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第四讲——礼 课件 (共66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昭公二年》) 少年: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史记•孔子世家》) 成年:适周问礼
二、礼在孔子心中的地位
1、立身成人(仁)的根本:
【原文】季氏16·13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 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 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外交部礼宾司礼宾知识
北京奥运礼仪训练
《论语》所言皆礼也。
—陈沣《东塾读书记 》
一、关于“礼” 1、“禮”:甲骨文、篆文中的“礼”字规定社会 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辞源》) 2、儒家之礼的来源—周礼
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 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 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陈亢回去非常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 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原文】 尧曰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 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懂得命运,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 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人。”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 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致意不要交叉, 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双目注视对 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
握手除是见面的一个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 发表祝词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原文】泰伯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 旧(5)不遗,则民不偷(6)。”
【注释】 (1)劳:辛劳,劳苦,劳倦。 (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4)笃:厚待、真诚。 (5)故旧:故交,老朋友。 (6)偷:淡薄。
【评析】 这一章,孔子再次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
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论语》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就在于塑造具有
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
【原文】 泰伯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 孔子说:“诗篇使我振奋,礼使我能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使我的所学得
不学礼,无以立
——人在社会中的行走方式 (仁之用)
握手,你会吗?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 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 手,寒暄致意。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地握在一起。
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 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 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原文】 子罕9·11 颜渊:“夫子循循然善诱人(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 【注释】 (1)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 【译文】
颜渊说:“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 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评析】
【注释】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 (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
“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中,我恭敬地从庭里走过,他问:‘学《诗》了 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 学《诗》。过了几天,他又独自站在庭中,我又恭敬地从庭里走过,他说:‘学 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我 回去就学礼。我只听到过这两件事。”
【译文】 孔子说:“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只
知谨慎,却不知礼,就会流于畏缩拘谨;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 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伤人。在 上位的人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亲族,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在上位 的人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事业),以合宜为原则,依礼节来实行它, 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原文】 雍也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
夫(3)!” 【注释】 (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 (2)畔:同“叛”,离经叛道。 (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自己, 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评析】
以完成。”
【评析】 本章里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
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 技能。
【原文】卫灵公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1)之,孙 以出(2)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注释】 (1)行:推行,实行。 (2)出:说出,用语言表达。
颜渊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 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2、是实现仁的前提(个人)
【原文】颜渊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复: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