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蛇者说》学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捕蛇者说》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

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_________时写的。

文中的“苛政猛于虎也”出自。

2、说,是一种_______兼_______的文体,是为了说明。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黑质.而白章.()()②以啮.人()③腊.之()
④已.大风()⑤岁赋.其二()⑥当.其租入()
⑦奔走
..()⑧吾嗣.()⑨大戚.()
⑩若.毒之乎()⑾更若役.()⑿汪然
..()
⒀哀而生之
..乎()()⒁斯.役()⒂向.吾()
⒃病.矣()⒄殚.其地()⒅竭.其庐.()()
⒆犯.寒暑()⒇隳.突()(21)恂恂
..()
(22)视其缶.()(23)弛然
..()(24)时.而献焉.()()
(25)熙熙
..()(26)苛政
..()
(27)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的异同。

①可以已大风已,古:________今:_________
②得而腊之以为饵腊,古:________今:_________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生,古:________今:_________
④今虽死乎此虽,古:________今:_________
⑤则久已病矣病,古:________今:_________
四、重点句子的翻译。

1、可以已大风、挛碗、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之人争奔走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君将哀而生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时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苛政猛于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五、主题思想:
这篇文章通过蒋氏祖孙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口而求免于苛税的记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六、课文内容分析。

(一)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二)围绕中心,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

第二部分(2-4):通过蒋氏自诉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赋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三部分(5):点明文章中心意思。

(三)阅读1、2段回答:
1、概括第一段内容并说说其作用。

内容: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

作用:为下文征蛇、捕蛇做铺垫。

2、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蛇的“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异:①外形:黑质而白章
②毒性: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清。

③医疗效用:可以已大风,瘘、疬、去死肌,杀三虫。

作用:突出了蛇的剧毒,由蛇毒引出下文,为写征蛇、捕蛇做铺垫,与下文的“赋敛之毒”形成对比。

3、“太医以王命聚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碗、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4、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体会“争”的表达效果。

当其租入。

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的毒还要厉害。

5、找出第一节中的过渡句。

“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

6、请你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

7、当人们认为“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时,他的心情如何?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心情:他的心情是痛苦的。

原因:(1)从“貌若甚戚者”可看出;(2)因为他的祖父、父亲都死在这件事上,自己也将死在此事。

目的:强调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四)阅读3、4、5段回答。

8、请你分别概括3、4、5段内容。

第三段:写作者对蒋氏不幸遭遇的关心同情。

第四段:写蒋氏的血泪陈述。

第五段:点明文章中心意思。

9、蒋氏为何“大戚”并“汪然出涕”?
因为“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

主要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作用:通过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反衬出“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从而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主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表现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统治者无比的痛恨和愤怒。

11、你们认为捕蛇者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
蛇的毒性之大,致使蒋氏祖父和父亲都因捕蛇而死,可见捕蛇者是“不幸”的,然而他和乡邻们相比,却又是“大幸”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他的“幸”是“不幸”中的“万幸”。

12、联系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蛇,毒之剧;蒋氏三代捕蛇人,遭遇之悲惨,而蒋氏却感到“熙熙而乐。

”请简析:蒋氏真正感到快乐吗?
不快乐。

因为蒋氏虽比乡邻幸运,但他的祖父、父亲都死于捕蛇,而他自己也因为捕蛇九死一生,所以他不会真正感到快乐。

13、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是:
引孔子的话是作为立论根据,作用在于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

14、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对捕蛇一事抱有什么态度?
观点:“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态度:无比的痛恨和愤怒,也表现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拓展延伸。

15、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会有何感想?
农民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想想自己不用劳动,不交赋税,却每天过着安逸快乐的日子,与这些农民相比,我实在感到惭愧,我一定要把这里的情况如实禀报朝廷,提出建议,减轻农民的赋税。

16、作者写这篇说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何不直接上书皇帝,而“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请谈谈你的看法。

目的:希望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推行善政。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原因:这是由作者的现实处境所决定的,当时他正处于贬谪境地,直接上书很难到达最高统治者手中,也很难引起其重视,所以采用这种不得已的方式。

17、“苛政猛于虎也”是孔子对当时社会的深切认识,请你举一个历史事例佐证其观点。

从学过的古诗中写出反映统治者繁重的苛税的句子。

历史事例:秦始皇实行暴政,征用大量的劳动人民修建长城和宫殿,导致尸骨遍地。

诗句:《观刈麦》中“家田赋税尽,拾此充饥肠”。

《蚕妇》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18、选文中哪些话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有何作用?从学过的古诗中再写一句。

“余闻而愈悲”
作用:结构上由叙述转入议论,内容上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诗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19、柳宗元是封建时代的一名官吏,为什么他能写出《捕蛇者说》这样的“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文章?
柳宗元因主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这个荒凉落后的地区生活了将近10年,目睹了当地人民“非死则徙”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反映横苛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

20、文中表明作者写作动机的句子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他的写作动机?
句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评价: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这是他思想局限性的表现。

但作者对于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

六、写作特点
1.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

(见第二部分第二层分析)蒋氏从各个时期、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们“非死则徙”想对比;以他“驰然而卧”与乡邻们倍受悍吏袭扰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们“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写毒蛇之毒,正是为了衬托赋敛之毒;写一年“犯死者二”,“其余,则熙熙而乐”,正是为了衬托乡邻们在沉重的赋税压迫下更加痛苦的遭遇。

2、全文偶句、散句交错运用,间以错综、排比等手法,形成一种整齐、错综之美。

3、行文高度紧凑,语言精练,笔力遒劲,沉郁深厚,言真意切,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散文珍品。

七、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

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好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们的赋税。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了。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好处已经三代了。

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现在我接替干这件事已有十二年,险些送命已有好几次了。

”他说这些话,脸上好象很忧伤的样子。

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项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您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个差使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

假使从前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

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所迫)大家哭着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疫的毒气,处处是死人成堆。

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现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

(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就是逃荒去了。

可是我靠着捕蛇单独活了下来。

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那种喧闹着使人害怕的情形,即使是鸡狗也不的安宁啊。

我提心吊胆地起来,看看那瓦缸,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

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献上去,回家来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

哪里像我的乡邻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使)呢?
我听了更加悲痛。

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

”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家的遭遇来看,还真是真实可信的。

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