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桃花源记及其他六朝文学的经典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SHANDONG NOR M AL UN I VERSITY(H um an ities and Soci a lS ci en ces) 2010年第55卷第1期(总第228期)

2010 Vo.l 55 No .1(General No .228)

桃花源记并诗 的!志怪∀笔法与!田园∀意象

*

张振云

(山东经济学院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 陶渊明 桃花源记并诗 既有真实而浓郁的田园风情,又弥漫着一种虚无飘渺的神怪色彩,既有志怪故事的叙事特征,又有文人诗的补充和点缀,作为六朝文人志怪书的集大成之作与其他田园诗相映生辉,诠释着诗人!任真∀、!自然∀的生活现实和生命境界。

关键词: 志怪笔法;田园意象;自然中图分类号:

I 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10)01-0079-04

*收稿日期:2009-07-08

作者简介:张振云(1972# ),女,山东德州人,山东经济学院文学院讲师。

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并诗 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1]

,与魏晋南北朝志怪书有千丝万缕的联

系。这篇诗文中的!记∀,与 搜神后记 卷1中的!桃花源∀故事高度雷同。 搜神后记 作者一直有较大的争议。本文在比较各家观点的基础上,采取蔡彦峰 <搜神后记>作者考 中的考证结果,即 搜神后记 1卷本为陶渊明所作,10卷本为后人在1卷本基础上所辑

[2]

。由此推论, 搜神后记 中

!桃花源∀确定为陶渊明所作无疑,其与 桃花源记并诗 中的!记∀只是同一故事的小有出入的不同版本而已。因为!记∀与!诗∀为一篇之整体,本文从其故事内容以及书写笔法的志怪特色着眼,将陶渊明所作 桃花源记并诗 列入魏晋南北朝志怪书之列。现将 桃花源记并诗 全文抄录于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79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搜神后记中的!桃花源∀故事,除了结尾将刘子骥换为太守刘歆外,其他内容基本相同,而这种人物的转换亦不违背文章主旨。 搜神后记中除了!桃花源∀之外,还有卷1的!韶舞∀及!长沙醴陵穴∀记述与 桃花源记并诗中之!记∀相仿。

!韶舞∀曰:

荥阳人姓何,忘其名,有名闻士也。荆州辟

为别驾,不就,隐遁养志。常至田舍,人收获在

场上。忽有一人,长丈馀,萧疏单衣,角巾,来诣

之,翩翩举其两手,并舞而来,语何云:!君曾见

韶舞不?此是 韶舞。∀且舞且去。何寻逐,

径向一山,山有穴,纔容一人。其人命入穴,何

亦随之入。初甚急,前辄闲旷,便失人,见有良

田数十顷。何遂垦作,以为世业。子孙至今赖

之。

!长沙醴陵穴∀载: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船取樵,见岸

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

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

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纔容人。行数

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3]。

另外,刘敬叔 异苑卷1亦有类似记述:!元嘉初,武溪蛮人射鹿,遂入石穴,才容人,蛮人入穴,见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森果蔚然,行人翱翔,亦不以为怪。此蛮于路斫树为记。其后茫然,无复仿佛。∀任昉 述异记卷下亦载:!武陵源在吴中,山无他木,尽生桃李,俗呼为桃李源。源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传秦末丧乱,吴中人于此避难,食桃李实者皆得仙。∀此外,有关地理书中也有相似记述。如 太平寰宇记卷73 彭州%九陇县%白鹿山条引 周地图记曰:!宋元嘉九年,有樵人于山左见群鹿,引弓将射之。有一麛所趋险绝,进入石穴,行数十步,则豁然平旷,邑屋连接,阡陌周通,问是何所?有人答云:&小成都。∋∀[4] 太平御览卷54 地部十九%穴引南朝黄闵 武陵记曰:!鹿山有穴。昔宋元嘉初,武陵溪蛮人射鹿,逐入一石穴,穴方可容人。蛮人入学,见有梯在其旁,因上梯,豁然开朗,森果蔚然,行人翱翔,不似戎境。此蛮乃劈树记之,其后寻之,莫知所处。∀[5]可见, 桃花源记并诗中所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颇广,!桃花源∀已经成为其时文人士子心中!理想国∀的标志意象。而地理类书中所载遗址则强化了故事中地点、人物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又强化了故事的地域性,地域性文化景观又突出了故事的民间意味,与桃源中的村社描写彼此呼应。

然而,志怪故事中的!穴∀,大多是作为仙境的标志性意象,仙境自然是道教的内容,陶渊明在 桃花源记并诗中,却将仙境从远离人间的地方转移到有迹可循的民间的村落,将宗教信仰的象征还原到现实中的充满泥土气息的真实世界,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变为荷锄而归的农人,把道教神仙与文人士子的文化传统一并回归到鸡犬之声相闻的田园,这种回归里体现的是一种更为彻底的对民间小传统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之所以更为彻底,是因为民间的田园生活形式已经深深地融入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田园∀已经成为陶渊明心灵世界中的最基本意象,成为陶渊明心中的胜似仙境的乐土。诗文语言的质朴源自诗文中意象世界的质朴,诗文意象世界的质朴又源自心灵的质朴,心灵的质朴则源自生活的质朴。陶渊明躬耕田园,自己!种豆南山下∀,因为!草盛豆苗稀∀,所以!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田间小路狭窄,路旁长满茂盛的野草,草叶上晶莹的露水沾湿了诗人的衣裳,农人的形象和田园场景跃然纸上,情趣盎然。这首诗里的场景,宛然 桃花源记并诗中的!桃花源∀,而诗人自己则颇似!武陵渔人∀所见桃源中人。看着被露水沾湿的衣裳,诗人感叹!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之!愿∀,应该是他!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的选择能够最终不违背自己的内心的真正所求,也恰如他在 饮酒诗中的!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的告白。陶渊明诗文中的!旧谷∀、!园蔬∀、!桃李∀、!瓜田∀、!桑麻∀、!荒草∀、!豆苗∀、!东篱∀、!方宅∀、!草屋∀、!茅簷∀、!敝庐∀、!停云∀、!时雨∀、!好风∀、!故老∀、!稚子∀、!比邻∀、!田父∀、!秋菊∀、!归鸟∀、!青松∀、!幽兰∀、!清风∀等意象,即是田园生活与归隐精神的自然融合,这种种融合在一起的意象,与 桃花源记并诗一起构建着诗人的现实生活和理想世界。可以说,陶渊明的诗歌中大多数都在描写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这所有的诗句均可以作为!桃花源∀的注脚。 桃花源记并诗中的!诗∀不仅此篇中一首,而是包括陶渊明所有的涉及田园生活的诗作。

但是,诗人的真实生活与理想的!桃花源∀毕竟有着差距,真实的田园里还有着战乱、贫困、疾病、饥饿以及岁月的流逝、意外的灾难,这些都是诗人所不能逃避的,是魏晋南北朝时人都无法逃避的。这些,诗人心中亦十分清楚,如其诗文中所言:!田家岂不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