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二型糖尿病药历(一)

二型糖尿病药历(一)

二型糖尿病药历(一)引言概述:本文将详细介绍二型糖尿病药的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研究成果和医学实践经验,揭示二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重要进展。

本文将根据时间顺序,分为5个大点来阐述二型糖尿病药历的发展。

正文:1. 巨大的突破和创新-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对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有突破性的作用。

- 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相较于第一代磺脲类药物,更加安全有效。

- 双胍类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形成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成为重要的治疗药物。

2. 新兴技术的应用- 胰岛素敏感剂的研发: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替代治疗:提供替代性胰岛素,以满足机体的胰岛素需求。

- 肠道激素类药物的发展:通过调节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善血糖控制。

3. 个体化治疗的兴起- 遗传学和基因治疗:分析个体基因,实现个体化治疗。

- 药物联合治疗的优势:研究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 饮食和运动指导:根据个体的生活方式和喜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

4. 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 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胰岛素分泌的调控机制,为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 胰岛素抵抗机制的研究:深入探索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 造血干细胞和胰岛素细胞的移植:通过移植干细胞和胰岛素细胞,修复受损的胰岛功能。

5.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药物的个性化治疗:从基因层面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

- 综合治疗模式的发展: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等综合治疗,提供全方位的治疗。

- 胰岛素替代技术的改进:研发更安全、有效的胰岛素替代技术。

总结:二型糖尿病药的历史经过了多次突破和创新,从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到胰岛素替代治疗,都在不断提高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与此同时,新兴技术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也为二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药物的个性化治疗和胰岛素替代技术的改进。

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新的突破和创新,为二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希望。

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P>&nbsp;</P><P>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P>〈P>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它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流行病。

据专家们预测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以200%的速度递增,逐渐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社会医疗保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也正在快速上升,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由1981年的0. 67%1996年的3.2%,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近3000万,其中主要是2型糖尿病。

<BR> 由于2型糖尿病在发病早期常常没有任何症状,约有二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在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最多也仅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得到了正确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在接受正确治疗的患者中,又只有少数得到了理想的控制,大多数病情控制不良。

<BR>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已经证实,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好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使其接近正常水平,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带来的威胁。

〈BR> 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分泌障碍,其病因是多方面的,除遗传因素外,和环境因素也有重要关系。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热量摄入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心理应激增加以及肥胖均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BR> 糖尿病教育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及监测:<BR>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控制好糖尿病需要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与由医生、护士、营养师等组成的治疗小组密切配合。

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新进展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型糖尿病(T2DM)多通过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方式治疗,但难以彻底根治,并发症发生率依然比较高。

近年,国内外一直致力于新型治疗方法研究,在药物、手术、中医药、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报告作如下综述。

1新型降糖药物葡萄糖激酶激动剂:在糖酵解中,葡萄糖激酶(GK)为首个重点酶,分泌载体为肝细胞、胰腺细胞,其不仅对细胞内葡萄糖具有催化作用,使其呈现磷酸化,还可对体内血糖平衡进行有效调控,使胰岛素分泌、葡萄糖分解代谢等加速。

现阶段,苯丙咪唑类、肽类等GK激动剂正处于试验环节,但其会诱发低血糖、脂代谢紊乱,故而,研发受限。

胆酸螫合剂考来维仑:考来维仑释放大量胰高血糖素养肽1(GLP-1),使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较以往明显增多,其抵抗能力也随之改善,既能够使血糖降低,还可对血脂紊乱情况进行有效改善[1]。

该药物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后,在T2DM辅助治疗中效果显著。

胰淀粉样肽:其本质为胰淀素类似物,分泌载体为胰岛β细胞,受葡萄糖作用,与胰岛素同时分泌,使餐后胰高血糖素明显降低,胃部排空延缓,控制食欲,促进血糖、体质量改善。

诸如,普兰林肽,现已获美国FDA认可,在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加以应用。

G蛋白偶联受体119:T2DM患者发病过程中,β细胞功能处于受损状态,而G蛋白偶联受体119表达环境是特定的,诸如,K细胞、L细胞、胰岛β细胞等。

同时使用特异激动剂,使环磷酸腺苷水平提高,对上述表达环境产生刺激,促进CLP—1分泌,使胰岛素敏感性间接改善。

这一药物安全性强,不仅能够对β细胞功能进行有效保护,还能够使患者体质量明显减轻,利于病情改善。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该物质可还原皮质醇,增强其活性,使患者糖皮质激素水平明显提高。

故而,在T2DM治疗中,可对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进行选择性抑制。

2型糖尿病和基本治疗路径

2型糖尿病和基本治疗路径

2型糖尿病和基本治疗路径一、什么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是医学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大类。

其中就属2型糖尿病发病率最高,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型糖尿病的发病群体多为中老年人和肥胖者。

二、糖尿病的发病情况糖尿病的典型发病症状为排尿增多、饮食增多、体重减轻,因此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

1、排尿增多:普通人每天的排尿量一般在2000ml以下,而糖尿病患者的排尿量明显增多,每天排尿量在3000~5000ml不等,有的一天的排尿量甚至高达10000ml。

排尿次数明显也增多,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排尿一次,一天下来,部分患者的排尿次数甚至高达三十次。

2、饮食增多:由于排尿增多,尿糖和水分的严重丢失,导致机体严重缺水并处于半饥饿的状态,故出现了烦渴多饮和食欲亢奋的状态。

同时高浓度血糖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加剧饥饿感。

由于缺水而大量饮水,因饮水增多而排尿增多,如此循环,身体机能日渐受损。

3、体重减轻:胰岛素的缺乏使得机体不能快速摄入糖分补充能量,所以只能消耗身体内的脂肪、蛋白质。

同时随着水分的丢失,身体迅速消瘦。

除此之外,糖尿病那些不典型的症状也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由于发病原因和发病轻重不同,有些患者出现了不典型症状。

其中包括莫名的皮肤瘙痒、视力下降、餐前低血糖、异常排汗、嗜睡及昏迷、性功能障碍、排尿困难、手脚麻木和腹泻等症状。

三、2型糖尿病高发的原因1、家族遗传研究表明,有家族糖尿病史的群体比没有家族糖尿病史的群体患病率高。

因此学者们一致认为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家族基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糖尿病的发病率。

2、饮食不节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肥胖者更易患上糖尿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大多不注重饮食节制,喜好甜食、喜欢油荤、不吃蔬菜、喝酒、食之过多过快。

毫无饮食规律可言,严重破坏了消化系统的生理运行。

饮食不规律严重影响了胃的受纳和运化。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治疗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是两种常用的口服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本文结合临床研究结果比较了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以及长期效果评估。

研究发现,格列齐特缓释片在降低血糖、保护胰岛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瑞格列奈则在降低体重、改善血脂等方面效果更显著。

未来,结合两种药物可能能够实现更好的个性化治疗。

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均有一定效果,但因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作出选择。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瑞格列奈,效果,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安全性,长期效果评估,临床应用,前景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而导致血糖升高。

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慢性病负担。

目前,口服药物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是常用的药物之一。

这两种药物都属于胰岛素增敏剂,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展。

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在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结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可能会不同。

本文旨在比较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并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建议。

深入了解这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结果,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在治疗效果、安全性和长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以探讨两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已有4.63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6.22亿。

为了探索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旨在介绍糖尿病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1.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2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关。

2. 糖尿病的病因研究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生与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人群进行基因组学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此外,饮食结构、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睡眠不足等因素也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3.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胰岛素替代疗法、口服降糖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的替代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常常通过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来减少血糖水平。

此外,饮食结构的调整和增加体力活动也是控制糖尿病血糖的重要手段。

4. 糖尿病的新药研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药物被开发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其中包括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抵抗改善剂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等。

这些新药的研发使得糖尿病患者有更多的治疗选择,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干细胞疗法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的潜在新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将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使其分化为胰岛细胞,从而恢复胰岛素分泌功能。

虽然该治疗方法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其前景应该受到关注。

6. 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除了治疗,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戒烟限酒等都对预防糖尿病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定期体检、血糖监测和积极治疗也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影响世界范围内大量人群的慢性代谢疾病。

2型糖尿病诊治新进展

2型糖尿病诊治新进展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 • • •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足
糖 尿 病 肾 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 DN是糖尿病(DM)慢性微血 管病变的一种,致残、致 死的重要原因; • 1型DM约有40%死于DN尿 毒症;2型DM中约20%伴 发,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 血管病; • 在欧美国家,因DN已导致 慢性肾功能不全占透析及 肾移植的1/3;在我国也 占相当大的比例。
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LADA)
目前对LADA的诊断基于三条标准:
(1)成年人起病;
(2)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3)胰岛自身抗体阳性
LADA临床诊断要点
1.起病年龄 2. 病程
LADA的起病年龄从15~69岁不等,其中以 ≥30岁最为常见。 临床上分两个阶段:(1)非胰岛素依赖期:临床表现 貌似T2DM,而发病6个月内无酮症,血糖短期内可用饮食和 (或)口服降糖药控制。(2)胰岛素依赖期:自起病后半年至 数年后,出现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损伤,患者出现口服降 糖药继发失效,最终依赖胰岛素治疗。
• 药物或化学物诱导:Vacor(杀鼠剂)、戊脘眯、烟酸、 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二氮嗪、-肾上腺素能激 动剂、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干扰素及其他 • 感染: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他 • 免疫介导的罕见类型:“僵人”综合征、抗胰岛素受 体抗体及其他
妊娠糖尿病(GDM)
• 妊娠中初次发现的糖尿病(妊娠前已知有糖尿病者称 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 产后6周需复查OGTT,重新确定诊断 –正常 –IFG或IGT –糖尿病→重新分型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实践治疗学习班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实践治疗学习班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内分泌学-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实践治疗学习班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理念演变看药物治疗新进展 (1)二、血糖早期达标的临床意义—代谢记忆的影响 (3)三、血糖监测手段的发展以及TIR的临床意义与解析 (5)四、临床应用解析-口服降糖药治疗失效的后续治疗 (7)五、临床应用解析-基础胰岛素治疗失效的后续治疗 (9)六、ADA前沿资讯以及中国专家指导建议解读 (11)七、高血糖危象救治和风险病例分享 (13)八、基于肥胖表型—谈肥胖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 (15)九、纯中药治疗新诊断T2DM (17)十、糖尿病肾病最新研究进展 (19)十一、关注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探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临床获益 (21)十二、ADA 《糖尿病诊疗标准-2024》更新点解读 (23)十三、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管理策略 (25)十四、代谢-心-肾一体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27)一、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理念演变看药物治疗新进展1.下列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的联合制剂B.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用于T2DM,每日一次、剂量可调、固定比例C.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基于既往治疗方案进行起始,不可用于部分特殊人群D.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剂量调整参考答案:C2.二甲双胍作用机制不包括()A.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葡萄糖输出B.刺激胰岛素分泌C.降低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D.改善血脂谱,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E.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增强无氧代谢参考答案:B3.胰岛素与()作为降糖疗效较高的两类降糖药物,能以“机制互补”的方式覆盖T2DM的大部分病理生理学缺陷A.SUB.GLP-1RAC.TZDD.MET参考答案:B4.关于适时起始胰岛素,帮助患者血糖尽早达标的获益,描述正确的是()A.较早启用胰岛素相比较晚用胰岛素患者的达标率高B.尽早血糖达标,可带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获益C.尽早血糖达标,可减轻糖尿病相关的经济负担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5.糖尿病发病原因是()A.胰岛β细胞破坏B.对食物不耐受C.胰岛素分泌过量D.暴饮、暴食E.食过多的甜食参考答案:A二、血糖早期达标的临床意义—代谢记忆的影响1.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糖达标率为()A.32.2%B.32.9%C.49.5%D.50.1%参考答案:D2.关于基础胰岛素与GLP-1RA联合治疗的益处说法错误的是()A.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针对基础胰岛素分泌减退,GLP-1RA针对餐时胰岛素分泌减退,二者联合兼顾了胰岛素分泌减退的基础与餐时需要B.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主要针对空腹血糖,GLP-1RA主要针对餐后血糖,二者联合治疗兼顾了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全面有效控制C.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可轻度减轻体重,而GLP-1RA显著增加体重,联合治疗可减少外源性胰岛素带来的体重增加D.二者联合治疗增效的同时,避免了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参考答案:C3.VERIFY研究:OADs早期联合治疗相较于单药起始的序贯治疗HbA1c 水平在()年研究期间持续更低A.3B.4C.5D.6参考答案:C4.下列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活性成分:德谷胰岛素和利拉鲁肽B.1ml溶液含有100单位德谷胰岛素和3.6mg利拉鲁肽C.本品为有颜色的液体D.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两种药物的联合制剂参考答案:C5.关于2型糖尿病进行早期联合治疗的益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增加降糖疗效的持久性,克服治疗惰性B.改善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减少单药治疗剂量,避免因单药剂量过大而带来的不良反应D.避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参考答案:D三、血糖监测手段的发展以及TIR的临床意义与解析1.关于TIR的临床应用解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DUAL VIII 研究在未使用胰岛素T2DM患者中,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风险,平稳降糖B.DUAL V 研究在已使用胰岛素T2DM患者中,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风险,平稳降糖C.在未使用胰岛素与已使用胰岛素T2DM患者中,与甘精胰岛素U100相比,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 TIR更优D.在未使用胰岛素与已使用胰岛素T2DM患者中,与甘精胰岛素U100相比,甘精胰岛素U100治疗 TIR更优参考答案:D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IR与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评估指标、血糖变化指标、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密切相关B.TIR与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负相关C.TIR与反映不同时长平均血糖变化的指标密切相关,TIR与HbA1c、GA呈线性负相关,TIR与1,5 AG呈线性正相关D.国内外数据显示,TIR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密切相关,中国数据显示TIR每降低1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CVD 死亡风险增加5%参考答案:B3.TIR指的是()小时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mmol/L,或为3.9-7.8mmol/L)的时间(通常用min表示),或者其所占的百分比A.10B.12C.24D.36参考答案:C4.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TIR>()用于评估血糖管理A.40%B.50%C.70%D.85%参考答案:C5.下列关于TIR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可改善TIRB.在相同的平均血糖水平下,血糖变异性与TIR呈正相关C.在HbA1c均为7%时,不同的血糖变异性会导致TIR差异巨大D.年龄、病程、BMI 与TIR 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参考答案:B四、临床应用解析-口服降糖药治疗失效的后续治疗1.下列不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是()A.年龄≥35岁B.超重、肥胖或向心性肥胖患者C.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D.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E.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患者参考答案:A2.以下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的联合制剂B.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用于T2DM,每日一次、剂量可调、固定比例C.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基于既往治疗方案进行起始,可用于部分特殊人群D.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根据空腹血糖水平不可调整剂量参考答案:D3.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活性成分:德谷胰岛素和利拉鲁肽B.1ml溶液含有100单位德谷胰岛素和3mg利拉鲁肽C.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D.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两种药物的联合制剂参考答案:B4.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基于既往治疗方案进行起始,以下()人群不可用A.老年(≥65岁)B.轻度或中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C.轻度、中度或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D.孕妇及哺乳期参考答案:D5.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受血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引言: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

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多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仍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一、传统糖尿病药物1、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它可以帮助身体细胞吸收血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胰岛素的使用常常伴随着低血糖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

2、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磺酰脲类、格列奈类等,这些药物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因人而异,且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

二、新型糖尿病药物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GLP-1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激素,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近年来,GLP-1类似物已经被开发出来,如利拉鲁肽和度拉鲁肽,它们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和更高的稳定性,可以减少注射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2、SGLT-2抑制剂:SGLT-2是一种肾脏中的糖通道,可以促进血糖的排泄。

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SGLT-2的活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最近上市的卡格列净和达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选择。

3、葡萄糖激酶激动剂:葡萄糖激酶是一种肝脏中的酶,可以刺激肝脏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储存。

葡萄糖激酶激动剂可以激活葡萄糖激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正在研究中的药物如西格列汀和瑞格列汀等已经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展望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人员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型糖尿病药物问世。

例如,针对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的靶点将会成为药物研发的重点。

联合用药方案可能会更加个性化,以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本文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新型糖尿病药物在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

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

01
继发失效:有的患者,在开始治疗时效果良好,但经过数月或数年疗效减弱或消失 ,称为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
01
格列本脲
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减少肝糖输出
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口服后15-20分血糖已开始下降,90分达 高峰,半衰期约12-24小时。
它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肾脏排出者各占50%。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肝、肾功能不全
妊 娠 糖 尿 病
口服降糖药物失效
难以分型且消瘦者
需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腺垂体激素治疗的疾病
并发症和副作用
01
局部反应
02
全身反应
03
素抗药性
04
低血糖
05
过敏反应
06
胰岛素性水肿
07
屈光失常
08
注射部位红肿皮下硬结
09
皮下脂肪萎缩
10
皮下脂肪纤维化增生
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6
1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Diabetes Res 1990; 13:1–11. 2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 3The Hypertension in Diabetes Study Group. J Hypertens 1993; 11:309–317. 4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5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6Gray RP & Yudkin J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mellitus. In Textbook of Diabetes 2nd Edition, 1997. Blackwell Sciences. 7King’s Fund. Counting the cost. The real impact of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London: British Diabetic Association, 1996. 8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78–S79.

2型糖尿病治疗新纪元:挑战与机遇并存

2型糖尿病治疗新纪元:挑战与机遇并存

2型糖尿病治疗新纪元: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中,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不仅是对病患的挑战,也是对医疗工作者的挑战。

作为一名从事糖尿病治疗工作的医生,我深深感到,虽然糖尿病治疗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挑战方面,首要问题是糖尿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

全球约有4.6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绝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

这不仅对病患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

另一个挑战是糖尿病治疗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目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等。

然而,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各不相同,这要求我们医生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无疑增加了治疗工作的难度。

然而,在挑战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例如,胰岛素泵的使用可以使患者更方便地进行胰岛素治疗,而无针注射技术的出现,则可以大大减轻患者注射胰岛素的痛苦。

糖尿病管理软件和移动应用的出现,使患者可以更方便地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在这些新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监测患者的病情,更精确地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这些新技术也可以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使他们能更好地参与到自己的治疗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我们就能够克服这些挑战,抓住这些机遇,从而使2型糖尿病的治疗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进展研究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进展研究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进展研究一、本文概述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糖尿病的治疗涉及到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多个方面,其中药物治疗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现状及进展研究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现状,包括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本文还将关注近年来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包括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药物治疗策略的更新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索等。

通过对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治疗信息和指导,推动糖尿病药物治疗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二、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糖尿病药物治疗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药物研发的深入,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特点。

口服降糖药物是目前糖尿病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包括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

然而,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部分药物可能导致低血糖、体重增加等副作用,且对于晚期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是糖尿病治疗的另一重要类药物。

胰岛素通过模拟人体自然分泌的胰岛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随着胰岛素制剂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如长效、短效、超速效胰岛素的出现,使得胰岛素治疗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然而,胰岛素治疗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如注射不便、低血糖风险等。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理念的兴起,糖尿病药物治疗也呈现出精准化的趋势。

通过基因检测、表型分析等手段,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进展与规范_李延兵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进展与规范_李延兵

RRR=Relative Risk Reduction P=log Rank
UKPDS 80. N Eng J Med 2008; 359.
降压治疗无记忆效应
The benefits of previously improved blood-pressure control were not sustained when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 were lost.
UKPDS 80. N Eng J Med 2008; 359.
代谢记忆: 代谢记忆:UKPDS后续随访 后续随访
在随访1年后,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者之间血糖已无统计学差异。
N Engl J Med,2008;359:1577-89
终点事件:对强化血糖控制的“记忆” 终点事件:对强化血糖控制的“记忆”
80 60 40 20 0
72.6
61/91
67
32/68
47.1
11/26
42.3
3rd
6th
12th
24th
李延兵 翁建平等 Diabetes Care 2004; 27:2597–2602
短程不同方式强化血糖控制对新诊断2 短程不同方式强化血糖控制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 岛ß细胞功能和长期血糖控制的作用
p<0.05 %
30 25 20
6
%
12
p=0.038 p=0.011
治疗前
治疗后
10
8
15 10 5 0
4
2
CSII
MDI
口服降糖药
0
CSII
MDI口服降糖药
PI/IRI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高血糖。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4.28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

而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患病率持续增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

口服药物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其中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是常用的药物之一。

这两种药物都是胰岛素增敏剂,能够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血糖水平。

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在药理作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有所不同。

有必要对这两种药物进行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效果及副作用,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的药理作用,分析两种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机制及影响;2. 比较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的疗效,包括降血糖效果、控制血糖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3. 研究两种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其安全性和耐受性;4. 分析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效果及潜在风险,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进一步完善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2. 正文2.1 格列齐特缓释片的药理作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是一种口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其主要成分为格列齐特,通过增加肝脏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降低血糖水平。

观察西格列汀结合格列喹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观察西格列汀结合格列喹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观察西格列汀结合格列喹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有着越来越高的患病率。

据统计,全球有4.25亿人罹患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据绝大多数。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格列汀和格列喹酮是目前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观察西格列汀结合格列喹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西格列汀和格列喹酮分别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西格列汀与格列喹酮的结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研究中,西格列汀结合格列喹酮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项关于西格列汀和格列喹酮联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表明,该联合用药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此外,联合用药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并减少脂质代谢异常的发生。

除了临床研究,观察西格列汀结合格列喹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际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国,许多临床医生已经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这一联合用药方案。

他们观察到,西格列汀结合格列喹酮的疗效确实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

联合用药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并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尽管西格列汀结合格列喹酮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

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肾功能受损患者中,这种联合用药方案的使用需要谨慎。

此外,对于某些特定的患者群体,如严重心脏病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联合用药方案也需要谨慎评估。

综上所述,观察西格列汀结合格列喹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西格列汀和格列喹酮联合应用的优势,并且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用药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P>&nbsp;</P><P>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 </P><P>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它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流行病。

据专家们预测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以200%的速度递增,逐渐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社会医疗保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也正在快速上升,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由1981年的0.67%1996年的3.2%,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近3000万,其中主要是2型糖尿病。

<BR> 由于2型糖尿病在发病早期常常没有任何症状,约有二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在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最多也仅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得到了正确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在接受正确治疗的患者中,又只有少数得到了理想的控制,大多数病情控制不良。

<BR>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已经证实,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使其接近正常水平,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带来的威胁。

<BR> 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分泌障碍,其病因是多方面的,除遗传因素外,和环境因素也有重要关系。

社会体力活动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的控制,减轻体重。

每天的运动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以中等强度的耐力型有氧运动为宜,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环境、经济状况及体质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

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保护,避免受伤。

避免突然和剧烈的运动,以免出现低血糖反应。

<BR> 药物治疗: <BR>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只有当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才应采用药物治疗。

<BR>目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BR>磺脲类药物<BR> 主要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脲受体,后者与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结合,与胰岛β细胞内葡萄糖代谢产生的ATP作用,促使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关闭,钙离子通道开放,导致胰岛素分泌。

磺脲类药物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临床上常用的磺脲类药物有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

格列苯脲价格便宜,降糖作用最强,但半衰期长,容易导致低血糖反应;格列吡嗪作用温和,起效快,半衰期短,降餐后血糖相对较好;新近应用于临床的瑞易宁是格列吡嗪控释片,作用效果持续达20小时以上,每日只需服用一次;格列齐特作用缓和,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预防作用;格列喹酮大部分通过胆道代谢,只有10%左右通过肾脏排泄。

<BR> 应用磺脲类药物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患者的年龄和病情轻重等因素选择药物。

所有磺脲类药物均可引起低血糖反应,尤其是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此,对老年患者建议使用短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且应从小剂量用起,对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选择使用格列喹酮。

<BR> 格列美脲是一种新型的磺脲类降糖药,它虽然与其它磺脲类药物一样通过和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脲受体结合,调节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活性,促进胰岛素分泌,但它们结合的膜受体蛋白不同,格列美脲与磺脲类受体65KDa亚单位特异性结合,其它磺脲类药物则与140KDa亚单位结合。

格列美脲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和分离的速度分别比格列苯脲快2.5~3倍和8~9倍,而亲和力却比格列苯脲低2~3倍,因此格列美脲与膜受体的作用时间较短。

格列美脲降糖作用持久,在治疗剂量(1~8mg)每日只需给药一次就能良好地控制24小时的血糖浓度。

<BR> 双胍类药物<BR> 双胍类药物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具有减少肝糖释放、减少肠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是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临床常用的双胍类药物有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证实,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不仅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且对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显著,合并症心肌梗塞发生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其不增加胰岛素分泌有关,而其它降糖药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减少没有统计学意义。

<BR> 双胍类药物有引起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尤其是苯乙双胍(降糖灵),现已经很少应用,目前临床应用的二甲双胍危险性较小。

但对于肾功能不全、败血症性休克和大手术过程中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双胍类药物,用药过程中如果发现血肌酐水平升高应停用。

<BR> β-糖苷酶抑制剂<BR>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淀粉酶和胰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寡糖,进一步在十二指肠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β-糖苷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单糖被吸收。

β-糖苷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β-糖苷酶作用,抑制寡糖的消化,从而抑制餐后血糖的急剧上升,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目的。

因此,β-糖苷酶抑制剂只有在餐前服用才能发挥作用。

常用的β-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拜唐苹)和伏格列波糖(倍欣)。

阿卡波糖对(-淀粉酶也有抑制作用,而伏格列波糖几乎没有此作用,伏格列波糖的特点是对微绒毛中的寡糖水解酶的作用强。

<BR> β-糖苷酶抑制剂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也可以与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和胰岛素合用,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此外,β-糖苷酶抑制剂还可使糖耐量减低恢复正常,延迟向糖尿病的进展。

<BR> 由于β-糖苷酶抑制剂抑制寡糖分解,未消化的寡糖和淀粉进入大肠,在细菌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醋酸、酪酸、乳酸等有机酸,使肠道内pH值降低,渗透压升高,引起腹泻,同时产生CO2、H2和沼气等,引起腹胀、排气和腹痛。

因此,β-糖苷酶抑制剂应从小剂量用起,逐步增加剂量。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BR>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减低高血糖和高胰岛素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中能促进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利用。

因此,尤其适用于肥胖且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与胰岛素或双胍类药物合用,能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可以使糖耐量异常恢复正常,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BR>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机制尚在进一步阐明中。

研究显示,这类药物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如影响胰岛素受体激酶活性、胰岛素受体磷酸化过程、胰岛素受体数量和肝糖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它的一个关键性作用是活化核受体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因子受体(PPAR-),促进脂肪细胞分解。

<BR> 最早应用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曲格列酮,但由于少数病例发生致命的严重肝损坏,FDA已经正式停止该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新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目前尚无明显肝毒性的报告,这两种药物尚未在我国上市。

<BR> 新型促胰岛素分泌剂<BR> 目前已研制出一种新型类似磺脲类药物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它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磺脲类受体结合以外的其它受体结合,调节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活性,促进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这类药物有瑞格列奈(Repaglinide,国内已上市)和那格列奈(Nateglinide)。

<BR> 瑞格列奈为苯甲酸衍生物,与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上的一种36KDa蛋白特异性结合,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快且短暂,将血糖作用也快而短,被称为速效餐后血糖调节剂。

那格列奈是一种氨基酸D-苯氨基丙酸衍生物,它的化学结果不同于其它口服降糖药,通过直接作用于胰腺β-细胞迅速而短暂地刺激胰岛素分泌,快速降低餐后血糖的高峰,并可减少食物吸收后发生低血糖的机会。

胰岛素<BR> 2型糖尿病患者当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仍有高血糖时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可以与口服降糖药同时使用,睡前注射小剂量的中效胰岛素可以改善空腹高血糖,加强白天服用降糖药的效果。

对于(细胞功能衰竭而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加用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或β-糖苷酶抑制剂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

<BR>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胰岛素有动物胰岛素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有牛胰岛素和猪胰岛素,动物胰岛素为生物制品,使用后易产生抗体,纯度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可引起注射部位脂质营养不良和肌肉萎缩。

<BR> 人胰岛素为基因工程产品,以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为载体,由于纯度高,不易出现过敏反应,也不易产生抗体,对于妊娠和使用动物胰岛素过敏或产生抗体的患者应使用人胰岛素。

人胰岛素有短效、中效和将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的预混胰岛素三种剂型,可以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不同剂型。

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的使用使胰岛素的注射更加简便。

为胰岛素笔而配制的胰岛素笔芯每毫升含胰岛素100单位,而注射用胰岛素每毫升含4单位,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BR> 胰岛素类似物<BR>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Lispro insulin):将胰岛素B链28、29位脯氨酸和赖氨酸的顺序颠倒,使胰岛素分子形成多聚体的特性改变,从而加速皮下注射后的吸收。

其优点为可在进餐前即时注射,血中迅速出现餐后胰岛素高峰,更好地控制餐后高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BR> 特慢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Glargine insulin):将胰岛素A链21位换成感氨酸,在B链末端加两分子的精氨酸,在酸性溶液时胰岛素分子呈解离状态,注射入皮下中性环境中即形成沉淀而吸收缓慢,可模拟人体基础状态的胰岛素分泌,达到改善糖代谢的目的。

<BR> 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尽可能地防止、延缓胰岛素分泌缺陷的恶化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长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

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可以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首先单用饮食及运动疗法,效果不满意时,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点选用药物治疗,如一般病人可选用磺脲类药物,肥胖者选用双胍类药物,胰岛素抵抗者选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餐后高血糖为主者可选用β-糖苷酶抑制剂或餐时血糖调节剂。

当单一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时,应及时联合应用两种或三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减少药物副作用,延缓并发症发生。

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仍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应加用或换用胰岛素治疗。

如果每日胰岛素用量过大,应联合应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以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