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尊与学习倦怠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
“ 对学校的管理制 度不满 意 ” 等 , 等 而关注 自身主观 原因 的
很 少。因此 我们假设 , 如果 学生 能够 比较 正确、 面地认 识 全
e) 17 年首次提 出的。他认 为 , 是工作本 身对 个人 r 94 倦怠
的能力 、 精力 以及 资源过 度要 求 而导 致 工作 者感 到 情绪 枯 竭、 精疲 力竭 的现 象 。倦 怠 的研 究 也 主要 是针 对工 作 压力 中, 特别 是那些 以“ 为工作 对象 的工作 者 , 们需要 将情 人” 他 感投入到对方身上的一 些职业 ( 医生 、 如 教师 、 社会 工作者 、 管理者等) 。随着倦怠在 工作领 域 中的进一 步研究 , 一些学
怠 。
发放问卷 40份 , 回有 效 问卷 40份 , 效率9.7 , 8 收 4 有 16% 被 试的基本情 况见表 1 :
表1
性
-
被试的基本情况表
年
一
别
级
专
业
男
女
文理 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文科 理科 兼收
l3 1 19 1 17 1 9 1 15 7 14 6 1 01
问卷共有 1 0个项 目, 用 Lkr 采 i t e 4点量 表评 分形 式 , 各项 目 均为 l一 4评分。把 1 0个项 目的得 分加起来 除 以 1 0即为 总
者开始逐渐关注学生学 习领域 中存 在的倦 怠现 象。连榕 等
自己 , 自己的价值所在 , 认识 相信 自己的努 力必然会 有同等
的回报 , 并且能多从 自身 寻找问题 的根源 , 那么学 习将不再
盲 目, 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2 研究方法
2 1 被试 .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厌倦、消极、懈怠等心理状态。
这种倦怠性可能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因此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学习内容的单调和无趣性。
大学课程的设置可能存在某些单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次是学业负担的沉重。
大学生课程紧张,作业繁琐,可能会导致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产生倦怠感。
再次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无法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容易产生倦怠感。
最后是缺乏学习动力的支持。
缺乏外部的奖励和积极反馈,学生可能缺乏对学习的动力。
针对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可以提出以下策略来解决。
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例,使学习内容更富有吸引力。
可以减轻学业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课业负担,减少无效作业的布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学生需要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这样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进度,增强自信心,减少倦怠感。
可以提供学习动力的支持。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奖励,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但可以通过上述策略来解决。
通过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减轻学业负担、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提供学习动力的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的倦怠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加快,大学生群体日益庞大,其学业表现、心理健康及学习动力等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其中,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是反映大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心理变量。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优化高等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界定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和学习倦怠的概念,并阐述它们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争议点。
接着,本文将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以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增强自尊、降低学习倦怠,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学业任务,实现全面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理解,还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践指导,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优化高等教育质量。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
二、文献综述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和学习倦怠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心理因素对学业成就和个人发展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和达到学习目标的信念和期望。
大量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密切相关。
例如,Bandura(1997)提出,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有可能设定挑战性的目标,并坚持努力以实现这些目标。
Pintrich和De Groot(1990)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深度学习策略,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和感受。
自尊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均有显著关系。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减弱等现象。
这种倦怠性会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和学业发展。
为了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学习的倦怠性,以下是一些分析和策略供参考。
分析学习倦怠性的原因对于制定有效策略至关重要。
大学生学习倦怠性的原因包括学习任务的无趣、学习压力过大、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等。
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是解决学习倦怠性的关键。
1. 提高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大学课程内容通常较为专业且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择生动有趣的案例来说明知识点,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
利用多媒体技术、实践案例和游戏等方式也可以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2. 分散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导致学习倦怠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大学生来说,既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处理社交关系和个人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压力。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分担学习压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 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对于学习的动力和效果至关重要。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
设定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同时监督自己的学习进程。
4. 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不当也是导致学习倦怠性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注重复习和总结、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5. 增强自我激励能力:学生应该培养自我激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设定奖励机制、与同学进行学习竞赛、参与学术科研等方式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是一个复杂且广泛的课题。
针对学习倦怠性的不同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个体差异的了解和关注,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倦怠,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厌烦、无法集中精力等现象。
大学生学习倦怠性的存在会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究。
本文将从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性的原因和特点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学习倦怠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环境不佳,包括学习场所过于拥挤、嘈杂,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是学业压力过大,课程繁重,学生难以承受,产生了学习的厌烦情绪。
三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导致学习没有动力和动力。
四是学习方法不当,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产生消极情绪。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改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场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图书馆、自习室等适合学习的地方来学习,避免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合理安排学习计划,科学规划时间,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
通过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可以分解任务,减轻学业压力。
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增加学习的动力。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高效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通过参加学习方法的辅导班或自己学习和研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和激励,鼓励自己努力学习。
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可以通过开设具有吸引力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兴趣广泛参与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
加强学习的自主性,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学术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组织学习、合作学习和集体研究的能力。
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提供优质的教学材料和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培养学生对学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导言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群体,他们每天忙碌于学习、社交、实践和娱乐之中。
在学习这个重要的方面,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出现了学习倦怠的情况。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倦怠问题,提高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1.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大学生的学习任务通常相当繁重,特别是在期末考试前,学生需要复习大量的知识,完成大量的作业和课程设计。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无从下手的焦虑感,甚至感到不知所措。
2.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大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大多是专业课程,某些课程内容可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专业方向不符。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学习就成了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
3.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大学生在学习时采取了不恰当的学习方法,比如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等,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力不足。
4.精神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业、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使他们产生疲倦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5.缺乏目标和规划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要学到什么程度,导致学习的动力减弱。
二、应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研究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大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适当的放松也是十分重要的,保持好的睡眠质量,调节节奏,避免疲劳积累。
2.提高学习兴趣大学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内容,学会用自己的兴趣去发现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希望学生通过建立兴趣点,去发现知识的美丽和魅力,让学习变得更富有吸引力。
3.学会高效学习学习方法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要教育学生学会合理的学习方法,例如通过考试、阅读、讲解和实验相互配合,提高学习效率,带动学习动力。
4.保持心理健康大学生要学会适当的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性进行分析与策略研究,探讨了倦怠的表现、产生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在倦怠的表现方面,主要体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下降等现象。
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学习任务过重、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因素。
倦怠对大学生学习造成的影响包括学习效率下降、学业成绩下降等负面影响。
应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包括培养学习兴趣、合理规划学习任务等。
结论部分总结了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倦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性、分析、策略、表现、原因、影响、应对、总结、研究方向、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学习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导致学习倦怠现象逐渐加剧。
学习倦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疲劳、无聊、缺乏兴趣和动力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
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和原因,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倦怠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大学普遍存在课程负担重、学业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为学习倦怠的产生提供了新的原因。
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原因及对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产生原因和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倦怠问题,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学习活动出现消极、厌倦的情绪和态度。
学习的倦怠性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研究学习的倦怠性以及寻找相应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其中一方面是学生个体因素。
学习的倦怠性与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意志力以及情绪状态等密切相关。
如果学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毅力,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很容易出现学习的倦怠性。
另一方面是学习环境因素。
学生的学习倦怠与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密切相关。
如果学校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单调,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的倦怠性。
大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容易产生学习的倦怠性。
针对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改善。
学生个体应加强自我调节和意志力的培养。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目标管理,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学校应加强教学质量的保证。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社团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和应对策略。
个体因素和学习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学习的倦怠性,因此需要个体和学校共同努力来改善。
个体应加强自我调节和意志力的培养,学校应加强教学质量的保证,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共同的努力,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实现个人和教育机构的共同发展。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随着大学生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学习倦怠现象逐渐普遍化。
学习倦怠性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对学习任务的消极情绪,包括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减退等表现。
学习倦怠性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大学生学习倦怠性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性的原因。
大学生学习倦怠性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内部原因主要包括学习兴趣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内在激励不足等。
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大、学习环境差、教学方式单一等。
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性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在内部原因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学习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内在激励等措施来降低学习倦怠性。
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来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小步快跑的学习计划,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给自己设立奖励机制,增强内在激励。
在外部原因方面,可以改善学业压力、改善学习环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来减轻学习倦怠性。
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的学习压力;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安静的图书馆或自习室,以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讲座、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需要指出的是,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开展相关的学习倦怠性研究和培训。
通过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性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倦怠性,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和解决学生学习倦怠性问题的良好氛围,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倦怠情绪,学习效果也逐渐下降。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克服学习倦怠问题。
一、成因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如期末考试、论文写作等。
学习任务的堆积和考试的紧张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学习倦怠的产生。
2. 学习目标不明确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够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因此容易出现学习倦怠情绪。
3. 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如死记硬背、缺乏思考等。
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效果不好,还容易导致学习倦怠情绪的产生。
4. 精神状态不佳大学生可能面临着一些精神困扰,如压抑、孤独、情感问题等,这些负面情绪会对学习产生干扰,导致学习倦怠的产生。
5. 课程内容单一部分大学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二、对策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的对策大学生应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压力。
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分解学习任务,使学习变得有序和可控。
要学会适当地放松,通过健身、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2. 学习目标明确的对策大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规划进行认真思考和规划。
可以寻找导师、辅导员等人的帮助,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定期检查和调整目标,确保自己的学习方向正确。
3. 学习方法合理的对策大学生需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方法。
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参加学习技巧培训等方式,提高学习方法和策略。
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反思,不断优化学习方法。
4. 精神状态良好的对策大学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处理精神上的问题。
可以通过与亲友沟通、倾诉,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情感调适和疏导。
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参加爱好小组等方式,增加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贫困大学生自尊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贫困大学生自尊与学习倦怠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921名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学习倦怠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自尊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P≤0.001);自尊对学习倦怠解释率达到16.1%,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根据研究结果,从学校教育层面提出了增进贫困生自尊的三点建议,以期对缓解贫困生学习倦怠有一定的帮助。
标签:贫困大学生;学习倦怠;自尊一、问题提出学习倦怠作为倦怠的一个子集,其概念源于职业倦怠。
随着对教师、护士等职业倦怠的深入研究,Maslach & Leiter和Branko Slivar等学者提出了倦怠在学生学习范围内的研究。
学习倦怠是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学习倦怠的存在不仅影响贫困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对其和谐发展及心理健康也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总体评价,包括自我价值、重要性和能力等方面。
自尊涉及个体对自身的总体判断,以学习知识为主业的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评价自然与其自尊有联系。
Villa A[1]和时金献[2]研究表明,倦怠与自尊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自尊是倦怠的影响因素之一。
通过查阅已有文献,有关自尊与倦怠的关系研究,较多以教师、护士、大学生、高职生及其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未见报端。
而且,采用相同的调查工具,卢晓灵等[3]对921名贫困生进行调查,学习倦怠检出率高达43.3%,马勇[4]对1 29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学习倦怠检出率是24.8%。
因此,贫困大学生学习倦怠有别于一般大学生,对其学习倦怠与自尊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有其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
二、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在六盘水师范学院贫困生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 000名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950份,无效问卷29份,有效问卷921份,有效回收率为92.1%。
其中,男生407人,女生497人(未填写性别的17人);大一年级388人、大二年级381人、大三年级152人。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指大学生出现学习厌恶、学习兴趣下降以及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大学教育的改革,大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导致他们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应对。
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一些大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正确的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从而产生倦怠感。
三是目标不明确。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缺乏动力和方向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四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很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习惯于被动接受教育,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产生倦怠感。
针对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一是减轻学习负担。
鼓励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避免过重的学习负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技巧、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趣。
三是明确学习目标。
大学生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提高学习动力。
四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应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动力。
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问题。
一是探索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机制。
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原因,为解决学习倦怠问题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二是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社会原因。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社会原因复杂多样,需要从社会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有效减轻学习倦怠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三是比较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学科学生学习倦怠情况的比较研究,为针对性地制定解决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原因分析及纠正策略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分析1.学习倦怠的表现许多研究表明,倦怠是在许多职业中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并由此影响到个体所在组织的绩效。
倦怠不仅出现在工作群体中,在学生群体中同样存在。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引起学习倦怠的原因千差万别。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等因素与学习倦怠有着很大的关系。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
全社会范围内尚未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氛围,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依然有待改善。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劳动用人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大学生择业机制尚不健全,就业中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等等,这些现象导致许多学生“学习无用论”的萌发。
(2)学校环境因素①学风的影响。
校风、班风、甚至一个宿舍中几个成员的学习风气,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②学习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变革,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个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学生学习负担重,思想压力大,有些学生在压力面前,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信心。
③缺乏适宜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封闭自己,人为地缩小交往圈,或者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缺乏轻松、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以至对学习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3)家庭环境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脱离了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定下一些违背孩子意愿的目标,结果使得孩子负担很重,压力自然就增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更加厌恶学习。
也有的父母刚好相反,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只想让孩子早点毕业,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这种过低的要求也会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受挫。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寻求学术指导
与导师定期交流,寻求学术上的 指导和建议,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和难题。
心理支持
与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沟通,寻 求心理支持和建议,缓解学习压 力和焦虑情绪。
职业规划指导
与导师或职业发展中心咨询师交 流,了解职业规划和就业方面的 信息和建议。
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和社交网络
培养兴趣爱好
发掘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放 松身心。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 及应对策略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引言 • 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 • 应对学习倦怠的策略 • 具体应对措施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 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倦怠现象愈发 普遍。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学习倦怠的定义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 压力、无聊、缺乏兴趣等原因而产生 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具体表现为对学习失去热情,感到疲 倦、无助、焦虑和沮丧等情绪,以及 逃课、拖延作业等行为。
02
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
学业压力过大
课程难度高
大学课程相较于中学更加深入和广泛 ,部分学生可能感到难以适应。
主动与教师沟通,寻求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解决学习 中的困惑和难题。
利用学习资源
利用图书馆、在线学习平台等资源,拓宽学习视野,丰富学 习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
保持积极心态
遇到学习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定期复习、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等,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扩大社交网络
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交场合,结交志同道合 的朋友,扩大社交圈。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中必经的一道门槛。
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习倦怠的情况。
本文将从倦怠性分析、倦怠性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性的问题。
一、倦怠性分析1.定义倦怠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长期累积的压力、困难感及妨碍学习进度的因素,使学习动机下降的一种心理状态。
2.成因(1)学习压力过大:大学的学习内容与高中及以下学段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很多大学新生来说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会造成极大的压力。
(2)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或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使得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却收效甚微。
(3)自我期望及学习目标不符: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比较突出,习惯在得到鲜花时自我满足,但到了大学却发现困难不断,学业压力不减反增,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
(4)对专业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因为选错专业或者对所学专业不感冒,对大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容易造成心理和行为上的倦怠。
(5)其他方面的负荷:除了学业上的负荷,还有生活中的安排,例如困扰情感生活、财务状况、生活环境等。
二、倦怠性的影响1.学习成绩下降:倦怠性的产生是由于学习的问题,所以导致了学习效果的下降。
2.学习习惯改变:当学生感到厌烦和无趣时,就会放弃原来的学习方法,转而寻找简单的方法。
3.健康问题:学习倦怠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精神抑郁、睡眠不足等。
三、应对策略1.学习方法为了纠正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所带来的影响,学生们应该建立起一个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知道,学习是需要一定策略和技巧的,其中不乏一些让思考更深、效果更好的方法。
2.合理分配时间在大学里,需要合理的安排每一天的时间。
根据不同的类型,划定不同的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同时也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处理生活中的杂事。
3.制定目标大学里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也可以是对某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或者参加一些能锻炼自己的项目。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对自尊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对自尊的影响摘要: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探讨学习倦怠对自尊的影响,文章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19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评及分析。
关键词:学习倦怠;学生自尊;倦怠量表学习倦怠是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业压力或对学习缺乏兴趣,而造成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
而研究表明,倦怠和自尊或自我概念是相关的。
自尊是个性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自尊的发展对个体人格的构建起重要作用。
自尊虽然是由个人积累的经验所塑造,但是它也会反过来影响个体对各种社会刺激的心理反应。
已有的研究一方面证实了工作倦怠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尊是个体心理健康的良好预测指标(周帆&王登峰,2005)。
在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中,自尊是学者们所普遍关注的一个变量。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着重探讨目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整体状况以及进一步验证学习倦怠和自尊的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被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达95.5%。
因大四学生处于毕业前夕,心里状态比较特殊,未作为此次取样范围。
(二)研究工具1.学习倦怠问卷。
本研究采用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杨丽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
该量表共20道测验,分为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
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
该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记分。
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
2.自尊量表。
采用最先由Rosenberg(1965)编制,后由季益富,于欣翻译并修订为中文版的SES量表。
采用四级评分,从“1—非常符合”到“4—很不符合”,分值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
本次测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分半信度为0.85。
3.数据收集和处理。
由主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告知调查目的,讲解填写方法。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指学习动力降低,对学习失去兴趣和投入的一种现象。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来解决。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原因可以从个体和环境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个体层面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学习焦虑、学习动机不足、自我效能感低等。
生理因素主要包括睡眠不足、饮食不良等。
环境因素包括学习环境不佳,学习任务过多等。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策略来解决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问题。
一、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心理辅导活动,学会应对学习中的困惑和焦虑。
二、提高学习动机: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习动力培训和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投入度。
学生可以自我调节,树立学习目标,提高对学习的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三、改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优化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生可以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四、减少学习负担:学校可以合理安排课程和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生可以合理规划学习任务,避免过度压力的产生。
五、改善生活习惯:学校可以开展生活习惯教育活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饮食等。
学生可以自我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学习动机,改善学习环境,减少学习负担,改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大学生自立人格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立人格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作者:李天晴来源:《科教导刊》2018年第03期摘要采用青少年自立人格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5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考察大学生自立人格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结果表明:大学生自立人格与学习倦怠总体上呈中等水平,自立人格与学习倦怠呈显著相关,自立人格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自立人格学习倦怠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8.01.084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 supporting Personality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College StudentsLI Tianqing(School of Marxism,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Guangdong 529020)Abstract Adolescents' self-reliance personality scale and adolescent learning burnout scal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500 undergraduates and examine the impact of self-reliance personality on learning burn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moderate,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earning burnout, and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has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learning burnout目前,很多大学生感到学习倦怠,部分同学学习状态不好,用消极态度对待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自尊与学习倦怠相关性分析
作者:段陆生王志军李永鑫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与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30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评及相关分析。
结果男女生自尊及学习倦怠量表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维度评分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1),大学生不同自尊水平的学习倦怠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
自尊与学习倦怠量表总分、情绪低落、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维度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自尊程度越高,学习倦怠的表现越不明显。
学习倦怠的成就感低和情绪低落两个维度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自尊(F=50.52,P <0.01)。
结论大学生自尊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学习倦怠的成就感低和情绪低落维度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自尊。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学习倦怠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 esteem and learning lassitud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ethods Assessments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with Rosenberg Self esteem Scale(RSES) and Learning Lassitude Scale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LLSUS) in 306 university student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dejection and low sense of achievement of the RSES and LLSUS(all P<0.01) and in all dimensions’ scores of the LLSUS at different self esteem levels(all P<0.01).
Self esteem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total ,dejection and low sense of achievement;the higher self esteem was, the less evident the manifestation of learning lassitude was. Low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dejec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predict self este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P<0.01). Conclusion Self este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learning lassitude and low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dejec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predict self esteem.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self esteem;learning lassitude
自尊是个体赞赏、重视、喜欢自己的程度,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的情感上的评价[1],是自我概念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成分和人格特征中关于自我价值感的核心概念。
自尊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它不仅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而且还制约着个性发展的方向。
学习倦怠是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2]。
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和缺乏动机,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为探讨大学生自尊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大学在校大学生350
名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有效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为93.87%。
男生145名,女生161名;大一45名,大二91名,大三75名,大四95名;文科215名,理工科91名;农村239名,城市67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统计一般资料。
(2)Rosenberg自尊量表(Self esteem Scale,SES)[1]调查学生的自尊水平。
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记分方式为“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分别记为4分、3分、2分、1分。
量表总分越高表示自尊感体验越强烈。
在自尊量表的使用过程中,有学者提出该量表的第8题不符合中国文化背景,应去掉。
本研究去掉第8题后,SES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从0.76上升到0.81[3,4]。
(3)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5]。
该量表共20个项目,分为三个维度:情绪低落维度,包括8个题目,反映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求,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行为不当维度,包括6个题目,反映大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特征;成就感低维度,包括6个题目,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低成就感受。
该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级评分。
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7。
对上述量表测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1.2.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