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1.1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是酒店管理系酒店管理专业和营养与配餐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考查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掌握《餐饮服务与管理》《酒水服务与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等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使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掌握社会公众的消费心理,并能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工作中,为将来成为酒店的初、中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打下理论基础。

1.2课程设计思路

1.2.1课程的设计理念

《中国饮食文化》这门课程在内容选取上本着理论够用、强化能力、工学结合、活化情境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上采取工作流程模块化、模块内容任务化、任务驱动项目化、项目导向具体化、具体考核过程化的方式,同时突出实践能力,开展情景教学方法,尽量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工作环境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全体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注重过程的评价。

1.2.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以餐饮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岗位职业活动中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资格考级标准,以需求“个体”、“群体”为对象设计学习情境,构建学习任务。同时,以设定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课程主线,以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递进式与并列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需求性任务,学会必备知识与技能。最终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本课程设计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观。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肴馔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习俗和礼仪等,在授课过程中,除教师单纯讲授外,还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分组讲解。另外,课堂上教师结合实习酒店的实例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开发利用饮食文化,既做到对饮食文化的传承,又能够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

根据设计思路本课程具体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七个任务:任务一饮食文化认知任务

二饮食原料文化;任务三:饮食器皿文化;任务四:饮食烹调文化;任务五:主食和菜肴文化;任务六:茶文化和酒文化; 任务七:饮食保健文化

1.2.3课程的设计流程

2.课程目标

2.1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结合酒店管理系生源的基本情况以及市场的岗位需求情况,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餐饮服务与管理岗位和营养配餐岗位所需要的懂得饮食文化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将菜品推销与饮食文化有机融合,具有职业点菜师的综合职业素养,并且具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如下:(一)专业能力目标

▪具有认知饮食文化特征与功能的能力;

▪具有向客人介绍食品原料文化的能力;

▪具有向客人介绍菜品承装器皿文化的能力;

▪具有向客人介绍菜品烹调文化的能力;

▪具有向客人介绍主食文化的能力;

▪具有向客人介绍茶文化的能力;

▪具有向客人介绍酒文化的能力;

▪具有人介绍主食文化的能力;

▪具有向客人介绍名菜名点饮食文化的能力;

▪具有掌握不同民族和国家不同饮食礼仪文化的能力;

▪具有结合菜品推销向客人介绍菜品食疗保健功能的能力;

▪具有区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能力

(二)方法能力

▪具有独立进行菜品推销的能力;

▪具有采集、分析、归纳、交流、使用信息、经验、技能技巧的能力;

▪具有将知识与经验综合运用转换的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具有综合知识与技能技巧,能从事较复杂的餐饮工作的能力;

(三)社会能力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具有口语、书面沟通与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态,能够适应环境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 1课程内容

3.2项目具体内容具体要求:

4.教学实施

4.1教材选择与编写建议

(1)教材的编写应根据本课程标准要求,参照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和相关权威高职高专教材进行编写,并听取企业相关专家的意见,紧贴岗位工作实际。

(2)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任务引导、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其内容应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实训、情景模拟、自制课件、课堂宣讲和课后扩展作业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

(3)教材的编写应突出实用性,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做到知识、技能、素质的结合;同时要具有前瞻性,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实训操作中应遵循的新规定和创新的最新饮食文化及时纳入其中。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材中的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条件建议

4.2.1教学师资要求

(1)教师应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丰富教学经验,具备较强的活动教学组织能力,善于创设职业情境,熟练运用多媒体及相关设备、设施。

(2)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本任务师资配置建议根据任务的特点,分别采用“院内教师为主、院外兼职为辅”(主要用于任务一和任务二的导学型任务),以及“院外兼职为主、院内教师为辅”(主要用于任务二的自主型任务和任务三)。

4.2.2教学场地要求

建立具有多媒体授课设备和网络操作设备的学习场地,在实训楼中建设营养与配餐相关实训实,特别强调有效利用院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的实景体验,更好地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授课思路。

4.2.3网络条件要求

建设网络课程,包括教学资源包、学习资源包以及网上互动讨论平台等,并实现有效合理的利用。

4.3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

4.3.1教学模式:

(1)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教学中,以36人的教学班级为例,将其分成6组,每组6人,平时成绩及项目等考核以小组成绩为每个小组成员的最终成绩,以此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2)“教学做”一体化

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都会为其师生准备相应的实训条件,包括设备设施和所需食疗食材,增强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的运用能力。灵活运用任务驱动、问题引领、案例引证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环节与实际工作任务的一致性。

4.3.2.学习方式

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上课下互动”的方法运用,针对学生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有针对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3.3教学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