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说”架起读与写的桥梁(主题阅读课题组)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作者:杨金玲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4期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本学期在学校《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策略研究》的大课题下,我继续将《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作为自己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现将自己的一点做法和收获总结如下:一、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在这一点上是较为薄弱的,因此我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期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
从内容上看,我主要学习了关于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章、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
二、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继续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利用早自习、课间、班会、阅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背诵古诗,新书推荐,心得交流,在班上举行了两次读书汇报交流活动,举行了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进行了手抄报比赛,并把优秀作品展示到班级的板报上,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的策略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
因此,我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
1. 注重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侧重于“读”的训练,倾向于“读”后的交流。
本学期我讲的一节公开课《鲸》就是我的平日课堂的写照。
2. 注重课外阅读,丰富知识。
本学期我班上了两节读书汇报交流课,积极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3. 注重读与写的统一。
本学期第五单元“父母的爱”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我们上的非常成功。
四、努力方向虽然这学期我并没有真正的做出或做到什么,但是我明白了以下几点,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1. 充分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架起读与写地桥梁架起读与写地桥梁江苏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 姜绚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关系紧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语文教学地重点是训练学生地听、说、读、写能力,阅读与作文地结合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地魅力,又能使学生在实际接触中掌握锤炼语言地技巧.架起读与写地桥梁,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读写结合需要热情兴趣是最好地老师.学习也是如此,学习任何知识,首先要学生乐学,如果没有这样地兴趣,再多地知识也学不进去,再好地老师也无能为力.习作,是学生表达自我地一种方式,是把自己地经历、体验用自己地语言表达出来地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地语文教学侧重于标点符号、文章结构、表达方式地训练,经常忽视学生地写作心理,甚至视学生地写作心理于不顾.完成习作,这是教师对学生地要求,甚至于是必须执行地命令,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愿意,是否有表达地需求.很多调查结果表明:写作方法指导应以学生地兴趣为基础.学生对写作没有了热情,就不会积极主动地积累写作素材,而是胡编乱造敷衍老师.脱离了学生地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地心理需求,习作也就失去了“源头活水”.二、读写结合需要情境如何将读与写地桥梁架设得更完美,更自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老师必须引领学生找到一条实实在在地路径,使学生既了解写作地方法,又能有意识地运用.创设习作情境是行之有效地方法.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广玉兰》地第三段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广玉兰花地形态,学生在我地层层引导下,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读得进.我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地步骤:先介绍广玉兰花地颜色和质感,让学生思考、感悟并习得文中地“纯白色”“青绿色”“冰雕玉琢”“柔韧弹性”等精妙地词语;接着介绍广玉兰花地四种不同形态:含羞待放地、刚刚绽放地、盛开着地、开过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心平气和地读,并展开丰富地想象,读出喜爱之情.通过朗读,学生徜徉在文本中,体会到了文章语言地精妙.通过对语言文字地理解和感悟,学生将自己内化地语言和写作方法表达了出来,运用语言地水平得到了提高.二是记得住.阅读地基础是学习、内化与积累.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地黄金时段,语言积累是这段时间最为重要地事情,是为后面地习作打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关于花地颜色、质感、形态地段落,积累丰富地语言文字材料,存储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地头脑中形成一个良好地语言反应机制,能灵活运用在相似地主题中.三是用得上.学会运用是阅读教学地关键,是学生理解和内化语言地延续,是一种语言实践,是对学生地综合考查.在展开教学环节之后,我安排了描写花地小练笔.小练笔,为学生刚刚储备地知识搭建了一个实践平台,学生有效运用所学地知识,从而达到内化和吸收.事实上,学生地片段练习已有一定地水准,在我预设地情境中,他们不仅模仿了作者地写法,还加入了自己地想象和阅读积累.如:“丁香花地花蕊若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地,它地花蕊很细小,夹在花瓣之中,就像一个害羞地花仙子整天躲在闺房里.”“有些花瓣已经落到地上,花虽‘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其香如『故.”三、读写结合需要迁移从读到写是一种飞跃,多读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写.迁移能使已有地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从而熟练运用.除了语言、结构、写作方法等因素外,迁移也是读与写地重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呢?在《广玉兰》地教学中,我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写广玉兰花地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地花.关于花地片段地描写正是读与写地迁移点,学生学得认真,写得自然,得心应手.四、进行多次训练读与写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读是写地前提,写是读地体现.多读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写作,多写能促使学生读更多地书.多读和多写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地途径.教师应如何促使学生多读和多写?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地引导,让学生赏析或者吟诵名篇美文,摘录好词佳句,做好读书笔记;利用习作课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地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地写作意图,然后对学生地习作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从而提高学生地语文素养.其次,以片段练习为主,文章不要太长,应以小练笔为宜,多给学生提供练笔地机会.一种写作方法是需要经过长期地练习才能内化为学生地写作技能地.要想达到更好地效果,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地时间和精力,赞扬学生地点滴进步,鼓励学生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第三,读与写之间地迁移,教师不能说什么就是什么,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体会,独立思考,努力创新.加上了独特地想法和情感体验地作文才是有鲜活地生命力地作文.总之,在习作教学地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地作用,敢于放手,把握好指导地尺度,激发学生表达地欲望,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在习作修改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扩展习作课地舞台,培养学生地写作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地喜悦.(责编莫彩凤)。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阅读与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教师就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对写作变得轻松、流畅、自如。
关键词:习惯,基本功,桥梁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知道,在语文的阅读课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几个要求。
首先,语文的阅读课强调学生要学会有表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对文章中的情境、意境、人物角色、喜、怒、哀、乐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同时,语文的阅读课要求对一篇文章能够筛选出精彩的段落进行精读,并从中汲取文中的精华所在,对其余段落进行略读。
其次,语文的阅读课要求学生要做到"四到",即在阅读过程中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作为"四到"是架起阅读与写作这座桥梁的基础,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搞好了,桥梁才稳固。
所谓"手到"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边读边想,边做标记边写批注。
无论是《桂林山水》中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让人陶醉的美景,还是《海上日出》那朝阳升起的壮丽美景以及《火烧云》那富于变化的动态美景,都会在学生心里产生不小的震动。
其实,学生本来是喜欢读课文的,但很多时候是教师的教法欠缺而无意间便剥夺了学生读的权利,整堂课变成了教师滔滔不绝的演讲。
对此,教师应该让学生立足文本,感受语言的美,学生多阅读会让学生获得更多读书的乐趣,获得更多美的感受,更能颤动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让学生融入文中感情,让学生自然地把语文跟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语言的表达更为明朗,从而受到语言美的感染而使学生更加喜爱语文。
当然让学生读也不是无目的的读,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让学生掌握读的方法,掌握好不同语言环境下各种不同词语的魅力。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杜甫奏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只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前提,写作才能水到渠成。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文本语言内化到自己的语言系统中,我们需要为学生架起一道由读到写的桥梁,把文本与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与运用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不断阅读、积累、内化,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
一、进行语言积累“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可见,加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和积累才能更好的运用语言,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一)在朗读中积累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使平面的文字立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文字中的情感。
教学中应该把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充分的读,真正做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从而积累语言。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老师可以采取巧妙的方法,使学生百读不厌。
比如,同桌赛读,同桌两人在同一标准下比赛,看谁朗读用的时间短;五分快读,在确保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比一比谁在同一段时间内读的遍数读;小组“开火车”读,在小组内,每人一段接龙读下去,看谁读的流利。
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保持读书热情,初步积累语言。
同时,老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赏读课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融入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
(二)在讲故事中积累语言讲故事的过程是学生把书面语言通过自己的理解内化为口头语言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篇文章,学生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赛读、赏读……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故事性强,篇幅较长的适合讲故事的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故事。
如在教学《羿射九日》时,可以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展开想象,来讲故事,这样的训练能使生动感人的故事更加形象,也利于语言内化,从而丰富了语言积累。
(三)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小学阶段,多背诵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
教材用选用的文本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的,教师可以指导背诵优美片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为学生搭建一座读与写桥梁
为学生搭建一座读与写的桥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责无旁贷地为学生在阅读与习作之间搭建一个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开展快乐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只有当学生的阅读积累越来越多,他们的作文水平才会越来越高,写出的作品才会令人欣喜。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在课外阅读方面的一些有效探索。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积累语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题材的文章,接收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信息,领略各类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思想蕴含。
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多了,词汇量也就丰富了,提炼和概括素材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从而为独立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教室是学习的主要活动场地,教师可以在教室建立读书角,张贴读书名言,展示学生优秀作文等,以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教师还可以到学校图书室借出一些优秀的图书来充实图书角,或者让学生提供或者互相交换书籍阅读,提高读物利用率。
此外,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办黑板报、语文手抄报比赛,优秀作文展评等活动,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评讲和鼓励,以激发学生不断去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二)借名家效应激发兴趣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名家对阅读的感悟,从而让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将阅读转化为自身的需要,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一段时间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学生都妙语连珠,如“书善犹药也”“书是我最初的故乡”等等。
由此可见,学生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这样,学生读书的兴趣更浓厚了。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想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仅凭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是不够的,为此,我让学生从课外阅读材料中摘录好词佳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做读书笔记。
我还让学生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等,以使学生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
我还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如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课题小结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课题小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崔峦同志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本学期在学校《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策略研究》的大课题下,我确定将《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作为自己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现将自己的一点做法和收获总结如下:一、了解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为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全面了解本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以及家长支持态度,我先对本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了解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
二、合理的制定计划,保证工作顺利展开学期初,我根据学校课题方案,先进行了阅读情况调查报告,制定了自己的课题方案,以及班级的读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重视理论的学习我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期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
我经常通过上网或读书学习读写结合的有关理论,并且像每位教师虚心请教,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四、加强课堂教学实践1.还结合了学校的读书节活动,成立了班级图书角,图书主要来源于学生捐献以及我从图书室中借阅,并建立了图书借阅制度,鼓励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并通过写读书笔记、制作手抄报、读书推荐卡、制作书签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
2.结合学校的阅读活动像推荐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读物,,包括必读书目《西游记》、《感动学生的100个故事》、《今天我是升旗手》、《童年》(高尔基),选读书目《草房子》、《淘气马小跳》等,以及经典阅读诗词、三字经等。
过引导学生阅读,达到积累典范语言的目的,通过阅读使学生在丰富语言词汇的同时,感悟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用“说”架起读与写的桥梁(主题阅读课题组)
用“说”架起读与写的桥梁(主题阅读课题组)用“说”架起读与写的桥梁——主题阅读课题组陆恕内容提要一、回顾主题阅读实验的历程。
二、说与读、写的关系。
三、说什么。
四、怎样说。
第一部分概述主题阅读实验的历程——说的训练提出的背景。
主题阅读的核心理念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生命成长史。
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怀,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
读什么书比读不读书更重要。
如果把读书比作精神大餐,教材就是母乳,那么《新语文主题阅读》与《主题式·经典诵读》两套读本,就是最贴近母乳的“婴儿奶粉。
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就是藤上的瓜。
教学时,整体设计,以藤串瓜。
一读解千愁。
主题阅读带来的四大变化一、改变了语文教学的现状。
二、改变了千千万万孩子的命运。
三、改变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
四、涌现了一批名学校,名校长。
主题阅读的教材体系2008出版《新语文主题阅读》,2009年出版《主题式经典说的》。
当年在深圳天健召开全国第一次年会。
年会的主题是研究“一主两翼”的教材体系和主题阅读实验的实施策略。
标志了主题阅读实验教材体系建设已经完成。
主题阅读的教学法体系2010年出版了由刘宪华、于永正、陆恕三人写的《主题阅读三人行》,这是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的一本专著。
当年在广州执信召开第二次年会。
年会的主题是推出大单元教学法,创新了七个课型。
推出了“一读解千愁”的教学方法。
标志了主题阅读教学法体系已经建立。
大单元教学法的7个课型“单元导读”课型“整体识字”课型“以文带文”课型“读写联动”课型“自主阅读”课型“基础训练”课型“展示分享”课型大单元14节课的7种课型的整体安排课时量课型内容说明1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1篇精读+1篇略读总起、定向2—4课时整体识字课人教版4篇课文中的生字+两翼教材部分生字一年级4节;二年级3节;依次递减。
5—6课时以文带文课每节课学2—3篇文章。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阅读与写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整体,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论断更是得到语文界的公认。
阅读为写作做出典范和创作的模本,有助于积淀语言材料,开阔写作视野,拓宽写作的手法;写作也成为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升华的结果,也是学习并使用技能、模仿并创新的试验田。
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写作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本人就尝试扩大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让学生从“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技能,让读与写紧密结合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打破常规阅读途径的枷锁,指导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方法开展多样化活动,培养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下面,介绍几种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方法以作探讨:1.“好书大家读,美文共欣赏”的推介活动作家介绍、作品背景、作品内容、名家点评、精彩语段摘评、我之所见、总结报告。
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况增设栏目,学生每两周完成一个栏目的内容。
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还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阅读范围,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发展。
2.开展“设计读书剪报,记录我的体会”主题活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与整理,这正如胃肠消化一样,把学到的东西经过揣摩、比较和思考一系列手脚并用的练习(历练)起到内化作用,把所学的知识经过融化,沉淀在自己知与行的图式中,从而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与行为习惯。
”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随笔或笔记式的深度开发与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发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本学期我们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故事会”“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古诗朗诵”等活动。
利用每天早读课形成固定的每日活动内容,如“新闻速报”“早间30分”等,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等讲出来,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让学生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扎根阅读土壤,搭建读写桥梁——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教学研究
I谦"教学I!"#$%&'(上/202I/&'053扎根阅读土壤,搭建读写桥梁—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教学研究◎马均略马均略,广东省开平市吴汉良理工学校教师5语文教学包括了多方面的教学要点,其中阅读与写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将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
而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将两者加以结合,扎根于阅读土壤,搭建起读写桥梁,可以实现两者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提升语文的教学效果。
一、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内涵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简称为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基于读写结合需要教师与学生扎根于阅读,搭建起读写桥梁。
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增强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在阅读中吸收、积累、沉淀,有利于将丰富的素材应用于写作之中。
因此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前提条件。
学生有了有效知识的输入,输出知识才能得以保证。
扎根阅读土壤是让学生吸收更多的营养。
写作体现为表达,搭建起读写桥梁,实现了读写的相辅相成。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读写有效结合要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
实践表,教学模式现学以用,于实现了有效结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师在阅教学中加以,学在阅中加以,,在阅中要点,让学生的潜意识受到影响,在写作中可按照文章的特点,对积累的素材统筹规划,有利于写作思维的养成。
此外,语文教学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教学,会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学积,学阅读和写作提升,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二、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要解决的问题1.教师对于阅读写作教学缺少重视阅读和写作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但是许多语文教师对于阅读与写作教学不重,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于文与习题训练。
中职生学习语文后效果不好。
许多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方法,阅读缺少方向性,在接触文本时难以深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文遥 总之 袁在习 作教学的 各 个环 节 中 袁教师 要 充 分 发 挥 自身
的 作用 袁敢于 放手 袁把握好 指导 的尺度 袁激 发 学生 表达 的欲 望袁适时点拨尧启发学生遥 在习作修改中袁教师要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袁扩展习作课的舞台袁培养学生的 写作能力袁让他 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遥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语文个性化教学学习体会卫东学校王艳梅上学时就对写作感到头疼,每次写作文时都会想尽办法,翻找作文书,绞尽脑汁拼凑文章。
毕业后来到学校校长安排我教语文,我一听就发憷,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文采有限,不敢担此重任。
总觉得语文老师应该出口成章,字字富有文采。
后来硬着头皮接了任务,也只能全力以赴了。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所占分值最大,而这恰恰是我的弱项,我该什么做呢?后经过和其他老师的反复探讨,我发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字、词、句的教学是基础,阅读教学是关键,写作教学是终极目标,但在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处在最关键的位置,所以,我在教学中,狠抓阅读教学,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想使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学生也疲惫地感到积累的语言材料在写作中用不上。
真可惜那优美秀丽的自然风景,那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那奇特感人的风物风情,那精辟智慧的人生妙论,读时令人舌底生津,荡气回肠,用时搜肠刮肚,难觅难寻,这是为什么呢?我反复思考,后来经老教师指点这才知道是我没有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有效地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写作训练。
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这两座相离不远的桥连接起来呢?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无疑是最省事省力而又高效的“天桥”。
一、抓住机会,仿写优美语段。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
因此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浓时,我就提出仿写要求,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正处于高潮阶段,正是仿写的好机会,这时候只有让他写出来,他才能获得释放的轻松,面对自己的“大作”产生成就感,反之则不吐不快!例如《下棋》中“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联系关键词:阅读写作桥梁联系宋朝有个学者叫刘彝,在谈治学体会时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里的“行万里路”就是观察和调查;“读万卷书”就指的是阅读。
阅读不仅可以借鉴前人的写作方法,还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单从获得写作材料的角度讲,由于书面材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它可以比观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材料。
因此,在初中阶段强调阅读,重视阅读教学,其意义也就在此。
初中阶段,学生在课内外通过一定量的阅读,已逐渐积累了不少语言知识。
随着学生书本知识的增长,此时的语文教学就迫切需要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这里的“学以致用”,主要是指如何使阅读与写作实践挂起勾来。
即怎样才能为阅读和写作架起一座桥梁,使读与写水乳交融,有机结合。
下面本人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学习。
一、阅读教学必须和写作训练相结合进入初中后,学生已经较多地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
这些文章是以不同的体裁编入课本中的各个单元,它们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随时让学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只为阅读而阅读,而应从阅读中吸取经验,注意积累知识,搜寻材料,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文章,都应从主题思想的概括、布局谋篇的分析、写作特色的欣赏、字词句的把握上教给学生方法,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融会贯通,很好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及时将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从各个方面加以对照反省,使学生在回顾自己的习作中明辨得失,在反思中求取进步。
经过由读到写,由口动到手动这一搭桥铺路的过程,这座读与写之间的彩桥就会逐步架成,“学以致用”的效果也自然会渐渐增强。
二、从文章的美感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收录进初中课本的好些文章,都是名家之名篇,这类文章对读者不仅有巨大的感染力,而且读后能给人一种深深的如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审美愉悦。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从古到今,不少文人墨客、专家学者不断从实践中感悟,一些至理名言至今犹在耳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矛盾的“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大量阅读,能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还能够给学生心中植下一颗爱写作的种子,从而进一步推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推动思维逻辑以及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
笔者就此做一浅谈。
一、“四到”架起桥梁基础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等,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的基本阅读要求,成为贯穿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旨,甚至可以说也是一个人终身阅读的“标配”。
同时,也为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桥梁打好第一层地基。
从初次接触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熟悉里面的生字词,这一点可以先粗读后详读,粗读过程实际上就是知道文本的大概表述意思,并将其中的生字词勾画出来,通过字典等工具将这一阶段的“绊脚石”搬走。
之后,可先静心默读,这一阶段,笔者认为不能缺少。
有的教师急于要引导走入到对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的解读和品析之中,但是需要给学生一个与阅读对象对话的过程和时间,这一时间,是帮助学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达成阅读的视觉交合,心灵契合,情感融合。
先行梳理自我对整个文章的印象,从而感受其中印象深刻的词句、段落抑或是细节描写。
而在此时,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记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一方面体现出学生自我解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疑问有待教师解答。
通过教师出让一部分的阅读时间,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地去感知文本,并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从而学生先建立起整个文本的基础框架,教师再一一指导,从中进一步感受文字美、语言美、艺术美,获得更多读书乐趣,让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得到熏陶和启迪。
二、多元打通阅读文脉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引导,这是一个多元的策略实施,而不仅仅是就阅读进行阅读的浅层指导。
小学生的阅读经验不丰富,甚至可以说,还不知道如何从阅读中寻找到一条主线,再以此为中心,对细枝末节进行精心解读,从中咀嚼出意蕴,而这一欣赏品味的过程,恰恰是学生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契合点。
生态阅读——为读和写架起桥梁
生态阅读——为读和写架起桥梁齐凤娟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把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看成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课内得法,课外用法,让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式。
同时,关注读写结合,让生态阅读为读和写架起桥梁。
第一阶段:培养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开展每天半小时亲子阅读,让孩子爱上读书。
在家长的陪伴下,亲子共读半小时,是我们班的必留作业。
很多家长把共读的视频发到班级群里,说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互相的带动和影响,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到亲子共读中,孩子在这种温馨的氛围中读书,自然而然爱上了这种甜蜜的读书感觉。
时至今日,很多孩子已经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每天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在班级中开展阅读竞赛,让量变累计成质变。
班级文化建设时,特意开辟了“书海泛舟”专栏,哪个学生读完了一本书,就到我这里登记书名和阅读天数,并接受我对这本书内容的相关考核。
考核通过的,就可以在专栏的图版上贴上一颗星星。
一时间,孩子们的竞争热情被点燃,很多孩子回家读书的时间悄悄延长到了一小时甚至更多,还有很多孩子跟自己的伙伴展开“同书阅读”竞赛,看读同一本书谁的用时更短,当然要在都能通过老师的考核的基础上。
这样的竞赛,让一些孩子脱颖而出,一个学期下来多的能阅读四五十本经典的书籍。
阅读量少的孩子也基本能完成老师要求的每学期6-12本的最低数量。
第二阶段:读说结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让写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一、习作从来不是孤单的存在,借鉴、仿写、续写……都从读中来。
每周四节读书课,我们充分利用起来,让有趣的阅读不再停留在个人体验上。
分享可以是讲故事、可以是说感受、可以是品词析句、可以是发现写法……孩子们尽情地说,说完还可以随意地评一评,谁说得好,谁说的可以修改或补充。
除了说,还可以选一个点,写一写。
这个点可以是仿写一个比喻句,可以是增加一个提示语,还可以是扩充一个小短句,简单但有意思。
二、系统而专业的指导,让学生的写迅速拔高。
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园丁沙龙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徐少华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大板块,阅读与写作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结合,搭建两者间的桥梁,不仅可以实现学生阅读量的提升,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将就如何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搭建桥梁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对知识的吸收,写作是将头脑中的知识做输出,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而通过写作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化吸收。
因此,阅读与写作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然而,对我国当前阶段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有许多同学阅读量的提升并没有引发写作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发现是由于学生在阅读中并未深入理解文章,也没有处理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为此,本文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展开讨论,以期研究出促进二者结合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意识作为学生词汇、语句积累的重要方式,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实现写作素材库的丰富,可以有效改善写作过程中的不足。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以积累素材,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做批注、记录的习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深入理解和分析,进而使得学生将积累的素材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的教学为例,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结合《山雨》开展教学,先让同学对于《山雨》一文展开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手法,同时关注重点段落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手法的素材积累,同时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句。
然后联想自己曾参观过的风景名胜,整理自己的感受,在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以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充分结合,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意识,并且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实现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
语文教学论文:架设读与写的桥梁
架设读与写的桥梁架设读与写的桥梁邱隘实习小学徐松炬学生学习书面语言,是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一篇篇课文的过程中,通过熟读、背诵课文,积累语言,积累语感,到了需要表达的时候,就可以从他的“言语仓库”里提取积累的语言材料,为他表情达意所用。
但是,很多情况下学生积累的很多语言材料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或者说不知道何时运用,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平台。
崔峦同志说过:“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那么如何有效地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平台,架设读与写的桥梁呢?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认为,要为学生架设读与写的桥梁,就要为学生设计精炼而有效的练习。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时间非常紧张,因此教师设计的练习必须是精炼而有实效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思维训练、语言训练的最优化。
下面就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来谈谈如何为学生架设起读与写的桥梁,如何设计精炼而有效的练习。
一、架设学语言、用语言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的言语实践尤为重要。
没有言语的实践,甚至就不能完全掌握语言。
当前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每天让学生读书、背书,其实学生积累了这么多的语言,并不会真正运用,因为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运用,或者何时使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更应该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平台。
我在教学《燕子专列》第3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的等关键词句体会环境的恶劣,体会瑞士居民对燕子的关心爱护。
同时在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和背诵中指导学生积累了这些语言。
于是,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我出示了课文中描写贝蒂救护燕子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想想她是怎么救燕子的?请学生发挥想象给插图配上文字。
架起读写之间的桥梁
架起读写之间的桥梁永康市长城小学黄芳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两者有密切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
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本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与写作只有融成一体,促进读与写之间的相互转换,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学1+1﹥2的整体功能”。
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架设起读与写之间的桥梁呢?一、阅读时的角色定位同一篇文本,站在欣赏的角度去阅读作品和站在写作的角度去阅读作品,其阅读效果是有根本区别的。
欣赏者阅读的心理台词是“高山仰止”无须思考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但一旦目标于写作时,阅读者的心理台词则是“彼可取而代之也”,或“我可不可以写得那么好”“我为什么写不到他那么好”“我怎样写才能写到他那么好”。
站在写作的角度进行阅读思考,就能破除对文章作者盲目敬畏的心理,培养写作自信,增强对文章艺术功力的感悟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站在写作者的角度进行阅读的角色意识,学生才有可能自主地、无羁绊地思考。
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也是架设阅读与写作桥梁的关键。
二、把握读与写的联结点(一)、学写中读在教学范文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类似的习作。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在他们“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切入范文的阅读教学,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此时的读对学生来说犹如饥饿时的香甜面包,写中遇到的困惑也会一一迎刃而解。
如教学老舍的《猫》,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教学。
第一步,布置学生在课前写一篇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再找一篇别人写小动物的文章来读一读。
第二,学习课文《猫》,借鉴课文抓住动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举例子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举一反三,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第三步,扩展阅读,举一反三,迁移练写。
首先借鉴其他写动物的文章(学生课前所找,老师提供老舍的同堂文章《可爱的猴子》)开阔眼界,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
读写之间说为桥
读写之间说为桥摘要:一、引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二、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1.阅读能提高写作水平2.阅读能拓宽写作思路三、写作对于阅读的反作用1.写作促进阅读理解2.写作锻炼思维能力,有助于阅读深度四、结论:读写结合,相辅相成正文:【引言】阅读与写作,就像是一座桥梁的两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
在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阅读和写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互相促进。
本文将从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写作对于阅读的反作用两个方面,探讨读写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系。
【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首先,阅读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写作的素材,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这些都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而且,阅读还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使我们在写作时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其次,阅读能够拓宽我们的写作思路。
阅读是一种思维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维,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想,这些都能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而且,阅读还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使我们在写作时能够更加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我们的观点。
【写作对于阅读的反作用】首先,写作能够促进我们的阅读理解。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阅读的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有助于我们提高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而且,写作还能够帮助我们巩固阅读所学的知识,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写作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阅读的深度。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我们的思维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的深度,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
【结论】总的来说,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阅读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拓宽我们的写作思路,而写作则能够促进我们的阅读理解,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拓展式复述——由点到面展开说,
例5 ) 四下 17《触摸春天》
教材的拓展点: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由点到面展开说:孩子们,请你跟着作者轻轻地走进安静那多
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轻音乐起)你看!安静内心的世界里有什么样的
天?什么样的云 ?什么样的太阳?什么样的花……草……树
木……花丛中谁在嗡嗡歌唱,谁在翩翩起舞。小溪水里谁在游。泉水发
可以自选一幅图(多选不限)进行复述。实行差异化教学。既关
注整体发展,也注意个体发展。
(二)破译教材中“创造性复述”的“密码”
续说的延伸点——延伸下去接着说。
扩说的拓展点——由点到面展开说。
联想的发散点——由此及彼联想说。
感想的心动点——心动辞发感悟说。
仿说的结合点——仿照例文迁移说。
改说的创新点——异想天开放胆说。
目标任务 方法:运用四大利器,提高阅读效能 备注 1、初读 通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词。 用“自学导航”,引领学生“批注式阅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应试 能力。 2、细读 理清写作思路,掌握文章要点。 用“思维导图”理清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发展抽象思维。 3、品读 品词析句。 用“以读代讲”和“以读带讲”推敲、体味语言,得其精华。 4、精读 突出重点,精讲熟读,积累语言。 用“精讲背诵”,将文章中最具阅读价值的段落背诵下来。
经建立。 大单元教学法的7个课型 “单元导读”课型 “整体识字”课型 “以文带文”课型 “读写联动”课型 “自主阅读”课型 “基础训练”课型 “展示分享”课型 大单元14节课的7种课型的整体安排 课时量 课型 内容 说明 1课时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1篇精读+1篇略读 总起、定向 2—4课时 整体识字课 人教版4篇课文中的生字+两翼教材部分生字 一年级4节;二年级3节;依次递减。 5—6课时 以文带文课 每节课学2—3篇文章。 核心课型 2—5课时 读写联动课 读1篇文章写1个片段 课时比例随年级增加。 1—3课时 自主阅读课 每节课看4-5篇,可以读整本的书。 中低段1-2节;高段2-3节 1—2课时 基础训练课 人教版教材中要求掌握的最基础的字词句知识
湾青年写封感谢信。
2、 **年后,小钱和台湾青年,因为****原因,在***地方相会
了……
例4) 四上 给予是快乐的
课文的延伸点:“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延伸下去接着说:“他们三个人坐好后,保罗一踩油门,车子
缓缓地向前驶去,车子经过了男孩的弟弟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他看到
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表情怎样?保罗有什么体会……
真热啊!
——感受
找夏天(仿说)
夏天在哪里?
夏天在裙子里,
小女孩穿着漂亮的花裙子,
真凉啊!
夏天在哪里?
夏天在芒果里,
人们吃着香甜的芒果,
真甜啊!
找四季 (仿说)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解冻的小溪里,
溪水哗哗的流着,
真清啊!
夏天在哪里?
夏天在冰淇淋里,
人们吃凉凉的冰淇淋,
深圳市南山区的学府小学,主题阅读实验的子课题是“突破说的训 练,创新说的方法”,极具时代意义。赤峰市16小的”快速阅读,限时 复述“的实验研究更具有突破性和示范性。 说与读写的关系
阅读是用视觉接触文字信息,传至大脑感受其意的过程;说话是将 观察感受体验形成的一定的思想感情,通过大脑转换为相应的语言表达 出来的过程。读与说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相成的。 读是吸收,说是倾吐;读是理解,说是表达;读是积累,说是运用;读 的是他人的话,说的是自己的话。 说是一个独立的能力,又是读和写 的过度与桥梁。“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5、相关的诗词歌赋……
4、仿说式复述——仿照例句迁移说。仿中有创,学习表达形式。
例8 一年级 “四素句” 训练起步
找准结合点:《新语文主题阅读》一上,第五单元39课《美丽的
星空》的首句:“一天晚上,我坐在阳台上仰望星空。”是一个“四素
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仿照例句迁移说:一天猪八戒在山洞里做了一个梦。
效的途径,是将消极语言激活为积极语言的催化剂。 主题阅读的主要课型,专门有一个“说一说”的板块,保证了说话
训练的时间。 挖掘教材中说话训练的潜在资源:
复述课文的两大类型: 一、照原文复述:源于教材,忠于教材,规范语言,积累语言。 二、创造性复述:源于教材,深于教材;源于教材,宽于教材;源于 教材,高于教材;源于教材,异于教材。强调创新和生成,强调个性化 的阅读与理解——前者是求同思维,集中思维;后者是求异思维,发散 思维 说什么? (一)照原文复述——积累运用语言的妙招
乐的。”
由此及彼联想说:给予是令人快乐的。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你
一定也有过和保罗相似的经历和见闻。请从记忆的宝库中寻找出来,和
大家分享。
3、联想式复述。
例7
望月
教材中联想的发散点:《望月》一文的作者由江中月,联想到诗中
月,再联想到心中月,浮想联翩……
由此及彼联想说:
你看到蓝天上那一弯月牙或一轮圆月,你会想到什么相关人
原文复述必须源于课文,忠于课文。 1、据词原文复述法。复述原文的难点是记不住。利用关键词 语作为记忆的支撑点,让记忆的思维按关键词语的顺序,“摸着石头过 河”。分散了难点,降低了坡度,提高效率。利用关键词语作为记忆的 支撑点,进行复述。 例一: 四上 13 白鹅 按顺序出示课文的关联词,要求学生按词序复述原文:“养鹅等 于养狗……也能……果然……凡有……必然……甚至……也要……”这 些词展示了事情发展的过程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2、思维导图概述法——培养综合概括能力,信息压缩的处理能力 思维导图化抽象为形象,化空洞为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将文 字记忆改为图像记忆,开发了右脑,提高了复述效率。思维导图是学生 概要复述的GPS。 用“说”架起读与写的桥梁(三)——主题阅读课题组 陆 恕 3、进入意境复述法——发展形象思维 例二: 三下 9 《燕子》 四个自然段就是四幅图,引导学生头脑中出现四幅图——想图 说话。将心中的意境加上原文进行复述。 1、燕子外形图。 2、燕子闹春图。 3、燕子飞翔图。 4、燕子息歇图。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读什么书比读不读书更重 要。
如果把读书比作精神大餐,教材就是母乳,那么《新语文主题 阅读》与《主题式·经典诵读》两套读本,就是最贴近母乳的“ 婴儿奶粉。
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就是藤上的瓜。教学时,整体设计,以藤 串瓜。 一读解千愁。 主题阅读带来的四大变化 一、改变了语文教学的现状。 二、改变了千千万万孩子的命运。 三、改变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 四、涌现了一批名学校,名校长。 主题阅读的教材体系 2008出版《新语文主题阅读》,2009年出版《主题式经典说的》。当年 在深圳天健召开全国第一次年会。年会的主题是研究“一主两翼”的教 材体系和主题阅读实验的实施策略。标志了主题阅读实验教材体系建设 已经完成。 主题阅读的教学法体系 2010年出版了由刘宪华、于永正、陆恕三人写的《主题阅读三人行》, 这是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的一本专著。当年在广州执 信召开第二次年会。年会的主题是推出大单元教学法,创新 了七个课 型。推出了“一读解千愁”的教学方法。标志了主题阅读教学法体系已
1、延伸式复述——内容延伸,培养创新能力
例 1) 一下
27《两只小狮子》
课文的延伸点:狮子妈妈的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
了,你靠谁呢?”
延伸下去说:几年过去了,狮子爸爸和狮子妈妈都不在了。“小
狮王”和“懒洋洋” 开始了独立生活。想一想,他们俩的生活状况会
怎样呢?
(可写一只狮子,也可写两只狮子。)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的训练,其本质就是思维训练。而人与人的 差异主要是思维的差异,是思维品质的差异。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语文教学重读写,轻 听说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后果,你懂的… 信息社会的到来,数码技术的发展,语言可以保存,固化,还可以直接 转化为文字,能说会道具有更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
内容前置,任务驱动,目标激励,过程落实。 1课时 总结分享课 展示本单元积累的诗文 只展示结果 2011年,出版了《大单元教学法教学设计》提供了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当年在西安西航三小召开第三次年会,年会的主题是研究主题阅读的评 价体系。 现在,来自全国的800百多名主题阅读的实践者,受益者,推 广者欢聚在内蒙大草原,赤峰市洪山区十六小召开第四次年会,盛况空 前 。预示着主题阅读第二次大发展的浪潮,将从成吉思汗的故乡涌 起,掀起语文教学革命的新高潮。 从主题阅读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看阅读教学的课堂生成。 浅化内容挖掘—少讲解,少提问,多读书。 简化教学环节—变线型结构为模块结构。 强化语言赏析—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品析。 课堂的基本结构: 读一读——初读,细读,品读,精读。 说一说——自主构思,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写一写——迁移运用 一、读一读:运用“四大利器”,提高阅读效能 教学程序
物;相关事件、相关的物品;相关的诗词歌赋;相关的地点……展开联
想的翅膀,把联想到的和大家分享。从“一牙弯月”想到什么呢?
1、相似的物:小船、香蕉、拱桥、眉毛、镰刀……
2、相关的地方:月亮湾、月牙泉、日月潭、月亮山……
3、相关的人:嫦娥、吴刚、玉兔、阿姆斯特朗、杨利伟、弯弯的月牙
奶奶的背……
4、相关的事:神州飞船、阿波罗号登月……
说既是读的延伸和运用;说又是写的预演和铺垫。 第三部分 说什么 ——探讨说的内容和方式 说话训练的五原则:以教材为根;以生活为源;以思维为脉; 以合作为道;以创新为魂。
说话训练内容以教材为根,从复述课文起步。 复述是说话起步训练最容易和最有效的办法。 复述课文,不仅提供了说的内容,而且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最有
出怎样的声音……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啊!
用“我看见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里有……”这句话开头把看到