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市民文化权益

——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介绍

(背景材料)

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文化资源相对匮乏,文化发展缺乏历史积淀,一度被称为“文化沙漠”。经济特区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及时制定科学的文化发展政策,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努力推进深圳文化快速发展,实现了由“文化沙漠”向“文化绿洲”的历史性转变。进入新世纪后,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政府文化工作的第一要务和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重要支撑来加以推进,初步建立起设施比较齐全、产品比较丰富、服务质量较高、机制比较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实现了广大市民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基本目标。

一、全面构建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文化设施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市、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设施的规划、投入和建设,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区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近年来,以深圳图书馆新馆、深圳音乐厅、深圳博物馆新馆及少儿图

书馆、大剧院、关山月美术馆等为代表的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或完成改建,成为我市标志性文化设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基层文化设施扎实推进,原特区内“十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原特区外文化设施加快建设。目前,全市建成博物馆25家,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站)62个,各类文化广场381个,公共图书馆638家(区级以上9家、街道及基层图书馆629个),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成功研发了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系统,刷新了图书馆服务的理念,荣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化创新奖”,并被列为首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目前已在全市完成160台自助机的布点工作,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图书馆,市民享受文化服务日益便捷。

二、着力培育和打造文化活动品牌

文化活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我们注意根据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城市文化资源特点和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策划、设计和组织各类公益文化活动,每年全市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均在10000场左右。同时,根据市民文化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品牌,通过品牌活动的影响力、辐射力、凝聚力,吸引市民的主动热情参与。这些品牌活动包括:以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的“深圳读书月”,以提高市民文化鉴赏品位为重点的“市民文化大讲堂”,以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为重点的“社科普及周”,以倡导高雅文化为重点的“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文博会艺术节”和

“交响音乐季”,以面向来深建设者为重点的“外来青工文化节”,以面向社区居民为重点的“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以面向中小学生为重点的“少儿艺术花会暨学校艺术节”,以促进市民创意潜能发挥为重点的“创意十二月”,以传承地方文化特色为重点的“深圳(罗湖)粤剧节”,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等。

其中“深圳读书月”至今已举办11届,每届上百项的主题活动贴近市民,融入生活,参与群众逐年递增,从首届的170万人次到第十一届的900余万人次,影响力日益广泛,国内多个城市来我市学习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经验。2009年,读书月组委会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被誉为开创了全民阅读的“深圳模式”。为建立读书月活动的长效机制,我市于2010年发布了《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不竭的动力,公共文化服务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市民和来深建设者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近年来,深圳坚持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一是推出系列利民惠民措施。市属公益文化场馆从2007年起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

开放,实现了“零门槛”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欢迎。深圳音乐厅推出“美丽星期天”系列免费音乐会;深圳大剧院推出“戏聚星期六”;群众艺术馆为来深建设者子女和老年人提供免费艺术培训;文物考古鉴定所定期为市民提供免费文物鉴定服务。从2007年开始,每年一度的文博会艺术节、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大剧院艺术节、新春艺术关爱等大型活动试行高雅艺术票价补贴机制,由市宣传文化基金每年资助500万元进行补贴,把高雅艺术演出的票价最低降至50元,使市民能够以低门槛观赏高品位的艺术精品。二是面向不同社会群体提供针对性文化服务。为满足外来工的文化需求,大力实施“外来劳务工文化服务工程”,连续举办了七届“外来青工文化(体)节”,推出面向外来工的“流动系列文化服务”,并从2010年开始实施“万场电影惠市民”工程,重点面向劳务工群体。加大残疾人文化服务力度,深圳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和6个区级馆均设有独立的视障阅览室,为视障人员提供盲文及盲人有声服务。加强未成年人文化服务,在社区开设“四点半学校”,为辖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并组织退休老干部、老师等关工委成员辅导学生做作业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建立了全国首个外来工子女图书馆,设立了“爱心书屋”、“星星书屋”和“君子书屋”,满足不同类型少年儿童阅读需求,并开办针对少年儿童的各类讲座。三是加强基层和社区文化服务。坚持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让先进文化走入基

层、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平均每年开展的送戏、送电影、送书、展览等文化活动近2000场(仅2011年送电影活动就达10000场),各类广场文化活动10000余场次,受益观众超过600万人次。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全市举办周末音乐会活动,2009年全面推出“周末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周末广场音乐会、周末剧场、周末讲座、周末电影、周末沙龙等活动。2007年推出“美丽星期天”、“画梦”、“新春艺术关爱”等“高雅艺术系列活动”,2008年推出“深图艺苑”、“戏聚星期六”等公益活动品牌。

四、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深圳在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注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品位,通过推进精品创作、推出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特色文化来丰富公共文化的内容。一是原创文艺精品屡创佳绩。现代粤剧《驼哥的旗》荣获包括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第一名以及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包括优秀剧目奖在内的七项大奖,并成功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我国首台由民间文艺团体创作排演的大型杂技剧《梦幻西游》2008年荣获全国第七届杂技比赛剧目奖一等奖——文华奖;大型原创舞剧《大围屋》先后荣获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舞蹈音乐类”一等奖、编导一等奖、音乐一等奖和2009年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0年,深圳市辛宽魔幻艺术团《扇韵》荣获第八届全国杂技(魔术)比赛魔术金奖和唯一的道具制作奖。2011年,深圳市粤剧团排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