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几种心理效应

合集下载

班级管理中应注意的五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应注意的五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应注意的五种心理效应
一、力避“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是社会心理学发现的一种现象。

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这种规律称为“贝勃定律”。

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就变得微不足道。

或者说,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

贝勃定律实际上是发现了外在刺激强度变化所引起的效用变化。

我们以往的教育实践,不难得出一个肯定性的结论。

当一个学生犯错误时,第一次教师对他进行教育,或许会听;第二次还是这样的教育——在这里强调一个反复性、重复性,或许效果会小些;第三次再这样教育,学生表面认同,其内心是反判的;第四次再这样教育,学生就可能会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如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长期这样,效果会越来越小,最后甚至适得其反。

所以,班级管理要不断更新方法,应该重检查督促而力戒反复絮叨,避免引起学生反感而出现“贝勃定律”的情况。

班级管理中的八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八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八种心理效应1.门槛效应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

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2.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虽然这一效应在成人生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

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班主任很着急,过了几天学生安全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学生的错误了。

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相当于拆屋,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应。

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要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3.链状效应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这种效应在年龄低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

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

因此作为班主任,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如让娇生惯养的学生与独立性较强的朋友做伴,胆小畏怯的学生应和勇敢坚强的学生交友。

教师培训学习:班级管理中注意以下几种心理效应

教师培训学习:班级管理中注意以下几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注意以下几种心理效应一、马太效应马太效应,简单地说,就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可导致班级出现两极分化。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避免吗?二、晕轮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品质有了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好;反之,若先发现了某个人的某些缺点,就可能认为他什么都不好。

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

学习不好就什么都不好吗?学习好就一切都好吗?三、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大发威力,寒气逼人,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春暖花开,行人脱下大衣。

教师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你怒对学生拍桌、打椅,甚至体罚,会使你学生的“大衣裹得更紧”;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超限效应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在心理学中称作超级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

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

我们在对学生说教时要牢记“超级限效应”。

五、鲶鱼效应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很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

用不了多久就会死掉。

为延长它的活命期,当地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

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在有限的空间里快速游动,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应用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应用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应用把心理学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从古代的亲师信道,到现代的各种教育心理学研究理论,都在探求如何把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以期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也时常有意识地思考和总结,事实上,要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来服务于教育,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但适当地利用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效应来促进班级管理,却不是太难,下面我就几个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异性”效应是指异性同学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一种心理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效应。

在学生中,不难发现,同学们为了使异性产生好感,总希望自己在异性面前表现好一点,希望给异性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当与异性在一起时,会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而出现女孩的好打扮,男孩在女孩面前的“英雄行为”等现象。

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分别进行谈话,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透露别的女生或男生对他或她在学习上、道德上或者纪律上的赞赏和期望,会给学生一种更加注重自己的促进力,让其在学习、道德、纪律上有明显的提高。

因为来自异性的关注会给人带来更大的鼓舞和力量。

常见的做法是,“我发现,有好些男(女)同学在关注你的表现,我想你是否能做得再好一点”“好几个男(女)生都在看着你呢,你不会让他(她)们失望吧”“近来你好像挺有人气的,几个男(女)生都说起过你”,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觉得好像不是班主任而是其他异性同学在关注自己,自然就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表现而更加进步了。

二、“角色”效应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各种角色,而且会通过对角色规范的理解,力求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角色的规范,这就是角色效应。

人的角色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角色的期待上的。

由于很多班主任存在着对学生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班级管理必须重视的十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必须重视的十种心理效应

第二实验中学微型课题研究领域指南教育类:“家校共育”中的问题“大班额”环境下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问题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中的问题特异心理学生教育中的问题学习焦虑心理研究中的问题学生迷恋电脑游戏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研究中的问题学生交往指导中的问题学生自信心下降的成因与对策青春期教育中的问题班集体建设中的问题班会课研究、实施和管理中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学困生转化问题课程教学类: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材二度开发中的问题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优质教学资源与日常教学整合中的问题班级授课环境下优质教学资源集中应用中的问题家庭个别学习环境下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中的问题课堂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中的问题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问题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中的问题先学后教、促进学生有效预习中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应用中的问题“档案袋”评价研究中的问题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有效策略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情境有效创设中的问题课堂中关键教学细节的捕捉及优化引导学生积极举手、大方表达的研究学生学习分化研究中的问题影响学生有效探究的因素及解决策略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创新中的问题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中的问题各类考试、质量评估中的问题探究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促进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有效设疑研究中的问题提升复习活动有效性的各类问题试卷讲评、订正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问题体验作文教学研究中的问题阅读与积累对学生习作水平影响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中的问题作文评价中的问题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问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的问题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教学中错题集的管理及应用中的问题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有效扩展学生英语词汇量中的问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中的问题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听说习惯培养的问题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与利用中的问题人生的三种境界:忍界、持界、悟界分享喜欢评论忍界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是指在教育环境中,特定的心理学原理和机制对学生行为和学习产生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
权威效应(Authority Effect):当教师展现出明确的权威和领导力时,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遵守规则,表现出更好的纪律和合作意愿。

群体效应(Group Effect):学生在集体环境中受到同伴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可能受到群体规范和社会认同的影响。

自我实现预期(Self-Fulfilling Prophecy):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影响学生的表现。

当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并给予支持时,学生更有可能实现这些期望。

正向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通过奖励和赞扬来加强学生积极的行为,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动机和积极参与。

自主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感到学习有趣和有意义,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和成就。

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班级中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当学生感到被接纳和被认同时,他们更愿意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学习。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教室环境、座位安排、教具和教学资源的布置等因素对学生的情绪、行为和学习产生影响。

理解和应用这些心理学效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成就和社会发展。

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有效的激励和支持,教师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心理学效应来促进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

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而心理学效应是一种能够影响人们行为和思维的心理现象,它在班级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震慑效应震慑效应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让学生感到惊讶和害怕,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例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张贴一些惩罚规定和惩罚措施,让学生知道违反规定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学生的不良行为。

二、自我实现预言效应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是指人们的信念和期望会影响自己的行为和结果。

例如,老师可以在学生中间传递一种“你们都是优秀的学生”的信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社会认同效应社会认同效应是指人们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例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情境效应情境效应是指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例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五、权威效应权威效应是指人们会受到权威人士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例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树立一个权威形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权威和威信,从而增强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六、奖励效应奖励效应是指通过给予奖励来激励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例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置一些奖励机制,让学生知道努力学习和表现优秀会得到相应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以上是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当然,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心理学效应可以应用到班级管理中。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级,让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谈班级管理中几种心理效应的应用

浅谈班级管理中几种心理效应的应用
浅谈班级管理中几
种心理效应的应用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东 坡 效 应
难以正确认识“自我” 了解学生固然重要,了解 自己也同样重要 如何了解自己 以人为镜 旁观者清 一分为二 实践活动
----
首因效应
见好第一次面 开好第一次班会 处理好第一件意外事件 讲好第一次课 批好第一次作业
南 风 效 应
“北风式” 教育,学生往往会扣好全部钮扣,想 好应对措施 “南风式” 教育,消除学生对立情绪,脱去紧 护心灵的外衣,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皮格马利翁效应
没有一个学 生不想得到老师 的赞美和期待。 积极的期望 促使人们向好的 方向发展,消极 的期望则使人向 坏的方向发展。
门槛效应
对人们提出一个 很简单的要求时,人 们很难拒绝,否则怕 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 情;当人们接受了简 单的要求后,再提出 较高的要求,人们为 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 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 致的印象,心理上就 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蝴蝶效应
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 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 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超限效应
在批评或表扬学 生时,应掌握“度”。 "不及"固然达不到既 定的目标,但"过度" 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 果,甚至会出现一些 反作用。
空白效应
给给让 学学学 生生生 自一有 己个表 去锻达 思炼自 考和己 、实意 去践见 自的的 责机机 的会会 时 间Fra bibliotek破窗效应
一扇窗子或 一块玻璃被人砸 碎,如果不及时 补上,其他的玻 璃将碎得更快。 个别学生未 被教育好,会影 响到其他学生 。

班级管理四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四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四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四种心理效应导语: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

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学班主任,应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提高管理实效。

班级管理四种心理效应一、正确运用“门坎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门坎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门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中,为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给学生制定一个目标,但要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呈梯级的子目标。

一旦学生实现了第一级子目标,就通过了门坎,再加上班主任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然后逐步提高目标的层次,就有如上台阶一样,一级一级的,最终达到预期的总目标。

为了更好地发挥门坎效应,班主任在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时,应注意如下原则:1、目标的合理性。

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提出的子目标要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处于同一层次,学生努力就可以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在制定目标时,班主任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情况,以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合理性。

2、目标的层次性和具体性。

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习态度总是存在差异。

为了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必须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优、中、差生的知识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育者的参与性。

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而且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其中。

在学生迈“门坎”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一旦达到某个阶段的子目标时更要及时加以鼓励,使学生产生兴趣与动力,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激化学生产生实现更大目标的动机。

二、正确运用“瓦拉赫效应”,寻找学生智能发展的“最佳点”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班级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在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为班级管理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在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是必须要知道和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并探讨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践。

一、自我履行心理效应自我履行心理效应是指在无意识中或有意识地持有某种信念、期望或态度,从而导致预期发生并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期望和信念,这些期望和信念将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表现和能力。

如果教师具有高期望值,学生就可能表现得更好;反之,如果教师具有低期望值,学生就可能表现得不好。

教师可以应用自我履行心理效应来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将高期望值传达给学生来提高他们的表现。

例如,在学生进行听写考试前,教师可以通过正面的言语和鼓励来传达“你们都是优秀的学生,我相信你们能够取得好成绩”的期望,这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并提高他们的表现。

二、集体自我效能心理效应集体自我效能心理效应是指人们相信他们所属的团体有能力达成共同目标的信念。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们的集体自我效能心理效应决定了他们对班级的集体认同感和以及对班级中集体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鼓励、激励和奖励学生,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自我效能心理效应。

例如,在班级进行集体项目时,教师可以采取积极的组织方式,鼓励学生切实参与,并及时表扬优秀的表现。

通过这样做,学生会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并且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

三、权威性心理效应权威性心理效应是指人们对权威人士、行业领袖或具有影响力的人士的言论和行为给予高度重视和信任的现象。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拥有一定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可以通过权威性心理效应来传递和加强。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行为、言语、着装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权威性。

例如,教师可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着装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以增强自己的形象和表现。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在听过讲座中提到的各种心理效应后我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于各种心理效应进行了细致的揣摩将其运用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我发现只要心理效应运用得当对班级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暗示效应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采取间接的、含蓄的、抽象的方法,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某种影响,致使人按照某种暗示去行动或接受某种观点和思想。

我们在学校每天与学生交往频繁,在对其教育的同时,更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好暗示效应,比如:我们在表扬学生和批评某种错误现象时,就要通过合理的表达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得到一种鼓励,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期望效应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和雅布森在1968年做了如下的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做了一次一般性的智力测验,然后随意抽取其中部分学生,暗示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

8个月后,他们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竟然比其他未经暗示的学生的成绩提高许多。

于是,心理学者便把这种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我根据一些学生的优点及发展趋势,故意给他们“戴高帽子”,即给一些荣誉称号,或封给某一“官职”,(尽管他离这些称号、职务仍有一段距离)但这一举措却给学生以激励,使其自觉不自觉地朝着称号、职务的最佳境界努力,并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班干部。

(班级管理)我还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活动,让那些在班级中没有当上班干部的同学同样有获得荣誉的机会,每月评出最受欢迎的同学、最守纪律同学、最乐于助人的同学等等,就用这些“高帽子”来约束学生,效果也是不错的。

只要学习有进步,就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三、成功效应获取成功和产生成就感,是人们心理的一种要求,这种心理可以称之为“成功心理效应”。

比如:对善于表达的学生安排他们主持班会;对肯动脑子、点子多的学生安排做值日班长;对有书画特长学生任黑板报美术设计;对热爱文体活动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放手让他们表现。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特别紧要,可以促进同学学习、改善同学行为,提高班级凝集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以下五种心理效应的运用:一、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是指某种条件刺激引发一种本身无关的自然反应的现象。

例如,敲门声是一个条件刺激,当敲门声响起时,同学就会反应地停止活动、安静下来。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利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来引导同学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例如,在讨论中使用敲打手势,引起同学的注意,让他们自然停止活动,安静下来,为讨论制造一个安静、秩序良好的环境。

二、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人们会受到以前的阅历或信息的影响,从而在做决策时显现偏差。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利用锚定效应来改善同学的行为。

例如,在班级开始时,老师可以让同学观看一段积极的视频或播放一首舒缓的音乐,这样可以帮忙同学锚定一个积极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喜好和投入度。

另外,在同学心情低落、显现情绪问题时,老师可以使用正面锚定来改善同学的情绪状态。

三、珂学效应珂学效应是指通过予以积极的嘉奖和惩罚,调整个体的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用珂学效应捆绑同学的行为和嘉奖,从而达到激发同学动力,改善同学行为的目的。

例如,老师可以按时予以班级最优秀的同学声音认可嘉奖,让他们充分动力,发扬传统团结合作精神,同时也能激发班内同学的学习喜好和工作热诚,提高班内凝集力。

四、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是受四周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可以利用社会认知理论来制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例如,老师可以激励同学在课堂上相互帮忙,激励同学组队学习,提高同学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老师还可以激励同学换位思考,提高同学的情商和人际交往本领。

五、信息加工信息加工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一种多而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决策等。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可以利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方法来提高同学的学习本领。

例如,老师可以在讲解某个概念时,把学问重点在黑板上分段呈现,这样可以让同学更简单理解学问点。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

心理效应作为一种。

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

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由于很多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学生出现了角色概念的偏差。

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

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班级管理中的十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十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十种心理效应一、自己人效应——走进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自己人效应能够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升起爱心,关注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学生的感觉,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杜绝居高临下的说教,充分运用平行语言,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建立合理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做到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最终达到“师生成为亲密的朋友,学校成为成长的乐园”的最高教育境界。

二、瓦拉赫效应——发现亮点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

”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

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

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

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

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弱点和强点,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那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开花”的显着成效。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关心每个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指出个体的闪光点,让学生充满自信,为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潜能和特长搭建舞台。

十大心理学效应与班级管理理论

十大心理学效应与班级管理理论

十大心理学效应与班级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班级管理是教师们必须重视和不断探索的领域之一,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而心理学效应作为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的重要理论,也为班级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以下将结合十大心理学效应,探讨其在班级管理理论中的应用和价值。

1. 李普曼效应:李普曼效应指人们倾向于记住对他们有意义的信息。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记忆知识。

2. 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倾向于认为模糊、笼统的描述适用于自己,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正面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3. 多米诺效应:多米诺效应描述的是一件事情的发生会引发一系列相关事件,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良好的带头作用和积极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模式。

4. 拟恒等效应:当人们感觉某一行为或者物品超出其期望值时,会赋予其更高的价值。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紧凑而有趣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5. 雄鸡效应:雄鸡效应指人们对于自己做出的决策更有信心,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6. 命名效应:命名效应说明了对于已知名称的事物更容易被认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此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和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7. 斯普勒效应:斯普勒效应指人们倾向于从已有信息中进行推断,教师可以通过预设问题或引导性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8. 装饰效应:人们往往更喜欢外表精美、包装精良的事物。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清晰明了的板书和图表,美观的教室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9. 比较效应:比较效应指人们在不同选择项中进行比较时会更倾向于选择相对优势的一方。

班集体建设中的12个心理学效应-中职班主任经验交流

班集体建设中的12个心理学效应-中职班主任经验交流

班集体建设中的12个心理学效应1.首因效应:抓住第一印象的机会“首因效应”是指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也被称为“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后被人们总结为:人与人第一次交往时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脑海中占据主导地位,比以后接触中得到的信息更强,持续的时间也更长。

2.皮格马利翁效应: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为“期望定律”,这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旨在告诉人们:只要对某件事情怀着非常强烈的期望,所期望的事情就会激发人的潜能,所要做的事情就会更容易成功。

3.破窗效应:已经破损的东西更容易遭到破坏“破窗效应”是由政治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和犯罪学家乔治·凯林提出的,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实验进一步证实,心理学家最终将其归纳为: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诱使人们仿效,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4.三明治效应:让批评变得更可口在批评心理学中,人们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称之为三明治效应。

这种现象就如三明治,第一层总是认同、赏识、肯定、关爱对方的优点或积极面,中间这一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总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使之后味无穷。

这种批评法,不仅不会挫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且还会积极地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5.互悦机制: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互悦机制”也称为“对等吸引率”,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两情相悦”,在人际交往中,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规律,后被人们归纳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想受到人们的欢迎,或者支持同意你的观点、行为,仅仅提出良好的建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人们喜欢你。

6.投射效应:不要总以自己的喜好去衡量别人“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的心理现象,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感情投入,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进而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试图影响他人;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主要表现为过度地赞扬自己喜欢的人,或者贬低自己不喜欢的人。

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1. 简介心理效应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心理反应。

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和运用心理效应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情绪、行为和学习。

本文将介绍几种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并探讨如何运用这些心理效应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2. 协作效应协作效应是指个体之间在协作中产生的正向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与协作,能够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活动、项目或任务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增加合作行为,例如赞扬表扬、班级奖励等。

通过激发学生的协作意识,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效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并提高整体班级管理的效果。

3. 社会认同效应社会认同效应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对自己的认同程度会受到他人认同的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互相认可和赞许,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和认同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成就展示、班级表彰等活动,让学生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同。

通过社会认同效应,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班级管理的成果。

4. 兴趣引导效应兴趣引导效应是指在兴趣引导下,个体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游戏化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个别化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兴趣引导效应,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使班级管理更加顺利和有效。

5. 可塑性效应可塑性效应是指个体在适当的环境中,其认知和行为可以发生改变和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和可塑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奖励和反馈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几种心理效应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求当代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杜甫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如果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心理效应”的正面影响,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效应从众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87-01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求当代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经过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我发现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正面影响,提高了我管理班级的水平。

在这里我总结个人在班级管理中常用到的几种心理效应,以便使将来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1 注意“从众效应”的负面影响
到目前为止,我担任了十年班主任,并且在乡镇中学,这十年来我看到困扰乡镇中学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辍学的学生过多。

尽管现在国家有政策,免除学杂费,但仍有学生不断辍学。

他们认为上学无用,不如出去打工。

2005年上半学期,我校初一级部有一个班级原来是52人,到2006年下半学期结束时,班里还只剩下28人。

据调查,最初班里刚走一两个学生时,没引起班主任重视(每学年都会有一两名学生辍学,老师们都习以为常),但没想到的是,一个不愿上学,其他学生也跟着效仿。

并且这一负面的“从众效应”还影响到我班。

我班也有一名学生出去打工,于是我立刻做这个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该生“上学无用”论的思想。

同时我又发现不愿上学的学生基本都是一个村庄的,于是我在休息日去家访,做学生家长的工作,因此,一学年结束时,我班无一人辍学。

所以“从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室里学生有萌芽的不良行为习惯,班主任要及时地给予教育,防止他们的负面影响扩大,以致整个班级处在“瘫痪”的状态。

2 利用“门槛效应”激发学生自信心
众所周知,班上经常有一些平时学习很努力,但考试结果分数很低的学生,往往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

记得上高二时,我因为害怕自己考不上大学,不愿上学,于是母亲就对我说:“哪怕只考一分也要把高中读完,考一分说明你学到了一分的知识,你考试时,能考一分吗?”我说:“我还没有过只考一分呢!就是闭上眼睛也能考一分。

”当年母亲正是用了“门槛效应”激励了我继续学习的自信心。

最后,我终于考取了理想的师范类,圆了自己当教师的梦。

著名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信心是人性转变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

居里夫人也曾讲过,如果一个人想成功,道德必须相信自己,然后再努力工作。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班级时,一
定要充分利用“门槛效应”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一定不要提出太高的要求。

3注意“超限效应”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这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们在批评或表扬学生时,应该掌握一个“度”。

批评地不到位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批评又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不改正错误,反而可能会“变本加厉”地犯错误。

例如有的学生因偶然打架犯了错误,被学校扣了班级量化分,于是班主任十分愤怒,不调查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就喋喋不休地批评学生,把该生几年前做错的事都讲述了一遍,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这种批评方式就好比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非但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要一味的表扬,长时间的表扬很容易会让优秀生产生骄傲的情绪。

4重视“马太效应”,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这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们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上小学时,我是一个不起眼的女孩,沉默倔强,成绩也不好。

直到三年级遇见张老师,有一天,张老师在黑板上抄练习题,我依然“雾里看花”,只能把隐约看见的字抄下来,也许是我时不时眯
起双眼引起了张老师的注意,他走到我身边,拿起我的作业本,仔细翻看,渐渐地他蹙起了眉头。

我一塌糊涂的作业一定令他恼火极了,我不敢看张老师,低下头,等着挨训。

半响,张老师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回到讲台把教案拿给我看,示意我抄教案上面的题目。

我一愣,眼泪流下来,滴在作业本上,从来没有老师在乎过我的感受,从来没有老师这样帮助我,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真做过作业。

从此,我在心底埋下了一个愿望:我要做老师,做一个像张老师一样的好老师。

十多年过去,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愿望,成了一名中学教师。

唯分数论“英雄”,此观念已“朽”矣!
5 发挥“情绪效应”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目前,全国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微笑服务”,教师也应“微笑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学习气氛。

”师生关系不融洽,会让学生感到拘谨,产生压抑感。

教师还应表示自己的关爱,取得他们的信任,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促使其敞开心扉,打开心灵的窗户,点燃新的希望。

杜甫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如果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心理效应”的正面影响,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