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避暑胜地的历史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戴河避暑胜地的历史变迁

黄金生

北戴河的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这个美丽的海滨小城因与政治的不解之缘而充满了神秘色彩。

北戴河距离北京不到300公里,18公里长的海岸线曲折蜿蜒,海面清澈平稳,沙滩洁净绵软,到处是天然浴场。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每年最高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天数平均只有7.6天。优良的气候条件、便捷的地理位置,使北戴河成为避暑的好地方。北戴河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秦代,秦始皇东巡派人入海求仙时就曾住在北戴河;曹操更是在此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天下名篇。但在中国古代重陆轻海观念的影响下,即使畏惧酷暑的清朝皇室,也从未考虑过到海边避暑。北戴河作为避暑度假区是从清末,伴随着列强的侵略才开始的。

骑驴的仕女

1858年,英法俄美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列强由此获得了公使驻京的权利。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第六款中又赋予法国传教士在中国各省可以“租买田地、建造自便”的特权。西方人员在华日久,便利用特权四处寻找适合夏季避暑的地方。与游牧民族出身的清朝帝王选择承德不同,欧美人开始把他们的海滨避暑之风传到中国。

1878年,25岁的英国传教士甘林来到中国,在天津、唐山等地传教。当他来到北戴河海滨的时候,立刻被这个世外桃源般的海域所吸引。1895年,他租下联峰山东峰鸡冠山约400亩的土地,盖起了两栋别墅,鸡冠山因此也被叫作甘林山。

甘林的别墅是北戴河最早的西洋别墅之一。别墅建成之时,他请一些亲朋好友前来“暖房”。当时一位英国女士在北戴河车站下车后骑驴到联峰山下,因为天气炎热,就骑在驴背上休息了一会儿。她戴着白帽,左手控缰,右手擎伞,骑着驴在绿荫下的样子很是迷人。同行中一位擅长绘画的人用水彩把她画了下来,这幅画后来被京奉铁路的英国总工程师金达所得。金达在修建天津至山海关的津榆铁路时也发现北戴河村南面不远的海滨,风光秀丽,非常适合休闲避暑。以他在英国的经验,认定将来必有升值,便想在这里购地盖房。但当时一般外国人没有这种权利,他只好怂恿铁路包工头天津人杨季琳抓紧购地建房。杨季琳听取了金达的意见,很快在北戴河海滨建了一座房屋,租赁给来这里避暑游玩的外国人住。这是外地人在海滨建的第一幢专门出租给外国人用的房屋。

金达将那幅“仕女骑驴图”印制成京奉铁路局的英文招贴广告,每年夏季在火车站和外国人的居住地张贴,用以招揽中外人士到北戴河旅游。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旅游招贴画。有了金达绘声绘色的宣传,几年之后,在北戴河的海滨上,一栋栋别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英、法、俄、美等外国人纷纷涌进,争相圈占和抢购土地,北戴河成为西方殖民者的避暑乐园。到1898年,应西方驻京使节的要求,北戴河正式被清政府“钦定”为中外人士避暑之地,“戴河以东至金山嘴沿海向内三里,及往东北至秦皇岛对面为各国人士避暑地,准中外人杂居”。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确定的对外开放的各国人士避暑之地。

北戴河海滨被清政府辟为中外人士避暑地后,当地临榆县衙门(治所在今山海关)因该

地地处偏远,鞭长莫及,无暇管理,境内的外国人则以北戴河海滨是通商口岸为借口,于1898年首先建立起他们自己的自治团体组织——石岭会。石岭会以其监理会名义大肆收购土地,在区域内建有办公楼、大会厅等。并自作主张地倾销其所租土地,大量吸引会员。即凡愿为该会会员,承认其会章者,都有向该会租地买房的权利。“骎骎然几有喧宾夺主之势。”到1900年,北戴河已建成50多幢专用于疗养的别墅。一些外国人看到北戴河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便开始靠囤积土地获利。英国人施爵儿1905年在此低价买得88.9亩土地,1914年他出手10亩,1916年又出手33亩,1920年再出手11.74亩,坐吃土地升值就发了大财。

1916年,曾任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的朱启钤来到北戴河,他见此情况,便积极联络京津上层人士,在1919年成立了地方自治团体北戴河海滨公益会,“保护主权,规划市政,管理避暑区之行政事宜。”他主持制定北戴河街区道路规划,规定“近海沙滩不准建房,其他地区所建房屋以能美化环境,点缀风景为宗旨”。这是我国旅游风景区的第一个城市规划。之后,正是朱启钤以“修路为第一步”,把北戴河的建设有步骤地推向了科学轨道。

风姿绰约的“西洋美人”

在公益会的治理下,北戴河的公共秩序井然。1929年7月,张学良到北戴河来疗养,为遵守公益会严禁在海滨使用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规定,把带来的小汽车、摩托车全部留在了专列上。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在游玩时贪看风景,骑驴错走了人行道,即被路警所阻,并被告违犯了交通规则。于凤至下了毛驴,连说对不起,不但交了罚款,还奖给那位恪尽职守的路警10块大洋。

由于公益会及有关方面的努力,也由于石岭会在外国人中的影响,北戴河海滨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逐渐成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在远东罕有其匹的避暑旅游胜地。当时北戴河的旅游业,在中国有很多开先河之举:建有中国第一条旅游专用铁路支线,即建于1917年的从津榆铁路北戴河火车站到北戴河海滨站;这里还开辟了中国第一条旅游航线,即辟于1921年的从北京南苑机场到北戴河海滨赤土山机场航线。

现代旅游业的兴盛,吸引了外国人大量涌入北戴河海滨。据有关资料披露,1936年北戴河海滨人口调查显示,当时住在北戴河海滨的中国人有7902人,外国人有2535人;当年的中外观光客有6127人。也就是说,当时在北戴河居住的外国人已接近那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把中外观光客中占据大多数的外国人算进去,那暑期北戴河海滨的中外人口比几近相等。这在远东除租界地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是没有的。

奇特的山光海色使北戴河海滨有了一种特殊的魅力和韵味。早在1910年,北洋女子公学创办人,做过袁世凯公府秘书的吕碧城就在用文言文写的《北戴河游记》中把北戴河海滨比喻为是“西洋美人”。她开篇就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二句于西湖之神态,殆摹拟矣!然犹中国美人态也。若夫海滨之风景,清奇高亢,气象万千,有如西方美人,细腰捷足,长裙飘飘欲仙,令人见之具潇洒出尘之想,则北戴河似焉。”二十多年后中国第一位女教授、《西洋史》的作者陈蘅哲,也写了关于北戴河的游记,其中《再游北戴河》一篇开篇就说:“提到北戴河,我们一定要联想到两件事,其一是洋化,其二是时髦”。

不平凡的“老别墅”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统计表明,北戴河海滨境内有中外别墅719栋,其中外国人别墅483栋,涉及美、英、法、德、日本、苏联、意大利、比利时、希腊、奥地利、瑞士、加拿大、丹麦、西班牙、瑞典、爱尔兰、挪威、波兰、印度、韩国等20个国家;中国人别墅236栋。在旧中国四大别墅区(江西庐山、河北北戴河海滨、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中,北戴河海滨是唯一的海滨别墅区,外国人的别墅数目比例最大。但是,这个依山傍海的避暑之地,绝非不问世事的世外桃源。在这些老别墅的群楼中,有1903年建造的“海关楼”;有解读北方工业巨子周学熙心声的“趣园”;有建设北戴河的功臣朱启钤的“蠡天小筑”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