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海洋环境生态学)
海洋生态系统.ppt
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海洋资源类型主要有:
一:化学资源 二:生物资源 三:矿产资源 四:海洋能源
如何合理利用
一是制定并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突出加强对海洋生态功能 区的保护和管理,完善省、市、县三级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体系,规 范海洋功能区划编制、修改、审批程序。推进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二是加强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水平。发挥海洋资源 优势,建立良性循环的海域农牧生态系统。根据浅海滩涂养殖容量调 查成果,制定养殖规划,确定合理养殖规模
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
•海洋覆盖了地球2/3的面积,海洋对人类有着重要而深远的 影响,能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1.海洋孕育了生命
浩瀚的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为生物提供广阔 的生存空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2.海洋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
海洋孕育着大量的生物。地球动物的80%生活在海洋中,海洋生 物种类繁多,整体地球的生物生产力,海洋占了87%,相当于 1.339亿t有机碳。
7.在预测天气、控制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洋和大气是相互联系的,地球上的气候受海洋状况影响。自然 界的风、雨、云、台风、海浪、大洋环境主要是由于海洋和大气 层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们通过研究近水层大气和海洋间相互作用 的机理,研究海洋表面的海流和深层环流状况来预测天气。 海水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交换起着调节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作用, 这种动态平衡能够控制气候的转变。目前世界所排放二氧化碳一 半以上被海洋吸收,这一功能正在因全球变暖而削弱。但可以肯 定,如果没有海洋,地球生态环境早已不适于人类生存了。
又如海岸活动,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 排入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 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类型 - 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类型
5.0 0.0
S1表 S2表 S3表 S4表 S5表 S6表 S7表 S8表 S9表 S10表 S11表 S12表 S13表 S14表 S15表 S16表
大辽河河口2009年9月份水体盐度分布图
水体盐度
河口盐水楔活动规律
深度(m)
3
4
5 盐度 6
7
8
5 海洋环境生态学
5.1 海洋环境生态学概述 5.2 海洋生态环境及其要素 5.3 海洋生物生态类型 5.4 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5.5 海洋物质生产与能量流动过程 5.6人类活动与海洋生物生态响应
5.4 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5.4.1 河口生态系统 5.4.2 海湾生态系统 5.4.3 沼泽林生态系统 5.4.4 海草床生态系统 5.4.5 红树林生态系统 5.4.6 海洋极端生态系统
芦苇沼泽海岸
5.4.3 沼泽林
大米草:1960s美国引进,禾本科大米草 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株高一般为3070厘米,最高可达1米多
淤泥海岸生长的大米草群落
淤泥海岸生长的盐蒿植物群落
5.4.4 海草床
海草:生活在温带海域沿岸浅水中的单子叶 草本植物。有发育良好的根状茎,叶片柔软、 呈带状。中国海有14 种,如喜盐草、大叶 藻等。 常在沿海潮下带形成海草场,生产力高。
0
-1
-2
-3
-4
-5
-6
-7
S10站
大辽河河口2009年5月份S10站水体盐度的垂直剖面图
5.4.1 河口
河口生物 河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河口生物多样性 河口生产力
思考?
1. 为什么河口既是高生产力区,又是生 态敏感区?
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 《生态学》课件
20
21
(二)常见生物群落 湖泊、池塘等静水水体生物群落一
般呈带状分布,按照静水栖息地的3个生 境类型,静水生物群落可分为沿岸带群落、 敞水带群落和深水带群落,这些群落的相 对重要性主要决定于水体中3个生境的相 对大小。一般说,沿岸带是池塘的主要 生产区,而湖泊和水库的主要生产区则 是敞水带。
8
4.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不但酸、碱、盐可以溶解于其中,
一些有机物也能为水所溶解,从而为水 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源。
9
5. 水中的溶解氧较大气中的含量 少许多
这样的条件限制了水体生态系 统中大量生物的基础代谢水平,使 得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活动有着 与陆地生态系统不同的模式。
10
二、水域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3
3. 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它们把
已死生物的各种复杂物质,分解为可供 生产者和消费者吸收利用的有机物和无 机物,因而在海洋有机和无机营养再生 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们本身 也是许多动物的直接食物。
14
4. 有机碎屑 有机碎屑来源于未被完全摄食或
消化的食物残余、浮游植物在光合作 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部分低分子有 机物以及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颗粒性 有机物,也作为食物为某些动物所利 用。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除了以初级 生产者为起点的植食食物链外,还存 在以细菌为基础的腐殖食物链和以有 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
6
2. 水的比热容较大,导热性能差 水温,尤其是大洋水温,比陆地稳
定得多。如温带海域全年温度变幅一般为 10~15℃,两极和热带海域仅约 5℃,同 时水体对于其周围环境的温度调节也极为 显著,例如海滨城市日常温度变化较内陆 城市小。
7
3. 光线在水中的穿透力比在空气中小
中国海洋大学课程大纲-海洋环境生态学【海洋环境生态学课件】
附件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生态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Marine Environmental Ecology)【开课单位】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090523211417 【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48 (理论48 实践0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一)教学对象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人为干扰下海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规律以及受损海洋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重点掌握海洋生态学基本理论、海洋生态环境受损与生态监测评价方法、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知识。
了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生态失1衡现象,培养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备将来从事与海洋环境、生物资源以及生态学相关的研究以及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修读要求海洋环境生态学为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基础教育层面必修课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基础教育层面选修课。
该课程主要依据生态学原理,着力阐述和介绍人为干扰下海洋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变化过程、规律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理论和实践问题,突出了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间的交叉和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学生应具备生态学的视野、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论,从而来认识、研究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海洋环境问题。
(三)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二、教学内容(一)绪论1、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2、教学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形成与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2✧理解:目前面临主要海洋环境问题。
3、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理解主要海洋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
4、其它教学环节:无。
(二)第一章海洋生物与环境1、主要内容:地球上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概念;海洋环境与主要海洋生物类群;主要海洋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2021年整理)海洋生态学2009完整版
(完整)海洋生态学2009完整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海洋生态学2009完整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海洋生态学2009完整版的全部内容。
一、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之间以及海洋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二、海洋生态学围绕着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课题进行了空前规模的研究。
研究成果为:(本题只需记下大点,内容课堂上后面的章节都讲了,自己发挥就可,不用死记硬背)1、海洋初级生产力总量的研究方面(1)将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于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2)近20年来,随着海洋调查和研究的深入,发现:一些超微型浮游生物在初级生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70年代以前过低估计了海洋初级生产总量的水平(少估算了浮游生物输送到海水中的部分)2、微型和超微型浮游生物的研究发现许多过去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的微细生物.蓝细菌3、新生产力与物质通量研究方面首先:1967年提出了“新生产力”的概念,认为初级生力应包括再生生产力和新生生产力两部分.意义:与生物泵联系,对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的调节有重要意义其次:C与其他生源要素(N、P、SI等)在不同海洋界面的通量研究日益受到重视4、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研究方面Ryther1969年提出大洋食物链,沿岸大陆架和上升流区食物链三种类型并估计它们的生态效率;食物网研究中提出生物粒径谱5、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环研究。
海洋异养微生物既是分解者,也是生产者。
除了二条经典的能流途径--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外,提出了微食物链和微型食物网微型生物食物环:DOM-细菌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6、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方面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目的:(1) 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2)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3)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7、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Global Ocean Ecosystem Dynamics, GLOBEC)GLOBEC科学研究涵盖了物理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化学海洋学和资源生态学(或称渔业生态学)等多个学科,更重要的是侧重于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
海洋生态系统
树立保护海洋动物生活环境的 意识
•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的有斑海豹、北 海狮、北海狗、长须鲸、座头鲸、黑露 脊鲸、灰鲸、江豚、蠵龟、绿海龟、玳 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黄唇鱼、松 江鲈鱼、克氏海马、文昌鱼、虎斑宝贝、 冠螺、大珠母贝、鹈鹕、鲣鸟、海鸬鹚、 黑颈鸬鹚。属于国际性保护的生物种类 有鲸类、大砗磲以及珊瑚礁生态系和数 十种鸟类。
第六章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 海洋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 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叫做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的几种类型
海洋生态系是全球生态系的一个主 要的子பைடு நூலகம்统。 沿岸、海湾、河口生态系 藻场生态系 红树林和沼泽湿地生态系 海岛生态系 外海及上升流海洋生态系
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树立保护海洋动物生活环境的 意识
• 目前正在考虑需要增加保护的珍稀 物种有海豆芽、酸浆贝、中国鲎、 龙虾、海马、半索动物(柱头虫类、 舌形虫类)、散触毛虫、椰子蟹、 海蛙和金丝燕等。
人为因素 漏油是比较大的人为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过度捕捞使产出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受 能力,进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海水养殖业缺乏总体规划 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城市废水的 排放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人为地从外海域引种等破坏了海洋生态 系统 自然因素(自然灾害,海啸和厄尔尼诺)
树立保护海洋动物生活环境的 意识
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洋学特征及其研究方法
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洋学特征及其研究方法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的加剧,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以及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1. 多样性。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浅海、深海、近海、远海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涉及海洋水体和海洋底栖生物等多个层次的多样性。
2. 动态性。
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非常复杂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动力学,例如海流、季节变化、生物群落等的变化。
3. 脆弱性。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更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变化、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4. 联通性。
全球的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网络,各个海域之间存在很多联系,例如洋流的流动、生物的迁徙等等。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1. 采集海洋样品。
采集海洋样品是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
采集的样品可以是水、沉积物、生物等,在实验室中对这些样品进行分析和测试,可以了解海洋中的环境参数、化学成分和生物组成等。
2. 生态学调查。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监测,记录下生物群落的结构、生物量、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等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出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状态,帮助我们了解现状,进而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3. 模型模拟。
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比较复杂,用模型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和模拟,可以模拟出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组合方法。
海洋生态系统研究需要多学科多技术的配合,如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可以有效降低研究成本和提高研究效率。
海洋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研究就像探索地球的未知区域一样,充满着无限的挑战和激动。
只有我们不断的抽丝剥茧,不断地探索,才能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海洋环境生态学习题
第三章海洋生物生态类群1. 简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1)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薄弱或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随水流移动。
2)浮游生物的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2. 按个体大小可将浮游生物划分为哪些类别?这样划分的类别有何重要生态学意义。
答:1)按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①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2μm;②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2-20μm;③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20-200μm;④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200-2000μm;⑤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2000μm-20mm;⑥巨型浮游生物(megaplankton):>20mm。
2)在研究海洋食物链能流时,按大小划分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这种大小等级划分往往包含相应的摄食者—被食者的营养关系。
3. 海洋游泳动物包括哪些主要门类?说明鱼类生活周期中的洄游行为及其意义。
答:1)海洋游泳动物主要包括:鱼类、甲壳类、头足类、海洋爬行类、海洋哺乳类2)①鱼类洄游行为:洄游(migration)是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些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水平移动。
洄游也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
洄游是长期以来鱼类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结果,也是鱼类内部生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必然反应。
通过洄游,更换各生活时期的生活水域,以满足不同生活时期对生活条件的需要,顺利完成生活史中各重要生命活动。
或: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的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规律地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它们对生殖、索饵、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鱼类的这种习性和行为叫作洄游。
海洋生态系
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01 简介
03 系统组成
目录
02 研究简史 04 类型划分
05 生态特点
07 深海鱼
目录
06 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系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一词,系英国 A.G.坦斯利于1935年提出。在此之前,德国K.A.默比乌斯(1877)和美国S.A.福布斯(1887)曾分别用生物群落 (Biocoenosis)和小宇宙 (Microcosm)这两个词,记述了类似坦斯利所说的内容。
简介
海洋生态系 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广义而言,全球海洋是一个大生态 系,其中包含许多不同等级的次级生态系。每个次级生态系占据一定的空间,由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通过 能量流和物质流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海洋生态系的分类,目前无定论,按海区划分,一般分为沿 岸生态系、大洋生态系、上升流生态系等;按生物群落划分,一般分为红树林生态系、珊瑚礁生态系、藻类生态 系等。
海洋生态系统的划分比陆地上要困难得多。陆地生态系统的划分,主要是以生物群落为基础。而海洋生物群 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流动性很大,缺乏明显的分界线。但是海洋环境是有不同的分区,各分区也都有各自的特 点。
由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还没有一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系统划分方案。据十多年来的工作,有 以下划分:沿海区有河口生态系统,沿岸、内湾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草场生态系统,藻场生态系统,珊 瑚礁生态系统等;远海区有大洋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海底热泉生态系统等。其中,以上 升流生态系统,沿岸、内湾生态系统,以及河口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做得多些。
第4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2)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功能
6
二、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1. 物种结构 2.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7
1. 物种结构 生态系统中,除了在生物群落中介绍的优势种、 建群种、伴生种及偶见种外,关键种和冗余种 也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 义。
8
1. 物种结构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介绍的是关于生态系统的基础 知识和概念。 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我们全面、综合地认识 包括人类本身在内的生物、环境以及它们的相 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生态工程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基础。 对于当前的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等应用 领域而言,仍是其基础核心。
1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 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 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 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 毁灭。
须鲸
企鹅
鹈鹕
磷虾
桡足类鲨鱼ຫໍສະໝຸດ 齿鲸 海牛海龟 海豹
鱼
水母
箭虫
浮游植物
鱼类、软体动物 等的幼体
鳗草 海藻
14
2. 食物网
(1)食物网的结构特点 简化食物网: 将一些具有相似功能地位(生态位)的等值种(equivalent species)归为一类,称为功能群(functional group),或同 资源种团(guild),即将同样食性且具有同样捕食者的不 同物种归并为一个营养物种(trophic species),以营养物 种来描绘食物网结构。
生态系统这个概念主要在 于强调生物与环境的整体 性,它在生态学思想中的 主要功能在于强调相互关 系、相互依存和因果联系。
4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
5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
我国四大海洋生态系统分别是红树林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海洋生态系统、海岸湿地海洋生态系统、上升流海洋生态系统。
1、红树林海洋生态系统:分布在海南、广东和福建沿海,以海南岛最为丰富,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
2、珊瑚礁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类型有岸礁、堡礁、环礁和台礁。
3、海岸湿地海洋生态系统:在海岸地带,地表水难以下渗,排水能力又差,使地表水汇集停滞,为沼泽形成提供良好的场所。
4、上升流海洋生态系统:海水运动具有连续性和不可压缩性,一个地方的海水流走,相邻海区的海水会流来补充,如此便产生补偿流。
补偿流有水平和垂直之分,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是地球上综合生产力最大的一个生态系统。
我们只有对海洋生态系统及其作用有更深、更充分的了解与应用,同时保护好该系统,使它可持续发展,才能利用它为我们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生物群落如相互联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是其中的生物成分,而非生物成分即是海洋环境:阳光、空气、海水、无机盐等。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四个成员:无生命的海洋环境(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就是海藻等植物;消费者:不管是大鱼、小鱼、虾还是海瘙,它们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质,而只能靠捕食为生;再就是分解者了,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辛勤的“清道夫”,如果没有它们,海洋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会被动植物的排汇物或遗体填满了,在这个物质循环链中,缺少哪个环节都不行,机器就不会运转,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克相生。
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就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因此,过渡的开采与捕捞海洋生物,就会导致一个环节生物量的减少,这也必然导致下一个相连环节生物数量的减少。
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一大“罪魁”。
海洋污染时,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海洋动植物,而最终受损的还是人类自身利益。
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包括浅海生物资源、滩涂生物资源、药用生物资源。
对人类而言,鱼类是经济价值最高的海洋生物,海洋鱼类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中国海沿岸滩涂总面积为19660平方千米,生物种类为1544种,其中无脊椎动物1173种,占总种类73%,鱼类51种占3%,植物320种占21%(其中藻类占植物总种数的98%)。
目前已知具有药用作用的海洋生物有1556种,其中动物1431种,藻类125种,它们分别隶属海洋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的各个门类。
以海洋生物为基础原料,生产各种有用物质。
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可以肯定,还将有更多更新的海洋生物所独有的重要物质会被不断的开发利用。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环境之一,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1%,对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经济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面临的威胁以及保护措施。
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海洋生态系统由多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构成,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珊瑚礁、海草床、深海生态系统等。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且动态平衡的生态网络。
- 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如藻类)和浮游动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
- 底栖生物:生活在海底的各种生物,如贝类、甲壳类、多毛类等。
- 珊瑚礁:由珊瑚虫构成的复杂结构,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 海草床:位于近岸浅水区的植被群落,对维持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
- 深海生态系统:包括深海热液喷口、冷泉等特殊环境,支持着独特的生物群落。
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海洋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海岸线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 气候调节:海洋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热量,影响全球气候模式。
- 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多样性库。
- 食物供给:海洋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海鲜资源。
- 文化价值:海洋与许多地区的文化传统紧密相关,是灵感和休闲的源泉。
面临的威胁尽管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它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 污染:塑料污染、化学污染和油渍污染严重破坏了海洋环境。
- 过度捕捞:导致某些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数量急剧减少。
-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海水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 栖息地破坏:沿海开发活动破坏了珊瑚礁、海草床等关键生态系统。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
- 建立海洋保护区:限制特定区域的人类活动,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 减少污染:加强海洋垃圾管理,减少塑料和化学物质的使用。
- 可持续渔业:实施科学的渔业管理政策,防止过度捕捞。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海洋环境生态学)
五、红树林沼泽
1、红树林沼泽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淤泥浅滩所特有的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保护热带海岸的重要作用。
2、红树植物是能耐受海水盐度的挺水陆地植物,具有 表面根、支柱根、气生根等根系帮助其呼吸及抵抗 风浪冲击。果实在树上发芽形成幼苗,等到成熟时 才下落,插入松软的海滩淤泥中。
红树林海岸
红树植物的叶、花
三、河口生态系统
1、环境特征
(1)盐度具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周期性变化与潮汐、 流量有密切的关系。
(2)河口区的温度变化也较开阔海区和相邻的近岸区 大,表层水比底层水温度变化范围大。
(3)河口区的底质基本上是柔软的泥质底,而沉积的 颗粒有机物,使河口底质富含有机质。
三、河口生态系统
1、环境特征
(4)河口水中有大量的悬浮颗粒,其混浊度较高。在混浊度很 高时,浮游植物的产量能达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六、珊瑚礁生态系统
1、珊瑚礁生物群落在热带沿岸区的广大海域。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体内有共生动黄藻)死亡骨骼、含
钙藻类以及各种软体动物的贝壳共同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环境。
六珊瑚礁生态系统
2、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中多 样性程度最高的群落,原因在 于,珊瑚礁生境复杂以及每个 种占据很狭窄的生态位。
3、在珊瑚-藻类的互利共生当中, 藻类的光合作用供给珊瑚虫能 量,而珊瑚虫的代谢供给藻类 营养物质,从而使营养物质并 不丰富的海域具有很高的营养 循环效率。
深海底栖生物都具有长的附肢,丰富的刺、柄和其他 的支持方式。
【举例】深海蟹类的附肢特别长,海绵、水蝗虫、海百合都具有长 柄;鼎足鱼的胸鳍和尾鳍条特别细长,能以三角鼎立之势站在海底, 还可跳跃前进。
本章思考题
1. 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 系统的?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黄彬地信0902班摘要:主要阐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类型和特点,介绍了几种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能量流动以及功能和效益,指出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字: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海流污染一、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生命系统与海洋环境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中的生态类群是根据生物的生活方式来规划的,不是生物学上的物种分类单元。
(1)浮游生物是在水层中进行浮游生活的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海洋中常见的浮游生物有硅藻、甲藻、金藻、原生动物、各种水母、小型甲壳类(桡足类),还有许多动物的幼虫、幼体和藻类的孢子。
(2)游泳动物是在水层中生活的运动能力较强的一些动物。
它们的个体一般都比较大。
海洋中常见的游泳动物有各种鱼类、一些爬行动物(如海龟、海蛇)、一些哺乳动物(鲸、鳍足类)、一些无脊椎动物(甲壳类、软体类)。
游泳动物多以其他动物为食物,也有一些摄食植物。
这一类群生物中具有经济价值的种类非常多。
(3)底栖动物是在底部生活的生物,有植物,也有动物。
底栖动物中也有能游泳的种类,但是游泳能力差,只做短距离的移动。
底栖生物的种类很多,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固着在岩石上的、附着在其他生物身上的、埋在软底质的泥沙中的、钻蚀在硬质底中的、匍匐在水底的。
底栖生物多以有机碎屑为食物且可以是一些经济鱼类的食物。
底栖生物在海洋生物群落食物关系中有重要意义。
2、非生物成分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与陆地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最大的不同就是海洋环境中独特的海洋现象,如加水的垂直分层现象、海流、海浪、潮汐、海水的混合、大洋环流等。
(1)海流是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海水的流动。
它是海水的运动形式之一,对于海洋水文要素的分布和变化来说,海流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影响因子。
按成因可分为四类:地转流、风海流、补偿流、潮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大型海藻多具一年周期的生 长和枯死节律。另外,藻场在平 时也会受到波浪的作用而被部分 破坏。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浮囊 藻柄 叶片
附着器
示一种海藻植物体的结构(仿Nybakken,1982)
(5)河口区除了陆源营养补充之外,还具有滞留营养物的水文 和生物机制。
河口湾的水循环模式--“营养物收集器”
三、河口生态系统
2、群落特征 (1)河口区生物种类种类多样性较低,但某些种群的
丰度却很大。广温、广盐和耐低氧是河口生物的重 要特征。
(2)河口湾植物在整年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植 物包括浮游植物、小型底栖藻类和海草、沼泽草和 海藻等大型水生植物等。
六、珊瑚礁生态系统
1、珊瑚礁生物群落在热带沿岸区的广大海域。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体内有共生动黄藻)死亡骨骼、含
钙藻类以及各种软体动物的贝壳共同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环境。
六、珊瑚礁生态系统
2、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中多 样性程度最高的群落,原因在 于,珊瑚礁生境复杂以及每个 种占据很狭窄的生态位。
植物:底栖硅藻&大型海藻 底栖动物:几乎包括各个门类的代表,种类组 成与底质类型有密切关系。
游泳生物:
种类多,数量大。主要是各种鱼类,世界主要渔 场几乎全部位于大陆架或大陆架附近。 按FAO于1967年统计,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 一半的6种鱼依次是:鳀鱼、大西洋鲱、大西洋普 鳕、鲭鱼、阿拉斯加狭鳕和南非沙丁鱼。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2、大型海藻场
(4)生物群落及关键种 大型海藻提供了藻场生物群落的框架,其巨大叶片上附着微型或小型动植物,
各种定居的或临时性栖居在这里的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构成复杂的生物群 落,群落中的顶级捕食者(如海獭等)构成这类生物群落的关键种。
(5)生产力和营养关系 尽管大型海藻类有很高的生产力,但 只有少数无脊椎动物(如海胆和草食 性腹足类)能直接啮食这些海藻。估 计只有10%的初级产量通过直接摄 食进入食物网,其余90%通过碎屑 或溶解有机质进入食物链的。
一、沿岸、浅海生态系统
2、生物群落特征
(1)潮间带的生物种类能耐受 恶劣环境条件的考验,特别对干 燥有很大的耐受力。耐受干燥的 能力大小是潮间带生物垂直分带 的主要原因。
藤壶 红海葵
一、沿岸、浅海生态系统
2、生物群落特征 (2)浅海区生物群落的特点
圆筛藻
浮游植物:
硅藻和甲藻是主要类别。 超微型的自养生物也是很重要的类群。
苏格兰海滨两种 藤壶的垂直分布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1、岩岸潮间带
(4)全球岩岸潮间带底栖藻类的生产量有较大差别。
热带地区的生产量主要受高温和强烈光照所限制 高纬度地区受冰冻和侵蚀的限制 温带地区水下大型海藻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2、大型海藻场
(1)冷温带的潮下带附近多分布着大型褐藻类。这些褐藻类生 物量很大,故被称Fra bibliotek“海藻森林”。
五、红树林沼泽
1、红树林沼泽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淤泥浅滩所特有的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保护热带海岸的重要作用。
2、红树植物是能耐受海水盐度的挺水陆地植物,具有 表面根、支柱根、气生根等根系帮助其呼吸及抵抗 风浪冲击。果实在树上发芽形成幼苗,等到成熟时 才下落,插入松软的海滩淤泥中。
红树林海岸
红树植物的叶、花
鲱鱼 小黄鱼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1、岩岸潮间带
(1)岩岸潮间带包括附着藻类、附着或固着动物和能移动的 各种动物。
(2)生物群落垂直分带非常明显。
【举例】潮间带较上部生活的代表种类是藤壶,藤壶带下方常 是牡蛎占优势,再下方以贻贝数量较多。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1、岩岸潮间带 (3)决定分带的主要原因: 物理因素:主要是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长短 生物因素:捕食作用和空间竞争 生物的适应性
(3)河口浮游动物的特点是季节浮游动物种类较多, 而终生浮游动物的种类较少。
三、河口生态系统
2、群落特征 (4)游泳生物终生生活在河口区的只有一些少数种类,
而阶段性生活在河口区的却是大量的。特别是许多 海洋经济动物的产卵场和幼年期(幼鱼、幼虾)的 索饵肥育场都在河口附近水域。
(5)河口区底部有大量有机碎屑,因而底栖动物的碎 屑食性和滤食性种类比捕食性较种类多。
典型的红树生活周期
五、红树林沼泽
3、红树林沼泽常有一些陆生动物,树干和树根部生 活着各种附着底栖动物和各种表上、表内无脊椎动 物,还有随潮水进入红树林区觅食的各种海洋动物。 但总的生物多样性并不很高。
4、红树林沼泽生产力很高,生产者除红树外,还包 括很多藻类;碎屑有机物丰富,为红树林沼泽和邻 近海区消费者提供充足的食物。
浮游动物:种类繁多
① 季节性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很 多游泳生物的幼体。 ② 终生浮游动物:主要是桡足类、 磷虾类等甲壳动物,此外有孔虫、 放射虫、纤毛虫及水母类也常见。
Salpa fusiformis
钟虫
硅藻
一、沿岸、浅海生态系统
2、生物群落特征 (2)浅海区生物群落的特点
底栖生物:潮间带尤为重要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一、沿岸、浅海生态系统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三、河口生态系统 四、红树林沼泽 五、珊瑚礁生态系统 六、近岸上升流生态系统 七、大洋生态系统
一、沿岸、浅海生态系统
1、环境特征
(2)自潮间带向外海延伸,水文、理化因子变化梯度逐渐 减小。
(3)浅海区由于大陆输送以及水体垂直混合,营养物质得 到充分供应,因而水域生产力水平高,生物资源丰富,常 形成重要的渔场,近90%的海洋捕捞来自沿岸、浅海区。 (4)沿岸、浅海区是受人类干扰最严重的海区。
三、河口生态系统
1、环境特征
(1)盐度具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周期性变化与潮汐、 流量有密切的关系。
(2)河口区的温度变化也较开阔海区和相邻的近岸区 大,表层水比底层水温度变化范围大。
(3)河口区的底质基本上是柔软的泥质底,而沉积的 颗粒有机物,使河口底质富含有机质。
三、河口生态系统
1、环境特征
(4)河口水中有大量的悬浮颗粒,其混浊度较高。在混浊度很 高时,浮游植物的产量能达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