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简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汾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简本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化期,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也是着力解决重大环境问题、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期。

谋划《临汾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主动适应社会经济新常态、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战略转型、统筹“十三五”时期的环保各项工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现状评估与形式判断
1)“十二五”目标完成状况评述
⑴各类指标完成现状
涉及到的“工业综合整治指标”和“总量控制指标”基本完成规划初期的目标任务;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相应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全市的乡镇和农村的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工作明显滞后,这方面也将会是“十三五”期间的环境保护的重要规划任务;生态建设是全市“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的不足之处;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也明显不足;单位GDP排污量指标全部未完成。

⑵“十二五”期间存在的问题
环境空气质量仍需稳步改善;地表水水质有所改善,但仍无法满足功能要求;农村环境问题彰显,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管护工作滞后;环境安全防范能力与污染防治的工作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十三五”环境保护发展形势
⑴面临的机遇
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国家对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大力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2014--2025)》的实施;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的建设。

⑵面临的挑战
质量改善成为最终考核目标,临汾市的减排任务极为艰巨;“土十条”颁布出台,但土壤环境的各项数据不完善,土壤污染修复见效缓慢,对“十三五”期间全市土壤污染防控工作提出挑战;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给生境资源带来压力。

2规划主旨
1)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坚持依法治污、法治管理;坚持信息公开、社会共治;坚持制度建设、政策创新。

2)规划重点
一是要全面分析和评估“十二五”全市环境保护现状,深刻了解“十三五”全市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环境保护全面融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深入研究城镇化、工业化、资源能源、体制改革与环境保护的互动关系,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市环境保护在参与宏观调控、优化经济发展、推进转型升级、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的思路和对策。

二是以环境质量为导向,以群众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为重点,全
面分析全市在水环境、大气污染、土壤保护、环境风险防控等领域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认清在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全市“十三五”环境保护需突出的重点领域,设定涉及质量改善、污染减排、风险防范等各方面的可监测、可统计、可考核、贴近群众感受的环境质量和排放总量双约束规划目标指标体系。

三是要从质量改善、治污减排、生态保护、风险管控四个着力点上,合理设计临汾市“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

将生态红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预警应急、智慧信息、环保市场资源化配置体系、社会共建共享共治等做为“十三五”规划期内的亮点。

四是研究总量、质量、风险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能性,提出可操作性强、绩效显著、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对策措施。

五是以水、大气、土壤为重中之重,规划将结合全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的质量现状,借“三大战役”的工作契机,提出相应的防治思路和技术路线。

3 目标指标体系
1)规划目标
到2020年,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约束性指标按期完成;生态修复治理初见成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安全得到保障;全市环境信用体系和环境损害体系基本构建完成,环境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健全。

2)规划指标
⑴水环境质量改善指标
规划期末:扣除本底值超标条件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劣V类水质的比例达到31.8%以下;全市地表水优良监测断面的比例达到40.9%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比例达到10%以下;全市地下水质量不恶化。

⑵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指标
规划期末:城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百分比达到20%以上;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达到76%以上,各县市区以2015年城市优良天数的比例为基准值将该比例上调1~2个百分点。

⑶土壤环境质量改善指标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

⑷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规划期末:COD排放总量削减比例达到18%左右;氨氮排放总量削减比例(%):规划期末达到18%左右;SO2排放总量削减比例(%):规划期末达到20%左右;氧化物排放总量削减比例(%):规划期末达到20%左右;烟粉尘排放总量削减比例(%):规划期末达到10%左右。

⑸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规划期末: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值以2015年现状值为基础不降低。

矿区生态恢复治理率达到75%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政村的比例10%以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比例达到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率达到80%以上。

⑹环境安全指标
规划期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率达到90% 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全市废放射源收贮处置率达到100%;污染事故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指标
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宣教、辐射监督能力达到国家、省或市相应的管理要求:监测、监察达到标准化要求;信息、宣教、辐射达到省、市两级环保部门的管理要求。

监控监测能力建设:规划期末,建成覆盖全市所有工业点源、农业面源、交通移动源等污染源以及大气、水、土壤等纳污介质的监控、监测体系。

预警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规划期末,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慧化等手段,建成对大气污染、重要水体水质、土壤等环境介质造成干扰与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的信息化平台,建成市县两级联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检测、指挥与处置系统,并实现与省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的对接。

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构建完成,形成金融、环保、财政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信用体系。

企业全方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以及企业环境信息公正、及时的发布监管是环境信息体系建设的标志性工作,也是该指标考核时首要关注的重点。

环境损害鉴定体系建设:基本构建完成,形成具有卫生、环保、司法、损害评估等多专业领域参与的鉴定体系。

该指标考核时要首先
确定是否建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以及环境污染责任追究的法律保障。

4主要任务
1)强化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作用
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推动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2)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实施燃煤锅炉改造,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行煤炭清洁化利用,深化城市面源污染治理。

3)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抓好重点河流综合治理,推进城镇水污染治理,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狠抓工业水污染防治,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

4)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开展土壤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实施土壤分类分级管理,源头控制污染来源,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5)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实施功能分区生态管控,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建设美丽乡村。

6)加强环境风险防控
改善环境安全总体态势,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理。

7)环境保护管理能力建设
监测监控完成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强化风险预警能力;提高监察队伍的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环境治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机理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完善环境污染责任追责和获取赔偿的法律保障制度。

5政策与制度保障
1)建立长效的环境报综合管理体系
执法体系的建设:依法治污,出台地方性环保政策,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支撑体系的有效补充;联动执法,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现场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快速响应机制;完善一系列环境执法的规范化制度;加大环境违法行政处罚与民事赔偿力度,以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为手段,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

治理体系的改革:政府责任,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承担重要环境领域统一监管的主体责任,着力推动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行领导干部离任环境保护审计制度;综合监督,完善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决策机制,完善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各职能部门综合决策机制;市场服务,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组织对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评估考核。

2)建设完善的社会共治体系
科技支撑,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储备技术人才等组成的环境科技创新联盟已经成为社会共治体系的科技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公开,搭建多部门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公众维权,建立公众参与
环境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鼓励公众、专家、利益相关团体、环保组织采用理性的合法的方式,履行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舆情引导,建立健全公众舆论监督机制,发挥环境社会舆情的正向引导作用;全民行动格局,大力发展环境慈善和救助,全面优化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方式,调动全社会各个层面的能动性。

3)形成健全的资源环境市场
环境价格体系:积极推进城市污染付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能源定价改革;资源开发成本定价。

多元投入机制:创立环保基金;建立补偿机制;扩大融资渠道。

资源环境市场运作机制:环境基础设施企业化运营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6工程措施
1)经济与产业优化工程
具体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发展的清洁生产技术示范类项目、重视生态资源保护的生态旅游类建设项目、碳减排项目、重点行业的清洁化改造、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等工程内容。

2)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
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工程包括电力行业燃煤机组超低排放、非电重点行业脱硫脱硝、烟粉尘控制工程、VOC控制、燃煤锅炉污染防治、重点行业全面达标排放等内容。

能源结构调整工程包括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开发利用、煤层气
开发、工业余热(压)综合利用等工程内容。

城市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包括集中供热、“清洁采暖”、燃煤锅炉“煤改气、煤改电”、城市二次扬尘、机动车污染防治、油改气综合利用、低碳交通等工程。

3)水环境质量改善工程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包括城镇备用水源地建设、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式饮用水源地保护、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不达标饮用水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保护范围划定等工程内容。

重点流域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包括良好水体生态保护工程、汾河、浍河、昕水河下游等流域水系和湿地的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工程等内容。

城镇水污染防治工程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或提标扩容改造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污泥安全处置工程、城市水系污染防治工程等内容。

工业水污染防治工程包括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设施建设、煤矿矿井水深度治理(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焦化行业废水深度治理、其他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设施提标改造工程、重点企业节水改造等内容。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包括各县市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集中治污和粪污综合利用等工程内容。

农业水污染控制工程包括格栅和透水坝、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
地表径流集蓄池等农田排水污染控制。

4)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工程
工程措施的重点在于能够摸清家底。

具体包括市县两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编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全市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调查与评估、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污灌区土壤修复与治理、工业场地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潜在土壤污染源风险评估、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全市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规划等内容。

5)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⑴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工程具体包括生态资源保护、湿地保护、汾河沿岸植被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红线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监测、绿色屏障建设、生态保护林带、水源涵养、农田林网、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生境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治理等工程内容。

⑵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具体包括生态文明示范体系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沼气生态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绿色农业等工程内容。

6)环境风险防控工程
具体包括重金属污染调查及风险评估、危废安全处置、医疗垃圾收集及安全处置、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建设等工程内容。

7)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具体包括监测监控网络建设、“智慧环保”平台、环境风险预警体系、生态红线保护监管平台、环境空气质量会商中心、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移动执法系统、环境信用评估系统、环境损害鉴定体系等内容。

7组织实施
分解落实责任,建立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协作机制;注重部门协同;严格考核问责;推进公众参与。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