和美丽中国
一、名词解释
1.文化
文化一般特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它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3.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指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单项选择题
1-5DDBCA
6-7DD
三、辨析题

四、问答题

五、材料分析题

活动与实践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