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雕塑.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阶段名家辈出,传世杰作众多,流派纷呈, 别开生面。
特别是西方现代雕塑与传统雕塑差异很大。 分为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分而论之。
1,贝尔尼“阿波罗与达芙妮”
洛伦佐·贝尔尼尼(1598-1680),17世纪意 大利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雕塑家与建筑家。
巴洛克艺术相对于古典艺术,是一种突破常 规的创新。
无力挽回。 贝尔尼尼以纯熟的技巧,使冰冷坚硬的云石变成柔软的肌体和
鲜活的生命,不用任何支撑物,使开放的运动人体自由地展现 在空间中,是米开朗基罗也不曾涉足的空前创举。
2,法尔孔涅“彼得大帝纪念像”
《彼得大帝纪念碑》是法国雕塑家法尔孔涅(17161791)为俄国创作的著名雕塑,以纪念俄国伟大的 政治家和改革家彼得大帝(1672-1725)。
人物。 他善于以纹理和造型表现复杂多样的心理,恢复了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
对精神世界的表现。 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丑陋中发掘力与美。 其艺术博大精深,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其作品架构了
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 既是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又是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
造者。
《思想者》,法国雕塑家罗丹作于1880年,原为《地狱 之门》(高650cm)组塑的一部分。
《地狱之门Baidu Nhomakorabea取材于但丁的《神曲》,罗丹借用了但丁 的形象而创作。
他高踞于地狱之门的门槛之上,在他的下方,是地狱之 门一组组在罪恶、苦难、绝望中挣扎的人像群雕。
些细节与前面的人物融汇成千军万马的气势。 艺术家以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显示了人民气势磅
礴的反抗力量。为了保卫祖国,这股战斗的洪流似 将从墙上冲出,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
4,巴托尔迪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雕刻家巴托尔迪(1834-1904)历时十年 完成的伟大作品。
作为法国人民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时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 它耸立在美国纽约港贝德洛斯岛上,原名《自由照耀世界》。 雕像下部是46.9米高的宏伟基座。中间是12.3米高的平台,上面
安放在圣彼得堡涅瓦河边的参政院广场,是圣彼得 堡的象征。它高5米,重20吨。
法尔孔涅受启蒙思想影响,从进步的立场,把彼得 大帝塑造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他骑着骏马在奔驰中突然勒住马头,昂首远眺,挥 斥方遒,豪气凌云。
雕像的底座由巨大的花冈岩雕成浪潮状,象征着彼 得大帝的改革是在冲破重重困难和惊涛骇浪中进行 的。
安置着33.8米的雕像。整体连火炬总高超过100米。 雕像外部用纯铜片制成,铜片镶在有4根大柱的钢架之上。 钢架是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埃菲尔设计的。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一说罗马古代长袍),头戴 光芒四射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世界七大洲。她表情庄严神圣, 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高达12.8米,左手捧着一本封面刻 有“1776年7月4日”字样的法律典籍,象征着这一天签署的 《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 暴政的约束。
同时,又将一支使人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妮,使姑 娘对阿波罗百般回避,以至请求河神,当阿波罗追上她 时就将她变成一棵月桂树。
雕像选取了阿波罗的手触到达芙妮身体的一瞬间。 两人都处在乘风奔跑的运动中,身体轻盈、优美。 达芙妮的身体已开始变成月桂树,她侧着头,目光由惊恐变为
麻木, 阿波罗眼睁睁地看着达芙妮变成月桂树,神情惊讶而悲伤,却
下半部是一群志愿军战士,居中络腮胡子的壮年战 士,强悍激昂,右手高举钢盔,正转过头来向左侧 的人群喊话;左边少年依傍着父亲,坚定有力。
其余人物有持盾牌和宝剑的年迈战士, 有吹进军号的青年,有弯腰系结兵器的弓箭手。 万众一心,交织出剑拔弩张的声势,一场激烈的战
斗即将开始了。 背景是飘扬的旗帜、林立的枪箭、嘶鸣的战马。这
在创作中他还克服了一个技术难关,将整个雕塑的 重心落在马后蹄和尾巴上,而马尾正好横扫象征着 旧势力的毒蛇。
俄罗斯许多进步思想家、作家都赞美过这座纪念碑, 普希金为此写了长诗《青铜骑士》。
因此,这一雕像又被称为《青铜骑士》。
3,吕德 “马赛曲”
吕德(1784-1855)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 在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又名 《1792年志愿军的出发》),是他的代表作。
三十七、外国近现代雕塑
1,贝尔尼尼“阿波罗与达芙妮” 2,法尔孔涅“彼得大帝纪念像” 3,吕德“马赛曲” 4,巴托尔迪“自由女神像” 5,罗丹“思想者”、“加莱义民” 6,乌东“伏尔泰像”
外国近现代雕塑,是指17世纪至20世纪下半期 的雕塑。在此400年中,雕塑艺术最繁荣的是 欧洲,以意大利和法国最为突出。
这座浮雕完成于1836年。 表现1792年法国人民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封建帝
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一支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战斗 的历史事件。
当时高唱的军歌被称为“马赛曲”,1795年被定位 国歌。
浮雕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以象征自由、正义的胜利 女神为中心,她右手执剑,左手高举,号召人民向 着她指引的方向冲去。她张开翅膀,大步迈进,群 袂飞舞,奔放有力。体现了那个时代法国人民的革 命热情。
主要特点是喜欢表现运动和戏剧性的情节, 善于抓住运动中典型的瞬间, 注重细节刻画和质感表现, 追求豪华精致的气派。
《阿波罗与达芙妮》是贝尔尼尼26时岁的成名作,生动 体现了巴洛克雕塑的特点。
该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太阳神阿波罗因为嘲讽了小 爱神丘比特,丘比特为了报复,将一支使人陷入爱情漩 涡的金箭射向了他,使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
其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女神,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当夜幕降临, 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照得宛如一座淡青色的玉雕, 增添了几分神话色彩。
鉴于雕塑的伟大文化意义和杰出创造,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将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5,罗丹“思想者”、“加莱义民”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是西方雕塑史上划时代的
特别是西方现代雕塑与传统雕塑差异很大。 分为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分而论之。
1,贝尔尼“阿波罗与达芙妮”
洛伦佐·贝尔尼尼(1598-1680),17世纪意 大利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雕塑家与建筑家。
巴洛克艺术相对于古典艺术,是一种突破常 规的创新。
无力挽回。 贝尔尼尼以纯熟的技巧,使冰冷坚硬的云石变成柔软的肌体和
鲜活的生命,不用任何支撑物,使开放的运动人体自由地展现 在空间中,是米开朗基罗也不曾涉足的空前创举。
2,法尔孔涅“彼得大帝纪念像”
《彼得大帝纪念碑》是法国雕塑家法尔孔涅(17161791)为俄国创作的著名雕塑,以纪念俄国伟大的 政治家和改革家彼得大帝(1672-1725)。
人物。 他善于以纹理和造型表现复杂多样的心理,恢复了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
对精神世界的表现。 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丑陋中发掘力与美。 其艺术博大精深,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其作品架构了
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 既是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又是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
造者。
《思想者》,法国雕塑家罗丹作于1880年,原为《地狱 之门》(高650cm)组塑的一部分。
《地狱之门Baidu Nhomakorabea取材于但丁的《神曲》,罗丹借用了但丁 的形象而创作。
他高踞于地狱之门的门槛之上,在他的下方,是地狱之 门一组组在罪恶、苦难、绝望中挣扎的人像群雕。
些细节与前面的人物融汇成千军万马的气势。 艺术家以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显示了人民气势磅
礴的反抗力量。为了保卫祖国,这股战斗的洪流似 将从墙上冲出,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
4,巴托尔迪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雕刻家巴托尔迪(1834-1904)历时十年 完成的伟大作品。
作为法国人民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时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 它耸立在美国纽约港贝德洛斯岛上,原名《自由照耀世界》。 雕像下部是46.9米高的宏伟基座。中间是12.3米高的平台,上面
安放在圣彼得堡涅瓦河边的参政院广场,是圣彼得 堡的象征。它高5米,重20吨。
法尔孔涅受启蒙思想影响,从进步的立场,把彼得 大帝塑造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他骑着骏马在奔驰中突然勒住马头,昂首远眺,挥 斥方遒,豪气凌云。
雕像的底座由巨大的花冈岩雕成浪潮状,象征着彼 得大帝的改革是在冲破重重困难和惊涛骇浪中进行 的。
安置着33.8米的雕像。整体连火炬总高超过100米。 雕像外部用纯铜片制成,铜片镶在有4根大柱的钢架之上。 钢架是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埃菲尔设计的。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一说罗马古代长袍),头戴 光芒四射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世界七大洲。她表情庄严神圣, 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高达12.8米,左手捧着一本封面刻 有“1776年7月4日”字样的法律典籍,象征着这一天签署的 《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 暴政的约束。
同时,又将一支使人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妮,使姑 娘对阿波罗百般回避,以至请求河神,当阿波罗追上她 时就将她变成一棵月桂树。
雕像选取了阿波罗的手触到达芙妮身体的一瞬间。 两人都处在乘风奔跑的运动中,身体轻盈、优美。 达芙妮的身体已开始变成月桂树,她侧着头,目光由惊恐变为
麻木, 阿波罗眼睁睁地看着达芙妮变成月桂树,神情惊讶而悲伤,却
下半部是一群志愿军战士,居中络腮胡子的壮年战 士,强悍激昂,右手高举钢盔,正转过头来向左侧 的人群喊话;左边少年依傍着父亲,坚定有力。
其余人物有持盾牌和宝剑的年迈战士, 有吹进军号的青年,有弯腰系结兵器的弓箭手。 万众一心,交织出剑拔弩张的声势,一场激烈的战
斗即将开始了。 背景是飘扬的旗帜、林立的枪箭、嘶鸣的战马。这
在创作中他还克服了一个技术难关,将整个雕塑的 重心落在马后蹄和尾巴上,而马尾正好横扫象征着 旧势力的毒蛇。
俄罗斯许多进步思想家、作家都赞美过这座纪念碑, 普希金为此写了长诗《青铜骑士》。
因此,这一雕像又被称为《青铜骑士》。
3,吕德 “马赛曲”
吕德(1784-1855)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 在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又名 《1792年志愿军的出发》),是他的代表作。
三十七、外国近现代雕塑
1,贝尔尼尼“阿波罗与达芙妮” 2,法尔孔涅“彼得大帝纪念像” 3,吕德“马赛曲” 4,巴托尔迪“自由女神像” 5,罗丹“思想者”、“加莱义民” 6,乌东“伏尔泰像”
外国近现代雕塑,是指17世纪至20世纪下半期 的雕塑。在此400年中,雕塑艺术最繁荣的是 欧洲,以意大利和法国最为突出。
这座浮雕完成于1836年。 表现1792年法国人民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封建帝
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一支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战斗 的历史事件。
当时高唱的军歌被称为“马赛曲”,1795年被定位 国歌。
浮雕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以象征自由、正义的胜利 女神为中心,她右手执剑,左手高举,号召人民向 着她指引的方向冲去。她张开翅膀,大步迈进,群 袂飞舞,奔放有力。体现了那个时代法国人民的革 命热情。
主要特点是喜欢表现运动和戏剧性的情节, 善于抓住运动中典型的瞬间, 注重细节刻画和质感表现, 追求豪华精致的气派。
《阿波罗与达芙妮》是贝尔尼尼26时岁的成名作,生动 体现了巴洛克雕塑的特点。
该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太阳神阿波罗因为嘲讽了小 爱神丘比特,丘比特为了报复,将一支使人陷入爱情漩 涡的金箭射向了他,使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
其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女神,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当夜幕降临, 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照得宛如一座淡青色的玉雕, 增添了几分神话色彩。
鉴于雕塑的伟大文化意义和杰出创造,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将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5,罗丹“思想者”、“加莱义民”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是西方雕塑史上划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