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棘间韧带损伤 1.有脊柱扭转外伤史 2.往往与棘上韧带合并损伤,单独损伤多发生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3.疼痛位于两棘突间,为深在性疼痛,胀痛 ,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弯 腰时重,后伸腰时轻,脊柱微屈被动扭转,可使疼痛加重。 4 .压痛点在棘突间,但不明显。
• 临床诊断
1、患者常有搬物扭伤或长期劳损史,疼痛位于脊柱正中线,轻者酸痛,重者呈撕裂样或刀割 样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 鉴别诊断
1. 此症必须与棘突杆骺炎及撕脱骨折相鉴别。X线检查:骨骺炎有骨骺无菌性坏死。骨折 多有急性外伤史照像有明显的骨折线影。另外,有一些内脏疾患如盆腔炎或胃肠道疾病,也 可以在棘突部有反射痛,应注意鉴别。
2 .急性腰扭伤:有明显腰部扭伤史,疼痛部位多在骶棘肌及腰骶关节,各椎体棘突压痛不 明显。 3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多数损伤史不明显,有棘突偏歪,压痛点在偏歪的棘突处,屈伸旋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 简介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是指在过度前屈体位时突然遭受外力或负重引起的损伤, 主要导致腰背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据临床统计,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占软组织损 伤所致腰背痛患者的18%,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该症又称棘 突骨膜炎、棘间韧带断裂或撞击性棘突滑囊炎。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位于棘突之上 和棘突之间,将相邻两棘突连结在一起,因韧带位置较浅,活动时又易受到牵而损 伤。易发生部位:腰椎4、5(44.8%)、腰5骶1(34.3%)及胸椎(7.8%)。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有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 受到损伤,刺激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 解剖生理
1、慢性劳损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均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脊柱向前弯曲到一定程度,骶 棘肌即完全松弛,此时完全由韧带维持脊柱的姿势,足见韧带牵张拉力之大。当弯 腰劳动时,脊柱呈前屈状,棘上韧带处于外层皮下,且被拉紧,易受外力的直接损 伤。如长期弯腰,使棘上韧带受到劳损,久之发生部分断裂,局部出血,肿胀而疼 痛。在日常生活中,腰部的屈伸运动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并相互摩擦,从而造成 棘间韧带的牵拉和挤压,韧带纤维之间的经常性机械摩擦,都会引起韧带变性、断 裂、出血或渗出。
• 临床表现 (一)棘上韧带损伤
1.多因弯腰劳动突然受重力牵拉或弯腰而发病,伤情短暂迅猛,但用力不一定很大。 2.受伤时,立即出现闪电式或难忍之锐痛并向上下扩散,以至在发作中,被迫停止 呼吸而 后徐徐呼气,伤后次日,疼痛反而加重。 3.腰部板直,不敢向前弯腰,咳嗽喷嚏时必须略屈髋屈膝,否则易诱发或加重疼痛。 4.骶棘肌及臀大肌痉挛,出现保护性侧弯。 5.仰位起床困难,常选侧卧位起床 6.查体时先由病人指出痛点,痛点常固定在1-2个棘突,压痛极为表浅,局限于棘突尖部, 不红不肿,用指腹轻扪韧带,可左右移动。 7.拾物试验阳性
• 解剖生理 棘上韧带是从枕骨隆突到第5腰椎棘突,附着在棘突的表面。颈段的棘上韧带宽而厚, 称为项韧带,胸段变得纤细,腰段又较为增宽,故中胸段棘上韧带损伤多见。这两 种韧带主要是防止脊柱的过度前屈,往往同时发生损伤。由于腰5~骶1处无棘上韧 带,且处于活动腰椎和固定的骶椎之间,受力最大,故此处棘间韧带损伤机会也最 大。棘间韧带连接于相邻椎骨两棘突之间,较薄弱而无力,不如棘上韧带坚强,主 要是由致密排列的胶原纤维和少量弹性纤维构成。棘间韧带向下附着于椎弓板上缘 及棘突根部。朝上后附着于上一椎骨的棘突,向前与黄韧带合并,后方移行于棘上 韧带。其纤维排列为三层,两侧浅层纤维由上一棘突下缘斜向后下,附着于下一棘 突上缘和黄韧带,中层由后上斜向前下。三层纤维呈交叉状排列,虽可防止腰前屈 或后伸时椎骨的前后移动但本身却要受到挤压、牵拉和磨损,容易产生损伤。
Thank you~~
2.在损伤节段两侧用按揉法治疗,再延棘上韧带方向自上向下推法,使损伤韧带得 以理复。
3 .用拇指或掌根按揉阿是穴、华佗夹脊、八髎、命门、肾俞、腰阳关,以疏通经络, 补肾强腰。
4 .腰部定位斜扳或者坐位旋转复位扳
5 .以损伤节段为中心,直擦督脉及两侧华佗夹脊,透热为度,以温经通络、活血止 痛。
• 其他疗法 (一)药物治疗一般不必口服汤剂,如疼痛剧烈可适当应用止痛剂、肌肉松弛剂。 外用药可选择膏药,擦剂,也可用中药外敷。 外敷方 大黄20g、黄柏20g、栀子20g、乳香25g、没药15g、细辛10g、白芷20g、川 乌10g,研细末冷水外敷 (二)注射疗法 可根据情况选择棘突间韧带注射,腰椎旁肌注射,配用药物2%利 多卡因10ml+去炎舒松-A25mg+当归寄生液2ml,具体操作详见有关章节。 (三)针刀疗法 1、棘上韧带损伤:患者仰卧,腹下垫枕局麻,在离压痛点最近的棘突顶上进刀,刀 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针体和背面成90°角,深度达棘突顶部骨面,上下摆动针尾, 作纵形切割,然后再沿脊柱垂直方向左右摆动针尾以钝性横行剥离,如刀下有韧性 硬结则纵行切开。注意不可在两棘间进刀,防止刺伤健康组织。 2、棘间韧带损伤:病人俯卧,腹下垫枕,选择患者自诉疼痛或压痛的棘突间隙,作 为进针点,局麻,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深度lcm左右,当刀下感到坚韧,患者自 诉有酸痛感时,即为病变部位,先纵行剥离,再将针体预斜30°在相邻上下棘突的 下上缘,沿矢状面切割分离。注意进针刀切勿太深,以防穿过黄韧带而损伤脊髓。
转时牵掣痛,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X线可见棘突侧偏。
• 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 2.取穴及部位:阿是穴、腰部华佗夹脊、八髎、命门、肾俞、承山、委中、 腰阳关及患部棘突和间隙。 3.主要手法:㨰法、按揉法、推抹法、弹拨法、擦法等。
• 操作
1.患者俯卧位,医生在患处及周围施以滚法,按揉弹拨结节或条索状物。如有棘上 韧带剥离移位时,可用拇指弹拨使其复位。
2、棘上韧带损伤时,疼痛点常固定在1~2个棘突上,棘突上有明显压痛,弯腰时疼痛加重。 棘间韧带损伤时,疼痛主要位于两棘突之间,有时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压痛点在相邻两棘 突间,位置较深,腰部屈伸时都可产生疼痛。
3、急性损伤者棘上韧带有条索状剥离或明显的钝厚感,可触及条索在棘突上滑动。
4、X线照像,早期正常。晚期病例,可见棘突的韧带附着处有骨质硬化变尖或有游离的骨化 影,需与棘突骨骺炎鉴别(后者为多发)。另外,也可行碘水造影,即将碘水由棘间韧带的 一侧注入,如果药物溢入对侧,即证明有全断裂或囊性变。
• 注意事项
1、掌握诊断要点 俩个及以上棘突浅压痛为棘上韧带损伤,棘突间深压痛为棘间韧带损伤, 单个棘突顶端压痛为棘突骨膜损伤。 2、急性期手法宜轻柔,舒经活络消肿止痛为主,慎用扳法。
缓解期手法宜深沉缓和。 3、局部可湿热敷,敷后不宜再行手法,以免造成皮损。
• 疗效评定
1、痊愈:腰痛消失,脊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2、好转:腰痛明显减轻,劳累或弯腰时仍有痛感。 3、未愈:腰痛无减轻,活动无改善。
• 病理损伤
其病理属典型末端病改变。两个棘突之间有棘上与棘间韧带,并以末端结构的形式 止于棘突。伤后手术标本根据观察,有四种情况:部分断裂、囊变、全断与松驰。 组织病理改变: 1 .韧带的胶原纤维呈玻璃样变、脂肪变或有断裂。有的化生成软骨或骨组织。 2 .韧带止点的潮线涨潮,骨组织增生。 3 .韧带小动脉增生及硬化。 4 .韧带内出现滑液囊(可能是断裂出血所致)。
(1)运动员背伸动作练习过多,棘突反复撞击使韧带受伤。排球扣球、跳水 折 腰 、体操后软翻等,极易造成此伤。
(2)腰前屈韧带反复被牵拉劳损致成。 (3)一次急性棘间韧带损伤未愈又反复受伤。
2.急性损伤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在正常情况下受骶棘肌保护,但在弯腰劳动,猛力搬移重物、 抬杠、剧咳、喷嚏等毫无准备之短促动作,可使松驰的韧带骤然收缩,造成扭伤或 从顶端撕裂,形成小血肿。特别是弯腰搬重物时,骶棘肌处于松驰状态,臀肌、大 腿肌收缩,腰骶部成为腰椎杠杆的支点。骶棘肌在腰前屈时松驰不承力,力自然全 部落在韧带上。极易造成棘上韧带自个别棘突上撕脱伤。由于棘上韧带大多终止于 腰3一腰4棘突,而腰4以上无棘上韧带,在弯腰时,其应力点落在,棘间韧带受到强 力牵拉或外力作用于该韧带上,则容易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生损伤及断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