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论语诵读感悟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学经典论语诵读感悟作文
国学经典论语诵读感悟篇一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
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
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
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
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
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
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
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
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心得篇二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他的学生们:“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意思是,如果有人对你们有知遇之恩,你们将怎么做来报答他们。
子路性急,他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是何等宏大的目标!现今的老
师如果知道自己的学生如此知恩图报,理想远大,一定会对其赞赏有加。孔子则不然,
“夫子哂之”。孔子用一笑表达了他对子路的不满。在后文孔子对曾皙讲明了他笑的原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孔子嫌子路在回答问题时不够谦让,不符合“礼”
的要求。可是,在心中有了答案之后,为什么就不能慷慨陈词说出一番豪言壮语呢?
以我——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孔子这种对“礼”的要求可以说太僵化了。由于孔
子的“笑”,接下来,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言辞都变得异常谦逊。公西华明明很有才华,却只谈自己要当一个穿着礼服的小相。孔子也知道公西华很有才华,为什么非要引导公西
华说出使自己大材小用的话呢?如果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符合“礼”的要求,那么“礼”此
时便不是一样好东西了。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拥有豪情壮志总是值得鼓励的,但孔
子没有,他只看到子路没有遵守“礼”。孔子对“礼”僵化固执的追求,大大削弱了谈话
的主题。
就我而言,我还是喜爱一节大家争论得很激烈的课,这样思想才能产生激烈碰撞,涌
现出更多灵感的火花。孔子如此强调谦虚,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他学生的思想呢?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重点在“争”字,许多学说在竞争中发展完善。要想使自己的
学说被君主采纳,成为“显学”,怎能不与其他学派的学者据理力争?而这似乎又不够谦让,不合乎“礼”。但是孔子不也一直在坚定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吗?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不能一味谦让。比如在应聘过程中,我们若有好的想法或策划,一定要敢于展示出来。倘若像孔子和其学生那样刻板地“依礼而行”,你就会把机会
白白地让给别人。
不知道我对《论语》的理解是否到位,但这只是我的观点。观点无所谓对错。我不否
认孔子是“万世师表”,是“圣人”,但至少在我这个“今人”看来,这次“侍坐”中,
孔子的言辞与表现着实有不妥之处。
国学经典论语诵读感悟篇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
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
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
要的。
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
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
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
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
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
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
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
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
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