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仿创新
作者:李荔胡刚
来源:《职教论坛》2011年第03期
摘要:创新是高职院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科学合理地选择创新模式则是推动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首先对模仿创新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其特征进行了综述,然后对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优劣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离职院校模仿创新的过程模型。并以实证验证高职院校宜主要采取模仿创新模式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枝:模仿创新:科技创新
作者简介:李荔(1969-),女,广东人,广东工业大学科技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科研管理;胡刚(1964-)。男,湖南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No.20098070300155)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胡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3-0016-05
如何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走在应用技术发展的前列,及时掌握它并充实到教学课程中。使学生毕业时不落后于时代。甚至超越时代。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地推进创新。高职院校创新既包括对“高职教育”的创新,也包括应用科技的创新。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不但给高职院校提供了专业技术发展空间,也给高职院校发展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学生技术上零距离对接实际工作岗位的就业空间。然而,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作为教育活动、技术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复杂结合体,与其它经济实体的创新不一样,有着其特殊的动态规律。一方面离职院校科技创新应与高职院校自身条件、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和专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方面相适应;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本身又充满风险与大规模投入的困难。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作为发展中的高职教育,其专业技术水平总处在追赶国内外先进水平之位。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除了外部宏观环境及体制困扰之外,还面临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能力低,科研基础薄弱等一系列困难。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这种一方面必须依靠创新来推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创新又因现实困难而难以开展的两难局面,模仿创新作为一种引进学习吸收式创新,因其成本小、风险低,及其后起优势的特点,对我国众多高职院校而言,无疑是一种理性的现实选择。
一、模仿创新的界定与研究现状
所谓模仿创新是指创新者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思路和创新行为,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环节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进行改进和完善。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其他创新者。包括率先创新者进行竞争,以此确立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创新活动。
熊彼特(J A Schumpter,1912)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对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目的在于获取潜在利润。在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内在机理进行全新解释时。他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扩散模式:创新一模仿,即一项技术创新是经过对创新的模仿来实现具体扩散的。萨哈尔(D Sahal,1981)提出了“创新一学习一理解”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式,即通过学习进行导人性的扩散,通过理解进行规模性的扩散。技术创新的扩散模式,指明了将科学技术成功地转化为商品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能力的途径。曼斯菲尔德(E,Mansfield,1985)从新技术推广层面上,研究了技术创新与模仿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变动的速度。韩国学者金麟洙(1998)研究了企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他认为企业技术能力即所谓的吸收能力,包括生产、投资(其中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以及创新。在处于工业化早期低工资的奋起直追国家中,复制模仿不失为一条精明的策略。
我国学者傅家骥(1998)最早从企业层面定义了模仿创新的内涵,即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施培公(1999)对模仿创新作了全面地分析,包括定义、模仿创新的类型、本质特性考察以及与若干概念的对比研究,对模仿创
新的内涵进行各个层次的挖掘。孙一民(1998)从多个形式和层面上对模仿创新进行了分析。他将模仿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简单的学习。单纯模仿;另一种是创造性的学习。是在学习基础上的第二次飞跃。同时,指出二次创新还包括三个层面。陈吉磊等人(2006)对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因为缺乏资金、人才、信息、创新技术源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原因而面临着技术自主创新挑战的困境。提出选择和实施技术模仿创新战略是我国广大企业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现实途径。郑友德等人(2010)以比亚迪汽车模仿创新发展的过程为例,认为模仿创新比原始创新具有更大的优势。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更是具有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也迫切需要建立对模仿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从国内外公开报道的文献看,对模仿创新内涵、中小企业模仿创新模式、产学研技术创新模仿创新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逐步深入。但是对高职院校模仿创新的模式研究分析还不多见,尤其是对高职院校模仿创新方式、影响模仿创新能力的因素、技术溢出与模仿创新的关系、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关系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对高职院校模仿创新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模仿创新的特征
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科研基础薄弱、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研究开发人才也匮乏。这些是影响高职院校未来科技进步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模仿创新作为一种创新战略有其自身的特点。无论是在创新风险性、成本、效益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与率先创新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一)开创性
模仿不是创新。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它是在原来技术的基础上的学习、改进、完善、创造。成为率先创新者类似或更高层次的技术,甚至可能替代原来的技术,而不是同一种或同一水平的技术再现。模仿创新具有开创性的一面。
(二)低风险性
科技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创新活动。而模仿创新则能从技术、市场和管理等方面来降低创新活动的风险。模仿创新是滞后进入新技术领域。回避了率先创新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避免了大量技术探索中的失误。大大降低了其技术开发活动的不确定性。而且模仿创新所产生的应用技术所进入的是率先创新已成功开辟的市场,能够充分享受到率先开辟新市场投入的诸多外溢效益,回避新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确定性具有投入少,风险低的优势。并且在技术管理上能最大限度地吸取率先者技术管理上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有效回避率先者的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