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第9课
国学第九课宽
第9课课宽教学目标: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3.正确理解课文关于“宽"的主题思想,了解儒家宽仁、宽厚的人伦道德与政治主张。
4.体会《论语"宽"思想的现实意义,培养宽广、博大的胸怀。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和古诗的语感、韵味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修身单元的“宽”你能用“宽”组成哪些词语?在本课中,“宽:指的是宽容、宽厚、宽仁。
不仅当官要爱护百姓,人与人之间也要互相包容,对别人要多体谅、理解,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朗读、理解课文1.经典教育重在诵读、涵咏,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示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
可采取领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第一则句末反问句注意读出孔子失望的情绪。
2.在朗读时,要着重注意各则的诵读节奏、停顿,准确理解课文疑难字词意思,理解"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成人之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句子的意义第一则讲述了孔子对"居上"者一一统治者的三方面考查,孔子认为,居上者如果不宽厚,不恭敬地行礼,参加丧礼而不哀伤,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值得期望的呢? "宽",要求统治者实行仁德之政,只有以宽仁之心待民,才能得民心,所谓"宽则得众3.本课第二则涉及到历史人物伯夷、叔齐,对于两位贤人的生平事迹、后人对他们的评价等,三、辅助学习1、自指鼻子以表示"自己"这一行为习惯,在今天也一直保留着。
由此可见,汉字构形及其意义产生、流变,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影响后人,直到成为民族不自觉的行为习惯。
2、本课"诗歌赏读"部分选了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三年级国学第9课《宽》教案
第9课:宽(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五册第九课《宽》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单元。
修身是什么呢?海洋接纳江河,就有了辽阔与豪迈;大地包容万物,就有了宽广与厚实。
做人也要有这样的气量和涵养。
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宽》(二)新授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一读,请读一读你最喜欢的一段。
(师评价)3、师带读,读出一字一句的韵律美。
4、指名读,相机正音。
第9课:宽(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五册第九课《宽》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巩固朗读。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教学难点: 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巩固课文朗读。
师领读全文。
2、指导课文的押韵、停顿之处,再次领读课文。
(二)文意感知1、读了课文,让我们再一起来理解课文。
2、请学生自由读44-46页的译文,告诉老师,读了译文,你读懂了一些什么?3、对照译文说一说:什么是“宽”?4、孔子认为什么是“宽”?5、怎么样做到以“宽”为守?第9课:宽(第三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五册第九课《宽》第三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道“负荆请罪”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运用。
2、了解“自”的字形变化,了解它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知道“负荆请罪”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对孔子提出的“宽”能够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1、指名读短文。
2、感知短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
• 第三单元 性与天道 • 第8课 率性修道 • 第9课 子强问路 • 第10课 君子之道 • 第11课 素位而行 • 第12课 达道与达德 • 第四单元 诚心体道 • 第13课 择善固执 • 第14课 至诚能化 • 第15课 至德凝道 • 第16课 至圣配天
经典诵读
第七课 仁人君子
唯仁人放流之,迸(bǐng)诸四夷,不与 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 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 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 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 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 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guǎ),为之者疾, 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 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fèn)事,一人定国。尧舜率 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jié)纣(zhòu)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经典诵读
第三课 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wú)自欺也。如恶(wù)恶 (è)臭(xiù),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谦(qiè)。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 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解读》第一册9《凡出言》
11【教材解读】《育灵童国学》第一册(9)《凡出言》课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大意:凡是说出的话,都要诚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骗人、胡言乱语,这怎么可以呢?多说不如少说,说的话要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
说话不要刻薄、肮脏,也一定要不要沾染市井粗鄙的习气。
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听说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传话。
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一旦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
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含糊不清。
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所以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不要多问多管。
解读:这一课属于“次谨信”的内容,特别强调的是言语方面的谨慎与诚信。
我们在生活中大概都遇见过“出口伤人”的人,也常常会感到“言多必失”的沮丧,这都说明了说话得当的重要。
这一课主要就是把“应该如何说话”的要点教给孩子。
言语和行动一样,需要抓住两个核心原则——谨、信。
课文也根据不2同的场合与情况,为孩子提供了不同的语言规范要求。
首先,说话要实实在在,不要说谎,也不要说一些荒唐无稽的话。
当然,这里的荒唐话,指的不是一些童言无忌、充满想象的天真话语,而是歪理、谬论。
其次,说话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要说得太多,以防言多有失,特别是不要说一些花言巧语、阿谀奉承之辞。
第三,脏话、粗话和容易伤人的刻薄话是不能说的。
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很容易在生活环境中学会不好的说话方式,所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非常重要。
第四,传闻是不能信、不能传的,所谓“谣言止于智者”。
第五,与人交往时,不要轻易许诺,而一定要确定是合于道义的、自己可以做到的事,再慎重许诺。
否则,做了会违背道义,不做又会失信于人。
第六,在平时说话的时候,不要毛毛躁躁、吞吞吐吐,而要从从容容、清清楚楚。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三册
诗歌赏读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四单元
耕读持家
有这样一本书,封面上没有姓名,但 每个人都是作者;书中没有文字,却处处 都是学问-----这本书就是‚生活‛。生活 这本书包罗万象,丰富多彩,需要我们用 一生去阅读,去品味。本单元将带你走进 古人的生活,使你了解他们的生活态度, 生产活动,日常起居,人际交往,还能知 道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诗歌赏读
鹿鸣(节选) 《诗经· 小雅》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 承矿是将, 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经典诵读 第八课 府罗将相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niǎn),驱毂(gǔ)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乂(yì )密勿,多士寔(shí )宁。
经典诵读 第七课 都邑华夏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máng)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biàn)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璧经。
日积月累
璧经
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花园,损坏了孔 家的旧宅,从倒塌的墙壁里发现了很多书, 有《尚书》《孝经》等。这是怎么回事? 这还得从秦始皇‚焚书坑儒‛说起。秦始 皇要烧掉儒家著作的消息传到了孔子的家乡, 孔子的后人非常着急:‚这可怎么办?这些 著作是不能失传的啊!‛这是,有人想出了 一个办法,他在屋里砌了一道墙,把书藏在 墙里。就这样,很多儒家著作得到了保存。 这些藏在墙壁里的儒家著作,就被称为‚璧 经‛。
国学第九册1一16课内容带拼音
国学第九册1一16课内容带拼音摘要:一、前言二、国学第九册1-16课内容概述1.第一课:《论语》学而篇2.第二课:《论语》为政篇3.第三课:《论语》八佾舞篇4.第四课:《论语》里仁篇5.第五课:《论语》公冶长篇6.第六课:《论语》雍也篇7.第七课:《论语》述而篇8.第八课:《论语》泰伯篇9.第九课:《论语》子罕篇10.第十课:《论语》乡党篇11.第十一课:《论语》先进篇12.第十二课:《论语》颜渊篇13.第十三课:《论语》子路篇14.第十四课:《论语》宪问篇15.第十五课:《论语》卫灵公篇16.第十六课:《论语》季氏篇三、总结正文:一、前言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
国学第九册1-16课涵盖了《论语》中的诸多篇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领悟到儒家思想的智慧。
二、国学第九册1-16课内容概述1.第一课:《论语》学而篇《论语》学而篇是《论语》的开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方法。
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名言。
2.第二课:《论语》为政篇为政篇主要讲述了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念,强调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
3.第三课:《论语》八佾舞篇八佾舞篇记录了孔子对于礼乐制度的论述,阐述了礼乐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4.第四课:《论语》里仁篇里仁篇主要讲述了仁爱的内涵和如何做到仁爱。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5.第五课:《论语》公冶长篇公冶长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过这些事迹,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念和道德观念。
6.第六课:《论语》雍也篇雍也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观,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名言。
7.第七课:《论语》述而篇述而篇主要记录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和人生哲学,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等。
8.第八课:《论语》泰伯篇泰伯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家族史和先祖泰伯的事迹,以及孔子对于道德和家族观念的传承。
四年级国学第9课《子路问强》教案
第9课:子路问强(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七册第九课《子路问强》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读出课文的节奏感,尤其是文中的排比句。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课文能熟能成诵。
教学难点: 诵读,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是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
四、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二、读通课文,排除诵读障碍。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 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1.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
2.引导学生一句句跟读。
三、学生齐读全文。
(多读几遍)四、学生背诵课文。
第9课:子路问强(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七册第9课《子路问强》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注释,对照译文,理解语句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课文的内容。
3.理解儒家对“强”的看法和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大意,对儒家关于“强”的看法有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知道能行“中庸之道”才是真正的强,感知课文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字词句的讲解和脉络梳理。
1、在词句的理解方面注意古今差别,进行古今转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课文内容,将“说一说”模块纳入其中。
(1)理解“金革”。
金指兵器,革指铠甲,它们都与古代的战争有关。
(2)“强哉矫”这个句子类似于现在的感叹句。
(3)课文论证很有逻辑性,先分别讲述了什么是南方之强,什么是北方之强,从“故君子和而不流”进行总结;表明孔子的态度。
(4)理解儒家认为的“强”应该从中庸之道出发的,即不随流俗,不偏不倚,坚持自己的操守。
二、主旨理解和联系实际1.让学生以历史人物为例子谈谈对“强”的理解;2.了解子路的情况,明白子路问强与他的性格关系,再读文章。
国学经典第八册ppt课件
经典诵读
第1课 人性善 告子曰:“性犹湍(tuǎn)水也,决 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 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 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 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 而跃之,可使过颡(sǎng);激而行之,可 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上》)
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
9
第3课 牛山之木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 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 萌(méng)蘖(niè)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 濯(zhuó)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 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 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 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 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gù)亡之矣。 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 其违禽兽不远矣。(《告子上》)
13
第 4 课 反身而诚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 也。(《离娄上》)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lè)莫大焉。 强(qiǎng)怒而行,求仁莫近焉。(《尽心上》)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 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
第12课 得道多助
第4课 反身而诚
第四单元 教育
第5课 浩然之气
第13课 明人伦
第6课 舍生取义
第14课 君子有三乐
第7课 大丈夫
第15课 教之道
第三单元 仁政
第16课 生于忧患
2
第一单元
六年级国学第9课《燕王复仇》教案
第9课:燕王复仇(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燕王复仇(第一课时)古今对译理解课文二、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
2.简单了解燕王复仇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毅指挥作战的才能。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简单了解燕王复仇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毅指挥作战的才能。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王复仇》,齐读课题2.齐读课文,读通句子,读正确、流利。
(二)古今对译理解课文1.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请同学看课文的内容,老师读译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
2.教师读,学生看、听。
3.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同学们再读译文或借助注视。
4.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相信你现在一定能更好地读好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文。
(三)了解故事1.同学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你能简单说说燕王复仇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毅指挥作战的才能?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4.全班同学交流,说说燕王复仇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毅指挥作战的才能。
5.再次齐读课文。
第9课:燕王复仇(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燕王复仇(第二课时)汉字的演变追根溯源二、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和甲骨文,了解“殳”字的意思,以及现在的写法,了解含有这个偏旁的一些常用字的含义(与“殳”有关)2.知识拓展,了解越王勾践世家?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图片和甲骨文,了解“殳”字的意思,以及现在的写法,了解含有这个偏旁的一些常用字的含义(与“殳”有关)教学难点: 了解与“殳“这个字作为偏旁的一些字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王复仇》,齐读课题2. 齐读课文,读通句子,读正确、流利。
(二)汉字演变1.同学们,秦燕王复仇时军旗猎猎,场面壮观,相机出示:旗的图片以及旗的甲骨文,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2.指名说。
国学经典第四册
第一单元
对仗
当人们注意到一双手臂摇摆在身 体两旁,一对眼睛闪烁在鼻翼两侧, 就能发现对称的规则。语言的对称就 是对仗。在那两两相对的字词间,在 那铿锵悦耳的旋律中,在那巧妙精致 的安排下,如果你潜心品味,就会感 谢受到对仗的无限美妙与神奇。
◆
第 1 课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 海树,赤日对苍穹(cāng)。雷隐(yǐn) 隐,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 jì) 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shēn)商两 曜(yào)斗西东。十月塞(sài)边,飒(sà)飒 寒霜惊戍(shù)旅;三冬江上,漫漫朔 (shuò)雪冷鱼翁。(上卷·一东)
◆
四声 南朝时期,齐朝竟陵(líng)王萧子良,喜 欢佛教。一天晚上,萧子良梦见在佛祖面前 诵读《维摩(mó)经》,不觉发出了声音。 他从梦中惊醒之后,马上起身来到佛堂,按 照梦中的方法,再次吟咏《维摩经》,顿觉 抑扬顿挫,声韵流转,不禁大为惊讶。第二 天早上,萧子良便召集京城中善于转读佛经 的几十名高僧,一起吟咏《维摩经》,并辨 别声调,记录下来。
◆
流水对
一天,唐寅(yín)和祝枝山到鹳(guàn) 雀楼游赏。只登了一层,祝枝山就不打算再 向上爬了。唐寅吟道:“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祝枝山却辩解说:“到此已穷千 里目,何必更上一层楼!”“到此已穷千里 目,谁知才上一层楼!”唐寅笑了笑说。祝 枝山无言以对,只好与老友继续向上攀登。
◆
闲居
二冬、三江、四支、五微等,叫做韵目。
◆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fēi)霏江草齐,
六朝(cháo)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lóng)十里堤(dī)。
◆
第 6课 十灰
八年级国学《大学》第9课《诚意》教案
八年级国学《大学中庸》《大学》第9课诚意望都三中耿丽巧(一)学习目标:1、会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会说:理解课文,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迪和教育。
3、会背:熟读成诵,积累内化名言佳句。
4、会用: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点:读文、背文(三)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国学第二课《修身为本》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意思就是从天子到百姓,都要把“修身”当做根本。
(板书“修身”)修身的意思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修身是中国人的古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修身呢?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就是以“修身”为核心,反映了古人对修身的各项要求。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修身的第一个要求,第三课《诚意》。
(板书课题,读课题)二、我会读什么是“诚意”,怎么才能做到诚意呢?我们开始学习之旅的第一站——“我会读”(出示课件)1.录音领读,正音示范打开书第11页,请同学们先跟着录音来读,注意听清每一个字的读音以及句中的停顿。
(播放录音)2.小组练读,读通读顺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练读,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合作要求:自由练读——组长领读——自愿领读——三人对读——小组齐读(小组自由练习读)效果检测:(1)读句子:(读得真认真,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把课文中比较难读的句子读正确。
)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指名小组,这三个多音字“恶恶”“好好”以及通假字“谦”你读得很准确,奖励你们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句话。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指名小组。
)富润身,德润屋,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男女生)(2)读课文:(难读的句子读好了,读课文肯定就没有困难了,哪个小组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和读。
五年级国学第9课《道治天下》教案
第9课:道治天下(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道治天下》课文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通过阅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并背诵课文中的名言名句。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借助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人们凭什么治理天下吗?指名回答2.师:在老子的眼中,唯有“道”可以治理天下,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老子,学习《道治天下》。
板书:道治天下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1.师范读全文《道治天下》。
2.生初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文,师相机指正。
4.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将断句、不通顺的句子带领学生多读。
并且使用“/”划分节奏。
师再次范读,生自由读。
5.生尝试齐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三)精讲细品1.师简要介绍古文的大意。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古文,古今对译。
生注视古文内容,师逐句对照解释古文含义。
2.重点指导: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指导学生理解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背诵这句话。
指名背诵。
3.再次齐读全文。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剩余的名句进行背诵。
5.全班赛背,师适当给予奖励。
第9课:道治天下(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第9课中汉字家族,日积月累部分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汉字“大”的字形演变,以及偏旁“大”的应用。
2.学生举例汉字中带“大”的字,并说说其意思。
3.了解《邪许之歌》原来的故事以及现在的比喻义。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汉字“大”的字形演变。
教学难点: 了解偏旁“大”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齐读古文《道治天下》。
2.生尝试齐背古文。
(二)学习“汉字家族”1.师板书“大”,标注读音。
生齐读。
2.师述汉字“大”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2010《越光宝盒》 2011《钟繇》 2011《回到三国》 2012《铜雀台》 2013《曹操》 2013《新洛神》 2015《半为苍生半美人》 2015《武神赵子龙》 2016《军师联盟》
曹操
早年经历 陈留起兵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位极人臣 襄樊会战 崭露头角 逐鹿中原 远征乌桓 平定凉州 相争汉中 壮士暮年
曹操轶事典故
谯水击蛟 望梅止渴 迎回文姬 绝妙好辞 行刺张让 割发代首 横槊赋诗 分香卖履
黄绢幼妇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随行。 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 齑臼(jī jiù )”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 “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 “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 一想。”
东汉才女 蔡文姬
• 《胡笳十八拍》 • 《悲愤诗》
蔡邕
•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 留郡圉(yǔ)(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 东汉 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 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 • 最初拒征召之命,后为司徒桥玄所征辟,出任河 平长。征召为郎中,参与续写《东观汉记》。迁 任议郎,参与刻印熹平石经。因直言被宦官诬陷, 流放朔方。后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
曹娥碑
• 因为有了这个故事,便成就了 “曹娥碑”作为 “中国最早的字谜”的美誉。也正因为曹娥碑 隐含着中国第一个离合字谜。
• 被看作是中国文字隐语的图腾,字谜的鼻祖。 也是因为这个典故的来历,在灯谜中的还专门 设置了一个谜格“曹娥格”。
• 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喜欢到这里参读研究这块 石碑。罗贯中、曹雪芹更是把曹娥碑的故事写 入了自己的作品中。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跟蔡文姬有关的游戏
• • • • • 《三国无双》 《三国杀》 《梦三国》 《大皇帝》 《王者荣耀》
蔡邕
• 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蔡邕被迫前 往,被署任为祭酒,甚得董卓所敬重。被 举为高第,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 御史、尚书。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为侍 中。后拜左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封 高阳乡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 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 年六十岁。
蔡邕
•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 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 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 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创“飞白”书 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 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 他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载 数车悉数赠给王粲,还有四千卷。《隋书· 经籍志》 著录有集20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 集》,严可均《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神龟、腾蛇 为喻 老骥、暮年 自况 性命在天 否定
寿命有限 继续奋斗 延年益寿
呼 应
千里之志,建筑在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
电视剧/电影
• • • • • • 1983《神通术与小霸王》 1983《华佗与曹操》 1985《诸葛亮》 1992《关公》 1994《三国演义》 1994《东方小故事之望梅止渴》
2016年
歌剧 剧照
《蔡文姬》
蔡文姬
•
蔡琰(yǎn),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 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 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 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 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 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 经籍志》 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 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 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最 美
古
诗 词
第9课
师大附小国学小社团
水星上的女人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
《 如 梦 令 》 兴 尽 晚 回 舟 , 误 入 藕 花 深 处 ”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蔡文姬
救夫
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 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 “蔡邕(yōng ) 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 一见。”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 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 容。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 了,怎么办?”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 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 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 动,赦免了董祀。 蔡琰回家后伤感悲愤之余作《悲愤诗》二首。 此后再无蔡琰相关记载,卒年不详。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sè
dà n
sǒng zhì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观”字统领全篇——下由“观”字展开—— 登山所见。 • 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 • 3层(9—12句):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想象)。 •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Βιβλιοθήκη 与诗的内容 无关。黄绢幼妇
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 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 否所见略同。”杨修说:“黄绢,色 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 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 齑臼是受的意思,为辞。这八个字是 “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 的赞美。”曹操惊叹道:“尔之才思, 敏吾三十里也。”
观沧海
蔡文姬与曹操
• 曹操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 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 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 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 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 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 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 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 归汉”传为美谈。
曹操
•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 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 侯” ,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 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 统一了中国北方。 •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和散文,史称建安风骨,鲁 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 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 为“妙品”。
• • • • • •
1995《三国英雄传之关公》 1996《诸葛亮》 1999《一代枭雄曹操》 2000《医神华佗》 2000《曹操》 2001《吕布与貂蝉》
• • • • • • • • •
2002《洛神》 2002《曹操与蔡文姬》 2004《武圣关公》 2007《魏王曹孟德》 2008《三国之见龙卸甲》 2008《赤壁》 2009《赤壁下》 2010《三国》 2010《关云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灵异的神龟虽然能活几千年,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飞腾的异蛇虽能乘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烬。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马槽下,但他的志向却在千 里之外。 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虽到晚年,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 会停止。 ●人的寿命的长短,不仅仅是上天的安排。 保养身心健康的益处,就在于能延年益寿。 ●真是幸运极了,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