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8课-百家争鸣(2024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8课-百家争鸣(2024版)
孔子学说与《论语》
《论语》由其弟子整理,记载了孔子的言论的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影响
1、孔子的学说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2、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百家争鸣
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B
2.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B
3.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 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思想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主张: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主要成就: 《老子》又称《道德经》。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春秋时期
国家:鲁国人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1、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2、反对苛政,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
教育成就: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2、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3、主张“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4、总结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
文化成就:1、整理古代重要文献2、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3、将思想整理成《论语》
道家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庄子
战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 (共4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 (共47张PPT)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 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 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荀子》书影
生平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 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 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思想主张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 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著作
《韩非子》
韩非
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 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韩非子》书影
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形成法(法律)、 术(权术)、势(权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 新体系。
《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存53篇,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 论的记述。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
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
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
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
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
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
曰:择务而从事焉。”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 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 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墨子
墨翟(dí ) 约前479~前381 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故里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北部
墨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曾提出“兼爱”、“非攻”等 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3)宇宙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客 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 问题放在第一位。
4)教育观: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 创办私学,“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诗经》《书经》 《礼》《易》和《春秋》”。
天地万物为一
③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
自由
逍遥游的庄子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 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三)法家学派
1、代表
李悝 吴起 商 鞅 韩非子 申不害
李悝
(1)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 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课堂检测
1.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
贱A的.有是教(无A类 )
B.因材施教
C.只是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也
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
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中 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 斯同是荀子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 捷,李斯自以为不如。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 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商鞅、慎到、 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 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 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 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 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 君主地位 .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台 以柔克刚

来 以弱胜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 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老子的思想主张对我们的现实 生活有什么帮助?请举列说明。
老子的政治主张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治理老国家子就所像处养的鱼春,秋 时经代常到,鱼诸缸侯去混翻乱滚,, 统 治鱼者很强快作就死妄了为。,让贪求 无鱼厌儿,自肆由意生放长纵。 ,造 成民不聊生。在这种 情形下,老子提出了 无为思想,呼吁统治 者要“无为而治”。
墨子
儒 家——孟 子
1.后人将孔子孟子学说称为“孔孟之道”,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孟子
儒 家——孟 子
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 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 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 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 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 不挠的精神。
①经济根源: 铁器牛
耕的使用, 生产力的发 展为学术文 化的繁荣,思 想的活跃提 供了物质条 件。
历史现场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②政治根源 周王室的
衰弱,各诸 侯国为了称 霸,竞相招 揽人才,礼 贤下士,促 成了思想自 由的社会环 境。
历史现场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整顿吏治,奖励治下。改革 军事,鼓励人民习武。
墨 家——墨 子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我觉得对别人就像对自己 一样,要尽量地帮助别人, 而且不能进行不义的掠夺战 争。”
墨子
墨 家——墨 子
我认为从前的圣王尧舜禹等,他 们治理天下,统领人民,国治民安, 就是因为尚贤事能的缘故。。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8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8张ppt)
• 秦国;商鞅。
•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2
5、兵家:
兵家学派代表人:孙膑
孙膑
字伯灵 今山东鄄(Juàn)城 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
西汉竹简《孙膑兵法》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
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著名军事家,曾 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著 有《孙膑兵法》89卷,图4卷。
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
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 教。
孔子是我国第 一个主张“因材施 教”的教育家,他 承认学生个性的差 异和程度的高低, 主张在统一的培养 目标之下,注意因 材施教。
因材施教
③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 学术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言论被整理成《论语》
2)、儒家学派代表人:孟子 生活时期: 战国 历史地位:儒家代表人(“亚圣”)
4、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人:韩非子
韩非 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 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姓名: 韩非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 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历史地位: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
人物(战国法家的集大成 者)
法家思想在哪个国家经过谁践行 的最为彻底?效果如何?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7、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 重要的原因是( )
A. 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共39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作用: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打 破了贵族和王室教育垄断的局面。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成就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3、教学方法和原则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个人档案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孔 子
姓名: 孔子,又名丘、字仲尼
年代: 春秋时期 国籍: 鲁国
头衔: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个人 幼丧父、习礼乐
经历: 青为小吏,收徒办学 中从政鲁,周游列国宣主张 晚编典籍,成《春秋》
BC551-BC479
地位:至圣
思想主张
伟大的思想家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 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约BC571年~BC471年
一、老子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个人档案
春秋时期 年代: 老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楚国 国籍: 祸兮,福之所倚; 姓名: 李耳 福兮,祸之所伏。 创立的学派: 道家学派
思想观点:
《道德经》书影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无为而治” 《道德经》 (《老子》)
“苛政猛于虎”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统治者:以德治国
阅读P37“材料研读”,并思考问题。
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改善民生,弘扬正 气,社会稳定。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成就 1、创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 采用。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仁”;“爱人”;“为政以德”;办私学; 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儒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荀子 战国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
• B.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 让他自己觉悟(道家)
• C.要制定一些制度,对讲话者采取 惩罚措施(法家)
课堂小结
“从孔子那里 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 一股正气;从墨子 那里我读到一腔热 血;在韩非那里我 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 3000人。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 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 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 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万世师表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文化成就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请阅读课本P38-39页,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学派 人物
墨家 墨子
孟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哪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用? 为什么?
道法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不受重用
一、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 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今天的老子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人,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阅读史料

•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 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 停的哭泣。
为政 以德
孔子周游列国无所得, 为什么?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1、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的影响
过渡语:同学们,百家争鸣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答题,核对答案,讲评易错题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答题,核对答案,讲评易错题
要求:1、独立完成
过渡语:到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形成,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了新的局面,请看自学指导三
自学指导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背景
2.主要有哪些学派、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3.百家争鸣有何历史意义
三分钟后,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老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学习。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
本单元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上承史前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下启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本单元共五课,本课属于第五课,是在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化学习的基础上,对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变革的学习,更是为学习下一课《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各家思想学说推动了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进程。
课题
第8课 百家争鸣
日期
节次
1节
来源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
设计者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
分析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教材
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涉及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儒、墨、道、法等流派的思想学说和代表人物,百家争鸣的深远影响等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时期,文化上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0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0张PPT)
4、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
孔 子 讲 学 图
孔门七十二贤
时代: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身份:墨家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 攻”、“尚 贤”、提倡 节俭
时代:战国时期 身份:儒家的代表人物 主张:1、实行“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时代:战国后期 身份:儒家的代表人物
思考 百家争鸣的意义或影响?
学派
儒家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主张 “仁”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实行“礼治” “无为而治”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 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
校园里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 物、随手丢弃垃圾等。怎样来杜 绝这些不良行为,使同学们自觉 去创建文明校园?
第8课 百家争鸣
• • • •
时代:春秋后期 籍贯:楚国 著作:《道德经》 身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
•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 应 顺应自然 •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3、“无为而治”
有位老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 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 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未必不会是 一种福气。”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 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说不定就是一种灾祸。” 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 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 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 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 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 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 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共23张PPT)
《孟子》
道家 庄子 《庄子》
无为而治 “仁”,以德治国
仁政;民贵君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
百家争鸣有利的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 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 要而深远的影响。
你觉得哪个学派的观点和主张最能适 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法家各国为了发展封建经济,纷纷在国内变
法,以严刑峻法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法家主张 最能顺应统治者的需要。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
1、简介:老子是春秋后期 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老子认为,万物 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 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 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 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在政 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 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二、 孔子及其儒家学说
• 孔子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 出身下层贵族,大思想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 想被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被全世界奉为古代文化名人 之一。
当今的行为观点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依法治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古代各派学说、主张 (墨家,非攻) (法家韩非子,法治) (道家老子,顺应自然) (墨家,兼爱) (儒家,礼治) (儒家,有教无类)
课堂小结
道家 儒家
儒家
老子 孔子
孟子
《道德经》 《论语》

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历史》教材第七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节,详细内容涉及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尤其重点讲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主要观点及相互之间的辩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认识到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各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能分析各学派之间的异同。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学派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辨析,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四大学派的核心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教学视频片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绘画、雕塑作品,创设情境,引出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2. 知识讲解:a. 介绍诸子百家的起源和定义。

b. 讲解儒家孔子、孟子的道德仁义观。

c. 分析道家庄子、老子的无为而治。

d. 描述墨子的兼爱与非攻。

e. 探讨法家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3. 例题讲解:以“儒家与法家的争论”为例,详细讲解两派在治国理念上的分歧。

4. 随堂练习: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六、板书设计中心板书以“百家争鸣”为主题,四周分布四个学派的名称和核心思想,用不同颜色标出,形成直观对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儒家与法家在治国理念上的主要差异。

b. 举例说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是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和政治治理上的。

2. 答案:a. 儒家强调以德治国,注重礼仪教化;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严刑峻法。

b. 例子:道家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规律,人应顺应自然,如“顺水推舟”,在政治上则表现为减少干预,让百姓自发遵循自然规律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否能在实际例证中应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三、百家争鸣
1、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
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 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 诸子百家。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 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
创始人是墨子,主张:
(2)儒家:
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 人物及其思想:
顺应自然;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 转化的; 主张无为而治。 4、代表作: 《道德经》
月考结束小王考得不理想, 很不开心。请你运用老子和孔子 的思想主张如何对他进行劝说?
提示:1 老子观点,一切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2 孔子观点,要温故而知新,学习和思 考结合,学习上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等
动 脑 筋: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 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 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 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中 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 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学、“温故而知新”
老子
春秋末期
《道德 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 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学派
墨家
儒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子 孟子 荀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战争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道家
法家
兵家
(知识 拓展)
庄子
韩非子
孙武
顺其自然和民心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进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见“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主见:“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见:实行“仁政”。

荀子主见: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主见: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主见: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心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 8 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⑴学派的创始人,后期楚国人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他擅长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③政治上主见“”。

⑶学说著作: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⑴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见,疼惜民力,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主见“”;②在教学中,孔子留意和文化学问教育,③觉察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⑷学说著作:《》〔由其弟子整理而成〕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进展有格外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标准对中国社会的进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2.内容:学派人物著作思想主见儒儒家家孟子《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斗荀子《荀子》“礼治”道家庄子《逍遥游》治国要顺应和墨家墨子《墨子》主见“”“”,提倡节省法家韩非子《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权威,建立统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学说记录:《老子》(《道德经》)
《老子》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知人者智
—— 老 子 《 道 德 经
深藏若虚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欲取先予 千里之行 大器晚成
疏而不失
欲擒故纵 始于足下 功成身退

孔 子 问 礼 于 老 子 图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
1、介绍孔子
2、政治思想 3、教育成就
材料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4)材料四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
孔子的教育成就——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三、“百家争鸣”
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 开放,呈现出了一个繁荣的局面。 ——历史学家郭沫若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兼爱”、“非攻”;
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 其自然和民心。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 韩非子 法家 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
2、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
由的社会环境。
3、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 思想家。 天下大乱 礼崩乐坏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 4、阶级关系:
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
5、现实需要: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1)“仁”
( 2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 (3)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第8课百家争鸣七年级历史精品课件部编版

第8课百家争鸣七年级历史精品课件部编版

第8课百家争鸣七年级历史精品课件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第四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第八课“百家争鸣”。

详细内容包括:诸子百家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百家争鸣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起源和发展背景,掌握各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 分析比较各学派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认识到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各学派的主要思想,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重点: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争的地图,引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 讲解: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进行观点辩论。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百家争鸣的选择题、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相关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第八课百家争鸣2. 主要内容: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3. 重点: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4. 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主要思想。

(2)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2. 答案:(1)儒家:仁、礼、孝、忠;道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墨家:兼爱、非攻、尚贤;法家:法治、权谋、尚同。

(2)百家争鸣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中国的政治、哲学、伦理、科技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百家争鸣的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3张PPT)

孔子主张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主张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知新,实事求是,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满腹才学,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这不能不说是孔子一生最 大的遗憾。晚年的孔子专心整理书籍,从事教育。后来,孔 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八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
中文名:李耳 别名:老子、老聃 国籍:春秋·楚国 职业:史学家、哲学家 成就:道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道德经》
政治方面:“无为”,顺应自然。
“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
思想方面:朴素的辩证思想,一切事物 都有对立面,可相互转化。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道德经》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德经》
曲 阜 三 孔
孔 庙
孔 林
孔子: 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 府
光照现实
孔子思想的影响
韩国
澳大利亚
美国
北欧
2015年底,全球有500所孔子学院,遍布 120个国家,欧洲美洲亚洲居多。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 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 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 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 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 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影响: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影响,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动漫标准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学院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 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 里汲取智慧。”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爱 丁



大 学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 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 至2015年12月6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 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 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 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 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主张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 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 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 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 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 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 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 仁、爱人、为政以德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 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教学方法
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教无类” 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
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因材施教” 导?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
一、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 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老子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 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小知识:“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 “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 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 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 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
老子

李耳
名:
年代: 国籍:
春秋时期 楚国
创立的学派: 道家学派
思想观点: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 前471年
政治主张: 重要著作: 地位: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一、老子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 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 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 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教育成就 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 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 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 的培养目标之下,注意因 材施教。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成就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
从前孔子拜七岁的项橐(tuó )为老师,古代 圣贤尚且勤学如此,我们更应勤学好问。
老子 孔子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 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孔子的三段话, 教育我们要不断总 结和向别人学习好
学习态度
“温故而知新”
的学习方法,要具
“学而不才能
学有所成。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 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 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 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
他们的出现,成为这个时代最耀眼的一群人,他们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 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阅读书本P36,完成下面的表格。
主要著作:《道德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孔 子
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 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 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国,主要 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孔子逝世 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 孔林所在地。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温故而知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
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 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 使用和推广
社会生产力提高
新的地主阶级 改革变法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由分裂走向统一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