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蓄势与勃发”导写——特级教师茹清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作文“蓄势与勃发”导写
深圳市南头中学茹清平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的企鹅是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可以在水中游嬉,也能在陆上行走。
然而,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它们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在将要上岸之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也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U形线。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以“蓄势与勃发”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审题时要着重思考以下问题。
其一,何谓“蓄势”,何谓“勃发”。
从材料的角度看,“蓄势”是指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勃发”是指企鹅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U形线。
从工具书的意义讲,“蓄势”是积累力量。
“勃发”是蓬勃生发,是突然兴起或爆发。
从人生意义的角度理解,“蓄势”是思想感情深沉,不外露;是干事业、做学问等集中精力,潜心研究;是面对困难、失败、屈辱时的坚持与忍耐,以期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勃发”则是果断出手,一鸣惊人;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从哲学的层面来开掘,“蓄势”是一种涵养,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权宜之计,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还是成功路上必要的准备,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勃发”是“蓄势”必然结果,是一种量变积累到一定结果后的质变,同样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其二,“蓄势”与“勃发”之间的逻辑关系。
“蓄势与勃发”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
不蓄势,难以勃发;不勃发,蓄势也将失去意义。
“蓄势”是条件,是原因,是假设;“勃发”是目的,是结果,是可能。
此外,“蓄势”与“勃发”都是人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既要懂得“蓄势”,也应在时机成熟时“勃发”。
其三,立意的角度。
可以从“为什么蓄势,为什么勃发”“如何蓄势,如何勃发”“如何处理蓄势与勃发的关系”等方面切入。
如,蓄势而不勃发是一种韬略;勃发方能彰显蓄势之功;懂得蓄势适时勃发是人生智慧;蓄势是为了更好地勃发;蓄势是一种态度,勃发是一种深度;蓄势与勃发应适可而止;知蓄势懂勃发是一种品质。
【佳作赏读】
蓄势乃勃发之道
深圳市南头中学高三(1)班马宇涵
企鹅承受海水的压力,努力蓄势,最终勃发而起,一跃登岸;昙花365个日夜默默蓄势,最终勃发而现,美盖群芳;山泉积小流,汇万滴,持之以恒地蓄势,最终勃发而喷,在阳光
中画出美丽的彩虹……物如此,人亦然。
蓄势,乃勃发之道。
(一组类比开篇,引出中心论点。
)
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有这样一幅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引用名联,暗扣“蓄势”)“坐冷板凳”是指要专心致志做好本职工作,甘于寂寞,不慕虚荣,不求名利。
换句话说,“坐冷板凳”就是在“蓄势”。
(巧妙过渡)有了充足的蓄势,抓住时机,就有可能奋然勃发。
(分论点一)列文·虎克是荷兰一位为政府看门的青年农民,他以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为业余爱好,一磨竟然(“竟然”凸显蓄势之功)六十年。
渐渐地,他磨出的复合镜片放大倍数比一流技师还要高,而且他居然(“居然”彰显勃发之美)用自
己磨出的镜片发现了微生物世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看到细胞的人,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
如果没有六十年的蓄势,让他打磨出的镜片渐臻完美,列文·虎克这个一向“坐冷板
凳”的小人物能奋然勃发吗?(列文·虎克的例子非常典型。
)
像列文·虎克这样深谙蓄势乃勃发之道,最终与成功携手的人难道还少吗?(由点过渡到面)葡萄牙第一航海家恩里克王子,为探索海上之路默默蓄势,最终取得航海的成功。
NBA明星科比初出道时,刻苦训练,以至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没有这艰难的蓄势,他怎么可能在NBA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孟非,做过杂工、场记、编辑,每一项工作他都精益求精,如果不是一路蓄势,他能成为当红主持人吗?冰心一首小诗说得好:“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引用名言,既显文采,又对上述三个略例进行绾结)这些成功者如鲜
花般勃然怒放时,我们是否能想想他们默默蓄势时为花儿洒下的血和泪?
对个人而言,蓄势乃勃发之道,对于一个民族亦如此。
(分论点二。
)
“3·11”大地震中,日本国民展现出极高的素质,让人们对这个民族肃然起敬。
其实,
他们早已开始蓄势。
一位英国记者曾在二战后不久来到日本,在还飘着硝烟(“飘着硝烟”突出强调特定的背景)的废墟中,他却听到一阵琅琅的读书声,这群专心读书的孩子,对学习的痴迷几乎到了心无旁骛的地步,(事例暗合“蓄势”,为论理做好准备)记者断言,这个
懂得蓄势的民族,离勃发之日不会太远。
果然,二战后的日本,由于重视教育,默默蓄势,使得国民素质提升,国势昂然勃发,一跃成为世界民族群体的领跑者。
收回目光,放眼当下,即将参加高考的我们,困于题海,囿于书山,有时候我们真的感到疲倦。
但是,企鹅为上岸尚且承受过海水的压力,企盼与成功拥抱的我们,难道不应为
六月勃发而蓄势吗?(联系实际,针对性强。
)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
”(引用精彩)我们要学那自缚
的春茧,甘于寂寞,努力蓄势,要相信,春蚕有“自我钻破”的一刻,我们也会赢得奋然勃
发的美好明天!(回扣中心论点,豹尾。
)
【综合讲评】这是一篇文脉非常清晰的议论文,作者从材料出发,通过类比联想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首先以充实的例证阐释第一个分论点“有了充足的蓄势,抓住时机,就有可能奋然勃发”,然后以日本为例,论证“蓄势乃勃发之道,对于一个民族亦如此”,结尾回归生活,以陆游的诗句绾结前文。
而且,论证方法灵活,既有翔实的例证,也有丰富的引证,假设论证、因果论证也恰到好处,语言不仅富有文采,而且恰当地表达了观点,显示出不凡的语言表达能力。
蓄势,只为那一刻的勃发(审题准,角度好,题目即观点)
红岭中学高三(12)班管筝
火山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喷发,大海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咆哮,不断积蓄力量,在最好的时刻爆发,
这是大自然原本就有的道理,在人类社会同样通用。
(类比开篇)
所以这个卑微的北府士兵摇身变为刘宋王朝的开创人,(面例)就像足球比赛中罚点球时,如果没有完美的助跑,何来那令人叫绝的射门?蓄势,正需要人沉静下来,在看似并不显著的运动中积累力量,迎接壮美的勃发。
(分析论证,语言有力度。
)
是蓄势的初衷,于是在时机来临的那一刻,他们的前势泻尽,人生成为一条减函数的曲线。
为了不安
,时时鞭策自己不要苟且于日日操练的例行公事,而要将剑尖指向金人,与之搏命。
他明白自己的使命是杀敌,而朝廷让他练兵的目的只是主降派为消
磨自己斗志的伎俩。
他的确在练兵,他的岳家军声名远播,但他在该冲锋时毅然冲上,在血与火的较
量中让生命的热血勃发。
(对比论证)
蓄势,只为那一刻的勃发。
在蓄势的过程中,需要人付出的实在太多——时间、金钱,有时甚
而且是唯一的兴盛繁荣之路。
经历了巨大屈辱的中国和中华文明,它失去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宝贵生命,屡次置于绝境,它默默地忍受,在沉默中隐忍,它要在沉默中爆发。
蓄势多年的中国,正等待勃发的
时机。
(由个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明;与前文构成层进式结构。
)
夜半时分,昙花静静地开,艳冠群芳。
然而它的绽放、它的勃发又是如此惊心动魄——蓄势半
生的它,只为这一刻。
(点题,语言隽永。
)
蛰伏的力量
红岭中学高三(12)班彭艳妮
裂石的神力;也如同南极的企鹅有了笨拙的沉潜才划出那优美的弧线,每一次蛰伏是力量的积蓄,每一次力量的积蓄后才能拥有勃发的惊艳。
蛰伏是积蓄能量的一种方式,但并非是单纯静止不前而是沉默中自我磨砺。
陶行知在学术研究上被笑称“十口柴扉九不开”,但他坚定“十口柴扉九不开”的信念默默钻研,终于在教育界留下绚丽的
秀”的舞台上一举成名。
他们如同沉潜的企鹅感受到来自水的压力,但仍不气馁,一直寻觅最合适的温度与水压,最后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完美一跃,昂然勃发。
力后才会释放向上的反作用力,蛰伏的力量在于给予勃发施展反作用力的机会。
勃发是对蛰伏的必备诠释,勃发才能给蛰伏后的力量一个归宿。
假如春天是嫩芽的勃发,那冬天就需以蛰伏孕育力量。
勃发需蓄势蓄势造勃发
红岭中学高三(12)班黎旭莹
企鹅沉潜是为了实现完美的飞跃,幼苗扎根于地下是为了长成参天大树,压缩弹簧是为了产生更大的弹力。
蓄势是勃发的条件,勃发是蓄势的目的。
蓄势不是知难而退,不是隐忍无奈,它是韬光养晦,是厚积薄发。
没有地基的摩天大厦是最危险的,同样,没有蓄势的勃发是飘渺而又虚幻的。
20世纪20年代贷款与投机给美国带来了超乎想象的繁荣时期,可事后这种缺乏蓄势的勃发很快便将美国拖入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因此可见,蓄势对爆发的重要性是难以计数的。
倘若说蓄势是低姿态的奋斗,那么勃发便是高姿态的出彩。
倘若说蓄势是滴水的积累,那么勃发便是穿石的质变。
勃发不需要额外的谦让,需要的是毛遂自荐的勇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蓄势到了一定程度,集聚的力量如即将离弦之箭,此时不发,尚待何时?邓亚萍寒窗苦读,一把把脱
落的头发,宿舍里成堆的学习器材,春节期间的速冻饺子,这些数不清的蓄势酿造了她今日耀眼的勃发。
即便是一丝丝的拖延,也会使蓄势付诸东流。
不实现勃发,蓄势是徒劳。
然而,蓄势并非易事,勃发更非一般。
正如企鹅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变越大,同时,所获得的浮力也越大。
这一复杂矛盾的过程在蓄势上展露无遗,同时也透露一个信息:在蓄势时,险阻的大小和力量的大小成正相关。
长征的二万五千里是摆在红军面前做大的磨难与险阻,然而也正是如此,他们缔造了长征精神,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因此蓄势需要革命的精神。
勃发的瓶颈在于度的把握。
火候太小,汤便不熟,火候太大,汤便成焦。
恃才旷物的文人最终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这种现象不为少数。
隐忍谦让的人才最终落得个无人欣赏的下场,这种想象更不为少数。
因此勃发需要胆大心细的品质。
蓄势与勃发从不落单,他们不是孪生兄弟,却形影不离。
勃发需要蓄势,蓄势造勃发,识物始终,也不过如此。
【素材金库】
①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
②陆游的诗句:“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
”“作茧自缠”是蓄势,破茧成蝶是勃发。
③成语: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④庄子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正是有“宿舂粮““三月聚粮”的蓄积,才有“适百里者”与“适千里”的勃发。
⑤苏秦先以连横说秦,“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履,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面对失败与世态炎凉,苏秦发愤沉潜,“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于是以合纵说诸侯,终佩六国相印,此蓄势之功也。
⑥纵观古今,许多名人志士无一不是靠沉潜之绝,卓然于世、名扬天下的。
马克思沉潜于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与写作,花了四十年时间,才使《资本论》光照于世;曹雪芹十年寒窗,沉潜于《红楼梦》的创作之中,虽耗尽了心血,但却为世界文学之林增添了一支奇葩;越王勾践沉潜于阶囚苦海,卧薪尝胆,换来的是“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雪耻奇迹……
⑦挪威小提琴家欧雷·布尔从小就学习拉小提琴,在他第一次开始巡回演出时却受到一位音乐评论家的批判,说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
他忙向老者请教。
老者说,虽然你有天赋,但你过快将其表露出来会使你轻狂而无法超越自己。
于是音乐家收起暂时的“光芒”,回到家里重新练习,终于在他再次举办音乐会时,轰动了整个欧洲。
正是因为欧雷·布尔收敛“锋芒”,潜心修练,才铸就了后来的一代宗师。
⑧二零零七年在快乐男声的舞台上,陈楚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他站在领奖台上举起双臂,大屏幕上一双雪白的巨大翅膀伴着他伸展。
那洁白的羽翼是多么光鲜,然而那让翅膀挥动的力量却是陈楚生用七年,二千多个日日夜夜积蓄的。
十九岁高中毕业,他便像企鹅奋不顾身地潜入水底一样,投入了深圳的人海中。
潜入水底就意味着面对冲击力的窒息与海水的冰冷。
七年间他送过早餐,做过收银员,遭遇过无数的白眼、冷遇。
却也是这七年,沉潜成就了他的淡定与宠辱不惊,也是这两千多个日夜让他的歌声更丰厚,更深刻,有了穿透人心的力量。
所以当他在舞台上勇敢地挥舞双翅时,人们没有惊异,谁能不承认七年的沉潜积蓄的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