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诗意的表达——“儿童文学进校园”浙江省宁波市北仑[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寻诗意的表达——“儿童文学进校园”浙江省宁波市北

追寻诗意的表达——“儿童文学进校园”浙江省宁波市北仑

主持:杨文华

嘉宾:冯铁山陈树宝何夏寿蔡君英郁旭峰程丽萍庄苏波

杨文华(《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儿童诗教学,从语文角度来讲,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即教什么;二是教学方式的选择,即怎么教。先请两位上课的老师简要地谈一谈。

庄苏波(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三年级《秋天的树叶》。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打开孩子的思维,让他们天马行空地想象,在此基础上进行诗意的表达。课上第一个环节,孩子们看到落叶,产生不同的想象,然后出示句式“一枚枚落叶飘下来,它要去干什么”,帮学生打开思维;接着出示例诗《淘气的秋风》,让孩子们想象树叶还会跟哪些事物发生有趣的故事。第三个环节,通过这枚树叶,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最后让孩子写自己的小诗。从孩子们写出的作品看,他们还是有自己的想象、故事和情感体验的。

郁旭峰(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儿童诗教学,在内容选择上一要贴近学生生活,二要能产生丰富的意象。今天我执教《美妙的音符》,选的就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音符,它不仅包括耳朵听得到的美妙乐音,还可以拓展到眼睛看到的形似或神似的事物,如花朵、绿叶、气球、蝌蚪、萤火虫……有生活基础,学生才有话可说,有诗可写。关于教学方式,我的观点是千万不能为读而读,为写而写。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嘴巴去读、用双手去触摸,这样学生才会轻松快乐。因此,我教学设计中就有了听音

符、聊音符、找音符、读音符、写音符的环节,最后要求孩子努力做一个生动活泼的音符。这样设计,增强了课堂层次感和丰富性,也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表达更为顺畅。儿童诗写作,最重要的是“独特的发现”和“诗意的表达”,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表达得美妙、妥帖、有诗味。

杨文华:冯教授是儿童文学研究专家,请您从专业角度谈谈对这两堂课的看法。

冯铁山(宁波大学教授):“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是三个层次,童诗教学也有三个层次,或称为三重境界:第一层是“法”的训练,即修辞、技法等教学。能很快将儿童领进童诗大门,但往往习其形而不得其神。第二层是“术”的教学,即童诗欣赏、创作的策略训练。能引领学生观察生活,相遇生活万象,但难以把握生活现象背后的诗情、诗思与诗理。由于形式训练缺乏,往往又会滋生“为童诗而童诗”的弊病。第三层是“势”的教学,即营造诗意场。以言语实践为本体,对自然、社会以及学生自我及彼此关系进行诗意观照,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触发生命感动,用童眼去看世界,用童心去解读生活,用童言去表达“切己”的感受。庄老师、郁校长两堂课,既有“法”的基础,也有“术”的支撑,还有“势”的濡化。

从“法”的角度看,《秋天的落叶》巧妙地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让学生赋予落叶以书信、手掌、鱼儿等人文意象;从“术”的角度看,两堂课均采用了“见于目、形于象、会于心”的教学策略,借助自然的“落叶”“音符”,陶冶诗情、启迪诗思。庄老师让学生针对“同样的落叶”进行不同的想象,品味不同的故事,抒发不同的情感,学生自然诱发了感动,勃发了诗情。从“势”的角度看,郁校长的教学颇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自信、大度、

从容。他首先营造了一个音符的场,让鸟语鱼声全方位撞击学生的听觉,然后在一串快乐的音符引领下,让学生在自然、社会中捕捉形形色色的具有明喻或隐喻意义的音符,进而回归各自的家庭,触摸自我理想的音符。他不仅是童诗课堂的导引者,更是与童诗、与孩子同在的栖居者。正因为这样,他和孩子一同走进了童诗的最高境界:自启童诗之智,自致童诗之知,自得童诗之乐。

杨文华:这两节课,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形式的采用上,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何校长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一名特级教师,在这方面肯定有一些独到的看法。

何夏寿(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两堂课,“一叶知秋”,可见北仑区实验小学在郁校长带领下,儿童诗教学已经做成自己的品牌。没有长期的熏陶浸润,孩子们的写作不可能如此出彩。

两位老师上课心中有孩子,手中有法。这个“法”,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是典型的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刚才郁校长讲到,儿童诗教学要做到“诗意的表达”,这正是我今天最想说的一点。什么叫做“诗意的表达”?儿童具有潜在的想象能力。把这些天生的诗人,引导到真正的教学中,我觉得还是要教给他们具体的方法。而这样的语言形式感,在童诗教学中就是“诗意的表达”。今天的课“诗意的表达”体现在哪里,我想请郁校长来谈谈。

郁旭峰:说美妙的话,写美妙的诗,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诗意的表达”。“我非常非常快乐”,这样的口号式话语干巴巴的。“小河水流得很活泼”,才是儿童化的诗意表达。诗歌需要一些阳光、温暖、柔软、生动活泼的语言,美妙的词语,美妙的句子,美妙的创意。融合了这些元素,才能称之为“诗意的表达”。学生表达过程中会有许多欠缺,包括今天学生写的作品,有些还不能说是真正的

“诗意的表达”。但“诗意的表达”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何夏寿:郁校长讲得很诗意,但似乎还没说到具体操作层面。他所指的“诗意的表达”,是指语言表达上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的童趣化的表达特点。我们对这些比喻、拟人进行前拓后展,用叙事的方式作成一首儿童诗。但两位老师课堂中对诗意表达的设定,是不是还有比较具体的体现?

程丽萍(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听了两节课,我收获挺多。以前儿童诗课堂没这么绚烂,现在提倡课程整合,视频啊,绘画啊,音乐啊,都进入了课堂,追求多感官感受。至于何校长提的“诗意的表达”,要求非常高,真的不太好说明白。当我们感觉很美好,或者有一种很独特的感触的时候,说一句很别致的话,有人就会说:“啊,这个人很有诗性,很有诗意。”这很难说用了什么方法,或什么手段。如果能给大家更多的抓手,更具体的指导,可能会有更多的老师走进童诗教学,不会觉得这么困难。何校长期待的,就是这样一种对先行者的要求吧。

杨文华:刚才何校长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儿童诗教学要关注“诗意的表达”。我想请教研员蔡老师来谈谈高见。

蔡君英(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研室):正如冯教授所说,儿童诗教学不是要把儿童培养成诗人,而是要激发他们内心的创作欲望和兴趣。这两节课,是不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再作思考:

第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言语实践,环节不要太多。今天感觉课堂环节有点多,有点满,可以再精简一些,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自主建构,自主实践。庄老师三个大板块,如果要做细做实,每个板块都可以成为一节课。要等着学生慢慢进入他们的世界,总觉得老师主观引领多了点,学生的时空少了一点。删减一些环节,或者把它上成系列课,“落叶”的几个方面,今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