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李渡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渝府[2012]5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1.20
【实施日期】2012.01.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
(渝府〔2012〕5号)
涪陵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审批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的请示》(涪陵府文〔2011〕6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涪陵区是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峡库区工业重镇和乌江流域物资集散中心,是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的重要枢纽。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城乡产业分工协作,
统筹做好涪陵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大力促进涪陵区城镇化进程,引导乡镇与新农村建设,逐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规划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先导作用,引导城乡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按照“依托轴线,强化中心城区地位,以中心镇带动组团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形成“一个全区中心,两条发展轴”的城镇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城二区五组团”的总体规划布局。

“一城”指功能完备、职能互补的涪陵中心城区;“二区”指。

中交集团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

中交集团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

中交集团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
【实用版】
目录
1.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概况
2.中交集团中标背景
3.中交集团的优势和实力
4.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的建设意义
5.项目建设内容及预期目标
6.结语:对中交集团的期待和祝福
正文
近日,中交集团成功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这无疑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再添一道光彩。

涪陵李渡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一个集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宜居的现代新型工业园区。

此次中交集团中标,标志着该园区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交集团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

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交集团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实力,为国内外众多地区提供了优质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此次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正是中交集团强大实力的体现。

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的建设意义深远。

首先,它能够进一步完善涪陵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其次,该工程有助于促进产业集聚,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从而推动涪陵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后,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据悉,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主要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中交集团将按照规划,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项目建设,
确保工程按时交付使用。

总之,中交集团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将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城市新区建设研究——以涪陵李渡新区建设为例

城市新区建设研究——以涪陵李渡新区建设为例
化 大城 市提 出 一 些 想 法 。
关 键 词 : 市 新 区 ; 发 建设 ; 市 化 城 开 城 中图分类 号 :2 F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 0 2 2 — 0 10 1 7 - 1 8 2 1 ) 10 7 - 2
l 涪 陵李渡 新 区建设 基 本情 况
园区 。
基 金 项 目 : 庆 涪 陵 区委 党校 资 助 项 目( 目编号 : LDX2 2 9 。 重 项 F 01 —0 ) 作 者 简 介 : 李 娟 ( 9 2 ) 讲 师 , 学硕 士 , 究方 向 : 史 党 建 ; 戈 ( 9 4 ) 后 备 干 部 , 道 办 主任 助 理 、 张 18 一 , 哲 研 党 曲 18 一 , 街 民政 办副 主 任 , 法律 硕 士 , 究 方 向 : 研 区域 经 济 。
( ) 过 城 市 新 区 开 发 建 设 的 合 理 规 划 布 局 , 现 城 市 船 厂 、 加 坡 独 资 企 业 重 庆 新 涪 食 品 公 司 等 企 业 相 继 落 户 3通 实 新
新 区居 住 、 工作 、 闲 功 能 的 有 机 结 合 , 发 挥 其 示 范 带 动 休 并
设 业 主 单 位 , 门从 事 李 渡 工 业 园 区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管 理 、 专 招
商引 资 、 区管理等 工作 。截止 21 园 0 1年 1 2月 , 成 基 础 设 完 施 建 设 投 资 6 亿 元 , 继 建 成 聚 龙 大 道 、 贤 大 道 、 业 大 8 相 聚 聚 备 再向李渡新 城 以 北 即致 韩 片 区拓 展 2. 3 5平 方 公 里 。 到 道 、 源 大 道 、 白 大 道 、 乙 大 道 、 凤 大 道 、 府 路 等 城 聚 太 太 鹤 学 21 0 5年 , 渡 新 城 形 成 6 李 O平 方 公 里 的 城 市 骨 架 , 市 人 口 城 市主干道 4 公 里 , 步形 成 “ 横 五 纵 ” 干道 路 网络 , 0 初 四 骨 辖 达 到 3 一4 O O万 人 。 涪 陵 工 业 园 区 A 区力 争 工 业 产 值 突 破 区 内各 片 区 全 部 实 现 连 接 贯 通 , 建 起 了 城 市 建 设 发 展 的 搭 10 0 0亿 元 , 设 成 为 重 庆 市 重 要 的 装 备 制 造 、 药 食 品 、 建 医 光 骨 架 ; 业 园 区 人 驻 工 业 企 业 1 8家 , 能 . 0 工 5 产 t 0亿 元 , 0 目前 伏 电子 、 型 材料 、 港物 流基 地 。到 22 新 临 0 0年 , 渡 新 区 要 完 成 工 业 投 入 1 3亿 元 , 成 投 产 7 李 8 建 3家 , 0 2年 产 值 2 5 21 2 基本建 成幅员 面积 6 O平 方 公 里 的现 代 化 城 市 , 聚 人 口 6 亿 元 , 初 步 形 成 机 械 装 备 、 能 源 、 品 医 药 、 子 信 息 、 集 O 已 新 食 电 万 人 ; 陵 工 业 园 区 A 区 工 业 总 产 值 达 到 10 涪 5 0亿 元 ; 渡 李 新 区 的 地 区生 产 总 值 占 全 区 比 重 达 到 4 ~ 5 。 O O 1 2 李 渡 新 区 开 发 建 设 的 现 实 意 义 . ( ) 使 老 城 区 的 剩 余 劳 动 力 向新 城 区 转 移 , 加 就 业 1促 增 渠 道 , 进 就业 。 促

涪陵区打造“现代李渡新城”研究

涪陵区打造“现代李渡新城”研究

涪陵区打造“现代李渡新城”研究作者:李外禾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3期摘要:指出了李渡新城是未来重庆中部区域的中心城市,是重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的重要城市,是涪陵未来的行政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商业中心,是涪陵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区域。

分析了李渡新城存在城市发展不快、经济总量不大、管理效能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探讨了李渡新城的长远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及任务,努力把李渡新城建设成为涪陵的现代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前沿重地、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富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城区。

关键词:李渡;新城;现状;研究1 涪陵李渡新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 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实地调研分析,笔者认为涪陵区在新城规划建设的理念、体制机制、要素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条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加以重视。

(1)规划的引领作用未有效发挥。

一是新城规划总体滞后。

涪陵区新获批的城市总规修改对李渡新城规划的调整较大,原规划用地35.8km2扩大到60.87km2,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渝涪高速公路以北,但该区域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还未编制报批,导致该区域无规划指导,项目无法落地。

二是城市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新城发展定位经历多轮调整,原有的城市布局与新城规划形成冲突,严重影响新城形象和开发建设。

三是现有规划留有遗憾。

新城主干道不够宽敞,绿化带普遍狭窄、缺乏层次感,两旁的建筑体量较小、缺乏厚重感,新城总体不够大气。

(2)功能配套不完善。

总体上看,新城各项城市功能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和居民均感觉很不方便,吃住行娱乐购物以及教育等基本需求还很难满足,市政设施和商务环境等配套功能跟不上。

一是交通滞后。

对外:工业园区对外通道不足,园区运输车辆仍需穿城而过,影响新城交通和城市形象。

对内:新城南部路网主骨架基本搭建,但主次干道仍需完善,新城北部路网建设尚未起步,将影响开发进度。

二是市政建设滞后。

涪陵区李渡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45页PPT

涪陵区李渡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45页PPT
涪陵区李渡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李渡新区简介

李渡新区简介

李渡新区简介一、基本情况李渡新区位于涪陵西部,距涪陵老城约8公里,辖19个社区居委,幅员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5万人,常住人口11万人。

新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以涞滩河为天然分界线,河西为工业园区(市级工业园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食品),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河东为新城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

二、发展规划按照渝委发〔2010〕37号文件赋予涪陵“418”的战略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定位李渡新区是涪陵“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按照现代、生态、宜居的标准,实施城市道路、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公共绿地和城市景观,先行布局建设保障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城市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到2016年形成35平方公里、35万人口的城市规模,年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建成65平方公里约60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工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经济总量占涪陵全区的40~50%。

三、建设概况自2007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李渡新区管委会按照“工业化支撑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实现城市与工业互促互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招商引资,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推进李渡新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截止2012年6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4亿元,相继建成聚龙大道、聚贤大道、聚业大道、聚源大道、太白大道、太乙大道、鹤凤大道、学府路等城市主干道41.3公里,初步形成“四横五纵”骨干道路网络,辖区内各片区全部实现连接贯通,搭建起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骨架;工业园区已有工业企业85家,协议投资额约315亿元,已形成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材料及现代服务业“4+1”的产业集群雏形,积聚产能1158亿元。

已完成工业投入183亿元,建成投产58家,2011年产值225亿元。

新城区已基本形成约13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内核,正在按照“一线、两圈、三片”的城市建设格局,以太白大道沿线为主轴,重点打造行政服务圈、中央商务圈、长江师院为核心的马鞍片区、东宝寨遗址为核心的玉屏片区、朱家沟湿地公园为核心的太乙片区等城区建设。

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

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

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目录一、规划目标二、规划范围第一个层面为全域规划范围第二个层面为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第三个层面为2004版《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三、规划年限四、区域交通现状公路铁路水运五、交通发展策略(一)区域协调发展策略(二)交通引导发展策略(三)一体化交通发展策略(四)城乡交通均衡化发展策略六、区域交通规划(一)一小时经济圈对外通道规划(二)对外通道规划(三)铁路规划(四)港口码头规划(五)疏港通道规划(六)高速公路规划(七)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八)中心城区与白涛联系通道规划(九)站场设施规划七、交通发展预测八、中心城区交通规划(一)高速公路(二)高等级公路(三)公路站场九、规划方案评价十、步行道规划十一、物流通道规划十二、近期建设规划十三、发展设想正文一、规划目标在区域范围内落实重大交通设施调整,通过整合公、铁、水等规划交通设施,明确适应涪陵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综合交通优势;在城区范围内构建一个与涪陵城市布局和形态相匹配的,紧密联系重庆主城与三峡库区并辐射周边区县,符合未来发展要求、协调、高效、可持续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以适应和支持涪陵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建设畅通涪陵,快捷涪陵打好基础,支撑和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范围第一个层面为全域规划范围,包括整个涪陵区的行政区划,规划范围面积为2941.46平方公里;第二个层面为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主要包括江南片区、江东片区、江北片区、李渡片区、南岸浦片区、北拱片区等,总面积为83平方公里;第三个层面为2004版《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65平方公里。

本次交通规划将现状城市核心区约4.6平方公里范围作为重点研究区域。

三、规划年限本次规划以2008年为基础年,以便与未来不同年限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

规划年限包括了远期(2020年)和近期(2012年)。

四、区域交通现状公路:截至2007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632公里,公路面积密度为12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人口密度32.07公里/万人。

重庆涪陵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与实践

重庆涪陵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与实践

2012.No13重庆涪陵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探索与实践宋正富 传 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作者简介:宋正富(1964-),男,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涪陵是重庆市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过去五年,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下,涪陵逆势奋发,创造了众多让人惊奇的发展速度,其高速的增长令人瞩目。

这五年创造的“涪陵速度”是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具有持续性和协调性的成果显现,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涪陵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生动实践。

1 “涪陵速度”的表现过去的“涪陵现象”是国企改革成功的范例,“涪陵速度”则是涪陵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的全面增强。

其含义绝非一个简单的“快”字,而是“快”与“好”的有机结合,呈现的是速度与效益相得益彰的积极成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涪陵速度”的表现:1.1 狠抓项目建设,综合实力提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局限于某一单项指标,而是由GDP的增长、城市环境的嬗变、城乡发展的协调以及老百姓腰包的鼓胀等多方面的细胞构成的整体。

提升综合实力的基本环节在于项目。

项目是产业的支撑、投资的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经济发展才有依托、有路径,工作才有抓手,增长才有后劲,才能获得实力保障,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从2007年开始,涪陵区先后开展了“项目推进年、重点项目建设年、项目攻坚年、项目突破年、项目拓展年”活动,以项目带投资,以项目促发展,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狠抓项目建设,推动涪陵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宏观经济数据展现出的“涪陵速度”让人惊叹:从2006年到2011年,涪陵区GDP由185.3亿元增加到557.3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0.3%,在全市占比由4.4%提高到5.6%。

人均GDP由2342美元增加到8228美元。

工业总产值由210亿元增加到901.6亿元,增长3.3倍,年均增长33.8%,在全市占比由4.7%增加到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5亿元。

城市新区建设研究———以涪陵李渡新区建设为例

城市新区建设研究———以涪陵李渡新区建设为例

城市新区建设研究———以涪陵李渡新区建设为例
张李娟;曲戈
【期刊名称】《现代商贸工业》
【年(卷),期】2012(24)21
【摘要】新区的设立和发展,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改革和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通过对涪陵打造李渡新区在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以及城市化建设方面的优势分析,探讨新区建设如何在管理体制、发展模式方面进行大胆开拓和创新,从单纯抓经济发展到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新区可持续发展,为涪陵2020年建成“双百”现代化大城市提出一些想法。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张李娟;曲戈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408000;重庆市涪陵区江东街道办事处,重庆40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城市新区景观生态建设的分析与探讨——以溧阳市燕山新区景观生态建设为例[J], 史银花
2.城市新区中的市民公园规划——以芜湖市城东新区中央公园建设为例 [J], 徐雁桥
3.城市新区中的市民公园规划——以芜湖市城东新区中央公园建设为例 [J], 徐雁

4.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运行框架研究\r——以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为例 [J], 兰明慧;赖敏斌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干部服务能力建设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为例[J], 肖欣耘; 秦专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1434507477

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1434507477
1.1.4
涪陵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1℃,年均降水量为1072毫米,无霜期317天,日照1248小时。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季风影响突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四季特点: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冰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东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四季降雨量分配,夏秋两季最多,占全年的66%;冬春次之,占34%。
4、《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5、《重庆市涪陵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6、《重庆市涪陵区旅游“十一五”规划》
2.3
1、根据重庆市和涪陵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现状及发展趋势,充分考虑重庆市域和涪陵区发展的可能性,合理完善、充实涪陵区城镇体系规划,科学修编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有效地指导涪陵区各层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2007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13.45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83万人,非农业人口32.62万人。分性别看,男性人口58.20万人,女性人口55.25万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3。全年出生人口16223人,人口出生率为14.43‰;死亡人口5853人,死亡率为5.20‰;自然增长率为1.41‰,下降2.06个千分点。全区年末常住人口为101.4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2.82万人,农村常住人口48.63万人。全年有2812人获得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兑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249.82万元;落实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金3.12万元,共有52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 2007年,在全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3:52.8:36.9调整为11.9:54.1:34.0,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工业优势更加突出,实现工业增加值92.7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8.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实现增加值104.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4.3%,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2.03•【字号】渝府〔2018〕46号•【施行日期】2018.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渝府〔2018〕46号涪陵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审批《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涪陵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重庆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长江上游知名人文风景旅游目的地,山清水秀的绿色家园。

涪陵城市中心区是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成渝城市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

要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以涪陵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小城镇为纽带,加强城乡经济互动,实现乡村振兴;坚持协调发展,联动周边区县,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坚持绿色发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原则,把构筑生态屏障摆在首位,从全域角度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统筹布局全域空间;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发挥内陆开放平台的战略价值,重点围绕龙头港、高铁站、综合保税区等内陆开放平台,积极融入重庆全域乃至国家交通网络,强化内陆开放平台的价值发挥;坚持共享发展,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服务设施配置建设均等化,加强农村扶贫攻坚政策保障,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科学划定涪陵区“三区三线”。

根据区域内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和功能定位,形成由涪陵城市中心区,新妙—石沱、清溪镇、白涛街道和蔺市镇等4个功能组团,珍溪镇、龙潭镇、焦石镇等3个重点镇,以及马武镇、南沱镇、百胜镇、青羊镇、大顺镇、同乐镇、增福镇、罗云镇、大木镇、武陵山镇等10个一般镇,共同构成的“城区—功能组团/镇”体系。

涪陵区李渡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45页PPT

涪陵区李渡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45页PPT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涪陵区李渡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涪陵李渡的主要保护目标

涪陵李渡的主要保护目标

涪陵李渡的主要保护目标
涪陵李渡的主要保护目标‘一廊四区’。

“四区”分别指上段的绿色呼吸区、中段的活力生活区、下段的滨水休闲区和尾段的文化游乐区,形成优美的“涞滩画卷”。

李渡镇,现为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地处重庆市涪陵区西部,东与邻江北街道、百胜镇接壤,南抵长江江心线与龙桥街道隔水相望,西与义和镇相连,北与长寿区毗邻,距涪陵区政府驻地1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10平方千米。

明朝时期,李渡街道境域属涪州李渡里和谢石里;2008年5月,由李渡镇与致韩镇、石龙乡合并为李渡街道。

长江师范学院现在的校区就在李渡街道。

年内,该区将正式启动李渡新区涞滩河生态景观带工程,通过在城市中央构建一条贯穿全城、长达11.2公里的生态景观带,进一步优化美化李渡新区生态环境,
逐步形成“西业-东居-中景观”的宜居宜业城市发展新格局。

李渡新区是涪陵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战场,规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

涞滩河
为天然分界线,从李渡新区中部横贯新区南北。

西部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东部为宜居城市生活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

天然的地理条件和生态资源,使涞滩河成为李渡新区“城市后花园”的天然载体。

未来重庆新城规划方案

未来重庆新城规划方案

未来重庆新城规划方案前言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被誉为“山城”和“火锅之都”。

重庆市政府十分注重市区乃至整个重庆市的城市规划,近年来也在规划未来的城市新区,旨在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为市民们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介绍未来重庆新城规划方案。

背景近年来,重庆市城市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主要分布在主城区、两江新区、渝北区等地。

但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市区已然到达瓶颈期,面临迫切的发展需求。

为此,重庆市政府决定打造未来重庆新城,解决市区发展限制问题。

调查分析空间重庆市面积较小,城市化进程晚于其他大中城市,导致只有有限的空间进行城市建设。

因此,重庆市政府针对新城规划开辟了位于主城以外的地区,也就是涪陵区、江津区、永川区等地的市域外拓发展。

人口伴随着重庆市的城市化进程,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也是未来重庆新城规划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重庆市政府提出新城规划将以满足市民需要为基础,注重人文环境、生态环保和文化底蕴。

发展未来重庆新城规划以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主要产业发展为目标,围绕目标聚焦规划,打造全球领先的城市新区。

规划设计未来重庆新城规划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都市中心”和“五大板块”。

都市中心未来重庆新城规划的都市中心,位于涪陵方向,这里将成为未来的CBD和商业中心。

规划用地面积为37.07平方公里,将建设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设施、酒店、高端商务办公建筑等,设施齐全,空间流畅,绿化环保,是未来重庆新城的核心发展区域。

五大板块未来重庆新城规划的五大板块包括北部宜居生态城、涪陵现代工业园区、江津宜居城市休闲区、永川新兴产业区、黔江旅游休闲区。

这些板块分别以生态、工业、休闲旅游、新兴产业等不同的面貌,为未来重庆新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未来重庆新城规划方案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使城市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这也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的机遇,重庆市政府将会将规划纳入城市发展计划,按照计划逐步推进实施。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7.20•【字号】渝府[2006]146号•【施行日期】2006.07.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渝府〔2006〕146号)涪陵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批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请示》(涪陵府文〔2005〕64号)收悉。

经市人民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近期至2010年,规划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4平方公里;远期至2020年,规划城市人口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

二、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全区城镇化水平:规划近期至2010年,总人口为1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8%;远期至2020年,总人口为1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8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李渡私营经济示范区、桥南管委会和崇义、敦仁、荔枝、江北、江东5个街道办事处,龙桥、义和、致韩3个镇的行政区域范围,以及南沱核电站控制建设区,总面积为462.9平方公里。

四、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三峡库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

五、同意远期形成“一城二区五片”的总体规划布局。

“一城”是指功能完备、职能互补的涪陵城区;“二区”是指以江南片区为核心的东部老城区和以李渡片区为核心的西部新城区;“五片”是指老城区的江南、江东、江北3个片区和新城区的李渡、南岸浦2个片区。

其中,江南片区以发展商贸商务、旅游服务、食品加工、化学医药和居住为主;江北片区以发展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临港产业和居住为主;江东片区以发展纺织加工、生活服务和居住为主;李渡片区以发展高新技术、轻工建材、机械装备、物流中转、教育和居住为主;南岸浦片区以发展化工、能源、物流中转为主。

中交集团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

中交集团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

中交集团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
近日,我国知名建筑企业中交集团成功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

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标志着中交集团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同时也揭示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该项目将极大地提升涪陵区的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厂房建设、绿化景观等多个方面,力求打造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工业园区。

具体来看,工程将涵盖道路、桥梁、绿化、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确保园区内的生产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同时,工程还将注重厂房建设,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带动当地就业和税收。

此外,绿化景观工程将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环境,为企业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发展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涪陵李渡工业园区项目的建设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项目的实施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随着优质企业的入驻,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

根据计划,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将于未来几年内分阶段完工。

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园区之一,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可以看出,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不仅彰显了中交集团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实力,更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之,中交集团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无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各方需共同努力,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使其成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方案创意
丰富内部多元的环境生活,强化公共服务与绿地水系。 一个真正充满魅力的城市,往往既形有优美的外在形象,又具有丰富的内部 涵养。规划在解决好的公共空间服务配套的基础上、重点优化山、水、绿的互动 联系与尺度比例关系。
三、方案创意ຫໍສະໝຸດ 建构舒适便捷的交通系统、优化道路交通的机动联系。
四、功能结构
四、功能结构 李度城市公园——都市花园 规划依据自然地形特点,划分为少量人工建设开发、微量人工建设开发、基本 不主张人工建设开发三个区域。
四、功能结构
捉王寨山顶结合城市眺望系统的建构设置以城市展览馆为主题的激光公园;在 府院路与南北快速路交会处规划结合局部低矮山头设置青少年宫、儿童公园等设施; 处于两山之间的沟谷洼地,规划建议利用山水交融的生态地形关系,发展生态欢乐 谷。半山缓平地段临城市集中建设区域规划发展少量层低别墅。
三、方案创意
2、设计措施: 创造主题功能鲜明的组织分区,确立分 区的开发引擎。 主题功能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规划 依据不同地块的使用特点明确鲜明的功能 形象,确立了不同地块实际开发建设中带 动引擎。以规避市场风险。
三、方案创意
打造鲜明的城市整体形象,构建优美的空间视觉感受。 本次规划主要突显绿色山体、展示宽阔江面、集中高层建筑群、重塑山体、 桥头、江边、快速路等入口标志,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眺望系统、照明系统等。
一、项目背景 涪陵地处重庆市中部,位于长江乌江之交,历史悠久,人文丰富,是三峡库区 新兴的工业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区域中心城市。
一、项目背景
规划李度新城中心区位于涪陵区新城东部,北接快速路,南靠长江、东西与城市 环城路相接,总面积为9.2平方公里,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两区五片”的重 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接行政文化、商业金融、休闲娱乐、和谐居住、四大核心功能。
六、绿地水系 规划通过水体景观的组织手法将片区独立的水库、池塘联系起来,与区域整体 绿地环境用地共同组成城市特色景观的主题元素,是蓝色的幽雅与绿色的宁静交相 辉映。
七、灯光夜景 规划结合城市制高点、地标建 筑、公园水系、车站码头、重要道 路桥梁、广场雕塑通过声、光、雾 等技术构建城市第二生活,以成分 提升城市景观特色,延长城市经济 活动,促进城市交流消费。
五、空间景观 四大空间地标: 结合涪陵区城市整体的空间需求,确立以城市展览馆、金融中心、城市音乐厅、 政府办公大楼等为特色的四大标志建筑,与城市山体背景一起形成鲜明的认知系统。
城市展览馆
城市音乐厅
政府办公大楼 金融中心
五、空间景观 四大空间地标: 结合涪陵区城市整体的空间需求,确立以城市展览馆、金融中心、城市音乐厅、 政府办公大楼等为特色的四大标志建筑,与城市山体背景一起形成鲜明的认知系统。
四、功能结构 朱家沟城市公园: 规划结合水库周边沟谷洼地发展医药植物园、水上公园、盘山别墅,尽量减少 城市道路的直线穿越。
五、空间景观 为充分体现李度城市中心区 环境创造交流城市的整体魅力形 象,规划以捉王寨、东保寨、朱 家沟为城市背景,面向城市出入 口、临江面、靠山面确立了“三 大特色建筑群,四个空间地标、 一个眺望系统”结构体系。
四、功能结构 商业商务居住组团:规划以商业商务中心区的功能地块为开发引擎,将居住组 团的公共设施配套结合地块中部高层居住布置,沿线设置地层商业,打造和谐居住。
四、功能结构
加拿大生态公园居住组团介于行政文化中心和加拿大生态公园之间,规划在 地块中心设置中小学,外围设置高层居住。
四、功能结构 加拿大生态公园——都市雕塑 规划建议依据山体地形地貌的走势,在处分保护好自然绿化植被的基础上,结 合国内外生态建筑技术,建设山地生态技术公园,举办国际山体生态技术博览会。
9.2平方公里
一、项目背景
规划李度新城中心区位于涪陵区新城东部,北接快速路,南靠长江、东西与城市 环城路相接,总面积为9.2平方公里,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两区五片”的重 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接行政文化、商业金融、休闲娱乐、和谐居住、四大核心功能。
二、场地特征 现状主要由山、水体、坡地、零星建城区组成,最高海拔400米,最低海拔180 米,整体地形北高南低,相对高差较大。
政府办公大楼 城市展览馆
城市音乐厅
金融中心
五、空间景观
一个眺望系统 规划以金融中心和捉王寨为主体平台,打通“捉王寨——加拿大生态公园— —东保寨” ,“捉王寨——中心公园——象鼻岭”,“捉王寨——金融中心—— 朱家沟公园”,“捉王寨——体育公园——快速路入口”等四条视觉走廊。
4 3
2
1
六、绿地水系 规划以李渡城市公园、朱家沟城市公园、 加拿大生态公园为主体、以东保寨公园、中 心公园、体育公园、高速路入口公园为补充, 通过道路沿线绿化、街头广场绿化、商业商 务中心水系绿化、居住组团绿化进行完善, 结合城市生态安全、旅游系统组织良好的城 市休闲系统。
十一、蓝图观摩
总平面
十一、蓝图观摩
总 鸟 瞰
十一、蓝图观摩
商 业 商 务 中 心 鸟 瞰
十一、蓝图观摩
总 体 鸟 瞰 ( 夜 景 )
十一、蓝图观摩
行 政 文 化 中 心 ( 夜 景 )
谢 谢 大 家
八、公共设施 规划依据城市功能与城市性质特征, 从公共设施的综合服务范围和公共空间 布局选址出发,建构如下布局关系,重 点强调教育设施、公交停车等布局关系。
九、道路交通 整个新城中心区以南北快速通道为 城市快速路;以新城干道、环城东路、 环城北路、府院路、滨江路四条道路城 市主干道,结合网状支次道路系统建设, 形成有效结构。
九、道路交通 在道路交通功能组织上重点强化由串联 公园水系、广场地标等的游憩性道路系统建 设、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组织与交通驳接点综 合交通组织。
十、环境建议 在土地使用方面规划针对原有土地利用做 如下调整,在整体建筑形态与高度控制方面规 划将做如下安排,规划建议整体人口容量按6.5 万人控制,地均容积率为0.8,总建设开发面积 737万平方米。
四、功能结构 快速路居住组团规划以体育公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开发引擎,以南北快速 路为导向,沿线布置入口公园、车站、高层居住、体育公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快速路水库公园、酒店、商业购物、少年宫、儿童公园等。
四、功能结构
东保寨居住组团规划以东堡寨公园为核心带动点,结合拿大生态公园,设置两 个以高层居住居小区,以充分保证长江岸线空间的充分渗透,拉通从捉王寨到东堡 寨的空间视觉走廊。
规划将整个城市中心区分为包括李 渡城市公园、行政文化中心在内的九大 功能分区,整体结构可概括为“三园四 团、两大中心”。
四、功能结构
行政文化中心是都市大客厅,规划以金融中心、中心绿化轴线为开发引擎,在 中心公园、区委大楼,周边布置行政办公、图书馆,科技馆、音乐厅、等行政文化 建筑和居住功能建筑。
四、功能结构 商业商务中心作为都市金腰带,规划确立金融中心、中心绿化轴开发引擎。沿 中心绿化步行休憩空间设置高级的商业金融、旅游外贸、信息咨询、银行酒店、邮 政电信、商业购物、文化娱乐、广告顾问、法律咨询等设施。
五、空间景观 商业商务中心建筑群,规划围绕由朱家沟水库引出的自由水体,通过建筑的高 低错落,蜿蜒而上,统一在金融中心之下。将高档商业购物、文化娱乐、咖啡餐饮 等设施设置于底层群楼,结合地下空间,与中心轴向绿地、流水、广场、雕塑、座 椅等合为一体,促进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沟通;将办公放在主楼,以保证办公空间 的良好视野。
五、空间景观 行政文化中心建筑群,规划以中心公园为主体,组织由水体广场、花园绿地、 雕塑座椅形成的半围合空间,通过捉王寨-区委大楼--中心公园-长江大桥的视觉轴 线对空间品质进行提升。
五、空间景观 居住组团建筑群,规划将居住建筑临江、靠山一面按照多层或小高层逐级提升, 而将高层居住结合居住社区的商业公建积聚在主要道路的交汇处,避开对山体、江 边的视野封锁,形成良好的视觉中心。
北高
南低
二、场地特征
为充分把握场地特征,规划采用GIS技术,进行地形高度分析、坡度分析、最后 得出如下实际地形形态模型。
二、场地特征 结合原有总体规划、控制性 规划的道路组织,规划对路网结 构做如下调整,以有利于强化交 通组织、方便工程组织、增加地 块开发价值。
三、方案创意
1、规划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财智的春天,交流 发展的高潮,城市中心区是其核心的集中体现,城 市设计既是环境空间的设计也是城市功能职的设计。 规划依据涪陵区“巴国故里,山水本色”的空间本 色,提出“环境创造交流城市”的设计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