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治理专题——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浅议我国公司监事制度的完善

浅议我国公司监事制度的完善【摘要】监事制度,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设立监事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防止或纠正董事会成员、经理的舞弊、违法行为,监督公司董事、经理依法、有效经营,促进公司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
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所组成的监事会,属于常设监督机构。
尽管《公司法》对监事及监事会人员组成、职权等作了相关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公司监事制度完善一、监事会的概念监事会,又称“监督机关”,指的是对犯人执行机关的行为实行监督检查的机关,以维护股东们和公司的整体利益。
监事会由全体监事组成。
监事的资格基本上与董事资格相同,并必须经股东大会选出。
监事可以是股东、公司职工,也可以是非公司专业人员。
其专业组成类别应由公司法规定和公司章程具体规定。
但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经理不得兼任监事会成员。
监事会设主任、副主任、委员等职。
二、监事会的特征1.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关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公司的执行权与监督权是分离的,执行权由董事会及经理行使,监督权则由董事会行使。
现代公司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普遍强化了董事会的权力,同时也加强了对董事会的监督。
如不对董事会实行监督,就难以避免董事、经理滥用职权而损害了公司利益,从公司的权力结构上说,实际上是监事会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
监事会为公司必要的常设机关《公司法》规定,监事会为公司的必设机关,常设机关。
尽管较小的有限公司可不设监事会,但其也必须设立监事,同样的,这种公司也可不设董事会,但须设执行董事。
因此,监事会并不是可由公司自己决定是否设立的任意机关。
监事会直接向股东负责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监事会由股东会选举决定,有权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三、监事会的职权各国公司法对监事会的职权并不一致。
总的说来,监事会的职权主要包括监督权、检查和调查权、纠正或停止董事或经理的违法、违章行为、代表公司与董事交涉或者对董事起诉或应诉等。
浅析公司监事会职权制度的法律完善

浅析公司监事会职权制度的法律完善[摘要]公司监事会制度是公司法人机关权力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
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观念、体制和立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公司监事会的职权难以发挥,甚至产生监事会虚化现象。
文章试图提出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职权制度的立法对策,以期能为我国企业公司化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监事会;职责;监督机制我国《公司法》在修订过程中,大力强化了监事会的监督职权,使我国的监事会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
但从总体上说,《公司法》对监事会监督职权的加强,注重的是监事会职权范围的拓展,即增加监事会可以监督的事项,而没有特别注重各项职权的操作性问题,有些职权的规定较为粗糙,可操作性不强,需要细化。
同时,对监事会职权行使的程序保障问题,也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
因此,监事会职权制度应从两个方面予以完善。
一、关于监事会职权的可操作性问题在监事会职权的可操作方面,有三个方面的职权需要特别加强。
一是规定公司业务监督权的具体操作问题。
监事会对公司业务的监督,主要是对公司的业务执行、代表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
可以说,知悉公司业务是对公司业务进行监督的前提。
因此,我国《公司法》应增加规定:监事会可以定期要求董事会、经理就公司营业情况向其报告,在有法定理由的情况下,还可以随时要求其报告,董事会、经理不得以各种理由加以拒绝;监事会还应当有权决定对公司某事项进行调查等。
二是规定财务检查权的具体操作问题。
《公司法》虽然赋予了监事会检查公司财务的职权,但规定的过于简单,应当规定监事会检查公司财务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监事可以随时查阅或复制会计账簿或要求董事会、经理及其他人员提交相关的会计报告;对董事会向股东会提交的会计文件进行审查,并就所提交的会计文件向股东会提出审查意见;审核公司财务报表是否真实等。
三是增加规定停止和纠正请求权。
在董事、董事会和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时,为避免该违规行为带来进一步损失,监事会应当有权要求上述人员和机构停止该违规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完善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法律思考

监事会与股东、董事会的关系
与股东的关系
监事会代表股东对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确保股东的权益得到保障。
与董事会的关系
监事会与董事会之间存在制衡关系,监事会对董事会的决策和行为进行监督,防 止其损害公司的利益。
02
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监事会成员的选任与罢免
选任机制
目前,监事会成员主要由股东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但这种选举方式容易导致监事会成员与股东利益的一致,缺 乏独立性。
对公司治理结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影响与作用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监事会制度的完善可以增强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公司 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改进,提高公司的规范性和治理水平。
促进董事会尽责
监事会通过监督董事会的行为,可以促使董事会更加尽责地 履行职责,提高公司的决策质量和效率。
对股东权益保护的意义与作用
保护股东权益
监事会制度的完善可以加强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防止他们损害股 东的利益,从而保护股东的权益。
提高股东参与度
通过监事会的作用,可以增强股东对公司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提高股东在公 司业绩和治理方面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监事会制度的完善可以促进公司的规范、稳健和可持续发展,为公司未来的发展 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监事会的作用,可以增强公司的内部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企业的 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完善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法律思考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基本概念与法律地位 • 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完善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法律对策 • 完善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实践意义与影响 • 结论:总结与展望
论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一
的 专 门 机 构 即监 事 会 的 出现 。监 事 会 制 度 是 公 司法 人 机 关 例的公 司职工 代表 , 中职工 比例不 得低 于三分 之一 , 其 具体
即“ 东 会 中心 主 义 ” 股 东 会 几 乎 掌 握 公 司一 切 大 权 , 随 权 人 的 利 益 为 前 提 的 。公 司 财 务 会 计 的 任 何 虚 假 记 载 都 是 股 , 但 公 着 大 规 模 的股 份 有 限公 司 的 涌 现 , 别 是 证 券 市 场 的 兴 起 , 对 债 权 人 的 欺 骗 , 司 财 产 的 实 际 减 少 也 直 接 对 债 权 人 债 特
的 保 证 。监 事 会 监 督 权 的 合 理 安 排 及 有 效 行 使 , 防 止 董 是 事 独 断 专 行 、 护 股 东 投 资 权 益 和 公 司 债 权 人 权 益 的 重 要 保
措施 。
我 国公 司 法 规 定 , 事 会 应 当 包 括 股 东 代 表 和 适 当 比 监 比例 由公 司章 程 规 定 。 监 事 会 中 的 股 东 代 表 , 股 东 会 选 由 任 ; 工 代 表 由 公 司 职 工 通 过 职 工 代 表 大 会 民 主 选 任 。对 职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D0 5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3 9 ( 0 9 1 — 0 70 1 7 — 1 8 2 0 ) 80 5 — 2
1 监 事 会 制 度 的 产 生 及 在 公 司 治 理 中 的 作 用
浅谈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现状及改进措施

浅谈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现状及改进措施【摘要】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在监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保障国家资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监事会存在职能不清晰、监督机制不完善、独立性不足等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升监事会的监督效能,应加强监事会职能培训,完善监事会的监督机制,提升监事会的独立性。
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国家资产安全。
建议加强监事会职能培训,强化监事会对企业的监督能力,促进监事会的独立运作。
未来,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监事会制度将迎来更多挑战和改进空间,需要不断优化完善。
【关键词】关键词: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现状分析、问题、挑战、职能培训、监督机制、独立性、改进意义、可行性建议、未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重要性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其作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促进企业良好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可以有效监督企业经营活动,防止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提高企业治理效率,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监事会作为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引导企业管理层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维护企业和股东的利益,增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加强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可以更好地发挥监督和管理作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 正文2.1 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现状分析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中扮演着监督、审计和决策支持等重要职能。
目前,国有企业监事会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监事会的设置不完善:一些国有企业监事会设置不完善,缺乏专业监事和独立监事,导致监督功能不到位、监事会决策不科学。
2. 监事会职责不清晰:部分国有企业监事会职责不清晰,监事会成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履行监督职能。
我国监事会现状及其完善途径

我国监事会现状及其完善途径摘要;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控制的一种形式,发展到至今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是从我国股票市场及新股发行的表现,以及监事会在公司的实际功效就足以知道我国监事会的治理和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认清我国监事会的现状,是找到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监事会,现状,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公司的巨型化导致股权分散,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市场又要求公司迅速、灵活的作出反应,因此有效的经营决策只能委托具有专业知识的董事和经理人等经营层进行。
这就导致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
“基于此,股东与管理人员之间形成了私法上的委托代理关系”[1]。
股东或公司债权人与公司董事、经理之间的利害冲突和目标的不一致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受代理成本理论和分权制衡学说的影响,在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上体现了权力分立和制衡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公司监事会制度逐步趋于成熟与完善,在规范公司经营活动、保护股东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我国监事会的产生的背景我国监事会是在参考了两种公司治理结构并结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两种公司治理结构简述如下:1、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下的监督模式的基本架构英美是实行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的代表,英美传统公司立法规定公司设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表决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其行使,董事会任命高层管理人员管理日常事务,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受董事会的监督。
虽然英美公司立法赋予董事会包括从任免公司总裁到战略决策在内的极广泛的权力,甚至规定“所有公司权力应当由董事会行使”,[2]但实际上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力集中在管理层手中。
管理者权力集中,失去制约,主要是由英美公司董事会制度的结构性缺陷造成的。
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非常分散,以至于没有一个股东能够对公司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
而独立董事制度正是为解决由于股权分散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而建立的,希望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
【推荐下载】关于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关于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完善本文讲述了关于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完善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公司监事会制度是公司法人机关权力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
然而我国公司法有关监事会制度在立法模式及具体设计制度上存在不足。
从保持监事会独立性、建立独立监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健全监事对公司的责任制度等几方面对完善监事会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监事会;不足;完善 1 监事会制度的产生及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1 监事会制度的产生 早期的公司大多采取股东权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即股东会中心主义,股东会几乎掌握公司一切大权,但随着大规模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涌现,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兴起,使得大量股东热衷于股票交易,期望通过炒作股票来获得经济利益,而不太期望公司的经营分红,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无心关注。
同时,股东会是一个非常设性的合议制机构,只能通过召集股东会议来决定公司事务,但实际不可能经常开会,所以股东会中心主义不能适应公司所面临的现代经营环境。
而常设的专门的业务执行机关,既拥有大批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又可以适时制定相应对策应付竞争把握机会,正好弥补了股东会的不足,于是董事会中心主义渐渐在各国盛行起来。
但董事会及其成员的权力扩大、地位提高后,很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董事会滥用职权损害公司和股东权益的问题不断出现,客观上需要一个独立于股东会与董事会,代表公司利益对董事会权力进行监督的专门机构即监事会的出现。
监事会制度是公司法人机关权力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
监事会监督权的合理安排及有效行使,是防止董事独断专行、保护股东投资权益和公司债权****益的重要措施。
1.2 监事会制度的作用 第一,保护股东利益,防止董事会独断专行。
现实生活中,公司规模尤其是股份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大多数股东的投机化现象,即股东更多关心的是自己在股市的投资收益,而不是公司的经营状况,股东以及股东会显然不可能有效行使公司经营的监督权。
提升监事会职能完善公司治理

提升监事会职能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监事会职能,完善公司治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公司治理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中变得至关重要。
一个强大的监事会和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确保公司的稳定发展,并确保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提升监事会职能,完善公司治理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首先,提升监事会的职能需要加强监事会成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监事会成员应该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全面了解公司的运营和业务战略。
此外,监事会成员还需要具备辨别风险和决策权的能力,以保证公司的利益得到保护。
为了提升成员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来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同时鼓励他们参与行业交流和学术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其次,完善公司治理需要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机制。
监事会应该与董事会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和决策公司的重大事项,确保公司的决策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要求,同时还要确保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建立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的常态化沟通渠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公司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决策,形成一种合作与协调的氛围,保障两个机构的各自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此外,提升监事会职能还需要加强对公司治理程序和制度的监督。
监事会应该定期对公司的治理机制进行评估和改进,并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监督。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监事会可以实现对公司运营情况的及时了解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范和降低风险。
此外,监事会还应该通过组织内部或外部审计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进行审查,确保公司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和透明。
同时,监事会还要建立有效的举报和投诉机制,为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方提供一个安全和公正的环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最后,提升监事会职能还需要加强对公司治理的宣传和培训。
监事会应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向公司全体员工普及公司治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增强员工对公司治理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浅谈对中国监事会制度认识及完善建议

一、前言通过本学期对中国公司法的系统学习,我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中国监事会制度也有了比较明确和简单的认识,结合老师课堂所授内容和我所查阅的资料,首先我将就监事会监事的选拔、监事资格和监事的义务和责任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一下我的认识,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师的观点提出我的一点建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公司法逐渐由以股东会为着重中心转变为以董事会为中心。
而中国公司法是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法律。
在中国的公司法中董事会的权限不是来自于股东会的授予而是来自法律的规定。
股东会可以选举董事会成员却不能随便罢免他们,这就造成了董事会权力的更加集中。
监事会制度这样一个监督机制就应运而生。
然而在中国监事会制度中仍然存在着漏洞亟待人们去完善。
因此我想要通过本论文表达一下自己对监事会制度的认识及建议。
二、监事的选拔我国公司法同多数国家的公司法一样,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三人,并没有规定人数的上限。
在实际情况中,公司监事会成员的多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公司章程由具体公司决定。
但同时因为监事会的设置旨在有效制约公司业务执行机关,防止其滥用职权,因此出于与之抗衡的目的必须保持一定的规模或人数。
公司成立后既要设立监事会,监事会成员部分由董事会担任,部分由公司职员民主选举产生。
而董事会监事和职工监事的比例则可以由公司章程规定。
相对应的,监事的产生方式也有两种:(一)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股东大会是公司的中心权力机构,公司的其他机构都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大会负责并汇报工作。
监事会也同样会从股东大会中选拔监事。
这一部分监事便是监事会中由股东担任的监事。
(二)由公司职员选举产生相对于股东的股东大会,职工也有公司职工大会。
监事会中的职工监事石油公司职工大会选举和罢免的。
而关于为何监事会中要有由职工担任的监事,我认为有一位叫做梅慎实[1]的学者说的很有道理,而他认为主要是以下四个原因:第一,中国大陆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司职工的主体地位受到法律保护并且有权利参与到公司事务的监督当中去,而实现这一举措的便是监事会制度。
《关于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思考》

《关于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思考》李维安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
我国监事会监督乏力的现象比较普遍。
本文简要阐述了我国公司监事会职能的现状,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在实践中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监事会;缺陷;完善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独立性和监督力度是健全法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因素。
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我国公司监事会远没有发挥其本应有的职能,与立法设计所期望的作用相去甚远,出现了严重的虚化现象。
一、我国监事会制度现状监事是指由股东大会(或公司职工)选举产生的,监督业务执行情况和检查公司财务状况的有行为能力者,监事是监事会的成员。
从各国公司立法看,尽管对监事会这一履行监督职责的机构称谓不同,有的称为监察人,有的称为监事会,有的称为监查役,有的称为审计员,有的称为会计监察人,但在本质功能上并无多大差别。
【1】我国公司监事制度始于xx年国家体改委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xx年颁布的《公司法》专章规定了监事会制度,使我国监事会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总体上,我国《公司法》所设计的监事会制度基本上是沿袭了大陆法的监事会模式,在监事会的结构上,参照了德国式的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的模式;在监事会的职能定位上,更接近于日本、意大利的监事会模式,即主要担任监督者的角色。
在监事会的职权赋予上,虽从形式上看与日本、意大利相差不大,但在实施保障上却几近于无,这导致了我国监事会职权事实上的空泛化与形式化,也为我国监事会制度在实践上的彻底失败埋下了伏笔。
【2】虽然监事的权力得到了公司立法的确认,然而在实践中远未产生相应的功效。
在中国过去20多年的公司治理实践中,从众多的上市公司违规案例可以发现,监事会的“喉咙”很难发出独立的“声音”。
公司治理问题的屡屡发生,其根源就在于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监事会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
现有研究认为,我国监事会监督乏力的现象较为普遍,监督效率和监督效果不太高,公司监事会的功能事实上难以发挥出来。
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法律思考.doc

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法律思考-[摘要]公司监事会制度是公司法人机关权力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
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观念、体制和立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公司监事会的功能难以发挥,甚至产生监事会虚化现象。
在全面分析公司监事会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功效的基础上,从探讨监事会虚化现象产生的根源入手,本文试图提出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立法对策,以期能为我国企业公司化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监事会,制衡机制,公司立法,完善公司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专门行使监督权的监督机构,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监事会监督权的合理安排及有效行使,是防止董事独断专行、保护股东投资权益和公司债权人权益的重要措施。
为了保障公司的顺利运营,我国1994年施行的《公司法》中规定了监事会制度。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公司的董事、经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以致于被绳之以法或者使公司倒闭的现象时有发生,却很少见到监事在事前发现并加以制止。
监事会制度徒有虚名,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已是公认的事实。
因此,在充分认识公司监事会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功效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公司监事会虚化现象的根源,完善我国公司立法中监事会制度的有关规定,使监事会监督权合理、有效行使,无疑是我国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法理学分析(一)公司监事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首先,代理成本理论是公司监事会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石。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下,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由于不具备经营企业的能力与经验或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以及由于股东分散化导致的直接管理成本的无限增大,需要将企业经营权交给专业管理人员来掌管、执行。
基于此,股东与管理人员之间形成了私法上的委托代理关系。
然而,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股东(委托人)关心的是自己财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董事、经理(代理人)却有着自己的利益驱动因素。
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

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作者:宋文源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年第02期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以及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的监事组成的,对公司的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法定必设和常设机构。
由于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公司股东分散,专业知识和能力差别很大,为了防止董事会、经理滥用职权,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就需要在股东大会上选出这种专门监督机关,代表股东大会行使监督职能。
监事会主要作用在于:(1)保护股东利益,防止董事会独断专行。
在公司制度中,董事会权力越来越大,把握着整个公司的大小事务,而董事不一定是股东,在董事会权力愈发膨胀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出现董事侵害公司、损害股东的利益。
此时西方权力制衡思想也体现于此,在公司结构中,设立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的行为,以防止董事会“独裁”,充分保护股东的利益。
(2)保护债权人相关利益。
在公司日常经营中,财务制度记录了公司发展状况,而现在众多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做虚假财务,这样将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此时,监事会就发挥着监督公司日常经营,监督公司财务、会计部门的作用,以保护公司债权人的的合法权益。
监事制度的运行,增加了公司内部监督力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公司发展也意义重大。
然而,在实践中,监事会制度作用微小,形同虚设,存在如下问题:(1)监事会独立性差。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权力极度膨胀,管理着公司的所有大大小小事务,出现董事会“一手遮天”的情形。
很多监事会成员,与董事会人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甚至是由董事会提名、推荐而进入监事会的,因此而导致监事会在组织上缺乏独立性。
(2)权力内容不足。
在法律上,监事会与董事会、股东会是平行,地位相等的。
但是根据我国《公司法》,对监事会相关授权严重不足,监事会职权范围小。
例如,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关,没有赋予其公司的代表权,在出现重大事项时,没有否决权。
监事会仅有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权,缺乏人事监督权,不能对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实行有效的制约,从而使监督缺乏刚性。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六点建议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六点建议目前,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确存在不少问题,有的上市公司监事会只是一个摆设。
虽然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都在探讨和实践独立董事制度,但不应偏废监事会制度,应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1.逐步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监事会发挥监督功能的制度性基础,不改变现有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监事会难有起色。
积极引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降低持股比例,通过多种途径减持国有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同时,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允许和引导投资基金、养老金、社保基金、外资等持股,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2.重塑监事会制度,加强监事会的职权。
我国监事会制度实际上是立法上的一种折中方案,监事会虽是与董事会平行,但在监督权限上远弱于董事会。
要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就必须加强监事会的职权。
一是公司经营情况的知情权。
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应确保监事会获得公司经营信息的及时性、充分性、便利性和高质量。
监事会有权要求董事会和经理层随时报告经营情况及公司运行中的重大信息,比如重要合同、诉讼、股权变动情况等。
二是扩大监事会的财务检查权。
监事会应有权直接调查公司的业务和财产状况,有权对向股东大会提交的财务会计文件进行调查,有权对子公司的经营、业务及财产状况进行调查。
三是陈述意见权。
监事列席董事会,应陈述意见;特别是董事会形成的决议对公司不利时,监事有权发表意见并要求停止表决。
为使股东大会决议不被董事会所左右,监事应有权在其被选任或解任的股东大会上陈述自己的意见。
四是代表诉讼权。
监事会应有权决定向违反董事、经理义务、侵害公司利益的董事和经理提起诉讼,并由监事作为公的诉讼代表人。
3.引进独立监事,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
监事会作为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关,行使监督权,本身独立于董事会和经理层。
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使得监事会独立性较差。
要增强监事会独立性,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监事会人事与经费独立。
公司治理-提升监事会职能完善公司治理(ppt30页)

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4)集团客户风险可能随时爆发。 2008年以来,先后有 “南望集团”、“金乌集团”、 “中国金属系”、“湖南太子奶系”、“中港控股”等 多个集团出现较大规模的风险事件。
高度关注两类集团客户: 一类是以股权投资、关联交易、 多元化投资为主,进行盲目多元化扩张的集团企业。二 是在多家银行获取多头授信,总体贷款金额远超过自身 资金周转需要的集团企业。
二、监事会良好做法及改进建议
3、监事会人员机构不够合理
部分银行监事长不专职 一些银行没有引进外部监事 部分银行监事素质不高
二、监事会良好做法及改进建议
4、外部监事选聘及履职存在诸多问题
“天然”的利益倾向 缺乏职业人才市场的支持
二、监事会良好做法及改进建议
(三)改进建议 实现公司治理由“形似”到“神至”的 飞跃
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经营情况
五是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加大对经济 增长的支持力度。如多家银行积极调整信贷政策,加大 对国家重点支持项目、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 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
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完善两项机制 调动三类人的积极性 行使四项权力
二、监事会良好做法及改进建议
完善两项机制
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相互制约的运 作机制 建立监事尽职评价机制
二、监事会良好做法及改进建议
调动三类人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监事长的作用 提高外部监事的履职效率 保障职工监事的履职积极性
二、监事会良好做法及改进建议
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
浅议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浅议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问题及完善摘要我国现有公司监事会制度未能真正发挥其功能。
在充分认识监事会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功效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不足,并完善我国公司立法中监事会制度的相关规定,是我国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监事会监督权公司治理一、监事会制度概述(一)公司监事会制度产生的原因1.监事会是根据权力制衡原理来设计的公司监督机构分权制衡理论是由英国的洛克和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美国的汉密尔顿等人发展的一种政治学说,其已成为西方宪政思想之精髓。
它把国家权力按职能划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互相制约,互相平衡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
现代公司是国家的缩影,是由控制团体管理的强有力的“微型国家”。
因此,公司法的首要目标是构架一部宪法,来平衡各种权力,以此来界定和限制公司权力中枢——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特权。
近来年,随着各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在经营的效率化、合理化、专业化前提下,将公司权力逐步集中于直接经营的董事身上成为时代的必然。
在此情况下股东会的权力自然弱化,董事会的权力则不断加强,董事会的权力行使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兴衰成败。
为防止董事会权力的滥用,现代西方国家把政体设计中的“权力制衡”理论贯彻到公司法律实践中,坚持“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设计了监事会制度。
监事会的监督权与董事会的权力相抗衡,防止了董事会的权力滥用。
2.代理成本是监事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石现代公司,由于“董事会中心主义”和“经理中心主义”的立法倾向和实际状况,出现了公司经营者逐步脱离股东控制的现象。
这一现象一方面促进了管理劳动的专业化,但同时产生了公司的“代理问题”。
所谓“代理问题”就是指作为所有者的股东及其公司法人与作为经营者的董事、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协调解决的问题。
在公司实际运行中,经营者和股东及其公司都是具有独立利益和行为目标的“经济人”,各自的行为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
论我国公司监事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公司监事制度的完善摘要: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的公司监事制度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只有对其在组织机构、职权行使、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才能使公司监事制度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规则。
关键词:监事制度监事会监事权一、序言在现代社会中,权力分立和制衡的理论,被确认为一项自然法原则。
那么,在公司运行过程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在我国,除股东人数较少或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仅设一至两名监事外,监事会则为公司的必要机关。
这表明我国公司内部机构的制衡,是遵循上述自然法原则的。
我国的公司采监事会与董事会分设的监管体制,共同隶属于股东大会。
监事会在股东大会闭会期间代表公司行使监事权,监督董事会及经理的经营管理活动。
但事实上,我国的公司监督体制一向发育不良,监事会很难有效地监督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行为,因此,我国的公司监事制度极其需要改进和完善。
二、我国公司监事制度现状及缺陷1、监事会在经费上不独立,难以有效地开展监督工作。
我国的《公司法》从形式上赋予了监事会检查公司财务和监督董事、经理违法行为的权力,但监事会既无足够的人力资源,也无财力支持其履行检查的职责。
其经常性工作便蜕变为对公司的中期报告、年终报告进行纯粹地形式性“审核”,公司财务部门编制的虚假财务报表、大股东通过控制董事会实施的关联交易行为等,在监事会并未遭遇障碍。
即使就是在形式上实施的监督,法律上也未规定具体的操作程序以及对相关费用的独立进行安排。
没有独立的经费来源,如此依赖被监督对象协助的监督,实际上就是一种无畏的监督。
2、监事无权以个人名义开展监督工作,削弱了监督的力度。
我国的《公司法》体现了监事会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法律没有赋予监事可以个人名义开展工作的权利或权力,所采用的是民主集中制的工作方法。
这样,公司的大股东就可以通过控制监事会主席达到控制监事会的目的。
从法律程序上讲,监事会要对股东会负责,当监事会欲纠正董事或经理违规行为时,若遭到拒绝,监事会将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试论我国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试论我国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在公司内部舆论和利益冲突方面独立和监督的作用,同时也是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控制、监督企业行为的重要机构,因此,对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完善是当前企业治理的重要课题。
首先,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存在缺陷。
监事会的权限有限。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的职权仅限于审议和决议董事会提交的重大事项,不能对公司的日常事务和业务决策负责,因此,监事会的权力已经不够强大。
其次,监事会存在偏袒母公司的问题。
由于监事会主要由母公司提名的人担任,在实践中,容易产生偏袒母公司和个人利益的倾向,而忽视股东的利益,存在利益冲突,影响企业治理效果。
为了克服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弊端,要求加强监事会的权限和职责。
首先,要求公司提出更多重大董事会决策事项,以便监事会发挥其监督作用,让董事会的决策有更强的权威性。
其次,要完善监事会的组成结构,鼓励母公司外的社会各界权威人士参与公司治理,以增强监事会的公信力,使其能更好地把握公司资源,更加公正、全面地监督公司。
最后,要完善监事会的组织机构,就是要建立经不断完善的职能分工和决策机制,确保监事会的权力充分表达,从而保障监事会独立地进行监督管理工作。
另外,为了提高监事会的效率,政府应加强法律的监管,间接促进企业管理的完善,定期审查监事会成员的报告,提出改善建议,强化股东对监事会的监督,及时发现企业治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从而控制风险,提高监事会的效率和绩效。
综上所述,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权限不够强大、监事会存在偏袒母公司的问题等方面,完善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目的在于将监事会发挥到极致,充分保护股东的权益,增强企业治理效率和绩效。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法律的监管,改进监事会的组成和组织架构,增强监事会的权限和职责,以及加强股东对监事会的监督。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股份公司才能健康发展,企业治理才能更好地实现规范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真正的企业利益最大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论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完善第一章监事会制度之沿革及其理论基础第一节监事会制度的历史沿革监事会制度的起源,一般认为滥筋于荷兰的东印度公司。
近代公司监察人制度可追溯至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大股东受股东会之委托担任董事及监察人为其渊源,演变的结果是,各国为确立监察人遂经立法采摘近代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的精髓与架构,而塑造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察人的三权分立的机关。
日本学者亦认为监事会这一专门的监察机构发端于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而这一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在被导入德国《股份法》之后。
随后,由于各国公司制度发展的需要,监事会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得以普遍确立。
率先设立监事会制度的是德国,1861年,德国《商法典》首次确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大股东会(股东委员会)的公司治理结构,只不过此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定。
1870年德国修改股份法,废除了股东委员会对公司的直接业务监督,将公司的业务监督权赋予了新设立的公司机关一一监事会。
这一法规标志着德国企业监事会制度的诞生。
日本于1899年制定商法时,也参照德国商法设置了监察人制度。
我国有关监事会的规定较早见于国家体改委于1992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该意见将监事会作为股份有限的可设的监督机关,后《公司法》制定时才将其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必设监督机关。
纵观世界各国立法,对监事会这一履行监督职能的机构的称谓并不相同,有的称为监察人,有的称为监事会,有的称为监察役,有的称为审计员,有的称为会计监察人,但在本质上、功能上并无多大差别,都是将其定位为专门负责监督的监察机构。
监事会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公司治理中一项极具特质的监察制度。
监事会作为公司的一级机关,并不是随着公司的产生而自然产生的,而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及经济发展条件决定的,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复杂的过程。
在个体业主制和合伙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不存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的问题。
自公司制度产生后,受到有限责任的刺激,投资者众多,假使每个股东都拥有决策权,将会使股东间彼此协调的成本趋于无穷大,降低司资和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