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班级: C证x班序号:xxx 姓名:xxx

摘要: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借心理效应之石,攻班级管理之玉。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效应启示班级管理

心理效应: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景之下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心理效应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场合。它既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也存在着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借心理效应之石,攻班级管理之玉。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例如:

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1957年,卢编撰了两段描写一个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的文字,其中让两组人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料,然后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组文字材料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第二组文字材料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结果,第一组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而第二组中只有1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这就启示我们见好第一次面,老师讲好第一次课,处理好第一次突发事件等等,是多么的重要。但这也提醒我们作为老师,要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学生要全面逐步了解,千万别先入为主。

二、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指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因为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所以,问题一旦发生,管理者应该迅速矫正与补救,并且及时改善环境。否则“破窗效应”接踵而来。

“破窗效应”告诫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要有预防和疏导意识,有意识地创造和谐的班级环境。制定可操作的班级规则对学生言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微小缺点和错误,都不可姑息纵容,班主任甚至科任老师平时都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那么,班级管理中可能诱发“破窗效应”的因素有哪些呢?

1.开局不慎,对“第一次”不重视。如第一次班会课,第一次作业,第一次大扫除。

2.对错误行为制止不及时。忽视了对班级中出现的小错误、小行为的及时制止和处理。

3.对学生错误行为教育不得法。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只是轻描淡写或蜻蜓点水。

4.规章制度不严密,或不能严格执行。班级管理中容易诱发“破窗效应”的环节有:课堂

纪律,特别是一些非重点科目的课堂纪律;考风学习习惯;公共财物保护;语言习惯;奢侈浪费之风;

有效防止“破窗效应”的措施如下:平时的预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高度重视“心理暗示”;重视班级的各种“第一次”;事故发生后的抓源头,处理事故也要做到快、准、狠;事后的宣传宣传与讨论切不可流于形式;对过错学生的处理要有原则,对过错学生的惩罚措施,应体现有阶梯性、教育性及可弥补性;学生第一次犯错与再犯所得到的惩罚应有严厉程度上的不同。

三、门槛效应----得寸进尺

先提出较小要求,然后再提出目的指向比较大的要求,诱发人们依从的方法称为“登门槛技术”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其实质是社会心理学家为说服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所采取的一种说服策略。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又称为“层递效应”。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这说明如果向别人逐步提出要求,或将一个大的要求或目标分解成若干较小的要求或目标,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

这个事例启示我们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可见老师制订合理目标,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进一步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在班级管理中,应该给学生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并把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呈阶梯状的子目标。一旦学生实现了第一级子目标,就通过了一级门槛。此时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然后逐步提高目标层次,就有如上台阶一样,一步一步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但是班主任制定具体的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合理性;目标的层次性和具体性;参与性;教育者的主导性。

四、马太效应——要公正地对待学生

《圣经》中“马太福音”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做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他于1973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学校中班级中的马太效应也是很普遍的。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的做法,就是教育工作中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教育工作中的消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苏霍姆林斯基所:“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如何防止和抛弃马太效应呢?我们首先要树立“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的观念,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偏颇,有时甚至更需照顾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帮助和关心。其次,学生干部宜轮流做,评先进时要看基础(即进步的幅度)给学生均等的机会,或者设立一些单项奖和进步奖。三是培养尖子和“大面积丰收”相结合。

五、南风效应——班级管理中要“以柔克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