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风暴是否为自我实现预言_

亚洲金融风暴是否为自我实现预言_
亚洲金融风暴是否为自我实现预言_

亞洲金融風暴是否為自我實現預言?

梁雪富*詹蕙綺**

摘要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由泰國開始爆發,迅速演變為區域性的金融風暴,本研究是以兩狀態馬可夫模型探討亞洲金融風暴是否為自我實現預言(self-filfilling)抑或只是基本面(fundamental)變差的因素使得金融危機發生。根據Jeanne(1997)的理論架構,自我實現預言一定要發生於多重均衡(multiple equilibria)的狀態中,而目前以馬可夫模型估計自我實現預言者只有用於估計法國與阿根廷,未見有估計亞洲金融危機的文章,因此本研究依據Jeanne(1997)的理論並選取亞洲金融危機做為實證標的進行研究。

從本研究的實證結果可知,亞洲各國在金融危機發生前確實存在多重均衡,且至少存在有兩種均衡。而在自我實現預言部分,泰國、菲律賓、南韓在亞洲金融風暴時確有自我實現預言的存在,顯示自我實現預言在金融危機發生時為不可忽視的要角之一,而在估計金融危機時,馬可夫模型的表現比一般傳統的線性模

*聯繫作者:梁雪富,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710)台南縣永康市尚頂里南台街1號,Tel:06-2533131 ext9128,e-mail:alfo@https://www.360docs.net/doc/ad18645641.html,.tw

**聯繫作者:詹蕙綺,南華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e-mail:cow710405@https://www.360docs.net/doc/ad18645641.html,

型要佳,且估計出的貶值機率也估出了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時點,因此建議未來研究金融危機時,研究者應以非線性模型為工具。

壹、前言

1997年7月,亞洲金融風暴由泰國開始爆發,席捲了東南亞國家,並波及到東亞的香港、日本、南韓、台灣等地,對於各個國家經濟造成了程度不同的破壞。近年許多金融危機已經不侷限於開發中國家或未開發國家才會發生,已開發國家也同樣會發生金融危機,且近年的金融危機皆對於其鄰近的國家產生了經濟面的衝擊,首先Krugman(1979)建立了第一代貨幣危機模型,將貨幣危機歸因於基本面的衰敗,但在1990年代,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最常見的外債危機逐漸轉變為市場普遍預期心理所導致的危機,最後引發大規模的外匯投機性狙擊(speculative attack)以及該國匯率體制崩潰,這些因素的轉變使得貨幣危機模型歷經三代的轉變,其中以Obstfeld(1994) 第二代最受人注意。連第一代貨幣危機模型創始人Krugman(1999)ㄧ文也說到近來發生的貨幣危機難以運用單純的外匯基要解釋,市場預期心理與多重均衡解具有較強解釋能力。

Jeanne(1997)文中探討基本面與自我實現預言1對於金融危機的影響,並導出了在固定匯率制度上自我實現預言會引起金融危機的模型,並以此模型估計1992-1993年的法國金融危機,實證結果也發生法國金融危機確實有自我實現預言的存在。而目前利用此模型估計金融危機中自我實現預言的尚有Alvarez-Plata and Schrooten(2006)及Boinet et al.(2005),此兩篇皆將模型用於估計2002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機上,並發現自我實現預言在阿根廷金融危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Alvarez-Plata and Schrooten(2006)先證明了阿根廷確實有多重均衡存在後再估計阿根廷金融危機中是否有自我實現預言2。由於目前尚未有文獻將自我實現預言的模型用於亞洲金融風暴上,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由泰國開始爆發後就如骨牌效應般蔓延了整個亞洲地區,其發生的原因與經過非常有可能是由於自我實現預言所引起,因此我們以Jeanne(1997)的模型及Alvarez-Plata and Schrooten(2006)的實證方法並選取亞洲金融風暴為研究的目標來探討亞洲金融風暴是否為自我實現預言。

本研究欲瞭解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原因是否單純的為經濟基本面的敗壞或是由自我實現預言所引起,以Jeanne(1997)的理論為架構,並以兩狀態馬可夫模

1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為投機者預期政府決策者未來可能的匯率升貶政策以及影響政府決策導致匯率價格波動,嚴重者將引發金融危機。Eichengreen and Wyplosz(1993), Obstfeld(1994), Obstfeld(1996), Obstfeld(1996b), Obstfeld and Rogoff(1995), Sachs and Radelet(1998)皆為其相關文獻。

2自我實現預言必須存在於多重均衡的狀態中,而Jeanne(1997,2000)及Boinet(2005)未先證明該國有多重均衡的存在,因此Alvarez-Plata and Schrooten(2006)的實證較為完善。

型做為實證模型,選取泰國、菲律賓及南韓做為樣本國家,並以1993年第1季到2005年第4季為樣本期間,估計金融危機發生時的貶值機率的變動。

本文主要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是模型架構包括前提假設的說明,以及簡要介紹本篇文章的理論推導過程。第三章則為實證模型,說明本文的實證模型與實證設計。第四章是實證結果,最後第五章為本文結論

貳、模型架構

許多文獻都在研究一國會發生金融危機的原因,金融危機原因的探討大致分為三模型階段-第一代金融危機模型、第二代金融危機模型、第三代金融危機模型。

根據Krugman(1979)第一代金融危機模型,金融危機的發生是起因於一國的總體經濟因素,例如:外匯存底的減少;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不當所導致。因此,當經濟基本面無法維持榮景時,投機性攻擊就會發生。第二代金融危機如Obstfeld(1986,1996)認為政府維持匯率區間當視其利益與成本及投資者認為匯率區間能否維持而定。在第二代金融危機模型中,多重均衡及自我實現預言的理論因而出現,而上述的理論是成立在理性預期的情況,意即:假設給定政府的政策及行為時,投資人將會根據資訊做出理性的預期,而給定投資人的預期後,政府也將做出最適的行動(optimal policy)。第三代金融危機是在研究銀行與通貨危

機,在亞洲金融危機後被提出,目前第三代金融危機尚未成熟,代表的幾篇文章有:Masson(1999)、Fratzscher(1999)、McKinnon and Pill(1996)、Corsetti,Pesenti and Roubini(1998)、Krugman(1998)等。

本篇模型是屬於第二代金融危機模型,理論架構是根據Jeanne(1997)的模型。此模型包含了金融危機中基本面與自我實現預言,在人們對於固定匯率的維持越來越沒有信心時,自我實現預言就有可能會發生。假設政府可以在任何時點中決定是否讓貨幣貶值,或者是付出成本維持固定匯率(例如:提高利率將導致股市下跌…等),維持固定匯率與否決定於維持匯率的淨利益是否為正,根據此假設,淨利益就當包括經濟基本面與政府決策者對於維持固定匯率的信用。所以,淨利益(t B )由經濟基本面(t b )及投資者在t -1期時對於第t 期時貶值機率的預期(t-1π)所組成。人們對於貶值的預期越高,則淨利益就越小。所以,淨利益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t t t -1B =b -απ,

>0α (1)

其中b 亦即外生的總體經濟變數,例如:失業率、貿易收支、M1、外匯存

底…等。π對於淨利益的影響主要決定於α的大小,α可以視為貶值幅度的大小3。我們假設ε為常態分配,是前期預期基本面與本期實際基本面的差。ε表示如下,設其機率密度函數為f()ε,從()-,0∞遞增;由()0,∞遞減:

t t t -1=b -E b ε (2)

假設投資者皆為理性預期的情況下,投資者了解當淨利益為負時,政府會放棄固定匯率區間,並且在給定投資者預期下,政府會做出最適行動。

當理性預期的情形下,當期貶值機率會等於t+1期時淨利率為負的機率:

[][]t t +1t +1

t

t t +1=P B <

0=P <-E b πεαπ

(3)

令t t t+1=E b φ,將t φ代入得:

()t t t =F -παπφ (4)

3

在本研究的實證中,α以外債佔GDP 比表示。

如式(4)所示,t 期貶值機率將會受到t 期外生經濟變數(t φ)與t 期貶值機率(t π)所影響。所以,在給定t φ的時候,同時也會有對應的均衡t π,也就是說,政府會根據市場參與者對於貶值的預期做出是否貶值的最適決定,而市場參與者也會觀察政府的動向而做出理性的預測(rational expectation),如此循環就造成了多重均衡存在的可能,也使得自我實現預言有發生的可能性。在Jeanne(1997)的文中指出,多重均衡會在某些經濟範圍區間4內才會發生,而貶值機率就可能有一個以上不同的值。Jeanne 並在文中指出在以下兩種情形同時成立下,多重均衡才會存在。一、()t t F -απφ的斜率大於1時。二、基本面介於基本面上下界之間

()

t i.e. ,φφφ??∈??

,若符合此兩種情形就會有多重均衡的存在。 第一種情況的數學式表示如下:

Z f(0)>1α≡

也就是: (5)

4

t (,)φφφ∈才會有多重均衡的發生

當Z<1時,則貶值機率只有單一解(unique soluteion)5。

第二種情形,經濟基本面需介於上下界之間()

t ,φφ∈,上下界之數學式分別表示如下:

=F φα??

? ?? 及6 (6)

=F -φασ??

? ?

?

反之,當基本面非常好時()

>φφ,則均衡貶值機率會趨近於0;而當基本面非常差時()<φφ,則均衡貶值機率會接近於1,在基本面非常好與非常差的情形下就沒有多重均衡的存在。

5

當基本面(t φ)上升時,貶值機率下降(t π);當基本面下降時,貶值機率就會上升,也就是說,基本面與其對應的貶值機率只有一個。

6

α為外債佔GDP 對於貶值機率的關係,如式(7)所示。σ則為經濟變數AR(P)的σ,在本研究為

貿易收支佔GDP 的AR(1)之σ。

綜合上述,自我實現預言的發生一定要在多重均衡的狀態下,才有可能依照市場預期心理而「跳」到低或高的貶值機率去。

Jeanne(1997)所證出來的模型因為允許多重均衡的存在,因此,我們可以藉由此模型討論經濟基本面與市場預期變動兩者在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研究欲討論自我實現預言在亞洲金融風暴中的角色,依據Jeanne(1997)、Alvarez-Plata and Schrooten(2006)文中所述,自我實現預言只存在於多重均衡的狀態下,所以要探究自我實現預言就必須證明當時確有多重均衡的狀態,其計算方法如下,首先我們要計算()t t F -απφ的斜率是否大於1,而斜率我們可以以式(5)

中的Z 值計算得知。接下來則要計算t φ看其是否介於 ,φ????之間,如式(6)。完

成這些計算後就可以瞭解在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前,亞洲各國儘管在經濟基本面依然為正面的情形下,是否依舊籠罩在自我實現預言的危機中。

假設市場參與者在經濟基本面變動時對於貶值預期的變動如下:

=D αδ (7)

D 為外債佔GDP 比,δ為預期貶值的幅度7。上式表示若政府額外增加外債也將增加市場參與者對於貶值的預期,政府為維持固定匯率勢必付出比以前更多的成本,例:提高利率會導致失業率提高、股市下跌…等。

計算Z 值後,接下來要計算t φ是否介於 ,φ????之間,在研究金融危機的文獻

中較常使用的指標有外匯存底佔GDP 比、貿易收支佔GDP 比與外債佔GDP 比…等經濟指標,本研究根據Masson(1998)與Alvarez-Plata and Schrooten(2006)以式(8)表示t φ:

*t t t+1t t t =E (TB )+R -R-r D φ (8)

t t +1E (T B )為貿易收支佔GDP 比的期望值,t R 為外匯存底佔GDP 比,R 為政府最低應維持的外匯存底門檻值,一般假設為0,*t r 為外國利率,本研究使用美國利率做代表,t D 為外債佔GDP 比8。t t+1E (TB )以1993年到2005年的TB 季資料做AR(1)迴歸估計。

運用上述的變數計算完t φ後,緊接著計算允許多重均衡存在的 ,φ????,依照

7

一般而言,δ=0.25。

8

參見Masson(1998)。

式(6)、(7)計算出的上下界與式(9)得出的真實φ值做對照,結果列於表一至表三。

表一 泰國多重均衡範圍

t Z t φ t φ

t φ

1993 2.72 4.35 9.28 6.88 1994 4.80 4.51 10.82 7.53 1995 6.68 4.82 11.27 7.64 1996 7.44 3.94 11.57 8.19 1997 9.22 3.74 13.00 6.84 1998 8.07 4.00 12.60 5.50 1999 5.41 5.09 10.26 7.42 2000 3.87 5.21 8.32 6.21 2001 3.14 4.95 8.70 6.31 2002 2.26 4.78 8.06 6.62 2003 1.73 4.74 7.29 5.98 2004 1.52 4.31 7.59 5.22 2005

1.50

4.70

8.81

5.44

表二 菲律賓多重均衡範圍

t Z t φ t φ

t φ

1993 1.29 3.44 9.27 6.52 1994 1.43 4.39 9.30 7.52 1995 1.75 4.30 10.78 6.66 1996 3.34 4.32 11.38 5.91 1997 5.18 4.72 10.99 7.20 1998 5.10 3.55 10.49 5.77 1999 3.99 4.64 9.97 5.05 2000 3.49 4.87 9.22 5.19 2001 3.14 4.45 9.47 7.26 2002 2.69 4.76 8.17 7.92 2003 2.27 4.52 9.90 6.59 2004 2.61 3.66 9.20 7.96 2005

2.44

4.67

9.12

6.33

表三 南韓多重均衡範圍

t Z t φ t φ

t φ

1993 0.93 - - 2.21 1994

1.21

2.53

4.04

3.04

1995 0.82 - - 2.79 1996 0.87 - - 3.11 1997 1.52 1.73 5.4 4.38 1998 4.18 1.41 4.36 4.09 1999 2.43 2.62 3.24 3.03 2000 1.73 2.45 3.39 3.00 2001 1.42 1.73 3.43 2.52 2002 2.22 2.27 4.52 3.42 2003 1.46 1.38 3.63 2.76 2004 2.68 1.72 3.8 2.73 2005

2.00

1.68

3.48

2.13

在表中可知泰國與菲律賓1993年到2005年的Z 值皆大於1,也就是說

()t t F -απφ斜率大於1,且t φ皆位於 ,φφ????之間。而南韓在1993年、1995年及1996年Z 值未大於1,其餘的年份Z 值均大於1,t φ也都落於 ,φφ????之間。

由此可知,泰國與菲律賓在1993年到2005年皆處於多重均衡的狀態中,而

南韓在1994年與1997年金融危機發生時與發生後Z 值均大於1,t φ也落於 ,φφ????

之間,顯示其經濟體在1994年與1997年之後都在多重均衡的狀態中,所以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泰國、菲律賓與南韓均存在多重均衡,意即泰國、菲律賓與南韓的經濟基本面為正面的情況下,依舊有遭受投機性攻擊而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

參、實證模型

Jeanne(2000)將模型一階泰勒展開後9,得到:

t

't s t t =+x +πγβν, t s =1,...,n (9)

其中t s γ為依狀態而改變的截距項,而()'

1k =,...,βββ,為總體經濟變數t x 的係數,而t ν為隨機變數,式(9)由於有狀態上的轉換,因此可視為馬可夫模型的n 階狀態。由式(9)可知截距的狀態轉換與經濟基本面會影響貶值機率的大小,假設經濟基本面的係數不變,則影響貶值機率的因素就是截距項在狀態不同時的跳動,而影響狀態間跳動的因素即為太陽黑子變數(sun spot variable)10。

以往研究金融危機的文獻大多是以線性模型估計,但線性模型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無法估計當市場參與者對於下期貶值機率的預期變動時所造成的金融危機,(Fratzscher,2002)。由於市場參與者貶值預期的變動很難觀測出,所以在實證模型的設置上有一定的難度。Jeanne(1997,2000)、Boinet et. al(2002)及Alvarez-Plata and Schrooten(2006)發現使用馬可夫模型估計自我實現預言皆有良

9

詳見Jeanne(2000)第340頁。

10

太陽黑子變數為一些影響大眾心理的因素,例如:央行官員、重要財經人士、專業投資人所表

達的預測、技術分析、市場謠言…等,這些事件的發生不會影響當時的經濟基本面,但卻經常使得市場參與者改變其買賣行為及匯率的走向。相關解釋可參考陳至還(2005),其對於太陽黑子、多重均衡、自我實現預言…等金融危機方面的專有名詞有淺顯易懂的解釋。

好的成效,因馬可夫模型的特性即為估計狀態間的轉換,因此本研究選用馬可夫模型估計亞洲金融風暴是否為自我實現預言所造成。

Hamilton(1989)提出了馬可夫轉換模型,是一個狀態轉換模型,主要是利用不可觀察的狀態變數(state variable)區分資料在不同狀態下的轉變,狀態變數會隨著馬可夫鏈(Markov chain)變動,因此相較於傳統線性模型,馬可夫轉換模型更能良好捕捉時間序列資料的動態特性,是目前非常流行的非線性時間序列模型。Kim and Nelson(1999)對馬可夫模型和其變化有更詳細的介紹。

馬可夫模型的狀態轉換的特點是其狀態變數t S 遵循一階馬可夫鏈變動,也就是說前一期的狀態變數t-1S 會影響當期狀態變數t S ,Hamilton(1994)。

{}{}t t-1t-2t t-1ij P s =j s =i,s =k,...=P s =j s =i =p (10)

轉換機率ij p 是狀態i 轉換為狀態j 的機率。轉換機率會滿足i1i2iN p +p +...+p =1的特性,P 則為()N N ?個轉換矩陣:

11121N 2122

2N N1N2NN p p . . . p p p . . . p P= . . . . . . . . . . . . p p . . . p ????

????????????

(11)

本研究使用兩狀態馬可夫模型,下式為其方程式:

111t-1p1t-p 1t t t 212t-1p2t-p 2t t +a y +...+a y +u if s =1y =+a y +...+a y +u if s =2γγ?????????

? (12)

在兩狀態馬可夫模型中,外生變數及狀態變數都可估計,而本研究中的自我實現預言部分即為狀態變數,因此估出狀態變數後就可知道金融危機是否為自我實現預言。

肆、實證結果

本研究以Jeanne(1997,2000)的理論架構為基礎,使用馬可夫轉換模型分析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前後的貶值機率跳動情形,看其是否為自我實現預言所造成。在Jeanne(1997)文中指出當多重均衡存在時,會有三個均衡存在,其中有兩個是穩定的均衡,另一個則為不穩定的均衡,因此本研究選取兩狀態馬可夫模型做為實證模型,預期一個均衡為低貶值機率,另一個均衡為高貶值機率。而兩個均衡間

的跳動是取決於市場參與者對於貶值機率的預期,而影響市場參與者的貶值預期的因素即為太陽黑子變數。

貶值機率以投機壓力指數做代表(index of speculative pressure):

*I n d e x o f p r e s s u r e (e )+(i -i )-(R )η?ψ≡??? (13)

實證模型如下:

111234221234=+trbal+gr+forliab+rer

=+trbal+gr+forliab+rer

πγββββπγββββ (14)

壓力指數的變數由季匯率變動(e)?、本國利率與外國利率差的變動*(i-i )?與外匯存底的變動(R)?。η、?、ψ各為其權數,權數是按照其對應數列的標準差倒數。有許多文獻曾做過投機壓力指數的應用,如:Eichengree et. al(1995)、Kaminsky and Reinhart(1999)。本研究將投機壓力指數做為估測貶值機率的應變數。在解釋變數方面,以預期會對貶值機率造成影響的經濟基本面變數做為代表,本研究選取貿易收支佔GDP 比(trbal)、經濟成長率(gr)、外債佔GDP 比(gorliab)及實質利率(rer)四個變數,由於實證發現泰國加了外匯存底佔GDP 比後其結果

較為顯著,因此泰國的解釋變數多了外匯存底佔GDP(reser)比11,其餘國家均不變。本研究取泰國、菲律賓、南韓為樣本國12,以1993年第一季到2005年第四季為樣本期間13,資料方面是取自IMF 所提供的IFS 資料庫及AREMOS 經濟統計資料庫中的「INTLINE 國際經濟統計資料庫」、「FOREX 國際金融市場統計資料庫」。以ADF 檢定及PP 檢定看資料是否定態後,再以馬可夫模型估計亞洲金融危機是否存有自我實現預言,其結果列於表四至表六。

表四為泰國的估計結果,首先在馬可夫模型部分,除了forliab 變數為不顯著外,其餘皆在α=0.01的顯著水準下顯著,其變數除了reser 之外,其餘變數之於貶值機率的正負關係皆合乎預期,γ在狀態一及狀態二時皆為顯著,顯示自我實現預言確實為泰國造成金融危機的重大因素14。

由線性模型與馬可夫模型的表現比較上可看出線性模型對於捕捉金融危機之形成原因效果較馬可夫模型為差,線性模型的σ皆高出馬可夫模型的σ有一倍以上,且線性模型在估計總體經濟變數上只有trbal 與reser 為顯著其餘皆不顯著。

11

泰國的實證模型為:

11123452212345=+trbal+gr+forliab+reser+rer =+trbal+gr+forliab+reser+rer

πγβββββπγβββββ

12

被亞洲金融風暴波及且受創嚴重的國家有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南韓、

香港、台灣…等國家(Henderson,1998),本研究選取泰國、菲律賓、南韓三國是因為其資料最為充足,後續研究可以其他國家作為研究標的。

13 此期間為所能獲得的最長樣本期間。 14

1γ、2γ為實證模型之截距項,經濟變數的係數不變下,截距項的改變代表著貶值機率因非經

濟變數改變而改變的情形。

表三為菲律賓的估計結果,馬可夫模型估計出來的菲律賓的係數大多於

α顯著水準下為顯著,只有gr不顯著,γ在狀態一及狀態二皆顯著。所有變=0.01

數與貶值機率間的正負關係均合乎預期。

線性模型的係數估計結果中只有gr與rer為不顯著,其餘皆顯著。在σ方面,線性模型的σ都較馬可夫模型的σ高上許多,顯示線性模型在估計菲律賓的係數上表現較差。

表二泰國實證估計結果

表三 菲律賓實證估計結果

表四為韓國的估計結果,由表中可以看出trbal 及rer 各在=0.05α及=0.01α顯著水準下顯著,而γ則在狀態一時為顯著的,顯示韓國在貶值的狀態中,有自我實現預言的存在。trbal 與rer 與貶值機率的正負相關與預期相同。

線性模型估計的係數結果只有trbal 為顯著。在σ方面,線性模型的σ皆大於馬可夫模型估計出的係數σ,顯示線性模型在估計韓國的係數方面變動較大,表現較差。

表四 韓國實證估計結果

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也叫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指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并最终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其他人怎么样产生一个预期,这会影响他们如何对待他人,而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使得这一预期成为现实。我们常说的皮戈马利翁效应就是自我实现预言的一个典型例子。 罗伯特?默顿最早创造了“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词。他认为,个体变化,产品短缺,银行倒闭,股票行情下跌,甚至战争都可能因为“它们即将发生”这一预期而发生。社会心理学家W.I.托马斯系统阐述了有关自我实现的基本观点。在他看来,“如果人们将情景看作是现实的,那么它们的结果也是现实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往往会重复另一个人的期待,不管这种期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由于托马斯在这方面开拓性的研究,人们卡开始在许多领域对自我实现的预言现象进行研究。 自我实现的预言相当于期待效应。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临床医学中常有利用安慰剂治疗患者的事例,接受治疗者常能体验到如同接受实际治疗一样的治疗效果或副作用,这实际上是患者的期望产生的效应。 自我实现的预言还常常发生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教师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种族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抱有不同的期待,这种期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我想做出这样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 在职业化的时代,资本主义越来越纯粹,自由竞争越来越健全,真正拥有实力的人越来越受到推崇。企业家无处不在,他们根据问题、情况和优先顺序,利用知

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努力钻研,力求在更高水平上解决问题的专家不断增加,这正如电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一般。如今,这样的时代正在到来。 各位读者,你们听说过“预言的自我实现”这种说法吗,这是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是罗伯特?C?默顿的父亲。罗伯特?C?默顿曾经与迈伦?斯科尔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1998年破产的投机性投资集团——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创始人之一。 这种说法指的是以没有确凿证据的预言为契机,唤起一种新的行动,这种行动最终使起初的预言变为现实。因此我做出了文章开头的预言。 被称为“专家阶层”的这个社会阶层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真正拥有实力的人们形成的。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言,是因为我非常希望这个社会阶层的势力增强,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摆脱不合理的因素,提高效率,为21世纪的日本开辟道路。 例如,参议院准备在日本国会召开第162次定期会议时通过邮政民营化法案,自民党的执行部门要求各家媒体“审议还没有结束,请不要报道说‘难以通过’”。正如他们所担心的那样,“难以通过”的预言最终实现,对此人们依然记忆犹新。 众所周知,我一直毫不客气、锋芒毕露地表明自己的意见,被认为“蛮不讲理”或“性情乖僻”。为此,那些旧秩序的守护者们多次批评我说: “你那么说,真的就会变成那样”。的确如此,回顾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尽管并非百分之百地准确,但我的发言与构想有不少都变成了现实。 但本书写作的目的并不在于预言,而在于强调培养专家的方法。从我对专家的体会谈起,对成为专家的理性的平台(基本条件)做出详细的论述。因此,不要期待着我会告诉大家如何成为专家。不经过思考便想成为专家,这不是专家应具备的态

复旦,陈斌斌,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笔记

WEEK 1 求异与批判意识 ?批判思维是对知识的反思与评价。?创造力来自于批判思维活动。?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不变的权威。?研究需要批判精神。研究者的纰漏是机会,不是“威胁”。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把人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相互作用情境下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过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同时在社会学与心理学领域出现,导致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倾向的不同传统。主要接受社会学训练的学者倾向于强调群体心理研究,称为“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而主要接受心理学(实验)训练的学者倾向于强调个体社会心理的研究,称为“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 关于社会心理学理解的分歧 ? Aronson(1980)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所谓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采用心理学方法,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真实的和想象的他人存在影响”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则采用社会学方法,“研究不同水平的交往,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机构与个人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交往。” 2 社会心理学分析的独特性 社会心理学之所以具有独立学科的地位,是由它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独特视角带来的。(例如,星座)在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中,”环境-人-行为”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行为不再简单被理解为一种心理过程的终极,而是另一个始点。行为在这种互动中获得了动态的意义。 3 人类社会心理产生的根源 (1)达尔文的演化论 ?达尔文的演化论不仅为生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科学的解释,而且也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了历史的和生物学的视角。?达尔文的演化论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生物进化层面的背景。特别是在研究攻击行为、利他行为时,演化论在帮助理解人的“本性”和一些社会行为方面,提供了解释的依据。 ?演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 ?自然选择使得有利于物种生存的基因会逐渐增多。 (2)麦独孤的本能论 ?麦独孤认为,人的行为——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都发自本能。 ?策动与维持行为的根本动力是本能,而不是客观外界的刺激物,一切事物都在于努力实现一定的目的。 ?这些本能是一种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源泉和动力,是个人、民族性格及意志形成、发展的基础。?重要的本能包括:逃避(害怕的情绪)、好奇、好斗(愤怒)、生存、饥饿、合群 (3)鲍德温的社会化论?“人是一种社会成果而不是社会单位”?自我、道德是社会的产物。 ?面对社会化时,我们就要面临社会价值观问题 ?我们往往会面对“是”(描述)和“应该”(是准则)。 4 科学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一般认为,科学实验是“科学”社会心理学建立的重要标志,是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Allport)在1924年在出版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为标志的。这本书的出现宣告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正式开始。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奥尔波特被誉为科学或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 个人与社会责任---社会心理学展望: “人不只是像一个个体那样经历着他个人的生活,而且也自觉或是不自觉地经历着他的时代及同时代人的生活。”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方法有三大来源。 ?观察、实验、统计是来自心理学传统的方法。 科学的本质是揭示因果关系 ?第一类是发现问题的方法,以观察方法为代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值得研究的心理现象,提出问题。 ?任何科学家研究的“灵感”始于观察。科学家建构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题四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四)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33 1、某人在一段时间里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失望,总是提不起精神来。根据这些表现可判断该人的情绪是( ) A、抑郁 B、焦虑 C、自卑 D、压抑 答案:A 2、某服刑人员刚来监狱时表现很不好,后经过教育改造得到了很大转变,但个别监狱警察仍然认为该服刑人员表现是假的,好不到哪儿去。请问这是哪类偏见在起作用?( ) A、近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首因效应 D、自我实现预言 答案:B 3、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 A、替来访者做决定 B、有条件的尊重来访者 C、为来访者保密 D、对来访者的行为作道德判断 答案:C 4、注意易转移最常见于哪种病人?( ) 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强迫症 D、躁狂症 答案:D 5、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 A、改善交往情境 B、向对方施以恩惠 C、增加交往频率 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答案:D 6、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智商 答案:D 7、小芳很害怕火,以致不能擦亮一根火柴,甚至不能参加烛光晚会。她很可能患有( ) 。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惊恐障碍 C、强迫性障碍 D、恐怖障碍

8、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 A、刻板印象 B、社会吸引 C、从众 D、服从 答案:C 9、当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 答案:C 10、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与内容,心理学属于()。 A、社会科学 B、行为科学 C、生物科学 D、以上皆不对 答案:C 11、对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是()。 A、幼儿园 B、学校 C、工作单位 D、家庭 答案:D 12、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 ) A、恐怖症 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 D、强迫症 答案:D 13、心境具有( )的特点。 A、弥散性 B、集中性 C、短暂性 D、突发性 答案:A 14、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 ) A、自卑者 B、自负的人 C、完美主义者 D、偏执者 答案:C 15、人在危险紧急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化称( ) A、激情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社会心理学经典效益分析 1 巴纳姆效应: 实验: 结论: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特别适合她们。 巴纳姆效应——自我暗示表现: 迷失自我 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2 蝴蝶效应——防微杜渐 案例: 表现: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引来一连串的噩运。 3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 多看效应: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 前提:首因效应要好,若是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 4 定势效应 案例: 表现: 5 晕轮效应 案例: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 投射效应 案例: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7 皮革马利翁效应 第2章自我认知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威廉·詹姆斯(1890)提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 ?物质自我 ?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 ?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 ?社会自我 ?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 ?精神自我 ?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 ?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 ?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 二、怎么进行自我认知? 1 通过自己:

社会心理学复习纲要

要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倾向;比较国外社会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 科,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力求对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作出解释。 2、我们将不同学科的学者发展出的具有本学科特点的社会心理学称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面向个体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面向社会结构 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 ①、1897年美国人詹姆斯·鲍德温以“一种社会心理学研究”为《心理发展的社会和伦理解释》一书的副题,描述了个人是个体化了的社会我,是社会化一部分,是社会化的结果。同年,特里普利特在《美国社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发表了一份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报告,对骑自行车人的单独行驶、陪伴行驶以及竞赛的速度进行测量和对比,由此,这一年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三种情况:一是一人骑车,规定时间内能骑多远24英里/小时 二是两人骑车,不比赛31英里/小时 三是两人骑车,比赛谁快32英里/小时 ②、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心理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由引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也是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社会心理学导论》 ③、1924年.F·H·奥尔波特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一书,被人们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社会心理学确立的标志。 第三章: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 要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又称古典或经典精神分析,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1)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指1895年至1913年,即精神分析学的萌芽、奠基和形成,其主要内容除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和理论外,还有心理地形学(把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等三个区域)、压抑和抵抗(抗拒、阻抗)、梦的解释、泛性论、行为的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等。(2)弗洛伊德的晚期理论,乃指1914年特别是1920年以后至1939年,即精神分析得到修正和补充,并发展成弗洛伊德主义。主要内容有本能理论的发展(生与死的本能)、人格结构学说的创立(本我、自我、超我)、社会文化理论的形成(如社会观、文明观、道德观、宗教观、犯罪观、战争观、妇女观、教育观、美学观、哲学观)。 在他早期著作中,他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的有关心理部分,比较而言,它显得小而不重要,潜意识则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其内部以沸腾的“力比多”(性驱力)为动力源,是人的自我意识不到的部分。在人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又有一个前意识,其作用是将人的原始欲望压迫在意识之下,并能召回潜意识的一部分。 冰山理论 根据这一设想,又可以有三个相应的人格组成结构:即本我、自、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控制和统辖,它遵循“现实的原则”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则准绳,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的要求。 由于弗洛伊德将人的潜意识的冲动归结于性驱力,因此,在他看来人格的发展就是围绕着性的发展。性的概念比人们平常理解的要广泛得多,它泛指人对快乐的寻求与满足。它包括口唇区、肛门区、生殖器区和生殖欲等,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正是按照这一顺序完成其人格的历程。 1、社会化定义:是个体通过与社会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社会化内容:

心理健康单选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33 1、某人在一段时间里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失望,总是提不起精神来。根据这些表现可判断该人的情绪是( ) A、抑郁 B、焦虑 C、自卑 D、压抑答案:A 2、某服刑人员刚来监狱时表现很不好,后经过教育改造得到了很大转变,但个别监狱警察仍然认为该服刑人员表现是假的,好不到哪儿去。请问这是哪类偏见在起作用?( ) A、近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首因效应 D、自我实现预言答案:B 3、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 A、替来访者做决定 B、有条件的尊重来访者 C、为来访者保密 D、对来访者的行为作道德判断答案:C 4、注意易转移最常见于哪种病人?( ) 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强迫症 D、躁狂症答案:D 5、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 A、改善交往情境 B、向对方施以恩惠 C、增加交往频率 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答案:D 6、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智商答案:D 7、小芳很害怕火,以致不能擦亮一根火柴,甚至不能参加烛光晚会。她很可能患有( ) 。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惊恐障碍 C、强迫性障碍 D、恐怖障碍答案:D 8、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 A、刻板印象 B、社会吸引 C、从众 D、服从答案:C 9、当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答案:C 11、对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是()。 A、幼儿园 B、学校 C、工作单位 D、家庭答案:D 12、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 ) A、恐怖症 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 D、强迫症答案:D 13、心境具有( )的特点。 A、弥散性 B、集中性 C、短暂性 D、突发性答案:A 14、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 ) A、自卑者 B、自负的人 C、完美主义者 D、偏执者答案:C 15、人在危险紧急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化称( ) A、激情 B、心境 C、激越 D、应激答案:D 16、人在欢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悲痛时捶胸顿足,这是( ) A、声调表情 B、身段表情 C、面部表情 D、激情表情答案B

“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

“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其实,罗森塔尔的这个实验是受希腊神话的启发的,这个神话的大意是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他善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爱情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因此“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同样,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做好某件事,他就敢于去尝试和努力,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不相信自己,他就会因担心失败而回避,失败就会如影随形。因此,“罗森塔尔效应”还被称之为“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即相信某件事会发生,它就会发生。

社会学原理复习要点

1.从自我实现预言机制看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别。(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 尔效应) a)托马斯“情境定义”、默顿“自我实现的预言”原理表明,人们不只对情境 的客观方面有反应,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情境所具有的意义也有反应,所以,一旦我们赋予情境某种意义,我们随后的行为以及这一行为的结果将受这种 意义的影响。这也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特征,而对于人类未涉足的自然界,则 不具有这种特征。例如,无论你是怎么虔诚地期望或者坚信太阳是围绕地球 转动的,而现实永远也不会因你的期望而发生变化。 b)默顿认为,这种现象不但发生在个体身上,也在社会或公众身上发生。个人 “自我实现预言”的例子,如人们所熟知的考试焦虑症,一个有焦虑症的学 生如果相信自己注定要考砸时,他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忧虑担心,而不是 用于学习,结果其考试很糟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最初荒谬的期望变成了 一种非常肯定的结果;社会或公众型的自我实现预言,指的是个体间或集体 间互动所导致的预言,例如关于银行破产的谣言,会使更多人从银行提走存 款,结果就真的破产;敌对国家的领导人如果相信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 免的,那么,在这一信念的促动下,他们会逐渐变得不和,并且总是为对方 的“进攻”行动和自己一方的“防御”行动担心,因此双方进行军备竞赛,有关战争的预言最终会变成实际的战争。对种族、民族、阶级、宗教的偏见 和歧视,都因自我预言而存在。夸大会导致极端主观主义。 2.迪尔凯姆的自杀类型及理论(试分析现代社会的自杀现象)

利他性自杀:1989年,4个年龄在6~16岁之间的韩国小姐妹,喝下灭鼠药试图自杀。其中三个大一点的姐妹活了下来,最小的一个死亡。年龄最大的姐姐的话,为这一看似无意义的行动提供了令人吃惊的社会学洞察。他们的家庭非常贫困——其父亲以每月约362美元的薪水养活一家人。姑娘对政府机构人员说,姐妹们商议好自杀是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以留出钱让三岁的弟弟接受教育。在韩国传统文化中,女孩在家庭中不如男孩重要。四个姐妹自杀并不是她们沮丧或难以应付困难,而是她们感觉到有义务为了家庭的男性继承人的成功而牺牲自己的福利。 3.用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如功能主义、冲突论、符号互动论)分析相关社会现象。 (一)功能论 1.基本假设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均对社会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发挥一定的功能 社会秩序来源于社会各部分(结构)之间功能上的耦合 用社会现象对于整个社会体系的顺畅运行所产生的功能来论证此现象的存在与合法性。 2.分析方法:帕森斯结构-功能分析() 结构:各种社会因素(包括物质、行为、角色、人员、群体、组织等)结成相对的模式。 3.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 显功能/潜功能 正功能/负功能 4..对功能论的批判 意识形态上的保守主义 逻辑上的目的论和循环论证 功能分析仅仅依据事物的功能解释其存在,难以分析事物的产生,没有从宏观社会水平移至微观行动的水平,必须要有行动分析范式才能做到这一点。 (二)冲突论 1.基本假设 社会是不均衡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冲突的; 社会秩序来源于一个部分对另一部分的强制,或相互之间的妥协。 2.思想渊源: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 3.当代冲突论

管理心理学(1)

《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被看做组织【d】 a. 教堂 b. 大学 c. 军队 d. 一个社区中所有45岁的成年人 2、下列哪一项不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c】。 a. 控制 b. 计划 c. 人事 d. 组织 3、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 】。 a. 气质 b. 个性 c. 能力 d. 人格 4、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a】。 a. 气质 b. 能力 c. 个性 d. 性格 5.下列属于专长权的内涵的是【c 】。 a.提升职务 b.知人善任 c.丰富的实践经验 d.降低待遇 1、“先入为主”说的是对人知觉的【b 】。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投射效应 2、信息沟通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c】。 a.传递者、接收者、信息渠道 b.发送者、传递者、信息内容 c.发送者、接收者、信息内容 d.发送者、传递者、接收者

3、口头沟通的优点在于【 c】。 a.准确 b.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应答 c.立即反馈 d.不受噪音干扰 4、信息沟通必须具备的要素是【c 】。 a.传递者、接收者、信息渠道 b.发送者、传递者、信息内容 c.发送者、接收者、信息内容 d.发送者、传递者、接收者 5、20世纪40年代以前,管理学界对冲突的认识是这样的:【 b】。 a.冲突具有二重性 b.冲突对组织是不利的 c.冲突具有有利的一面 d.冲突对组织的影响很小 1、____有助于形成团体之间、同行之间的沟通了解。【c 】 a.自下而上沟通 b.自上而下沟通 c.水平沟通 d.分权 2、口头沟通存在的最主要缺点在于【c 】。 a.反馈迅速 b.书面沟通技巧缺乏 c.没有长久的沟通记录 d.沟通简单 3、横向沟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来自【b 】。 a.个人间的冲突 b.企业内部部门化 c.管理者管理能力过低 d.个人理解能力存在差异 4、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c】。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极端事件

论文题目:极端事件传播负效应与媒体责任 所在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年级专业:2012级新闻专业 姓名:刘甜 学号:0121112189 指导老师:邢渊渊 日期: 2014/11/22

《极端事件传播负效应与媒体责任》 【摘要】小月月事件,药家鑫事件,马加爵事件等等,这些极端事件在社会上频频发生,如此重要的事件,媒体肯定会进行报道。然而这些极端事件的报道却伴有一些负面效应的产生,而这些负面效应的产生是媒体不适当报道和受众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这些负面效应,媒体应当负责任的进行报道,承担起媒体责任。 【关键词】极端事件负面效应受众心理责任 社会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大众媒介集中报道交通事故时,交通事故的发 生率反而较以往更高;学者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过程 与犯罪率的上升几乎是同步的,从另一个侧面说,大众媒介对犯罪事件的报道,反而刺激了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媒体对一些突发的极端的事件的报道,反而 对某些偏执狂产生“诱导”或“示范”作用。可以说很多媒体在对交通事故,犯 罪事件,极端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是本着抑止同类行为发生的目的来报道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负面效应?而这只是负面效应中的一面,那么,媒体在 报道类似新闻时又该如何报道来有效的抑制负面效应的产生? 对极端事件的报道,如同对所有恶性事件的报道一样,往往具有正反两方面 的效应。正效应体现在告知人们事实真相,防止谣传引发次生危机;警醒社会强 化安全意识,防范类似事件再发生;呼吁社会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负 效应则是可能引发恐慌,引起人们对公共安全的担忧。同时间接性的无意的对犯 罪行为,极端行为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对某些偏执狂产生“诱导”或“示范” 作用。这样负面效应的产生综合来说是由媒体不当报道与受众接受心理综合效应 的结果。 (一)媒体的立场模糊或摇摆不定 勒庞在他的《大众心理学研究》中这样描述群体心理:“群体只知道简单极 端的感情,媒体提供给他们各种想法,意见,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拒绝”。 群体总是倾向于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由于受众在看电视的时 候有很大的随意性,拿着手中的遥控器浏览起来很方便,如果媒体在进行极端事 件报道时不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花心思使受众更简单明了的接收信息,这属于新 闻媒体的“机会”就会被错过。

人大组织行为学题库

组织行为学一、名词解释 MA.组织行为学 MA.能力 MA.自变量 MA.因变量 MA.中介变量 MA.价值观 MA.工作满意度 MA.工作参与 MA.组织承诺 MA.调节变量 MA.组织公民行为 MA.人格 MA.控制点 MA.缺勤 MA.A型人格 MA离职 MA.胜任素质 MA.情绪智力 MA.大五模型 MA.社会知觉 MA.归因理论 MA.基本归因错误 MA.自我服务偏见 MB.选择性知觉 MB.晕轮效应 MB.自我实现预言 MB.需要层次理论MB.双因素理论MB.权力动机MB.亲和动机MB.分配公平MB.程序公平MB.成就动机MB.非正式群体MB.角色冲突MB.心理契约MB.参照性群体MB.从众 MB.群体内聚力MB.角色认同MB.角色期待MB.群体思维MB.群体偏移MB.头脑风暴MB.角色知觉MB.情境领导MB.领导 MC.变革型领导MC.魅力型领导MC.家长式领导MC.道德领导MC.法定性权力MC.权术 MC.印象管理MC.工作专门化MC.命令链MC.官僚结构

MC.矩阵结构 MC.流程再造 MC.工作轮换 MC.工作扩大化 MC.工作丰富化 MC.弹性时间制 MC.工作分担 MC.组织文化 MC.核心价值观 MC.组织结构 MC.组织变革 MC.社会化 MC.学习型组织 MC.压力 二、简答题 JA.简述管理的主要职能。 JA.管理者为了成功实现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JA.试比较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 JA.什么是胜任素质?什么是胜任素质模型? JA.如何建立胜任素质模型? JA.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JA.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JA.简述大五模型的主要内容。 JA.简述MBTI的主要内容。 JA.试描述A型人格的主要行为表现。 JA.什么是自我实现预言?。 JA.组织行为学中主要的激励理论有哪些?

亚洲金融风暴是否为自我实现预言_

亞洲金融風暴是否為自我實現預言? 梁雪富*詹蕙綺** 摘要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由泰國開始爆發,迅速演變為區域性的金融風暴,本研究是以兩狀態馬可夫模型探討亞洲金融風暴是否為自我實現預言(self-filfilling)抑或只是基本面(fundamental)變差的因素使得金融危機發生。根據Jeanne(1997)的理論架構,自我實現預言一定要發生於多重均衡(multiple equilibria)的狀態中,而目前以馬可夫模型估計自我實現預言者只有用於估計法國與阿根廷,未見有估計亞洲金融危機的文章,因此本研究依據Jeanne(1997)的理論並選取亞洲金融危機做為實證標的進行研究。 從本研究的實證結果可知,亞洲各國在金融危機發生前確實存在多重均衡,且至少存在有兩種均衡。而在自我實現預言部分,泰國、菲律賓、南韓在亞洲金融風暴時確有自我實現預言的存在,顯示自我實現預言在金融危機發生時為不可忽視的要角之一,而在估計金融危機時,馬可夫模型的表現比一般傳統的線性模 *聯繫作者:梁雪富,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710)台南縣永康市尚頂里南台街1號,Tel:06-2533131 ext9128,e-mail:alfo@https://www.360docs.net/doc/ad18645641.html,.tw **聯繫作者:詹蕙綺,南華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e-mail:cow710405@https://www.360docs.net/doc/ad18645641.html,

型要佳,且估計出的貶值機率也估出了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時點,因此建議未來研究金融危機時,研究者應以非線性模型為工具。 壹、前言 1997年7月,亞洲金融風暴由泰國開始爆發,席捲了東南亞國家,並波及到東亞的香港、日本、南韓、台灣等地,對於各個國家經濟造成了程度不同的破壞。近年許多金融危機已經不侷限於開發中國家或未開發國家才會發生,已開發國家也同樣會發生金融危機,且近年的金融危機皆對於其鄰近的國家產生了經濟面的衝擊,首先Krugman(1979)建立了第一代貨幣危機模型,將貨幣危機歸因於基本面的衰敗,但在1990年代,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最常見的外債危機逐漸轉變為市場普遍預期心理所導致的危機,最後引發大規模的外匯投機性狙擊(speculative attack)以及該國匯率體制崩潰,這些因素的轉變使得貨幣危機模型歷經三代的轉變,其中以Obstfeld(1994) 第二代最受人注意。連第一代貨幣危機模型創始人Krugman(1999)ㄧ文也說到近來發生的貨幣危機難以運用單純的外匯基要解釋,市場預期心理與多重均衡解具有較強解釋能力。

2011年国考行测定义判断真题训练(精)

2011年国考行测定义判断每日一练 小编寄语】大家应熟悉行测定义判断题目的类型及特点,在日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做这类题目所要具备的能力,才能轻松应考,拿下高分! 定义判断:根据材料中的定义,选择符合题意的一项。 1、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分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来行使的法律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行政授权的是()。 A、《i物检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行使植物检疫权 B、某县政府文件规定,县自来水公司行使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的行政执法权 C、宪法规定国务院行使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权 D、县环保局局长要求一副局长代行其外出期间的局长职务 2、工作扩大化是指在横向水平上增加工作任务的数目或变化性,使工作多样化。工作丰富化是指从纵向上赋予员工更复杂、更系列化的工作,使员工有更大的控制权。 下列属于工作丰富化的是()。 A、自助餐厅的伙计在面食、沙拉、蔬菜、饮品和甜点部轮换工作 B、由E政部门的员工从原来只专门分捡邮件增加到也负责分送到各邮政部门 C、在某传输数据系统公司,员工可以经常提出自己喜欢的工作并随后转入新的岗位 D、在一家研究所,一个部门主管告诉她的下属,只要在预算内并且合法,他们就可以做想做的任何研究 3、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等等)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D、我思故我在 4、自我实现预言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下列属于自我实现预言的是()。 A、小张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但他的父母望子成龙,于是不惜重金让他读市里最好的高中,但最终小张也只上了一所普通大学 B、小张是李老师班上一名普通的学生,可是有一天一位智力测量专家告诉李老师小张很有数学天分,于是以后数学课上李老师对小张格外关注,终于在半年后的考试中小张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C、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她希望爸爸下班时能买生日蛋糕回来,果然爸爸在下班的时候买了一大盒生日蛋糕 D、小李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工程师,当他大学毕业后他终于到一家公司当上了软件工程师 5、组织公民行为指的是一种由员工自主决定的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它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 下列属于组织公民行为的是()。 A、小李被迫在周末加班 B、小李按时上下班 C、小李经常和同事起冲突 D、小李经常帮助同事

心理健康一百问

心理健康一百问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________和 ________。 2.人际关系的归因理论包括海德所倡的________和韦纳提出的________。 3.态度的本质属性是指态度的社会性、________和________。 4.认知失调研究的经典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和________作的。 5.韦纳等人认为归因过程中的原因可分为两个重要维度,即________和 ________。 6.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1)________和(2)________。 7.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1)________,(2)承担义务, (3)________,(4)习惯形成。 8.非遵从行为至少包括两种形式:即________和________。 9.利他行为的理论主要有生物学理论、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10.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称为________冲突,另一种称为 ________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由注意逐渐向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而建立的心理联系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 ) A.注意阶段 B.融合阶段 C.疏远阶段 D.接触阶段 2.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是一种( )的人际交往模式。 A.偶然型 B.单纯型 C.集中型 D.流言型 3.态度具有( )。 A.情境性和暂时性 B.稳定性和不变性 C.组织性和严密性 D.一致性和稳定性 4.知道某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这是印象形成中( )这一特点所起的作用。 A.一致性 B.评估性 C.中心特质 D.隐含的个性理论 5.从他人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其情绪、情感,这样的认知过程称为( )。 A.人际知觉 B.情绪知觉 C.物体知觉 D.面部知觉 6.人们记录的行为至少应保持( )才能发挥作用。 A.二星期 B.三星期 C.一星期 D.五天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预言”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预言”? 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很震惊,感觉世界上还有这么奇怪的理论好有趣,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可怕。如果预言是积极正面的还好,但是预言是消极负面的,那么岂不是我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恶魔吗?如果每个人都无意间创造了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将会产生多少误解?为了减轻这个理论的负面影响,把它从负面指引到正面上去,下面深挖一下这个理论。1、人如何影响环境? 人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人的行为。 1.1唤起:你的存在本身就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会唤起环境中其他人的回应,从而改变环境。 1. 2选择:把自己置于某种环境而非其他环境来影响环境。自己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 1. 3行为操纵:比如那些试图使气氛活跃的人,煽动人们情绪的人的所作所为。 1. 4内隐行为:从思维上将环境的蕴涵由一种改为另一种,达到认知上的转换。将环境从认知上进行转换 1.5托马斯公理:在任何特定行为发生之前,总有一个检查和思考的阶段,称之为情景界定。如果人们将情景界定为真实的,那么它们在结果上也是真实的。我们自己的界定决定了我们在该种情况下如何行动——一个错误的情景界定唤

起一个行为,使得初始错误的情景界定变为现实,这个错误的界定是扎根于行为人本身的认知,这个界定无论对与错,都使得行为人以特定的方式行事。行为人的行为实际上将客观情景与主观情景相协调,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2、期望确定效果的三个方式 2.1行为确定效果(信念的客观现实) 一个人有一个信念或期望,使得他引发另一个人的行为,这个行为会确定第一个人的信念或期望,如皮格马利翁效应。 2. 2感知确定效果(信念的主观现实,先入为主) 大部分的行为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很少被全部感知,我们面对一个模糊的行为,总是根据我们自己的信念来解释它。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将根据自己的期待来形成。我们将行为对象所做的行为阐释为与我们的信念与期望相一致。 2. 3自我确认 行为对象知道进行的是怎么回事或者有特定的方式想表达 自己,能够考虑到行为方行事,并改变了行为方的信念期待与感觉。 (验证实验:声波武器,同态复仇,交叉升级)3、社会现实架构 社会心理往往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里,你有证据证明这个物质存在,这个物质就会存在——宏观上牛顿三定律对所有人都适用,自然法则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而社会认知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