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人格魅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的人格魅力

参考书目: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1——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1989

蔡建国.蔡先生纪念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

周天度.蔡元培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蔡元培先生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位民国人物,他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政治活动、教育实践与学术研究中写有许多论著,对近现代具有十分突出的影响。1940年3月5日9时45分逝世,享年74岁,遗体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这时各方吊唁如雪花飘飞,毛泽东在慰唁其家属的电报中指出:“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遽归道山,震悼曷极!”周恩来对他的挽联则是: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这是一种肯定,一份惋惜,一样不舍。现在我想引用这样一段话来简单介绍蔡先生的一生。“窃念先生清末从事革命,提倡民权;民六任北大校长,网罗人才,兼收并蓄,学术思想,主张自由。伟大的五四运动,实先生提倡诱掖,导其先路。九一八后,与宋庆龄、杨杏佛诸先生等发起人权保障同盟,从事挽救青年志士,似图保留国家元气;虽为强暴所威胁,而气不为之沮。七七抗战以来,先生老矣,犹谆谆以精诚团结,言信行果,训诫国人。”

蔡先生学贯中西,融哲学、美学、科学于一生,代表着中西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国革命中揭示自由博爱之理想。蔡先生的人格魅力,我认为是综合他的性格、气质、能力和道德等多个方面深深吸引大家的无穷力量,因此我就简单地从中西两个方面来说说蔡先生的人格魅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

1.负责

蔡先生受传统文化教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勇往直前、不畏强暴、勇于任事、敢于负责,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傅斯年在《我所敬仰的蔡先生之风格》一文中写到:“在五四前若干时,北京的空气,已为北大师生的作品动荡得很了。北洋政府很觉得不安,对蔡先生大施压力与恫吓,至于侦探之跟随,是极小的事了。”面对大家劝解退陈独秀之聘,他郑重地说:“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在得知国务院发出密电命令中国代表在合约上签字时,他立即告诉学生代表,并召集全校教职员商议挽救办法。五月四日学生被捕后他立马联合十三所大专院校的校长着力营救被捕学生,“愿以各校校长本身待罪”、“绝不使少数学生受罪”。之后在军阀势力的压迫下辞职离京,他不是怕惹事,他的离京是为了保护学生,因为军阀政府把他看成是学生爱国运动的支持保护者和后台。在南下途中为了消除学生们的误解,他特地写了一份信,“仆深信诸君本月四日之举,纯出于爱国之热诚,仆亦国民之一,岂有不满于诸君之理。惟在校言校,为国立大学校长者,当然引咎辞职。”

2.清廉

蔡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廉洁奉公,为国尽忠、为众服务,他不愿做官、不想发财,他几任要职,却不敛财,他提倡勤工俭学,曾过着半工半读的清苦的学习生活,后来领导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并成立了华法教育会。

当他受命担任教育总长时,有人身着礼服前来道贺,他却正在洗衣服,出来相迎是一身短袄两手肥皂泡泡。面对窘态,他轻松说到:“没关系,有劳诸位了,请里边坐,我为着没事,就旧事重作,随便洗洗衣服,只可是难为诸君了!”在北大时虽领着600元的月俸,但因为常常救济有困难的朋友和同事也终年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后,因应酬增多时常入不敷出,经管人员就自动给他增加了200元,发现后被蔡先生当场推拒并训诫了经管人员。他认为人生着是为了尽义务而不是享权利,一个人应该努力做到克勤克俭,养成廉洁的品格。到他晚年,全家竟租房子住,连书籍都无处安放。他们家生活拮据,最后的治丧经费都是大家筹集的,蔡先生却安平乐道、不附权贵。

二、法国革命自由等理想

1.斗争

蔡先生从参加暗杀团、创立光复会,到反蒋组织民权保障同盟,他的一生是执着抗争的一生。他在《民权保障之过去与现在》的讲演中指出:国难时期,不许人民要民权,只要人民尽义务,这更不对。试问人民生命财产言论等自由都被剥夺了,还望他们从何尽他的义务去呢?……还有,在这国难期间,我们欲图抵抗,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其所以没有的最大原因,就是人才缺乏。培植人才,不是容易的事。原有的就嫌不够,还要求他多起来,那能再去随便捕杀,随便摧残呢?这反应了民权保障同盟的主要任务是营救政治犯保护人才。这些活动是对蒋介石统治的强烈不满,鲁迅曾说:“近来中国式法西斯开始流行了。朋友中已有一人失踪,一人遭暗杀。此外,可能还有很多人要被暗杀……”,在这种情况下蔡先生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原则,继续与蒋介石国民政府抗争为保障人权而进行活动。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蔡先生组织治丧委员会并担任主席,撰写挽联: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他在葬礼上首先发表讲话,讲话中公开批评国民党反动派迫害鲁迅。在当时白色恐怖严重的上海,为鲁迅治丧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他的勇敢是友谊的见证是一种难言的抗议。

2.自由

在任北大校长期间,蔡先生力图改变原本的官僚气息,认为大学的学术研究的地方而不是进官的阶梯,他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他认为大学时“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吸收各家让其自由发展,思想交锋;反对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思想专制。因此在担任校长职务后立马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聘请了李大钊、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等进步人士以充实教员阵容。同时他还任用那些政治上保守但学术造诣杰出的学者,如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等。他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用。他告诫学生,“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和刘先生的国学,并不要你们也去拥护复辟或君主立宪。”当时的北大学术是自由的,《新青年》和《国故》对阵,开创了学术研究的自由之新风。

3.平等

男女平等:1900年蔡夫人王昭病逝,很多人关心他的婚事帮他续弦。蔡先生为了改革社会风气、倡导男女平等,提出五条择偶标准:一、女子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子可改嫁;五、夫妇如不合,可离婚。

人人平等:蔡先生任北大校长期间,他毫无官架子,处事常怀平等心态,他说:“同是工作,并无贵贱之别,不过所任有难易,故工资有厚薄耳。”刚一入校,校役们在门口恭恭敬敬地排着队向他行礼欢迎他,他却一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的惯例,脱下帽子规规矩矩地向他们鞠躬行礼,而这样的行为一直保持着。在学校中他主张师生平等、上下平等、男女平等,如北大提倡女子教育并于1920年接受九位女生旁听开了女禁。同时他提倡劳工神圣,认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4.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