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收入与分配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

【2019-2020】浙江专版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

教学资料范本 【2019- 2020】浙江专版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学案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标要求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及按劳分配的地位(b);生产要素参与分配(b)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难点)3.通过合作探究正确区分不同的生产要素分配方式。(重点)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 (1)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试判断: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提示F。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要素分配。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 ①必然性:a.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b.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②意义:a.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b.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八课) 【知识结构】 【考点解析】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A )(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制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知识拓展】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成分中,但不能认为凡是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就一定是按劳分配。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而股息、红利、专利补贴、专有技术补贴、管理岗位奖励则属于非按劳分配。②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考点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A )(1)生产要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 地和信息要素等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知识拓展】①按劳动要素分配: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按资本要素分配:如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③按技术要素分配: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④按管理要素分配:如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⑤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⑥信息要素: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2)意义: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特别提醒】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这一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现阶段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考点3: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B )班级 _ __高二 ( ) _ ___姓名 _ _________________学 号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doc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

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本教材打乱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按照“为何生产”(消费)———“是谁生产”(生产)———“为谁生产”(分配)———“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安排了全书四个单元,才将这两者活生生拆解开来。虽然体系变了,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丝毫没有因此而改变。只有讲清讲透、学会学好这部分内容,才能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接下来的第二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则是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虽然由来已久,但在党的xx大上又有新的发展。只有学好这一节,才能使学生做到与时俱进地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2019-10-17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

收入与分配 1.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分配方 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基本内 容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允许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 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重要意 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 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 展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含义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分配主要是国家。 三看分配的方式: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方式进行。 3.财政及其作用

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作用①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③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依法纳税必要性:在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违反税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 权力和依法取得;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2015·上海高考)国内某电器集团的机器人车间里,每条流水线配有8台机器人作业,这些机器人几乎承担了车间的全部生产。从生产要素角度看,这些机器人属于( ) A.科技要素 B.资本要素 C.劳动要素 D.管理要素 答案 B 解析生产要素的具体形式有资本要素、土地要素、管理要素、劳动要素、信息要素、技术要素等,其中机器人属于资本要素,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2.(2014·天津高考)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方式的相关内容。程秀虽然成为公司股东但未涉及该公司是否上市的问题,所以选择时首先排除④;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程秀的收入都是由该民营公司发放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①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分红的多少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 3.(2015·山东高考)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3: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本课分为2个框题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新课标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

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某村防止富贵病的材料,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情境探究:在某国有企业车间里(材料贯穿全课时) 情境一: 小李是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总是受伤而请假,月工资2000元。 老王是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工资自然高,月工资3000元。 小张是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月工资2500元。 思考:他们的工资收入属哪种分配方式?他们的工资为什么高低不一?(学生思考、回 答) 教师小结: (2)按劳分配的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 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 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材料中他们工资之所以出现高低不一,就是这个原因。 对按劳分配的理解: 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例如国有或集体企业中职工的工资收入,而私营企业 职工工资收入则不是。 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情景导入 学习目标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 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 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 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 公平。 为什么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收入分配的公平? 如何缩小收入差距,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 成果?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收入分配与 社会公平》。 1.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及意义。 2.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具体措施。[重点+难点] 3.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及意义 (1)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教材P 60“探究问题” 提示 (1)这里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一方面,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区别;另一方面,它又允许差别存在,只不过这种差别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重要举措:①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1.(1)社会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2)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先实现共同富裕。() 提示(1)×(2)× 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教材P 61“探究问题” 提示 (1)从材料看,该公司未处理好企业和个人二者的分配关系,职工工资增长缓慢,会直接影响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从长远来看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2)改革分配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理顺企业和个人二者的分配关系,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公司得到持续发展。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1)兼顾效率会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公平的实现。()

2021届高三专题练习系列Ⅰ政治:5.收入与分配【高分攻略】

5.收入与分配 考纲要求: 1.掌握我国的分配制度,掌握四种方法判定分配方式 2.掌握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收入(再分配领 域) 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 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 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 入分配差距 一个宏观调控 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 障体系 3.高度认同我国财政政策 把握好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并高度认同我国为解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而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财政政策: (1)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 第二,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第三,介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或中性的财政政策。(2)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的关系: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是“逆向”调节。 4.把握税收的作用 角度作用 生产 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引导企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引导 投资需求 分配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1.(2020·新课标I )为发挥农业保险对支农惠农、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中央财政于2007年开始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截至2019年底,农业保险累计支付赔款2400多亿元,服务农户数从0.5亿户次增至1.8亿户次,提供的风险保障从0.1万亿元增加到 3.6万亿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是( ) ①获得财政补贴,降低成本支出 ②增加生产投入,促进产业发展 ③购买农业保险,支付保险费用 ④转移灾害风险,稳定收入预期 A .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③: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前提是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支付了相应保险费用,才可享受相应的补贴政策。③排第一位,①排第二位。④:购买农业保险后,当风险发生时,能有效规避风险,转移灾害风险预期,稳定收入预期,④排第三位。②:当农户的收入预期向好的时候,农户将进一步增加生产投入,即达到了“发挥农业保险对支农惠农、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②排第四位。故本题选C 。 2.(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自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该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是

高一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单元卷:专题三收入与分配A卷(含答案)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政治卷(A)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表为某国有控股企业工程师税后收入(单位:元),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 ) ①该工程师的按劳分配收入增加了8000元 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③该工程师的收入受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④我国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A.29 760元17 000元B.49 760元20 000元 C.48 800元20 000元D.44 260元 3 000元 3.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

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政府做好收入分配的调整,为此,政府要() ①增加就业岗位,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③提高国有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 ④逐步降低居民储蓄率,增加居民消费信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这一做法() ①健全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②是对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 ③体现了国家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④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按照《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我国将针对技能人才、科研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多个群体,开展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这一试点工作开展的意义在于() ①完善我国的初次分配制度②增加我国城乡居民再分配收入 ③改变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④提高相关人群创新创业的热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下列举措中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①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160元调整为1320元 ②某公司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③某地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④某省给予社会办托老所的床位每张每月200元财政补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此数值越趋向于1,收入差距越大。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有所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仍然偏高。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应当( ) ①实行按劳动要素分配,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实行按劳分配政策,使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④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对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动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 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水准。效率提升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 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 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升效率,促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 效率,防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发展生产力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坚持科学 发展观。所以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 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升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 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升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 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升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准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021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知识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知识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 必修1 1.[xx·天津高考]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③属于按劳分配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A 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租金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①符合题意。股东参与公司分红,其收益受公司经营状况影响,②符合题意。程秀的工资收入是在民营企业所得,属于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股票,④与材料无关。 2.[xx·海南高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下列举措中能够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的是( ) A.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 B.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C.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D.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

解析:A 本题考查个人收入的分配。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既扩大了农民的财产权,又能够增加收入,A项符合题意。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并没有扩大财产权,B项不符合题意。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但没有扩大财产权,C项不符合题意。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不会改变土地所有权,更不会增加农民收入,D项不符合题意。 3.[xx·广东高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xx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C 本题考查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等知识点。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表述错误。采取②表述的措施有利于解决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较大的问题往往是由非法垄断和竞争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取③表述的措施。我国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④表述错误。 4.[xx·大纲全国卷]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解析:D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转移支付、生活保障不属于初次分配和劳动报酬,A、C两项不符合题意。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会在短期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不利于劳动报酬的增长,排除B项。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D项符合题意。 5.[xx·重庆高考]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9届高考政治收入与分配.doc

2019届高考政治收入与分配 政治学科二轮复习之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一【考点明细】考点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具体明晰分配制度效 率与公平财政税收①生产决定分配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③我国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① 国家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② 国家财政与基础设施建设③国家财政与宏观调控④财政收入与支出⑤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⑥财政收支平衡⑦税收与财政的关 系①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② 税收的种类③依法纳税 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二【知识导图】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收入分配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效率与公平效率公平财政税 收财政的作用依法纳税学习内容 课堂笔记三、【考点梳理】1、(a)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答: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作用(意义):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3456

2019-07-11 政治学科二轮复习之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一【考点明细】考点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具体明晰分配制度效 率与公平财政税收①生产决定分配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③我国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① 国家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② 国家财政与基础设施建设③国家财政与宏观调控④财政收入与支出⑤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⑥财政收支平衡⑦税收与财政的关 系①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② 税收的种类③依法纳税 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二【知识导图】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收入分配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效率与公平效率公平财政税 收财政的作用依法纳税学习内容 课堂笔记三、【考点梳理】1、(a)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答: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作用(意义):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3456 2019-07-11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与分配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与分 配 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0211325.html,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

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2)按生产要素分配 A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权益收益分配参与。 B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c(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a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于人民。 5、效率: (1)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 第七、八课 ) 【知识结构】 号 学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点解析】 _ _ _ _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_ _ 名 考点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姓 ( 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 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 2)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制分配方 式中占主体地位。 _ ※【知识拓展】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成分中,但不能认为凡是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就一定是 _ _ 按劳分配。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而股息、红利、专利补贴、专有技术补贴、管理岗位奖励则属 _ )于非按劳分配。②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 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 二 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 高 _ _ 社会地位。 _ 级考点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A) 班 ( 1)生产要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 地和信息要素等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知识拓展】①按劳动要素分配: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按资本要素分配:如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③按技术要素分配:如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④按管理要素分配:如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⑤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⑥信息要素: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 2)意义: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 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 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特别提醒】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这一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现阶段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考点 3: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B)

高一政治必修1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1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大力发展生产力)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③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4.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5.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②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为什么在消费时要主动索要发票: ①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是消费者维权的凭据; ②发票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收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消费者索要发票,有利于使国家税款足额入库,为国家税收作贡献。 1、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意义? (1)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2)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 (3)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4)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