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油层技术在欢喜岭油田稠油油藏应用前景研究

合集下载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欢喜岭油田位于中国东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油气田之一。

齐家古潜山油藏是欢喜岭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的研究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齐家古潜山油藏的地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地质构造特征齐家古潜山油藏是位于欢喜岭油田的一个重要油田,其地质构造特征对于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齐家古潜山油藏地处地质构造活跃的地区,地质构造呈现出多次活动的痕迹。

在地质演化的历史过程中,受到了构造运动的多次影响,形成了丰富的构造特征。

由于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表形态复杂,地下构造变化多样,油气资源的分布具有不规则性。

二、沉积岩相特征齐家古潜山油藏地处的地质构造活跃地带,受到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沉积岩相。

在地质演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多期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积过程的影响,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沉积岩相特征。

在齐家古潜山油藏地区,沉积岩相具有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积特征,其中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很明显,中生代的碳酸盐岩特征明显,形成了复杂的岩相结构。

四、储层特征五、流体特征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变化多样,受到了多期构造运动和不同时期的沉积过程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多样的储层条件。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地下流体的特征复杂多样。

齐家古潜山油藏地下流体主要为油气和水,其动态特征受到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沉积过程的影响。

油气主要分布在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储层中,水主要分布在地下的非储层岩石中。

地下流体对于油气的运移和储集具有重要影响。

六、地球物理特征齐家古潜山油藏地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活跃,对于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物理特征对于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齐家古潜山油藏地区,地球物理特征主要包括地震特征、地磁特征和重力特征。

这些地球物理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欢喜岭油田位于中国山东省莱阳市,是中国重要的陆相油气田之一。

齐家古潜山油藏是该油田的主要油藏之一,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

齐家古潜山油藏是一种滩相油藏,主要储层为白云石和碳酸盐岩。

储层岩石呈现出平坦、块状或变形粗粒层状的特征,储层孔隙主要以溶蚀孔隙和溶蚀裂缝为主。

油藏的层段较窄,常规博采主要集中在白云石中,碳酸盐岩多为非常规博采。

该油藏的主要构造特征为斜坡构造和非均质性构造。

斜坡构造是指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沉积物在斜坡区域发生变形和堆积所形成的构造;非均质性构造是指油藏内部存在较大的地质构造差异,主要表现为沉积相的变化和地层厚度的分布不均。

油藏的上覆层为泥页岩和页岩,具有较好的封闭性能。

泥页岩和页岩具有较低的渗透率,能够有效地阻止油气的外溢和外漏。

油藏下伏层为致密岩石,致密性好,能够有效地减少油气的返排和溢出。

油藏的地下流体表现出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温度主要受地下深度和地热条件的影响,莱阳地区地热梯度相对较高,使得油藏内部的温度较高。

压力主要受地下岩石重力和油气的自身压力影响,莱阳地区油气压力较大,有利于油气的储存和聚集。

齐家古潜山油藏具有滩相油藏、斜坡构造和非均质性构造的地质特征。

油藏具有较好的封闭性和地下流体环境,为油气储存和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齐家古潜山油藏的油气蕴藏特点和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也给勘探和开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稠油热采及配套技术 欢喜岭采油厂工艺大队

稠油热采及配套技术 欢喜岭采油厂工艺大队

油井汽窜现象早在 91年就已出现,当时基本上采取一 注一关、两井同时注汽来解决。针对这一现象及欢127块目 前汽窜严重的问题,•我们于97年10月份开始着手稠油井高 温堵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并于 97 年 11 月份进行了第 一口井高温泡沫堵窜试验,获得成功。根据现场试验结果, 99年又引进了自生氮气复合高温暂堵技术用于稠油井封堵 汽窜,其工艺原理如下:
工艺特点: 与常规注灰钻灰塞相比,其 结构及施工简单成本低,作业时 间短。
5.高温化学暂堵(堵窜)
稠油井均采用注蒸汽吞吐开发,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 井吞吐周期的增加,地层亏空不断加大,压力不断下降,加之 受地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导致油井汽窜现象时有发生。油井一 但发生汽窜,一方面降低了注汽井的注汽效果,影响油井周期 产油量;另一方面使对应汽窜井含水上升,温度上升,以至被 迫关井,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 欢喜岭油田欢127块,是我厂开发最早的稠油区块,该块在 开发初期由于受油井出砂的影响,一直未能正常生产,之后又 受到边底水的影响,致使油井含水上升。由于油藏的特点及吞 吐轮次较高,随之又出现了井间汽窜现象,截止99年11月份, 欢127块已有102对油井发生过汽窜现象,据统计,98年度欢 127块发生汽窜油井34对,影响产量4890吨,平均单井影响17 天,产量144吨,严重影响了欢127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
稠油井大跨度大通径 封上采下管柱示意图
抽油杆 油 管 DY245封隔器 封堵层 补偿器
该工艺主要由DY245型封隔器、 补偿器、Y331型封隔器三部分组 成, 中间用Φ100mm油管连接, 见管柱图。
Y331封隔器
开采层 抽油泵 丝 堵
技术指标: 最大外径,150mm 工作温度,350℃ 座封压力,10~12MPa 丢手压力,20MPa 适合套管内径,159.42~161.7mm

火烧油层采油技术的应用前景探讨

火烧油层采油技术的应用前景探讨

火烧油层采油技术的应用前景探讨Ξ汪子昊,李治平,赵志花(中国地质大学沉积盆地与能源地质实验室,北京 100083) 摘 要:火烧油层,国外又叫“就地燃烧”(In-SituCom bu sti on),它利用油层本身的部分燃烧裂化产物作为燃料,利用外加的氧气源和人为的加热点火手段把油层点燃,并维持不断的燃烧,燃烧生热使温度达到1000℃,从而实现复杂的多种驱动作用.火烧油层技术是一种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和潜力的热力采油方法,随着采油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深化,火烧油层采油的应用前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目前火烧油层工艺正朝着三个方面继续发展:一是伴随燃烧物注入的多样化;二是新型助采技术的运用;三是火烧油层工艺的非常规应用.本文就火烧油层的概念,发展历程,原理,技术特点,应用优势,发展前景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就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火烧油层;伴随燃烧物;水平井辅助火烧油层;直井压力循环火烧油层前言火烧油层又称为地下燃烧或层内燃烧,亦称火驱开采法,是一种在油层内部产生热量的热力采油技术.准确的说,是指把空气或氧气体注入到油层里面,使其在油层中与有机燃料起反应,用产生的热量来帮助采收未燃烧的原油。

火烧油层技术是一种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和潜力的热力采油方法,是稠油开采的第二大技术。

它具有驱油效率高(一般达80%~90%)、单位热成本与蒸汽相当(注空气、注蒸汽产生1.0×104千卡热量的直接成本分别为1.2元、1.3元)、油藏适应范围广(从薄油层到厚油层、从浅油层到深油层、从稀油到稠油,及已开发油藏)等特点。

美国早在1917年J.O.李威斯就提出了采用热力或注溶剂的方法,驱替地层中的原油以提高采收率的概念。

1923年瓦尔科特(W o lco tt)和霍华德(How ard)也认识到,把空气注入到油层,使油层在地下燃烧过程的关键是燃烧掉一部分原油,产生热量以降低粘度,同时产生驱替原油的驱动力。

他们的这种认识分别在1923年申请到美国专利.当时,由于新油田勘探成功率比较高,投资商无意进行试验.直到1947年才开始了实验室试验研究.进入50年代后,美国的石油资源日见枯竭,新油田勘探成功率降低,这项新技术才得到广泛的关注.从1951年开始,各个石油公司在油田展开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使得火烧油层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成藏研究在欢喜岭油田产能建设中的初步应用

成藏研究在欢喜岭油田产能建设中的初步应用
2 1 年第 2 期 01 O
内 蒙古 石 油G - r -
15 4
成藏研 究在 欢喜岭油 田产 能建 设中的初 步应用
郭 鲲
( 中油辽河 油田公 司 , 辽宁 盘锦 14 1 ) 2 1 4

要: 欢喜岭 油田经过 3 年的勘探开发 已经步入开发中后期 , 0 随着井网不断完善、 新增储量逐年
( tma mirt n ita s u c g a t n , i e l g ai , r - o remir - i ) 在 n o n o
烃 源层 内的异常 压力 与新 生烃 类浓 度差 异 等动力 驱 动 下 微 细油 滴或 气体 分 子从 释放 点 , 通过 分 散 有机 质( 或于 酷 根 网络 ) 层理 的顺 层 裂 隙和 成 岩 裂 隙等 、 组成的输导系统 , 运移到烃源层界面上的排驱点; ⑧ 排驱作用(x us n 或排烃, e p lo ) i 油气从烃源层界面排 出, 进入输导层或储集层 , 其主要是 由于压实作用、
1 56 0 .4 × 1 。 0m 。
实例 2 欢 6 6 : 1 块 欢 6 6 区为 薄层 稠 油 油 藏 , 发 目的 层 为 兴 1井 开
隆台油层。 其上台阶的欢 63 2 块馆 陶在20 年部署 07 水平 井 获得 了 良好 的生产 效 果 , 此 认 为下 台阶 的 因 欢66 1 块如 果存 在 圈闭 , 当首 先被 充满 。 已有 老 应 对 井试油试采资料分析表明, 该块成藏因素受沉积控 制 , Ⅱ时 期 的沉 积背 景 为 欢 喜岭 和 齐 家扇 三 角 洲 兴 的交汇处 , 所处的沉积部位在当时的湖泊边缘 , 主要 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 在河道边部 由于水动力条 件 稳 定 性 差 , 层 沉 积 横 向变 化 快 , 形 成 岩 性 油 砂 易 藏 。因此选择 在欢 65块 以兴 Ⅱ2 层为 目的层部 2 2小 署 了两 口水平 井 , 施 后周 期 产 油达 到 了周 围 直井 实 的 6 1 , 至 目前 累 产 油 4 9 t取 得 了 良好 效 — O倍 截 3 9,

对欢喜岭油田油层复合处理技术的分析

对欢喜岭油田油层复合处理技术的分析
兰 ! - C ia N w T c n lge n r d c h n e e b oo iSa d P o u t s
工 业 技 术
对欢 喜岭油 田油层 复合处理技术的分析
张 雪 明
( 中油辽河油田公 司欢喜岭采油厂, 辽宁 盘锦 14 ) 2 14 1
摘 要 : 对欢喜 岭油 田的油藏 特征及 油品 物性 , 针对性 的 开发适 合的 油层 处理剂 , 针 有 达到 蒸汽 热能 与化 学处理 剂化 学作 用的有 机结 合, 改善吞 吐效果 和提 高井下流体流 动性能 。该技 术适合 稠油 开发 的 需要 , 对延长 油井生产 周期 , 高油 汽比及 回采水率有较好 效果 提
中 图分 类号 :M2 7 T 4 文献 标识 码 : A
1当前 国 内 目前 主要 使用 的缴 费方 式 当前 国 内采用 的缴 费方 式 主要 包 括 以下 十 种 1 . 1电力 公 司人 员柜 台坐 收 适 用对 象及 使用 方法 : 所有 用 电客 户 。 使 用方 法 :到 电力 公 司任 一 营业 网点 收 费 柜 台 , 台 人 员根 据 客 户 提供 的“ 费号 ” 柜 交 即 可使 用现 金 、 支票缴 费 。 1 银行 人员 柜 台坐收 . 2 适 用对 象 : 所有 用 电客户 。 使 用方 法 :与 电力 公 司人员 柜 台 坐收 方法 相 同。 1 - 3走收 适 用对 象 : 分农 村居 民客户 。 部 使 用方 法 :由抄表 人员 上 门收 取农 户 电
费。
行 操作 方 法操 作 。一 般是 在 网上 银行 中设 置 缴 费项 目“ 电费 ” 输入 自己的 用 电 “ 号 ” , 户 以 及 缴 费金额 即可成 功缴 费 。 1 . 7银行 自助终 端 适 用 对象 : 金缴 费 客户 或持 有储 蓄 卡 、 现 信 用 卡等银 行 卡 的居 民客户 。 使用方法 : 在银行网点 自助终端上( 如多 媒 体终 端 、T 机等 ) 过 触摸 屏( 盘) AM , 通 或键 按 提 示操 作缴 电费 。 同银 行 的操 作有 所不 同 , 不 具体 以各银 行 规定 为准 。 般 流程是 选 “ 一 其他 业 务”进 入 “ 费” , 缴 。栏 目后选 择 “ 电费” 缴费 类型等, 正确输 入 用 电“ 户号 ”确认 后 即 可完 , 成缴 费操 作 , 成后 可 打印 缴费凭 单 。 完 1 . 8社会 化 代收 适 用 对象 :普 通 居 民用 电和其 他 低压 客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欢喜岭油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较早发现的油田之一。

齐家古潜山油藏是欢喜岭油田的重要油藏之一,也是该油田开发较早的一座油藏。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和现场调研,探讨齐家古潜山油藏的地质特征。

一、概况齐家古潜山油藏位于欢喜岭油田北部,是一座中-下古生界岩性油藏,油气赋存于上二叠统白垩统下部的砂岩和泥岩中,以砂岩为主。

在该油藏中,主要油组分是轻质油和煤层气,气析油和稠油很少。

油藏地质储量约为700万吨,其中可开采储量为350万吨。

二、沉积环境齐家古潜山油藏位于欢喜岭拗陷东南部深部,是寒武纪海盆和第四纪扰动造山期成熟旋回的背斜隆起部分。

该地区岩石主要为下寒武统页岩、砂岩和含油页岩,沉积环境为海陆相交替的典型古近纪刚性大陆架沉积。

三、构造特征齐家古潜山油藏所处区域是欢喜岭地区的一部分,地质演化复杂,构造变动频繁。

岩层的折叠、断层旋转、褶皱等结构形态复杂,洋陆相结构多样,具有明显的不连续性。

在欢喜岭地区,一些岩层存在断层间接接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构造复杂性。

齐家古潜山油藏附近的断层主要为走滑断层和逆掩断层。

四、储层特征齐家古潜山油藏储层砂岩主要为沉积于海滨三角洲或海上典型冲积扇环境中的细粒砂岩。

储层孔隙结构以裂缝和溶洞类型为主,孔隙度为2%-10%,渗透率为0.1-1.0mD。

储层孔隙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

齐家古潜山油藏的测井分析结果表明,砂岩储层物性较好,综合储层评价指标较高。

五、含油性质特征齐家古潜山油藏主要油组分为轻质油和煤层气,气析油和稠油很少。

据气色谱分析,该油藏油组分清晰,烷基分布均匀,芳烃含量较少,属于优质轻质油。

同时,煤层气和泥气的含量也较高。

六、开发情况齐家古潜山油藏于1961年被发现,1970年开始试采,1982年正式投产。

目前,该油田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开采率接近70%。

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技术手段,如多次酸化压裂、地面节流调节、增油压裂等,有效地提高了油田开采效益。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欢喜岭油田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油气田之一,其地质特征对于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古潜山油藏是该油田的重要部分,对其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油田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质概况欢喜岭油田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部,地处山东省东营市的岭西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北缘古隆起型油气田。

该地区构造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集中区之一。

齐家古潜山油藏是欢喜岭油田的主要构造油藏之一,地质特征十分复杂,具有很高的油气开发潜力。

二、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特征齐家古潜山油藏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的构造带上,地形起伏大,构造复杂,是典型的古隆起型构造。

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多次断裂和褶皱,地层变动剧烈,地质构造特征较为复杂。

在该地区,存在着多个构造圈闭和构造凹陷,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地质条件。

齐家古潜山油藏地层发育丰富,主要由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组成。

古生代地层以震旦系至泥盆系为主,岩性以碳酸盐岩、石灰页岩和砂岩为主。

中生代地层以侏罗系和白垩系为主,岩性主要为砂岩和泥岩。

地层组合复杂,层序分化明显,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地质条件。

齐家古潜山油藏是一个具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地质构造,其油气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烃源岩发育、圈闭条件好、成藏期长等特点。

古生代地层中存在着多个生烃岩系,为油气的形成和聚集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在地质构造上,存在着多个构造圈闭和构造凹陷,潜山油藏的成藏期较长,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油气资源。

三、地质研究意义1.对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2.对该地区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四、结语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的研究对于欢喜岭油田的勘探开发和该地区地质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加强对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为油田的勘探开发和地质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也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欢喜岭油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田之一,位于齐家古潜山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对于欢喜岭油田的地质特征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该油田的地质情况,为油田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齐家古潜山油藏是一种典型的构造油藏,主要分布在欢喜岭地区。

通过对欢喜岭油田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该地区地质构造的特点以及油气形成的条件和规律,对该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齐家古潜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属于典型的构造复杂区域,地层变化多样,构造活动频繁,地层受到多次挤压和变形。

这种地质条件对于油气的聚集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地质构造的认识和研究尤为重要。

欢喜岭油田的油藏类型主要是构造油藏,油气主要富集在断裂带和构造隆起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使得油气的分布不均匀,需要通过深入的地质研究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勘探和开发中的问题。

通过对欢喜岭油田的地质构造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以为该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情况,才能够更好地选择勘探区域,并且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提高勘探和开发的成功率。

除了地质构造外,欢喜岭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中还包括地层岩性、孔隙结构、地球化学特征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油田中油气的储集状况,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

通过对地层岩性的研究,可以了解油气的储集空间,确定地层的主要储层和封盖层,为勘探钻探提供目标层段和有效封顶。

通过对孔隙结构的研究,可以了解油气在地层中的储集规律,为开采储层提供有效方法和措施。

通过对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油气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为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在欢喜岭油田的地质特征研究中,需要运用多种地质手段和技术手段,如地震勘探、测井解释、岩心分析、地质化验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了解油田的地质情况,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稠油开发中火驱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稠油开发中火驱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 l 4
计 单井 日注气 量 : 0 . 5 —1 . 0 X1 0 ‘ Nm。 / a 。
3 . 5 注采 管柱设 计
内蒙 古 石 油化 工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1 4年第 1 6 期
对 比转 驱 前 日产液 量 上 升 1 0 2 . 3 t , 日产 油 上 升 4 2 . 3 t , 含 水下 降 9 . 5 9 , 5 , 年产油量 由 2 0 0 4年 的 0 . 4 9 × 1 0 t t 上升 到 了 2 0 1 3 年的1 . 7 8 ×1 0 ‘ t , 阶 段取 得 了明
发 方 式转换 提供 了理论 依 据 。
关键 词 : 杜6 6块 ; 普 通稠 油 ; 火驱 采 油 ; 中圈 分类 号 : T E3 5 5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7 9 8 1 ( 2 0 1 4 ) 1 6 一O 1 1 3 一O 2
表1 油藏参数表
辽 河 油 田曙 光 采 油厂 杜 6 6块 为典 型普 通稠 油 区块 , 于1 9 8 6 年 9月投 入 开发 , 经过 2 7年勘 探 开发 , 杜 6 6北 井 区处 于 吞 吐 轮 次 高 ( 目前 平 均 注 汽周 期
1 O . 1 ) 、 地 层 压力 水 平 低 的状 态 , 平 均 地 层 压力 为 0 .
显 的增 油效 果 。 4 . 2 . 2 尾 气含 量 中C O 明显上 升 , 表 明 火驱处 于稳 定燃 烧状态

1 火 驱 采油 技术 概 况 火 驱采 油 技 术 又称 为 火烧 油 层 , 是一 种 在 油 层
3 火 驱试 验方 案设 计要 点 3 . 1 井组 与 井 网的选择

火烧油层机理及研究现状

火烧油层机理及研究现状

火烧油层机理及研究成果一、火烧油层技术1.1火烧油层定义1.1.1 开采机理火烧油层又称火驱或层内燃烧法,即在一口或数口注气井(又称火井)中点燃油层后,通过不断向油层注入适量氧化剂(空气或富氧气体)助燃,形成径向移动的燃烧前缘(又称火线)。

火线前方的原油受热降粘、蒸馏,蒸馏后的轻质油、汽与燃烧烟气被驱向前方,留下未被蒸馏的重质组分在高温下产生裂化、分解,最后剩下的裂解产物(本文也称其为副产物)—焦炭作为火烧油层的燃料,维持油层继续向前燃烧;在高温下,油层水(包括束缚水)、注入水及燃烧生成水,变成蒸汽,携带大量的热量传递给前方油层,并再次洗刷油层原油。

这样便在地下油层内形成一个多种驱动机制并存的复杂过程,各种机制共同作用,最终把原油驱向生产井。

根据油层温度和含油饱和度分布,将油层划分为六个不同区带,已燃区、燃烧带、结焦带、蒸发( 裂解、蒸馏) 区、轻质油带、富油带和未受影响区。

物理化学反应主要集中在蒸汽区(热蒸馏),结焦区(高温热裂解),燃烧区(高温氧化)。

根据火烧油层反应温度的不同,火烧油层过程可以分为低温氧化和高温氧化反应过程。

一般情况下,油田在实施火烧油层时必须连续监测分析产出气,以确保火驱处于热裂解(高温氧化)燃烧状态1.1.2 火烧油层技术分类火驱技术按注入空气方向和燃烧前缘的移动方向可以分正向燃烧和反向燃烧,前者注入空气与燃烧前缘移动方向相同,故称为正向燃烧;后者空气流动方向和燃烧前缘移动方向恰好相反,故称为逆向燃烧或反向燃烧;正向燃烧按注入空气中掺水与否又分干式正向燃烧和湿式正向燃烧。

在直井网火驱的基础上,将重力泄油理论与传统的火驱技术结合开发出了利用水平井进行火驱的技术( COSH) 和垂直井或者水平注入井与水平生产井结合的“脚尖到脚跟”的火驱技术( THAI) 。

将水平井技术应用于火驱采油,扩大了火驱技术的应用范围,既没有原油黏度的限制,又可以有效减缓火驱气窜速度,降低了操控难度和风险。

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稠油热采是一种常用的油田开发方法,其采用热力作用改变油的物理性质,降低油的粘度,以提高采油效果。

稠油热采配套技术是指在稠油热采过程中,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加强采油效果,提高开采率。

本文将从稠油热采配套技术的应用及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稠油热采配套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2. 燃烧技术燃烧技术是一种通过燃烧油层中的一部分油来加热油层的方法。

该技术主要有地面燃烧和井底燃烧两种方式。

地面燃烧是指在井口或油井周围设置燃烧装置,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油层中,达到加热的效果。

井底燃烧是指在油井井底设置燃烧装置,直接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油层中。

燃烧技术适用于一些高温油藏,能够快速加热油层,提高采油效果。

3. 电加热技术电加热技术是利用井筒内的电热元件来加热油层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根据油层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的调节,能够在不同层位、不同油质和不同渗演系统中实现有效的加热效果。

电加热技术具有技术难度低、安全可靠、环境污染小等优点,适用于高粘度、高含水、高渗透性油藏的开发。

1. 提高采油效率稠油热采配套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变稠油物理性质,降低粘度,提高渗透性,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蒸汽驱和电加热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的稠油热采配套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油藏条件下实现较高的采油效率。

2. 延缓老化速度稠油热采配套技术能够延缓油藏的老化速度,延长油田的使用寿命。

蒸汽驱采油技术能够改变油的物理性质,降低粘度,提高原油采出率,延缓油藏的老化速度,延长油田的开采时间。

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应用广泛,能够有效地提高采油效率,延缓油藏老化速度,提高采油率。

在油田开发中,选择合适的稠油热采配套技术,结合实际情况,能够取得较好的开采效果。

希望本文对稠油热采配套技术的应用及效果有所帮助。

锦2-14-0011井区于楼油层二次研究及应用

锦2-14-0011井区于楼油层二次研究及应用

锦2-14-0011井区于楼油层二次研究及应用锦16块于欢喜岭油田中部,其锦2-14-0011断块,由于长时间开采导致于楼油层边底水侵入,油层水淹严重,且存在层间差异水淹现象,通过对区块油层发育情况的重新落实,落实水淹规律,对区块进行重新认识,选取兴隆台油层无潜力油井上返于楼油层,改善区块于楼油层低产、停产的现状,实施有效挖潜,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

标签:剩余油;水淹严重;VSP;一、油藏基本情况锦16块位于欢喜岭油田中部,总体构造形态为两条近东西向断层所夹持断鼻构造。

开发目的层为兴隆台油层,含油面积3.92km2,地质储量2523×104t,锦16块西部合采区位于锦16块分采区西南边,北与欢17块相连,西部为锦45块,东南边与锦2-6-9断层相接,南边为锦24块。

锦2-14-0011断块,是锦16块西部合采区一部分。

主要开发层系有两套:兴隆台和于楼油层。

二、区块目前存在的问题1、于楼油层油水分布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高部位分布油气,低部位为水,经过长时间开采,边底水侵入,油层水淹严重,且存在层间差异水淹现象;2、锦2-14-0011井区,目前多口油井因高含水、套变等情况停产,挖潜潜力较小;3、测井系列单一,孔隙度测井系列只有声波时差,没有补偿中子和补偿密度,而补偿声波不能够准确反映储层的物性,因此水淹层水淹级别很难准确确定。

三、对策实施及效果分析1、油层发育情况落实。

根据13口井油层有效厚度统计,锦2-14-0011块于楼油层单井有效厚度最大58m(锦2-14-0211井),最小1.8m(锦2-15-210井),一般在3.9-47.6m之间,单井有效厚度平均20.85m。

纵向上看,油层集中发育在于Ⅰ油层组,平均有效厚度20.56m,原始油水界面为-1290m。

于Ⅱ于Ⅲ油层组油层发育程度较于Ⅰ依次变差。

于Ⅱ油层组油层平均有效厚度16.6m。

原始油水界面为-1310m。

于Ⅰ和于Ⅱ组油层砂体均较薄,其中以于Ⅱ2小层砂体较为发育,在锦2-14-2110~14-0010~14-211井一带砂体厚度较大,一般6~10m。

欢西油田典型油藏开发技术及应用

欢西油田典型油藏开发技术及应用

欢西油田典型油藏开发技术及应用作者:柴君良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6年第1期柴君良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121209摘要欢西油田为一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经过30 多年的开发,整体开发进入中后期,针对调整挖潜空间逐步缩小、产量持续下降的诸多难题,工作重心转向了复杂油藏。

紧紧抓住复杂油藏特点,以地质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信息差异化,精细刻画构造以及储层展布特征。

同时,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开展井网设计优化研究,因“块”制宜,积极探索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途径,形成了适合欢西油田高效开发技术。

关键词复杂油藏;砂体追踪;二次开发;多元化注水欢西油田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部斜坡欢喜岭油田西部,探明含油面积71.04km2,探明地质储量20242.9伊104t,共发育于楼、兴隆台等八套含油层系,属河流相沉积,构造破碎,相变频繁,为一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

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上台阶,经过30 多年的开发,整体开发进入中后期,调整挖潜空间逐步缩小,产量持续下降。

工作重心转向了复杂油藏,这类油藏一般含油面积较小,构造认识不清,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横向变化大,连通性差,油藏类型多,油水界面多,沉积类型复杂、多变,油层物性差,油气水分布关系复杂,使得油藏开发的初期地质认识的难度大,原有的开发手段适应性差,储量动用程度低。

通过多年的开发实践认识,并且逐步创新地质研究手段,开展了构造、储层发育、裂缝等再识别与研究,与油藏优化调整技术相结合。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油藏类型,探索出适合欢西油田复杂油藏深度挖潜技术。

1 利用砂体追踪技术,锦612 岩性油藏实现“1 对1”注水开发锦612 块大凌河油层为一套浊流沉积,其沉积特征决定了其储层变化大,横向连续性差的特点,油层划分标志不明显,油层厚度变化大,在部分井区存在地质上难以解释的问题。

岩性以厚层块状砂砾岩为主,单层厚度最高达40m。

为了恢复区块产量,开展了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研究,并且利用已完钻8 口井的测井资料精细分层,结合VSP 地震资料准确标定层位,重新建立构造模型,得出精度更高的构造图。

火烧山油田H_1层系精细油藏描述与开发方案研究

火烧山油田H_1层系精细油藏描述与开发方案研究

火烧山油田H_1层系精细油藏描述与开发方案研究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我国大部分油田开发都已经进入到中后期,油田的含水量相对较高,这对我国能源开发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为了促进能源开发效率的提升,满足社会生产对能源的需求,需要加强对一些品质相对较差的油层的开发,以此实现能源的持续供应。

基于此,本文就以火烧山油田为研究对象,对H_1层系精细油藏与开发方案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火烧山油田精细油藏开发方案火烧山油田地处准格尔盆地东部,油田地表大多为荒漠和丘陵地形,从地面上可以看到向南倾斜的侏罗系构造。

该地区的土地干燥,且数十米内少见绿色植被,地面海拔相对较高,根据该油田的含油层分布,可以分为H_1、H_2、H_3、H_4共四个开发层次。

本文针对H_1层次的油藏特征以及开发方案进行分析。

一、H_1层系精细油藏描述H_1层系位于火烧山油田的沙南背斜构造带,如图1所示。

该构造带的形成,是受到印支、燕山压扭性构造的作用力。

根据钻井分层资料对于H_1层系的构造图可以看出,该层次属于南北走向的构造,而且在进行储量计算时发现其构造不存在先皇族的变化,据此可以进行复算。

该层析中已经探明的含油面积大约在24.3km2,石油地质储量为476.8*104t。

H_1层系在平面上呈透镜状分布,岩性以灰色、灰黑色泥岩为主,其中夹杂不同的细砂岩和砂砾岩。

H_1层系中的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和方沸石。

总的来说,H_1层系的岩性细密,储物层的条件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油层储量动用程度不高。

在火烧山油田H_1层系中已经动用的储量仅仅占据其总储量的20.1%,且大部分集中在油藏的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H_1层系中的大部分储量都没有获得充分开发,尤其是南部地区的井网控制区,几乎完全没有被动用。

2.水驱控制的程度不高。

H_1层系中包含不同种类的开发井,而且全部都是利用天然能量进行石油开采,在开采以后并没做及时的将水注入到井口中,因此这部分油田的水驱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低温稠油油藏火烧油层技术

低温稠油油藏火烧油层技术

低温稠油油藏火烧油层技术哎呀,这题目听起来就挺有技术含量的,不过别担心,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低温稠油油藏火烧油层技术”。

这技术啊,就像是给油层点个火,让它自己“煮”出油来。

听起来是不是挺神奇的?首先得说,这油藏啊,就像个巨大的油桶,里面装满了稠油。

稠油,你知道吧?就是那种黏糊糊的,流动性不咋地的油。

这种油啊,开采起来可费劲了,因为它太稠了,就像老酸奶一样,得加热才能流动。

那火烧油层技术呢,就是给这油层加热的一种方法。

想象一下,你把一个油桶放在火上烤,油就会变热,变稀,然后就能流出来了。

这技术也是这么个道理,不过咱们不是用真的火,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加热。

具体来说,就是在油层里头放个管子,然后通过这个管子往里头输送氧气和燃料。

这氧气和燃料一混合,就会在油层里头产生一个小火苗。

这个小火苗啊,就像是个小火炉,慢慢地把周围的油给加热了。

油一热,就变稀了,就能更容易地被抽出来。

这个过程啊,得控制好火候,不能太猛,也不能太弱。

太猛了,油层可能会烧坏;太弱了,油又热不起来。

所以,这技术得靠精确的计算和控制,就像咱们做饭一样,得掌握好火候。

说到这,我想起来有一次去朋友家,他非要给我展示他新买的电饭煲。

他说这电饭煲能自动调节火候,保证饭煮得刚刚好。

结果呢,饭是煮好了,但是锅底糊了一大片。

看来,不管是煮饭还是加热油层,火候控制都是个技术活儿。

好了,说回咱们的火烧油层技术。

这技术还有个好处,就是环保。

因为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少,对环境的影响也小。

这就像是现在流行的电车,比烧油的车环保多了。

最后,这技术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你别看油层里头点着火了,但是这个火啊,是控制在油层里的,不会烧到地面上来。

这就像是咱们小时候玩的蜡烛,火苗在蜡烛芯上跳动,但是不会烧到我们的手。

总之啊,这低温稠油油藏火烧油层技术,就像是给油层装了个小火炉,让稠油变稀,方便开采。

虽然听起来挺复杂的,但其实原理挺简单的,就是加热,让油流动起来。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摘要】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是一种在稠油开采中广泛应用的技术。

本文首先介绍了石油开采的背景,稠油热采技术的提出以及其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不同的技术应用方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同时也探讨了该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总结了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并得出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重要作用,且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优化将推动石油开采行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关键词】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石油开采、基本原理、不同工艺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分析、环境影响、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石油开采的背景石油开采是指从地下石油藏中提取原油的过程,是石油勘探开发的最后一步,也是石油工业的关键环节。

石油资源是世界各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来源,对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石油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石油开采也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传统的石油开采方式主要包括常规油田开采和稀油开采,但随着石油资源逐渐枯竭和石油产量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油田出现了高粘稠油和超高粘稠油等难以开采的问题。

这些稠油资源虽然蕴藏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粘度高、流动性差等特点,传统的开采方法往往效果不佳,难以实现高效率的生产。

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些难采资源,稠油热采技术应运而生,并在石油开采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1.2 稠油热采技术的提出在石油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勘探难度增加和易采尽的轻质油资源逐渐减少,人们开始关注稠油这一资源。

稠油是指在地质条件下,原油在常温下呈半固态或高粘度状态的油类资源。

由于稠油的黏度大、流动性差,传统油藏开采方法难以有效地开发这种资源。

稠油热采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稠油开采难题的有效途径。

稠油热采技术是指在油藏中注入热能,使稠油在高温下降低黏度,提高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开采技术。

浅谈石油稠油开采技术

浅谈石油稠油开采技术

有 待于去改 进和完 善 。相信 在不远 分比例 。我 国最 大的稠 油资源开 发区域是 辽河 油 田, 其 中储 藏 开 采技术 还在着许 多缺陷 , 稠油开采技术一定会得 以完善 , 稠 油资源的开采工 作也 着着 大 量 的稠 油资 源 , 且种类众多, 可 应用 于各 个 发展 领 域 。 的将来 , 以辽 河 油 田为 例 , 了解 其稠 油 开采 技 术 , 解 决 稠油 开发 要的意义 。
为 重 要 的 意 义 。
石油是 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 是工业发展发展 的基础能源 , 而
2 石油稠油开采技术
在 当前面临 着能源 危机的考验 , 稠 油的开 采逐渐成 为石 油原油
我 国的 石油稠 油开采 由于存在 技术难 度 , 所以稠 油开发项 目一直 开发 的重要 发展方 向。针对稠 油开 采难度大 这一难题 , 各大 石油企业都在进行稠油 开采技术的探索 。当前我 国的稠油 没能发 展成 型 。我 国的稠 油资 源 占据着 石油 总量 的很大 一部
关键词 : 石 油; 稠油 开采 ; 技术 吞 吐加热 范 围小的 缺 陷问题 。蒸 汽吞 吐和蒸 汽驱 的技 术办 法
我 国是石 油消 费大 国 , 随 着我 国经济 各 领域 的高速 发展 , 存在 着相 似的缺 陷 , 采油的 经济 性和安全性较 差。 火 烧油 层是 对稠油 本身进 行加热 , 直接 将热空 气注入 到油 同时满 足现代 工业的发展 需要 , 稠油 的开发利 用成 为新 时期石 层当中 , 创造燃烧 条件 , 引起 稠油的 自燃 , 通过燃烧 散发 出 巨大 油工程 的发展 方向 。我 国拥有着丰 富的稠 油资源 , 有 待于开 发 的 热量 , 降低稠 油的粘 度 , 提 高流动性 。燃烧 带的形成 , 升 高其 形成蒸 汽驱 动带 , 实现稠 油的 采集 。该 方法 虽然 和利 用。稠油 的开采在技 术层面 存在着 一定的难 度 , 有效地 改 周 围的 温度 , 但是 操作过 程难 以控 制 , 容 易发 生事 进稠 油的 开采技 术 , 实 现稠 油的 大规模 开采 , 对我 国的 石油 工 提 高 了稠油 的采集 效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孙 明磊, 史军, 于莉萍.草 南 9 5 - 2井组火烧 油层矿场试验研究
【 J 】 . 海洋 石油, 2 0 0 5 , ( 0 1 ).
【 3 】陈军斌, 尚述琴, 周芳德 ,张荣军. 火烧油层驱 油特征的参数敏
感性分 析 【 J 】 . 应用力学学报 , 2 0 0 3 , ( 0 1 ) . [ 4 】何 勇明, 王允诚, 王厉 强, 郭子义. 稠油 油藏 污染井产能模型及 压裂增 产模型研 究 [ J 】 . 石油钻探技 术, 2 0 0 6 , ( 0 2 ) . 【 5 】蔡文斌, 李友平, 李淑兰, 谢志勘, 白艳丽. 胜利油田火烧 油层现 场试验 【 J ] . 特种油气藏, 2 0 0 7 , ( 0 3 ) . [ 6 】贾丽华, 王胜, 孙 宝泉. 紫外分光光度 法测定火烧 油层含 油饱和
粘度是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分析认为,该块油广和应用 , 下步可以考虑在类似区块进一步进行实验性研究 。
度[ J 】 . 江汉石油职工 大学学报, 2 0 1 0 , ( 0 2 ) .
四 、结

因此社 区电子政务必须拓展多元化信息渠道 , 通过数字电视 、 无线上网 、 短信平台、微信互 动平台等工具实现社区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社区电 子政务还要与网络服务商携手,拓宽社区电子政务的服务范 围,提供更
( 2 ) 纵向上各油层之间要具有较好 的隔层分布 , 这样可 以把注入空
气限制在产层 中, 避免纵向上气窜 , 利于维持高温燃烧模式。 ( 3 ) 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越高越好 , 利于经济开采油藏。
( 4 ) 目前地层压力相对较低, 可降低地面注 入 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 ( 二) 火烧油藏在欢喜岭油田应用前景分析 通过实验区实验效果的分析,认为火烧油藏技术在欢喜岭油田有很 大的发展空间 , 适合于欢喜岭油田的很多稠油油藏的特点 ,以杜 8 1 3油 藏为例,杜 8 1 3南块为欢喜岭采油厂唯一的超稠油区块 ,由于原油物性 差 ,开采难度较大。开发 中出现吞吐周期 短 、 油井注汽干扰现象严重 、 井下技术状况差等一列些问题 , 制约 了区块整体开发水平提高。为了能
变化。
( I ) 横向上油层要具有较好的连通性 , 利于提高火驱采油的波及系
数。
( 2 ) 高温氧化和低温氧化主要受温度控制。在反应 中的生产物主要是 烃类氧化后形成的乙醇 、乙 醛、 酮类以及少量的 C O 。同时也会在地层 中 生成类似焦碳 的物质 ,反应的速度与原油和氧气 的浓度成正比,反应所 消耗的氧气 中约 5 0 %用于生成水。 ( 3 ) 火烧油层烧掉的燃料主要是原油 中的重质组分 ,同时能改质油层
多优质便捷 的服务渠道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 降低服务成本 ,提高工作
效率。
( 上接 2 6 0页 )物联 网产品。 ( 二 )充分兼顾服 务对 象
街道社 区网站的栏 目要始终体现客户关 系管理的核心思想 ,服务栏
目 不仅要 吸引用户的眼球 ,而且是引导用户深入浏览 , 起 到用户 良师益 友 的作用。因此社 区电子政务系统在服务上要合理把握政府 内外关系、 企业与居民关系、年龄与层次关系 、 在职与退休关系等 , 栏 目应充分兼 顾服务对象 ,了解服务需求 ,突出服务特点 , 站在公众的角度审视政务
在总结国内外成功火驱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 2 0 0 5 年辽河油田其它采
油厂实施两个火驱试验井组的杜 6 6 北块和杜 4 8 块油藏地质特点 ,要使 得油层燃烧获得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油藏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
( 1 ) 火驱机理简单 的说是利用可燃物燃烧放热 ,把地面的燃烧转移到
地下 ,让燃烧过程产生 的热量加热储油层 , 使储层 中的原油流动性发生
参考文献
【 I ] 张宗源, 缪体 义. 一种可靠的火烧 油层 点火工 艺【 门.油气井测
试 , I 9 9 8 , ( 0 4 ) .
合理有效的开发 , 需要对该块进行系统研究,制定一套系统的开发方案。 该块兴隆 台油层储层埋藏浅 , 压实作用弱,结构疏松 。储层物性一
般较好 , 属高孔隙度 、高渗透率储层 。兴 I~ I V 组平均孔隙度为 3 2 . 4 %, 渗透率为 1 6 6 4 ×1 I n 2 。 地面脱气原油粘度( 5 0 c ) 在7 . 4 - 2 3 . 2 X 1 0 4 m P _ a . s , 在 油层温度( 3 6 - - 4 2  ̄) 下原油基本没有流动能力 ,与普通稠油相比超稠油
中的原油,降低原油 的粘度。
( 4 ) 火烧采油油藏的深度较注蒸汽热采的深 ,对边底水的要求也 比注 蒸汽热采宽 , 是一种适用性较强的采油方法。
( 5 ) j 舌 合火烧 的油藏 , 火烧采油可获得很高的采收率,最高采收率 能
够达到 8 0 %。
( 6 礅藩 岭油 田 很 多稠油油藏适合于采用火烧油藏技术。
当前 , 我 国正处在国民经济建设高速发展 , 人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信息科技已深入百姓生活的有利时机 ,电子政务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和 技术环境已经 明显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子政务的需求不断增强 , 社 区电子政务建设更应该关注社会管理创新与社 区民生服务 , 下一阶段
的社 区电子政务应用重点将 向基层延伸 ,向居民中心社区拓展,其个性 化服务必将大有可为 。
开采具有油层温度低 、流动温度低 , 启动温差大的特点 ,开采过程需全
程伴热保温, 以保证原油的流动性。 普通稠油的可流动温度为 4 5 ℃左右 ,
可流动温差为 l 0 — 2 0 ℃,而杜 8 1 3兴隆台的可流动温度在 8 0 ℃左右,可 流动温差为 4 2 。因此 ,在开采过程中如何提高热能利用率 ,降低原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