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脾与肝文稿演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气虚是在脾虚基础上发展的,但脾虚不等于 中气虚弱。
❖ 脾虚是运化功能低下,表现为食少、便溏等;
❖ 而中气虚是不能升清、全身营养缺乏的而导致 的气分不足:精神疲倦,懒言音低,四肢无力, 自觉气短,甚则行动喘促。
❖ 另外中气不足是只见中气某一方面的功能异常, 初见虚象;中气虚弱为特定的证候群,已是虚
❖ ①认清脾血虚病史:多有食少、便溏等脾虚病 史,或苦力劳倦病史。特别是食少便溏之脾虚, 与面色萎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把它(脾 虚)看作是脾血虚的组成部分。
❖ ②掌握脾血虚的特殊色诊:面色萎黄,甚则一 身肤色黄,黄色淡白不泽。
❖ ③脾血虚鉴别诊断:黄疸是一身俱黄,脾血虚 是其小便利而目不发黄;
❖ 饮食不节,先伤及胃,胃伤而后脾病, 故胃气不和为其基础证,多见食呆,脘 腹胀满,消化不良等。
健脾的药物
❖白术,砂仁,白豆蔻, 鸡内金,陈皮
二、脾血虚证
【临床表现】 ❖ 特征:面色萎黄、甚则肤色黄、黄色淡白
不泽、目不发黄而小便利。 ❖ 共征:消瘦、舌质淡、脉细等血虚。 ❖ 基础证:脾虚或过度劳倦。 ❖ 兼证:肝血虚或心血虚。
升提的药物
❖升麻,柴胡,荆芥,防 风
六、脾不统血证
【临床表现】 ❖ 特征:便血久不止,血色暗黑及妇科崩漏不
断。 ❖ 基础证:少气无力等中气虚。 ❖ 兼证:面色不华,舌质淡等血虚。
【证候分析】 ❖ 脾不统血=特征+基础证(中气虚)+兼证(血虚)
❖ 中气有提摄能力,因气虚而血出不止,称 为脾不统血。
❖ 可以看出,行动喘促是中气下陷的特征, 而是中气虚弱的或然证,轻者可不出现。
❖ 脱肛,前面提到老人脱肛是中气不足,这里 又说脱肛属于中气下陷,有何根据?
❖ 老人脱肛,往住因大便困难,便后下坠,属 于中气不足;久泻久痢,亦能脱肛,见于中 气下陷。
❖ 中气不足会导致老人大便困难,便后下坠, 出现脱肛;而中气下陷的脱肛为久泻所致。 病机有所不同。其中久泻为中气下陷的特异 性证状。
❖ 【证候分析】
❖ 气虚发热=特征+共征+基础证(中气虚和血 虚)+兼证(外邪)
❖ (1)气血有不可分割关系,虚证发了,虽分 气虚和血虚,但气血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 气虚引起的发热,大多血分亦虚,相对地, 血虚发热亦能促使气分亦弱。
❖ (2)气虚发热特征:由于气血亏损之体不耐 烦劳,往往在动作之后即有发热,这种发热 用一般退热法均不能控制,是较长时间断续 发热,上午明显。
【证候分析】
❖ 脾血虚=特征+共征+基础证(脾虚)+加兼 证(肝血虚或心血虚)
❖ 血虚证状,以心、肝、脾三经为多见。
❖ 脾虚初起,先见食少、便溏;从而营养 缺乏、面色萎黄;
❖ 进一步小便利而肤色黄,黄色淡白不泽, 目不发黄,系营养缺乏的脾虚血少证常 伴有困倦,眩晕,心悸等证。
❖ 脾血虚与心、肝血虚比较,由于它的特征不 多,诊断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以下几 方面入手:
❖ 多见便血经久不止,及妇科崩漏等。
❖ 气不摄血,根本由于中气不足,常见神疲 困倦,少气无力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血出不止,亦兼见面色不华,眩晕,心悸 等血虚。
统血的药物
❖阿胶,地榆,侧柏叶, 灶心土
七、气虚发热证
❖ 【临床表现】 ❖ 特征:上午潮热,下午热退,身热气怯,面
色白,懒言体困,脉虚大而数。 ❖ 共征:身热、心烦、脉数等内热。 ❖ 基础证:中气虚和血虚。 ❖ 兼证:外邪。
一、脾虚证
【临床表现】
❖ 特征:不知饥饿、食少、食后困倦思睡、食 后有胀滞感即欲便、平时便溏、或稍进油腻 即大便不成形。
❖ 基础证:食呆、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等胃气 不和。
【证候分析】
❖ 脾虚=特征+基础证(胃气不和)
❖ 脾虚,多指脾胃虚弱而引起的消化功能 减退现象。
❖ 它的证状是纳食不思,食亦无味,食后 困倦思睡,平时大便不成形,稍进油腻 即大便成糊状。
三、中气虚弱证
【临床表现】
特征:中气不足为胸闷,自觉气短,大便 频,大便先干后溏,老人脱肛,小便黄浊, 有粉样沉淀;中气虚弱为神疲困倦,懒言 声低,四肢无力,自觉气短,甚则行动喘 促。
❖ 共征:气短、乏力,逐渐形成等气虚。
❖ 基础证:脾虚和脾血虚。
【证候分析】
❖ 中气虚=特征+共征+基础证(脾虚和脾血虚)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脾与肝文稿演示
脾之病变的常见证候。即: ❖虚证——饮食、劳倦、思虑、久
病,致脾气虚证等。
❖实证——饮食不节,外感湿热或 寒湿,致湿热蕴脾等。
脾 一、脾虚证 病 二、脾血虚证 常 三、中气虚弱证 见 四、清阳不升证 证 五、中气下陷证 候 六、脾不统血证
七、气虚发热证 八、脾阳虚证 九、中气滞证 十、脾湿证
证。
补中益气的药物
❖黄芪,党参,白术,山 药,扁豆,大枣,炙甘 草
四、清阳不升证
【临床表现】 ❖ 特征:眩晕欲仆、头痛昏重、身重。 ❖ 基础证:中气虚或痰湿中阻。
【证候分析】 ❖ 清阳不升=特征+基础证(中气虚或痰湿中阻) ❖ 清阳不升多起于中气虚或痰湿中阻。疲劳过度,
中气损伤,清阳不升,头痛沉重,悠悠忽忽, 伴有少气无力,食欲不振,脉象虚软。 ❖ 痰湿阻胃,亦使头重胀痛,天旋地转,眩晕欲 仆,身重,常伴胸膈满闷,呕恶痰诞,苔白厚 腻等。这种头重头痛,虽然亦为清阳不升,但 与中气虚的头重头痛不同。 ❖ 清阳不升的头重头痛因中气不足而清阳不升, 而痰湿阻胃为痰湿阻遏导致清阳被抑;故清阳 不升用升补,痰湿阻胃用健中、化痰、利湿为 主。
五、中气下陷证
❖ 【临床表现】 ❖ 特征:行动喘促、久泻不止、小腹坠胀、脱
肛、及妇科崩漏、白带不断、子宫脱垂。 ❖ 基础证:少气无力等中气虚。
【证候分析】
❖ 中气下陷=特征+基础证(中气虚)
❖ 中气虚弱,多为神疲困倦,懒言音低, 四肢无力,自觉气短,甚则行动喘促; 进一步发展,出现行动喘促,久泻不止, 方可认作中气下陷。
❖ ④脾血虚兼证:脾血虚而见心悸头晕,多先有脾虚, 脾血虚,后见心肝血虚,说明心肝受累。
❖ ⑤现代医学提示。脾血虚的黄色病色,是低色素性 贫血(缺铁性贫血)的色诊。
❖ 总的来说:脾血虚的病因是脾虚,其病理为营养缺 乏而生血减少,它的特殊色诊为面色萎黄,甚则一 身肤色黄。黄色淡白不泽,但目不发黄而小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