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历史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少看电视剧。
偶尔看上几集。
尽管很少看,但是依然发现了一些问题,常常因此被搞得了无兴趣。
这些错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穿帮”,如《天龙八部》中段誉竟然戴手表的那种失误,而是在设计情节时出现了问题。
我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导演文化修养还是不够,很多历史事实都不知道,以至于产生了这些错误。
下面列举几处近期发现的问题,如果有相关人士能看到,算是个提醒吧。
1.《中国兄弟连》
情节:国民党军队有一部电台,苦于没有电源而无法和上级联系。
于是曲连长带着新四军偷袭鬼子驻地,从日本鬼子的摩托车上为国民党的电台抢得一块电瓶。
问题:电视上的抢到的电池只有巴掌大小,怎么可能用于电台?即使对付着能用,又怎能连续使用那么久?若干集以后,还有一个剧中人物说“电池没电了,无法和上级联系”的情节。
事实:抗战期间,国民党团级部队如果配备的电台,就是15W的电子管电台,《兄弟连》中的连级一般不配电台。
即使特殊情况配备了,也是这种15W的。
看电视中电台的体积,就是这个规格的电台。
如果是15W的电台,那么以电子管的效率,整机的功耗至少有150W,一般来说要200W以上,基本上都要用发电机供电,如手摇发电机。
如果用12V 的电瓶,电流要有12-20安培,一块现代大排量摩托车上常用的10安时的电瓶,只能连续工作半小时左右。
电视剧中新四军抢到的电瓶只有计算机光驱大小,即使按照现在的制造水平,这只电瓶的最大容量只能做到5安时左右;而在30-40年代,容量至少要降低一半,也就是2-3安时。
如果用这块电瓶给电台供电,就算能用(电压不对),充满电的情况下工作时间最多10分钟,还用等到联系好多次以后才发现电池没电?
虽然那时电台也有电池供电的,电压24V,使用的是空气电池,但是电池箱的体积要相当于一套打包的行军被褥那么大,持续供电时间4~5小时。
另外,那时候没有固体铅酸电瓶,运输要很小心,不能让电瓶长时间的倾斜或倾倒。
但看我们的战士,拿过来之后在手里还翻来覆去地摆弄,然后往怀里一揣就拿走了。
2.《5号特工组》
情节:我们的地下党袭击了修电话的工人,假扮成工人到一个老板的家里,以修电话为名,在电话里安装了一个一元钱硬币大小的窃听器。
问题:上世纪7、80年代以后的窃听技术,怎么用到了抗日战争期间?而且这个窃听器在后面的情节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事实:那时候的窃听手段很落后,根本没有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现代无线窃听器。
以这个子虚乌有的情节为基础再去编排以后的故事,整个电视剧的基础都要被动摇了。
3.《薛仁贵》
情节:大约是23集,薛仁贵的妻子在家被两个地痞调戏,仁贵之子薛丁山用弹弓打跑了地痞,救了妈妈。
问题:从外形上看,弹弓的两个皮条是黑色的柔软材料,很像橡胶制品。
唐代中国有橡胶吗?如果不是橡胶,唐朝还有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事实:橡胶是在1904年才被引进中国开始种植。
即使是欧洲人第一次发现印第安人使用橡胶,也只是几百年前的事情。
电视剧中的弹弓,真想不出是什么材料制造的。
4.《神探狄仁杰》
可能是看的集数最多,所以从《神探狄仁杰》中发现的问题最多。
情节:东柳林镇的村子,发现了一桩屠村惨案。
晚上,狄仁杰命狄春放出信鸽同权善才联系,狄春惊讶地发现信鸽丢了。
问题:那时候中国有信鸽吗?
事实:通过对中国野鸽、驯鸽、信鸽、传书鸽及海外舶鸽相关记载的详细考证,现已确认中国信鸽通讯始自张九龄,是他独自完成了中国第一只信鸽的驯化和使用。
张九龄,唐开元年间的中书令,生于公元678年,卒于740年,生卒
年月均在狄仁杰之后,他12岁时狄仁杰去世。
那么有可能张九龄在12岁时已经完成了信鸽的驯化,而且已经被传播应用吗?因此那时候狄仁杰不可能用上信鸽。
情节:一个表面清廉的贪官在狄仁杰来访时,用土豆作为主食招待狄仁杰,以显示自己平时吃得更差。
问题: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栽培土豆?
事实:中国自明代才从欧洲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土豆,唐朝根本没有。
唉,有那么多的东西可以有,我们的导演为什么就钟情于土豆呢?
还有一个情节以外的失误:圣历三年(公元700年)九月,狄仁杰病逝,年71岁。
武则天为之全国举哀,废朝三日。
而《神探狄仁杰》中的一些故事,已经到了武周长安年间(公元701-705年)。
虽然是文学创作没必要很深究,但为什么不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提前几年,更合逻辑呢?
写到此,忽然想起了这样一个笑话,算是结尾。
爸爸对孩子说:宝贝别哭,你要什么爸爸都给你,山中的珍禽异兽爸爸去给你捉、天上的星星月亮爸爸去给你摘!
孩子哭着说:那些我都不要,爸爸我饿,我想要吃饭。
爸爸一听,啪地给了儿子一巴掌,骂道:没出息的东西,要什么不好,为什么专挑爸爸没有的要!
刚才陪家人看《薛仁贵》,里面也出现了使用信鸽的情节。
看来,这样的错误还真常见啊!再有,信鸽只能往它熟悉的固定地点传信,薛丁山的师傅从未去过薛丁山的家,如何训练这只信鸽飞往薛府?
另一个错误:薛仁贵被削职为民之后,为何大门上还有“并肩王府”这样的牌匾?既然削职为民,那就不是王爷,门口的牌匾应该改为“薛府”才对。
我发现影视剧中常常犯一些低级错误。
而且因为这些错误,我曾经被害的好惨!
一、《大汉天子》
1、剧中淮南王刘安造反差点成功,而历史上的刘安谋反还在策划中就被告发,很快就被镇压。
2、雷被是刘安造反的检举者,在剧中却成了带兵造反的头子。
3、淮南王刘安谋反在剧中的扭曲,使平阳公主的死极其荒谬。
4、卫子夫本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妓,在剧中却成了平阳公主的侍女。
5、剧中司马迁打算把东方慧写进《滑稽列传》,而《史记*滑稽列传》中姓东方的只有东方朔一人,根本不见什么东方慧。
6、年轻的刘彻在剧中自称武帝。
(他好有先见之明,连自己死后的谥号都知道)
7、窦婴人品正直品德高尚,在剧中却成了不折不扣的小人。
8、霍去病本是卫青的二姐的儿子,虽是私生子却从小生活富贵。
但在剧中他却出身贫寒而且是卫青认的外甥!
9、卫青在和平阳公主结婚前已经有3个儿子,在剧中与公主结婚时却是十几岁的独身少年!难道是编剧吃了卫青的3个儿子!
二、《铁齿铜牙纪晓岚》
犯了最基本的原则性错误:剧中乾隆、纪晓岚、和珅年龄相仿,而真实的和珅比乾隆、纪晓岚年轻的多,和珅的父亲和乾隆、纪晓岚年龄相仿。
三、《还珠格格》
1、原则性错误:是“还珠公主”而不是“还珠格格”。
清朝皇帝的女儿叫公主,王爷的女儿叫格格。
其中皇后所生的女儿称固仑公主,妃嫔的女儿和皇帝的义女称和硕公主。
因此还珠格格被降了级,应该是和硕还珠公主。
2、剧中女性头上那个大大的头饰叫大拉翘,出现在清朝末期。
而剧中的乾隆时期是根本不可能有的。
四、《汉武大帝》
司马迁被受宫刑后居然长胡子,简直是胡演啊!
五、《康熙微服私访记》
致命性错误:康熙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密折制度,根本不可能,也没必要微服私访。
六、《康熙王朝》
1、大玉儿在剧中自称孝庄,她好有先见之明,连自己死后的谥号都知道!
2、剧中康熙收复台湾时,已经有四五十岁,而清政府收复台湾是在1683年,康熙生于1655年,当时只有18岁。
3、剧中康熙的女儿蓝齐儿被封蓝齐格格,嫁给葛尔丹时被封和硕公主,这显然没有弄清公主与格格的关系!
七、《贞观长歌》
1、贞观三年,太子才13岁,他没有结婚,也没有监国。
2、李恪不是蜀王,而是吴王,(李世民没有封过蜀王)。
3、侯君集的女儿没有嫁给太子。
4、太子并是个软弱无能的人,他很有思想,只是他不遵守自己作为太子的本分,胡做非为,所以李世民废了他。
5、与太子争夺皇位的不是李恪,而是魏王李泰。
6、岑文本只是一个中枢侍郎,他不可能是皇帝是近臣。
(诸如此类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在这里只列举几个明显的)
后记:影视剧中固然可以有文学创作,但我认为创作的前提是尊重历史。
创作者不能扭曲历史,造成老百姓对历史的误解,甚至扭曲,导致许多不良后果的发生!也许有的编剧会辩解他们的作品属于戏说,难道戏说就可以篡改历史吗?他们所谓的戏说,已经在无形中误导了老百姓,后果极其严重!大多数老百姓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没有把它当成戏说,而是把它当成真正的历史!这点对学生的影响尤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