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性服务业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传统农业相比, 现代农业具有更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率需要具有更加完备的物质保障、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更加发达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的经营形式、更加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新型的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必然要求面向农业产业链加强科技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农民培训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经济管理咨询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检验检疫服务, 甚至农业产业链管理服务等。作为“软性”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 而且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然而, 从供给方面看, 皖北经济带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尽管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整体发展水平仍较低。
2006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29%, 与2003 年基本持平。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31.67 元/
人。农户获得各种服务的渠道较少,
农业生
产性服务总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
( 一)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规模小。
浙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大多以中小型企业或机构为主体, 或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形式存在, 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削弱了市场竞争力。金融保险业均是由“机构总部- 附属分支机构”在农村的营业所或网点这一特有的组织方式存在; 邮电通讯业也是一种“总部- 分支机构”的架构模式, 在农
村设有小型机构或服务网点居多; 而新兴的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广告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大多是规模很小的公司, 服务功能层次较低。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覆盖率较低, 大面积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常规技术为主体, 农业科技含量与发达国家75%以上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农业信息服务、种子种苗、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不发达, 产业链尚未形成, 农业担保、农业保险业发展滞后, 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不够突出。2006年全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农村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1.64%, 而从事住宿餐饮及批发零售业的人数为269.90 万人, 占农村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7.72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之间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从2006年的统计数据看, 浙江农村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人数为99 万人, 占生产性服务业总人数的90.08 %, 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的人数为9.48 万人,占生产性服务业总人数的8.63 %, 从事租赁与商务服务的人数为 5.56 万人, 占生产性服务业总人数的5.06 %, 从事科研及技术服务人员为2.33 万人, 占生产性服务业总人数的2.12 %。市场化程度偏低。浙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许多行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市场发育程度还很不成熟.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推广体系为主、各类民间技术推广和服务组织共
存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但是民间农业科技力量仍发展不足。较低的市场化程度还导致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和不成熟, 凸显了市场分工的不确定性,抬高了市场交易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削弱了农业企业外包生产性服务的内在动力。许多服务组织都是服务于企业内部, 还没有独立化。服务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仅 1.73%, 比2003 年增长0.61%, 增幅较小。
( 二)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
浙江农业生产服务除了专业经济技术部门服务专业化程度较高外, 其它服务专业化程度都比较低, 不少还是作为副业而存在。尽管近年来全省已成立了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 如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民联合体、专业技术协会( 行业协会) 、村农工商总公司、经纪人定单联合体、现代化农场模式等各类产加销一体化组织, 但发育不充分, 服务规模小, 带动力较差。据浙江省农业厅2006 年对全省11 个市的500 家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抽样调查, 样本合作社社员数尽管多数在100 个以上、近一半的合作社注册资金在10 万元以上, 但按照产业化、市场化要求仍显得偏小; 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层面上, 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商品附加值高的较少, 组织化程度也较低。在样本合作社中, 33.12% 的合作社统一采购供应农业投入品不足社员用量
的一半,44.37%的合作社没有产品的整理、分级、包装设备, 54.59% 的合作社没有初加工能力, 13.88% 的合作社统一销售主产品不足社员生产的一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部化的前提是从市场购买服务比自己提供服务的管理费用要低, 这又取决于分工专业化程度与资产专有化程度。专业化程度低, 必然导致交易成本高, 农民减少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
( 三)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部环境有待优化
一是长期来农业生产实行一家一户浙江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生产性服务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切点。从根本上说,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是一个建设现代农业支撑服体系的过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亟待提速文/ 闻海燕的小规模散经营体制,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村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本应该由社会承担的许多工作在家庭内部就可以进行, 弱化了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 也导致服务业面临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业态种类较少、集聚程度偏低等问题。农业生产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关键环节, 得不到相关支撑服务体系的协作与配合, 大量本应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不得不在农户自家或组织内部消化完成。
二是缺乏一个有效的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撑体系。
全省农业技术人员中, 高级职称占18.1%、中级占37.28%、初级占39.56%。从产前、产中、产后等阶段的科技人员配置情况看, 全省农业科技人员有80%以上集中在产中阶段, 多数以传统的种养技术专业为主。现有的农业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专业水平、服务方式、可持续发展能力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从资金投入看, 全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已形成了国有、非国有、私营个体经济多元的投资格局, 但是从投资数额看, 2006 年浙江农林牧渔服务业限额以上投资额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占行业总投资的比重为73.26%。垄断和限制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更难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是孕育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的行政事业管理体制、市场作用机制和行业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导致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有不少生产服务机构脱胎于相关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有些生产服务机构表面上已经改制, 与原单位也已脱钩,但暗地里与有关职能部门仍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些机构实际上就是这些部门的附属单位。另一方面, 对民间服务组织扶持力度不足。如省内已有一大批“农民发明家”从本地区和本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际体验出发, 创造了适应本地土壤和气候的品种、栽培和饲养技术与农艺, 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的生力军。这支民间科技力量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