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难点及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项目管理难点及特点分析

1-1现状分析

天目山路与益乐路交叉口是古荡居住区面向天目山路的最主要出入口,路口附近分布有古荡百货商场、古荡农贸市场、浙江国力大酒店、龙都大厦等公建设施;沿山河在此以箱涵形式由天目山路北侧转向天目山路南半幅(箱涵内底绝对标高-0.04m ~0.53m 黄海高程,即埋深约5m )。该路口对应的天目山路南侧,地道位置主要是大片绿化用地;西溪路与天目山路在此沟通,有30路等多条公交线路在此设有首末站或停靠站,本地区行人较多,形成区域中心。

据天目山路现状调查及各管线单位竣工资料反映,该地道穿越管线从南向北主要有12孔电信管、10KV 电力管、Φ219低压煤气管、110+35KV 电力管、Φ529中压煤气管、12孔电信管、D800污水管、D300污水管、雨水管、12孔电信管、110+35KV 电力管、D1600自来水管、D400自来水管、220KV 电力管,管线埋深、位置、材质如下表所示:

规划地道南侧现状

除上述东西向横穿管线外,北侧施工区域内有一根D600自来水管的南北向出水管。

地道施工场地南侧为刚建好的绿地及一个公交站点,绿化场地内无名贵古树;北侧除了刚建好的绿地、一个公交站点外有沿山河河道通过,并在施工影响区域内有暗涵闸门。

从现场情况结合初步设计来看,本次北侧的工作井及出入口施工区域场地狭小,需要围堰沿山河河道及做好围堰、围护的止水处理,以保证足够的施工场地区域和安全,并在施工时要对暗涵闸门进行保护;还有南北两侧的公交车站由于乘客较多,施工期间需要合理地移位。管线方面,此地道施工影响范围内需要迁改的管线有北侧220KV电力沟体及D600自来水出水管,而大开挖施工时可能有影响有南侧10KV电力管、110+35KV电力管、中压及低压煤气管等几处管线,施工中要重点注意保护及做好实时监测工作。

1-2远层协调分析

该工程为过街通道,横穿杭州市东西主干道天目山路。根据初步设计和现场情况、天目山路管线竣工图,地道施工时需迁移的管线和受影响的管线比较多,因此前期管理的重点是与相关的管线单位的协商工作。此外,地道南侧是本次施工场地设施的最佳布置区域,目前为成片新建绿化用地,施工前要及时和绿化管理部门联系签订迁移合同,尽快完成绿化的迁移工作。还有南北侧两个公交车站的移位,也是管理前期的协调重点,及早确定移位地点,确保施工期间公交乘客方便进出。

施工期间施工车辆的进出经由西溪路、天目山路,该两条道路日常流量都相当大,此外施工时的顶管管节构件结构较大,会因超载、超长、超宽等超限问题,在工程施工中需与市政设施及交通管理部门协调,取得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根据场外预制管节的施工运输及吊装方案,事先安排好预制场地及运输路线,并调查沿线道路、桥梁、承载能力、架空线高度,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办理相关手续,达成一致。这对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及减少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等都积极作用。

1-3地质资料分析

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天目山路过街道场内的地层分布如下表所示

天目山路过街道地层分布表

从本工程的初步设计的地质资料来看,南、北侧工作井底板处于(11)1粉质粘土混砾石的地层中;施工场地地下水属潜水,地下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渗流补给影响,勘察期间的地下静止水位埋深一般在1.10-2.20m之间。

整个工程埋深范围的地层较为单一,地层扰动时不液化,工程性质较好,工作井施做采用的SMW工法,地道施工采用机械掘进顶管方案,有一定施工难度。加之地下水位浅,其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渗流补给影响,而且本工程施工前期正值雨水季节,因此,施工期间的基坑降水尤为重要;另外围护结构下部处于(11)1粉质粘土混砾石地层中,由于本地层呈硬塑状,且砾石含量较大,SMW工法施工时存在卡钻或搅拌困难的可能,正式施工之前应做好试桩工作,以确定合理的桩型方案及相关的技术参数。

此外,结合本次施工场地现场情况考虑,南侧施工时由于施工区域接近山脉,可能会遇到硬岩,会给围护结构施工带来难度,详勘时需要重点勘探;北侧施工区域近邻沿山河河道,由于缺乏该处完整的地质资料,顶管时可能会遇到老河床、暗塘等不良地质现象,同样需要详勘过程的针对性探明,以供设计、施工过程参考。

1-4 设计图纸分析

本工程是天目山路过街地下通道工程,位于益乐路西侧,初步设计方案,由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完成。

本次设计的天目山路/益乐路街口地道,由天目山路南北侧东西向地道出入口及一条南北向顶管通道组成,整体呈“工”字状。主体通道长50.2m,埋深超过7米,顶管截面内尺寸5m×3m,南北向设置穿越天目山路。地道设有四个出入口,分别为:①北侧向东设置出入口,净宽为3.5m;②北侧向西设置出入口,净宽3.5m;③南侧向东设置出入口,净宽为4.0m;④南侧向西设置出入口,净宽为3.5m。地下主通道南端设置排水泵房及机械设备控制室,并在南北侧西方向出入口设置残疾人坡道及残疾人升降平台,南北侧向东设置自动升降扶梯。

过街通道为单洞暗挖隧道,采用顶管法施工,于通道南侧为始发工作井,北侧为接收井,出入口为U形框架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φ850SMW工法桩。

根据我公司对该图纸的理解,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商榷:

(一)在出入口埋深浅的地方SMW工法能否改为多排深搅桩,采用内插钢管,这样可以减少钢支撑的数量,同样能降低工程造价,主体结构施工时更为方便。

(二)从初步设计文件来看,钢支撑的水平间距为3m,由于本工程基坑较浅,根据其它类似工程的经验来看,可适当加大间距,以减少钢支撑的数量。

(三)由于始发工作井及接收井断面积相对较小,如果钢支撑水平间距采用3m,管节垂直吊装时多有不便,应对其水平间距做适当的调整。

(四)施工阶段主体结构底板的减压井可以用降水井替代,从而不必专门设置泄水孔。

(五)北侧围堰增加施工区域时是否需要对围堰段做补强处理,如施打钻孔桩等,以增加围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