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 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 《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 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 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 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 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 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 传统的七夕“乞巧节”,又称“女儿 节”。有人认为“女儿节”是处女或 者说是未婚女性的节日。 • 有些地区的端午节也被称为“女儿 节”。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记载:“(端阳)饰小女尽态极妍, 已嫁之女亦各归宁,呼是日为女儿 节。”此外,民间还有“六月六,请 姑姑”的说法。
五、节日习俗的隐含意义
•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 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 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 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 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 ——《诗经·郑风·溱洧》
• (五)喜庆类节庆:年节、元宵。 • (六)社交娱乐类节庆: • 主要是少数民族中流行的节日歌会、歌墟 等活动。 • 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人们以射 箭、摔跤、赛马等相聚相识。 • 汉族也有,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猜灯谜, “走月亮”,放风筝等。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正月观灯
• 时空以外的时空:因为在节日期间,人们 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往往有悖于日常行 为规范和生活规律。 • 例如:人们可以暂离劳作之苦,而专心于 享乐、游戏、探亲和访友。孩子们也不必 担心玩得太疯狂而招致长辈的责骂。身份 的差异如尊卑贵贱也会因为节日的缘故而 淡化。
二、节日的选择与设定
• 1、从节气中择定节日: • “节”正是对岁时的分节,把岁时的渐变分成竹 节一样的间距,把两节气相交接之日定为交节, 由此转意为节日。——(乌丙安《中国民俗学》) • 2、由月之朔、望择定节日: • 日出日落,形成一日;月圆月缺,构成一月;谷 物由播种到成熟、收获,是为一年。《说文·禾 部》:年,谷熟也。 • 上元、中元、下元(多认为是道教节日:天官赐 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和中秋。
• 3、选择月日同数之日为节日: • 春节、春龙(二月二)、上巳节(三月 三)、端午、晒霉节、七夕节、重阳节, 是“月日同数”——便于记忆,美感亲切, 愉悦之情。农业文明中追求对称和谐,不 偏不倚,整齐划一的理性观念和心理的驱 使与暗示所致。
三、传统节日的类型分析
• (一)生产类节庆:春节等。 • (二)宗教祭祀类节庆:清明,中元节, 年节。 • 宋人高翥《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 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清人顾禄《清嘉录》卷三:柁尾飘飘挂纸 钱,出城都是上坟船。 • 其实,清明节的祭祀仪式与意义从来都未 曾消失。这尤其体现在广大的农村。在北 京,这种祭祀仪式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节日的特点
• 节日是传统文化的表演场。 • 首先,节日反映了一个民族对自然及其变 化规律的认识。 • 如春节,既标志着冬天的结束,也标志着 春天的来临,同时,还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 其次,节日期间的人们无论是饮食还是服 饰都带有非常浓郁的传统色彩。
• 第三,节日还是人们集中表现传统的宗教 信仰习俗的重要场所。 • 中国人的“泛神”思想:春节期间,中国 人要参拜和答谢数不清的神。门神、牛神、 马神、床神、井神、火神、水神、灶神、 财神、土地神、仓神等。“天地全神” • 第四,节日还是人们集中展示自己的社会 关系的场所。——所以节日又是研究中国 人的家庭结构关系的重要途径。
爱情之花——芍药
• 《隋书•柳彧传》中记载了柳彧的一篇《请 禁角抵戏疏》: • 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 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 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 形。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 共观,曾不相避。高棚跨路,广幕凌云。 袨服靓妆,车马填噎。肴醑肆陈,丝竹繁 会。
• 中国传统节日因季节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 的特点: • 春天是生命勃发、万物生长的季节,因而 春天的节日大都与生殖和生命联系在一起。 张铭远《生殖崇拜与死亡抗拒》中认为, 中国春季的节日主要有两个特点:
• 其一,这些节日的主角一律是男女青年, 大部分节日活动甚至为青年男女所专有。 • 其二,这些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由青年男 女之间的恋爱、婚姻和性交合这样三方面 的行为所构成。因此,可以说,春季的节 日是爱的狂欢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了解中国人生活的一扇窗 川外中文系 张红波
一、节日的定义
• 节日,又被称为“时空以外的时空”,主 要指的是民间传统的周期性的集体参与的 事件或活动,例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和 中秋节等。 • “传统”,指的是民间节日一定要具有很 长的历史传承性,属于民间自发的遵循和 继承的一种仪式或活动。节日必须是周期 性地举行的,一般为一年一次,偶尔举行 的一次聚会活动则不是节日。
六、典型节日分析
• 1、春节、端午: •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 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 “熬年”。 •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 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 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 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 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 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 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 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 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 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 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 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 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 春节食俗: •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 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 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 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 财的意思。
•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 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 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因为和面的 “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 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 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 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 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 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 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 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 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 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 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 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 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 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 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 如,河南淮阳地区,每年农历的二月二到 三月三,“人祖”庙会活动。在庙会上, 不育的人一方面要拜人祖,祈求人祖的保 佑,另一方面,还要“拴娃娃”,即买泥 娃娃回家,希望泥娃娃可以带给他们子嗣。 而且,求子的人遇到一见钟情的人夜里可 以择地偶居,第二天天亮后才离开。
• 陕西临潼骊山也有类似的野合风俗。 • 《周礼·地官·媒氏》: • 仲春之月,无夫家者而用之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 罚之。 •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也都记录和描述了 这种春季的“狂欢节”。
• 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 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我国现今收藏最早的 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 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 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 守岁:最早记载见于周处《风土志》:除 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 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 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 待天明,称曰“守岁”。
• 爆竹: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 “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 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 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 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 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 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 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 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 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
• 春节习俗: •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除 陈布新。 • 贴春联:此习俗起于宋代,明代开始盛行。 清代梁章钜有《楹联丛话》。春联种类繁 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 横披、春条、斗方等。 •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可做成不同图案, 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 凤呈祥等。
• 传统的冬季节日多为保守性的节日,或者 说是“死亡”或“丧葬”的节日。但在死 亡之中却孕育着生机,是新的生命周期到 来的必然过程。 • 张铭远认为,冬季节日“模拟死亡”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是停止劳作。——“霜始降则百工休” • 百度文库次是“寒食”。
• 第三是“鬼节”。在年终岁末的节日 中,尤其典型的是春节中的除夕,象 征着一年生命的“终结”,其间人与 鬼、生与死的界限都被打破了。 • 除此之外,冬季节日中还表现出“回 归意识”、“留根(种)意识”、 “再生意识”和“生命母体意识”都 反映了冬季节日的“保守性”。
• 清以前,中国皆以农历为纪年,以农历正 月初一为元旦,以立春为春节。1912年民 国政府改用阳历纪年,于是1月1日为元旦,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以后沿用。 • 正月之“正”,是为了避秦始皇之讳。 •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红颜易 老,易逝。对女子病弱不堪的印象。柳之 生命力可以赋予人。女为悦己者容。 •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 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 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 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 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 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 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 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 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 “贺年片”。
• • • • • • • • •
诗词作品: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 (三)驱邪祛病类节庆:年节挂桃符,请 门神;元宵节“度厄”;清明戴柳;端午 节插艾,带五彩线,喝雄黄酒,吃鸡蛋; 重阳节插茱萸,饭菊花酒;泼水节中的泼 水等。 • (四)纪念类节庆: • 寒食节的禁火与禁食——介之推。端午节 龙舟竞渡,食粽子——屈原。中秋节食月 饼。是为了纪念元末民众抗击蒙古族腐朽 统治。 • 腊八节食腊八粥,是为了纪念佛祖。
• “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是新年, 腊八粥吃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 “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 龙不及纸龙好,能做麒麟送子来。” • 妇女在元宵节中经常出现,花灯,“灯” 音同“丁”,“祈灯”即“求子”,送灯 即“送子”,明代北方,十五夜妇女到城 门摸门钉之俗的隐含义也是如此。
女性与节日
女性节日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多的节日都 与女性有关。 • 中秋节就与女性和女神崇拜有着密切的关 系。中秋节又名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 和女儿节等。中秋节的祭拜对象是月神娘 娘。民间传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 说法。拜月的主要目的是为祈子、祈福、 求平安。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秋节是关于 月亮的节日,也是已婚妇女的节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