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老师讲:苍术白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者老师讲:苍术白术
苍术与白术大家好,今天开始给大家讲《神农本草经》
的白术。
“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本经里面的术代表白术和苍术,是两种,更偏于白术。按照古人取类比象,白术就是它整个切面偏于白色,苍术偏于青黑色,大家看看饮片炮制,这两种不同。中医取类比象白色入肺经,敛降,而苍青色属木,升发。所以从这两点说,在术的基本作用上,白术跟苍术这两种药物产生出一升一降的差别。苍术比较燥烈一些,白术润一些,这是因为白术它里面质地汁液浓稠一些,大家如果尝过的话就知道。
我们常用苍术燥湿,来推中焦湿热结聚。为什么用苍术呢?因为苍青之色,主木气生发,中焦只有木气生发上来,郁滞才能打开。所谓中土有郁滞,什么郁滞啊?中土是靠木来疏泄的,如果木不能疏土的话,就会导致土木不和,这在中医卦象中讲是剥卦,而那个土木相和是一阳来复的复卦象。所以中焦有寒湿,壅滞比较明显的话,一般不用白术而用苍术中焦禀赋不足,形质上不足,有着津血不足,一般考虑用白术。白术可以养脾精,苍术偏于振奋脾阳。这两味药在基本作用上升降是稍微有所区别的。白术,伤寒论中经常是“若大便干者加白术四两”,这是桂枝附子汤。从这点上来看,白术有润通肠道,润大便的作用,临床上很多人也这样用。脾虚大
便干的病人,经常只加生白术一味药,加二三十克,在全方之中就会产生效果。
下边按照原文给大家讲讲。
“白术味苦温”,白术苍术都是苦温的,苍术苦温稍微浓重一些,苦能燥湿。
“主风寒湿痹,死肌”,这是作用部位显示出来了。苍术白术本身是入中土的,风寒湿痹,湿为主,湿去则痹不成。痹,着而为痹。痹症必须待在一个地方,要不然邪气没法停留和凝聚。死肌呢,肌肤长期淤阻,慢慢产生溃烂,与黄芪的“痈疽久败疮”,黄芪里有个“主大风”、“久败疮”,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它可以入脾胃经,脾主四肢肌肉,可以医治溃烂。
所以临床上,痈疮溃疡,烂了一个大洞,整个肌肉都溃烂掉了,这种情况下用药得当的话,肌肉还是会慢慢长起来的。痉,是什么?伤寒论中讲刚痉柔痉,这是外感病。这里的痉指什么?是指抽搐,筋脉不和,这里主要讲的痉很多药都可以治疗,但白术治这个的不同。白术治的这个是什么?是因为中土湿聚了,津液不能荣养经脉了,导致的这种痉。这种痉一般是说白术化湿的作用,白术既能化湿,又能润养筋脉的枯燥,这是它独特的作用。但是临床上真正要治这类病的话,一般要白术茯苓干姜一块用,中土湿气燥化了以后,津
液疏达就能养筋脉了。
临证上,大家如果看过《四圣心源》的话就知道,痉证,关于脾湿
的话,黄元御用茯苓泽泻这两味药去湿止痉。大家可能说止痉都是
酸柔,酸敛啊,岂不知痉在经脉是燥,在中土是寒湿。如果中土寒湿不化的话,徒用一些木瓜四物丹参这些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楚,还是黄元御那句话,中土是从湿化还是燥化。如果从湿化了,必须立足中土为本。如果是从燥化的话,就是荣养肝木,养肝血,滋水涵木这条路。
我看房间广播里写的“配黄苓能清热安胎,什么配……”,我还要给大家提醒一句,伤寒论全篇讲的一个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察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你只要治疗对证了,砒霜大黄也能救人,治不对证了,黄芪党参也能害人。
所以清热安胎这个胎动不安是为什么?要搞清楚。如果这些搞不清楚了,妄用一些套药的话,不能无功好象也无过,其实已经有过了,只是常规的看法看不出你的弊病罢了。
你像腹泻腹胀啊,胀满分很多种。还是内经那句话“治病必求其本”。“大小不利治其标,腹满者治其标”,其实还是治本,为什么?你不知道他为什么大便小便不利,为什么腹满――当然了,本经,他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三种症状比较急,大小不利的话马上导致人身生化机制产生凝滞,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腹满化源不开,
那是更大的问题,所以说指出来
关键问题。其实每个病都是治本,没有说是治标的,不能治本的人也治不好标,呵呵。
“痉疸”,疸证一般就是湿淫于内,寒湿或湿热,造成的一一种,分为五疸。白术呢,正好是走中焦脾胃化湿,这几种疸证呢白术大
部分都可以作为佐助药。
“止汗”,什么东西能发汗?什么东西能止汗?先知道了汗是怎么出的,才能知道什么能止汗什么能发汗。如果不知道这个生理的过程,更谈不上病理了。正常的生理这个基础上产生太过不及,产生了一种病态。首先生理上这个汗是怎么发的呢。汗是取之于中焦,营卫二气化生,开达于肌表,全身毛孔开达作汗。白术这味药啊,是从中土化湿,中土一旦湿了就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脾不升,一种是胃不降。脾湿胃燥,脾属阴,胃属阳。胃本身是燥热之性,所以胃是怕燥的,所以要润降。脾呢,脾本来属阴,三阴之气要升达呢又不能缺乏阳气。这是它们两个的治法之常。但是有的时候,脏腑精气匮乏就要润。养脾精的话,要用些大枣白术,那是另外说的。
为什么会止汗呢?营卫二气开发于外,营气开泄,卫气收敛。营卫二气都是开发于中焦的,营卫二气不足的话,就会产生两种情况。第一种卫气不足,营气过于开达,就会产生汗出。另外一种是营气不足,不能开达,不能够营润皮肤肌腠,产生皮肤干燥的疾病。卫气不足的话,开达向外,力不足的话,第一个体现就象射箭一样,劲道不足,射了一半就没劲了,开达到肺部以后,它没有足够的力量敛降。这时在上阳气不足就会导致,第一方面怕风怕冷,易于出汗,一活动就多汗卫气不足呢,营气过于开达,导致平常的自汗。
下边一条“止汗除热”,除什么热?营卫之气,只能发而不能收的
话,滞于半途则发热。白术治疗的发热,是典型的甘温除大热,其实甘温不能除大热,只能除小热,辛温才能除大热。甘温除热这一点在东垣的学说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是补中益气汤。这个白术治的甘温除热恰恰反应了这点,至于说辛温除热,姜附一类的那是元阳离脱,那个是暴热,比这个厉害,姜附除的热跟这个还不一样。辛温啊不是除大热的,是除暴热,亡阳厥脱的这种热,都是暴热,一下子就起来,特别高,或者炽热,就是说莫名其妙地产生高烧。甘温除热是中焦不足,徐徐热,其实是阴虚热。为什么叫阴呢? 三阳之气敛降不下来了。左路是升阳,右路敛降阳气。黄元御先生左路温升用的是姜桂附,但又不能缺乏生地首乌当归白芍,这滋阴统统归于温升阳气,为什么?万物生长,靠阳光,更离不开雨露。所以中土能够运化的基础上,既要有姜桂附的温燥,又要有归芍生地首乌的敛凝,只有底下肾气封固好了之后,元阳才能升达,这就是滋水涵木。
今天讲的黄芪白术也是一样,是把中焦之气升达上去,只有充分升达才敛降。中焦中气不足的话,不能开的话根本谈不上敛降,开降是同时的,有开才能有降。黄元御先生把黄芪白术人参右路敛降,中土开达敛降,对于很多右边的疾病,阳气不能收敛的疾病,中上二焦气不化足的话,考虑用参芪术来开化源,紧跟着上焦三阳之气就能敛降。这点在郑寿全先生的书中也有体现,他的当归补血汤,以及还有个别的补阴的例子,阴虚病例里经常用到黄芪,而在温阳的病例中很少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