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品质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孩子萌生利他意识和行为之后,才有可能产生道德感。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六七位大人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以他人为半径画圆的心理定势,这与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完全相反的。因为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的孩子才会漠视那些处于水生火热的人;因为事事以己为先,我们的孩子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动于衷;因为种下自私自利的恶果,才会导致目前犯罪行为的节节攀升。因此,对大班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培养其助人为乐的文明行为,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

助人为乐行为是社会所提倡的有利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利他行为之一,也是德育很注重培养的行为。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孩子萌生利他意识和行为之后,才有可能产生道德感。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六七位大人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在家中就是“小皇帝” “小公主”,要什么有什么,大人们都是无条件的为幼儿服务,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以他人为半径画圆的心理定势,这与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完全相反的。也因此而使我国少年犯罪等一些反社会行为的数量处于逐步上升趋势。因为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的孩子才会漠视那些处于水生火热的人;因为事事以己为先,我们的孩子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动于衷;因为种下自私自利的恶果,才会导致目前犯罪行为的节节攀升。当暴力与犯罪充斥着我们的社会时,我们反思目前的教育是否忽略了助人为乐等社会性积极情感的教育?因此,对大班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培养其助人为乐的文明行为,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那么如何帮助大班幼儿克服自私自利的心理,发展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助人为乐的品质。

一、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逐步形成助人为乐品质。

1、幼儿关爱、助人、分享、合作和感恩是幼儿典型的亲社会行为,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和心理特点,有所侧重的开展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社会活动。

如:根据大班幼儿有关心、帮助他人的情感,但欠缺行为表现的实际现象,我们组织开展了以矛盾冲突为导入贯穿的“神奇的帽子”。活动中,以多媒体形式展开的生动形象的故事,把孩子引入了虚拟的童话森林之中,孩子们“身临其境”,体验小动物们“因为森林火灾而失去家”的可怜与悲伤,并通过故事中矛盾的冲突,如:小猴为了帮助梅花鹿,宁愿自己的一切东西都被烧毁,也要帮助好朋友的事例,使小猴关爱并乐于帮助别人的形象更加突出,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关心、帮助他人的情感,萌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愿望。

2、幼儿的生活是游戏,游戏是幼儿体验社会生活的最好方法。

游戏中幼儿需要与同伴交往,与同伴配合,与同伴协商,一切自我中心化的表现都会阻碍游戏的进行。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地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服从公众的要求。把分享、谦让、合作、帮助等各项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融入幼儿的游戏中,让幼儿反复操练,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稳固的助人为乐行为习惯。

角色扮演使幼儿易于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相应的情境中去,使自己置身于其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摆脱“自我为中心”,产生助人为乐行为。

二、营造温馨和谐的亲社会环境是发展幼儿助人为乐品质的必备条件。

幼儿的助人为乐行为是极其不稳定的,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可。如何巩固幼儿的助人为乐行为,除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体验、练习外,还需要我们及时的鼓励,以造就良好的氛围,使之成为习惯,逐渐形成自觉稳固的助人为乐行为。

1、发挥环境隐性教育,激发幼儿助人为乐的情感和行为。

充分利用宣传展板,挂饰等,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与我国特色节庆、亲社会专题展板有关的环境,如“我环保、我节约、我行动”、等系列主题展板,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丰富幼儿的知识,使环境很好地发挥了培养幼儿亲社会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2、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

如:开展“帮助弟弟妹妹脱衣服、系鞋带、搬椅子”等活动,在帮助弱小者的体验中激发发自内心的在行动上给予应有的慰籍、关心和帮助的道德情感。这是一个适应社会和群体合作的道德基础。平时可给幼儿讲一些《花仙子》、《牛牛的朋友》、《谁受伤了》等故事,激发幼儿对那些有困难的弱小的人群的关爱。主动的对弱小者施以帮助,从而促进幼儿助人为乐行为发展。

3、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产生幼儿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

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组织幼儿们到老人院去为孤寡老人献爱心,让幼儿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

三、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助人为乐情感和行为的根本途径

我国学者马忠虎认为:家长参与实质上就是联合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千万不能让幼儿的道德行为成为5+2=0的结果。因此,取得家长的认同与参与,为促进幼儿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四、幼儿助人为乐良好品质的蜕变

助人行为是在同伴有意或无意地受了心灵或身体上的伤害时给予安慰。助人行为与年龄的大小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大,助人行为的次数也随之增加。另外,在教师的暗示下,幼儿也比较容易产生助人行为,教师对孩子的帮助行为的发生影响是及其重要的。在发展幼儿的助人为乐行为的同事,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行为。

从总体上看,儿童的助人为乐行为发展具有典型的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特点,这也说明了助人为乐行为的培养是有效的,值得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