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节先秦文学概说(1课时)
【知识点提示】1、先秦社会与文化;2、先秦文学概况;3、先秦文学的特点。【重难点提示】1、先秦社会和文化与先秦文学的内在联系;
2、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
【新课讲解】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中国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中国文学起源,经历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发展到成熟的书面文学。先秦文学主要是指周代文学。
一、先秦社会与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大约经历了100多万年。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标志,人类以狩猎和渔捞为生。远古神话传说的“三皇”时代,反映了史前人类的生存状态。
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以磨制石器、陶器和农业的出现为标志,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是母权制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母权制演变为父权制。史书追记的“五帝”时代,反映了父系氏族社会的概貌。
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至今尚未发现夏朝的文字,出土文物对夏朝的佐证也很少,关于夏朝的历史传说,概见于后世的追述。夏朝文明已经步入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王朝是奴隶社会的重要阶段。殷商时代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达,创造了青铜技术和青铜文化。殷人崇敬鬼神,重视占卜,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或兽骨上,便是甲骨卜辞。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封建宗法制度巩固,严格规定人与人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用礼乐维系统治秩序。从周武王到周幽王,西周共经历12王,将近300年的历史。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东周,封建宗法制度逐渐被破坏。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霸主叠起,诸侯兼并。战国时期周王室已名存实亡,终至于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为秦所灭。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思想文化异常活跃。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结束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分裂局面。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和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焚书坑儒,政治统一,文学止步。
二、先秦文学概况
文学起源于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属于口头文学。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的萌芽,但在流传的过程中多有篡改。
殷商的甲骨卜辞和钟鼎铭文是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尚书》文诰和《周易》卦爻辞,以及稍后的《春秋》等是早期书面文学。
先秦文学主要是周代文学,尤其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包括《诗经》、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楚辞等。
《诗经》为儒家元典“六经”之一,是西周到春秋中叶的集体创作,其中有庙堂乐歌、民族史诗、政治讽刺诗和大量的民歌。《诗经》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代表着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在中国文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左传》是一部解释《春秋》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经典,全面反映了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历史进程,并间接反映了西周以前的历史,是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是中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名著。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事上限起于西周的穆王,而绝大部分史实与《左传》重合。《左传》长于叙事,《国语》长于记言。
《战国策》是一部以国别体编辑的战国纵横家书,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时代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描述人物成为作者的主观写作动机,从而使叙事记言写人的文学由自然趋向自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经典。《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语录体,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孟子》尚未脱尽语录体,但讲究论辩的气势和技巧,自然形成篇章结构,是典型的论辩文。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经典。《老子》属于语录体,大多为韵文。其文或朦胧玄妙,或简洁明快,都具有格言性质。《庄子》用寓言说哲理,想象奇特,夸张无限,比喻层出不穷,形成汪洋辟阖的消极浪漫主义特色。
《荀子》是一部融合了法家思想的儒家著述。《韩非子》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荀子》和《韩非子》的文章都已具备论说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等基本要素,是为专题论文,是先秦说理文成熟的标志。
《墨子》是一部墨家著述,属于专题论文。语言通俗晓畅,不重文采,讲究逻辑推理。《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述,全书的结构框架和文章的谋篇布局都十分讲究,语言准确凝炼、生动流畅。
战国时期韵文出现了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屈原是中国诗歌由集体创作走向个人创作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和楚辞的出现打破战国时期诗坛的消沉,突破《诗经》的格局,将诗歌创作推向新的高峰,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三、先秦文学的特点
先秦文学具有创始性、综合性、实用性、随意性等特点。
创始性。文学伴随原始人类的生活而产生;诗、文、辞赋等诸体具备;诗歌开中国抒情诗之端;《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流派;叙事、记言、写人的史传散文相继诞生;诸子思想各成体系;说理文由简短的对话发展到成熟的长篇大论。
综合性。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相融。文学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诗经》、《楚辞》属于纯文学作品,同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传散文记载史实,却不乏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子散文运用多种文学艺术手法谈政治,说哲理。
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动荡变革,文学普遍重实用,或为具体社会问题而发,如《诗经》民歌之歌食歌事;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如史传散文定是非,决嫌疑;或旨在揭示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如诸子之政论;或自怨而生,抨击现实政治,如屈原之《离骚》。
随意性。随意性指不受局限,放言无忌。战国时期分裂的政治局面淡化了伦理道德规范,玉成了学术思想自由。士人都想用最恰当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促进了百花齐放。班固评论屈原“露才扬己”,也恰好说明屈原的创作具有个性的张扬。
随意性与创始性、综合性、实用性、随意性彼此联系,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