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为推动全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性服务需要为主线,坚持大力倡导崇尚绿色环保、讲求质量品质、注重文化内涵的生活消费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和效益,为全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主要任务及推进措施

(一)健康服务。(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1.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研究制定全省区域卫生规划、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向社会公布,不得以规划

未公布为由拒绝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或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按照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设置和设备配置均不低于全省医院总量31%的比例,预留规划空间。允许公立医院丰富的城市在保障资产安全、医疗质量安全且具备相应管理能力的前提下,可选择部分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改制试点。

2.促进检查检验诊断医疗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公建民营或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区域性检查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和病理诊断中心。支持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健康市场调查等第三方健康服务调查评价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等检查项目委托给其他医疗机构或第三方专业机构。

3.加快康复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康复护理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合作、有序衔接的多元化康复护理体系。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康复护理机构,发展精神卫生、儿童、妇产、老年病等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和护理院。

4.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全省三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治未病”中心,在二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治未病”科;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

5.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各

类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探索发展医疗执业保险。

(二)养老服务。(省民政厅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1.完善公办养老服务体系。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做好特困老年人托底养老服务,提高失能护理床位比例。到2020年,新建(改造)市、县两级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61个,新增(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1980张,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

2.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发展。支持2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内设一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医务室、护理室,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部分闲置床位较多的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到2020年,新增“医养结合”型服务床位13万张,千名老年人拥有“医养结合”型服务床位达到17张以上。

3.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规划建设镜泊湖(兴凯湖)景观休闲、大兴安岭森林氧吧、五大连池药泉康疗、北部湿地温泉疗养、三江平原田园特色等候鸟旅居养老主体功能区,建设北方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到2020年,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8.8万张以上、通

过公建民营转制的养老机构床位1万张以上。

4.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鼓励个人利用家庭资源就近就便开展为老服务。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医疗服务站(点),为社区居家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为高龄、重病、失能老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康复等服务。到2020年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70%以上。5.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发展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物品代购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构建以省养老服务云平台客户服务端为主干、以“智慧养老社区”为分支的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门户网站、12349呼叫应用服务中心、自助终端、手机APP等交互渠道。

(三)旅游服务。(省旅游发展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1.建设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挖掘释放森林、湿地、江河、湖泊、冰雪等旅游资源潜力和经济、生态、文化功能潜力,大力发展生态、冰雪和边境三大休闲度假旅游。到2020年,力争全省游客总人数达到1.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200亿元。

2.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火山湿地、华夏东极、森林深处等4条夏季精品旅游线路为重点,塑造夏季“避

暑胜地·畅爽龙江”品牌形象。以大美雪乡、鹤舞雪原、北极圣诞、秘境冰湖、冰雪森林等5条冬季精品旅游线路为重点,刻画“冰雪之冠·黑龙江”冬季旅游品牌形象。

3.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创新开发湿地低空飞行、乡村旅游、自驾游、研学旅行、工业旅游等新型业态,推进边境城市开通跨境自驾游,大力发展界江游和医疗旅游。围绕核心产品,加快发展旅游文化娱乐、驻场演出、特色饮食、特色纪念品等辅助产品组合。

4.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景区公路、自驾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黑河、抚远等口岸旅游码头建设。加快核心景区、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五大连池、汤旺河、镜泊湖、兴凯湖等景区旅游度假功能,将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建成世界级滑雪旅游度假目的地。

5.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加强黑龙江旅游整体品牌和旅游产品宣传,建立线上线下立体营销平台,深化与全国重要目标客源市场的媒体、旅行社合作,提高黑龙江旅游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体育服务。(省体育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1.完善体育产业布局。构建以哈尔滨为轴心,哈牡绥冰雪产业带、哈大齐体育制造产业带、哈伊生态户外体育旅游产业带、哈佳水上休闲产业带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界江国际赛事产业带为拓展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